正文 第十一章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六)(2 / 3)

在中國傳統建築中,風水強調陰陽之和。《呂氏春秋·重已》曰:“室大多陰,台高多陽,多陰則瀕,多陽則痙,此陰陽不適之患也。”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為了實現“陰陽平衡”,有一種典型的建築院落視野空間處理手法,叫“風水過白”。就是指人站在建築群落中,不但能見到局部的完整畫麵,還能看到一線天空,所見的天空就是“白”,“過白”就是所見到的天空光線。

在室內空間與室外天空的視覺關聯方麵,風水有所謂“望白”之說。室內有無“望白”,是指人在背靠室內的後牆從門窗向外望出去,能否直接看到天空。若能夠直接看到天空,就叫做有“望白”,所看到的室外天空越多越好。反之,其“望白”甚微或者是根本就看不到室外的天空,也屬室內多陰之列。一個人若是長期住在這種不見天日的房屋裏,而又缺乏戶外活動的話,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壓抑,從而感到憋悶、煩躁,久而久之也會使人生病的。有的人,寧肯擴大室內的一塊空間而願意犧牲頭上的一片藍天,結果是房屋改建之後家裏就失去了“望白”,甚至直接影響到室內的采光。

“氣的空間”是中國建築區別於西方建築的“靈的空間”的特點之一。住宅建築,首先應當具有通風、采光、保溫、安全等基本功能。否則,對於人體健康是不利的,甚至是很危險的。

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條件改善,新建築層出不窮。其中,更有甚者是盲目地模仿國外建築,或者是過度熱衷於超高層的所謂“摩天大樓”(因氣流太強而產生的“風動”效應,上麵的窗戶是不能打開的),或者是隨著室內家用電器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室內裝飾之風日盛,過分地依賴人工的家用電器來解決通風和照明問題。然而,在新的“建築時尚”的大潮中,新的問題也隨之發生了。諸如,“空調病”、“室內電器綜合征”、多種化合物過敏症等建築物疾病。

大海據有關傳媒報道:由於室內空間密封程度過高,室內裝飾物品所散發有毒氣體過量,以及室內通風不暢等原因,而花費錢財、自招其禍乃至殃及人命的事件,已發生不止一起。這樣的豪華住宅,無異於一口活棺材。這種違反自然的行為,將原來的吉宅變成了凶宅。中國風水中所說的自然環境方麵的凶宅,正是指的這種對人體健康直接有害的住宅。據科學調查,室內空氣汙染的程度要比室外嚴重幾十倍。而一般來說,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的。

室內空氣的新鮮程度,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健康質量。因而,在現代通風技術中,又有了所謂“室內新風”的專用名詞。“新風量”,成了星級賓館空調設備考慮的重要依據。

住宅內部的空間分割和色彩圖案等規劃設計,都與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中國的“養生之道”包括“養身”與“養心”兩個方麵。“養身”,又稱“養體”“養形”“養氣”“養命”;“養心”,又稱“養神”“養性”。養身和養心,都是陰陽調和、剛柔相濟。在養心方麵,中國傳統的住宅建築,特別注重人在行為心理上的感覺是否適宜。

房屋的色調圖案與身心健康基於顏色、圖案等方麵的錯覺,以及視覺-生理效應、心理-心理效應,房間的色調和圖案對於人體健康也有間接的影響作用。總之,風水思想直接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人應順應自然的思想對生態環境起了很大的保護作用,其中關於建築選址、布局、尺度以及環境,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成分,即使在今天也不乏有借鑒的重要價值和實用價值。

堪輿風水文化與和諧社會

一、堪輿風水文化的起源

堪輿風水文化在我國傳承幾千年,堪輿風水的稱謂是民間廣泛的認同。在曆史上曾有地理、陰陽、相宅、形法、堪輿等以此論風水稱謂。它是曆史演變的產物,從東漢時期《書經圖說》盛行的“圖緯”以及流傳至今的《八宅風水》《玄空風水》《地典宅經》《三元三合》《李淳風宅經》《金鎖玉關風水》《陽宅愛眾》等都有很長的曆史和傳承關係。風水學來源於易經謀略、八卦思想和陰陽五行理論。我們之所以追述風水學源流,就是為了追根尋源,曆史地看待這些學術,考察這些學術的出處和出發點,以便準確理解和正確運用傳承。

對於民族風水文化,我們應該肯定它的客觀存在,應該珍惜它,傳承它,研究它,總結它,完善它,更要進一步得到保護、鞏固、豐富、發展、發揚光大。因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僅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科學,而且包括儒、釋、道;而且涵蓋社會各個領域,它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謀略中的謀略,它不僅是智慧的專利,也是中華民族的專利。

我們了解中華民族風水文化源流,正是曆史地、辯證地看待風水學,把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繼承下去,以備將來之用,以利溝通未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人類造福。我國當今掀起國學熱,使國學成為當今科學、經濟、教育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凝聚力,並將成為文化的主流,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理論文化基礎。

二、堪輿風水學原理與天、地、人關係

民族風水文化來源於《易經》八卦,植根於陰陽五行學法,它把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生克製化這個大規律,在地理風水方麵更具體化。它可以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法,從某個信息源開始判斷推演某事物的發展運動和變化情況,根本的理論基礎無一例外地歸屬於五行生克製化中。它運用了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宇宙觀,唯物主義辯證法,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風水在古代亦稱堪輿,是天地的總稱,堪為高處,輿為低處,風水學是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總結出來的一套極為複雜的知識,大到建都立城,小到建宅築墓,都有一套講究,論理精深,包羅萬象,化生萬物。風水是找尋建築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係統,它是中國古代地理造址與布局的藝術,沿襲至今的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擇吉避凶的術數,一種廣泛流行的民俗,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一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

民族文化風水學勘天察地,具體的形象物質為“觀象”,從物質的結構和信息交換的實質為“本質”。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我們的家園,人類生存與發展就依靠地球。按現代天文學的一般知識,地球是懸浮在空間的運動球狀體,它受宇宙場的作用,做有規律的自轉運動和圓周運動,自轉運動規律的主要特征是晝夜變化,冷熱交替。同時,因位移,地球的物體均相應發生變化,產生太極所標示的陰陽魚對稱螺旋。

地球在不同空間以不同的速度運行,因此也產生了八卦方位,八卦屬性,陰陽五行,天幹地支。我國獨有的四立、二至二分、統稱八節八方二十四節氣、六十甲子、十天幹十二地支數、六十四卦,乃至四千零九十六變卦,就是對地球在天球運動規律的全麵認識和掌握,所有周期規律都統在這個規律之中。

太極八卦圖它是以《易經》謀略,天地混沌理論,一元數學、陰陽學說、地球經絡、天地自然災害、地震自然節垂律及中國五千年文化史中延續下來的民俗中的人生愛情、事業、家庭、婚姻、優生優育、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社會交際、經營謀略、養生之道、順逆、禍福等衣食住行中的義理和哲理。

堪輿風水學的靈魂是形法,精髓是理法,以形為體,以理為用,形理兼備。它以《易經》作為理論支柱,上取古天文中的赤道、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北鬥七星、五星七曜;中取古曆法的十二層次天幹地支、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年月日時;下取地理九州、五嶽四瀆、高山平洋、風雨雷電、東西南北中;中講人事,五親六戚、同事朋友、上級和下級等,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及到當今和諧社會中每人如何處世做人。這不是主觀臆想,而是鐵的事實。

有了以上的天地人三者關係,它的機理就是天道五行,人道五行之間的生克製化關係。

由於天地之間存在著順和逆的生克關係,就會直接影響到人和生物、山川、海洋、湖泊、地理生態環境。因此,人的凶、吉、禍、福也由此產生。先天卦式的生成模式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作友,五十歸中的規律就是先天信息的定性。人生天地之間,稟氣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就應因人製宜,因地製宜,因事製宜。結合地域,結合個人四柱、生肖、命理、運勢,結合行業歸類、行業興衰,結合五行生克製化,結合風水流轉等結論再調整、再檢驗、再論證、再改觀,古為今用,從中受益,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