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奢華晚會休矣
專欄
其實辦晚會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如何辦,怎樣辦。現在更多的晚會講排場,講功利,講攀比,味道明顯變了樣。
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審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下發的“關於製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贏得一片叫好聲。許多人都說這樣的通知早該下發了。
為什麼大家齊喊好?根本的問題在於這些年奢華晚會,讓人太覺得心痛,也太感到氣憤了!如今,晚會的內容太隨意,屁大的事搞台晚會。廠慶、校慶、市慶,名目繁多且不說,連蘿卜、山楂、白菜都被封上節,到了收成的日子就辦台晚會,美其名曰慶祝一番。白花花的銀子像淌水般地流去,少則幾十萬、百十萬,多則上千萬甚至更多。工人農民撅著屁股忙活了一年,不及晚會的零頭。而其中有些人乘機大發公款財,“大腕”沒個五六十萬別叨叨,“小腕”也張口十萬八萬充“大牌”。兩首唱濫的歌對著口型裝腔作勢吼幾聲,賺個缽滿盤滿,不亦樂乎。一場不到兩個小時的晚會下來,幾百萬的票子沒了,怎能讓人氣順?
鋪張辦晚會,根子在領導。領導不拍板,近乎天文數字的花銷,無人敢做主。這些年有些企業、事業甚至行政機關,錢多了,實力強了,就想顯示顯示。拿什麼顯示?最排場也最出效果的就是舉辦晚會。請上有關領導,叫上當地媒體,再邀請有關兄弟單位,呼呼隆隆,熱熱鬧鬧,好不快活!當然晚會要辦得隆重,一是大製作大場麵,舞美要現代化,華美而時尚,震撼而炫麗;二是演員陣容要強大,非大牌不請。價錢不是問題,隻要請的到,在所不辭。奢華的消費換來一時的風光,但領導臉上有光,得意洋洋,別人有意見,白搭!
有經濟實力的要辦晚會,沒錢的也打腫臉充胖子。別人請一線大牌,咱錢少就請二線三線的。錢不夠不要緊,“大家湊”。有一鄉鎮盛產西瓜,每到西瓜上市前便要舉辦一場晚會,按鎮領導的說法,擴大影響,便於銷售。其實每年的晚會僅限於本鎮的人觀看,外請的不過是縣裏的幾個領導和部門的領導。這些人看完了晚會,還要順便捎上若幹西瓜回去品嚐。根本就沒有什麼促銷的效應,反而瓜農要挨家挨戶攤派做貢獻。瓜農一肚子意見。但領導願意。因為可以借此與縣裏的領導溝通聯絡感情,為日後發展鋪路。
熱衷辦晚會,是某些領導好大喜功、追求排場虛誇的表現之一。有的領導功夫不是下在實實在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工作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能讓上級領導關注自己,青睞自己,提拔自己上。大凡舉辦晚會,領導一般逢請就到。與民同樂既顯得有親和力,又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何樂而不為?而作為基層領導通過晚會,一方麵讓上級領導看到了本單位的工作實力(不管是真是假),又能與上級領導親密接觸,屬於雙贏。豈有不熱心之理?
其實辦晚會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如何辦,怎樣辦。許多單位逢年過節,或者完成了重大任務,辦一場晚會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慶祝一番很正常。這種晚會錢花不了多少,不僅有娛樂作用,還能鼓舞士氣,是促進工作,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一種很好的形式。然而,現在更多的晚會講排場,講功利,講攀比,味道明顯變了樣。揮霍無度,奢華無比,一副敗家子的形象,老百姓看了怎能不搖頭,不惱火,不厭惡?
老百姓反對奢華晚會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看著那些唱兩首歌拿幾十萬的所謂大腕不舒服。說心理不平衡也好。妒忌心也罷,一個大腕憑什麼拿這麼多的報酬?何德何能,值這麼多錢?這種不正常的市場價格,不排除是公款炒作的結果。試想,如果公款不邀請,哪個民營企業家會舍得掏出這麼多的辛苦錢,往大腕們的腰包裏塞?
杜絕公款辦豪華晚會,是反“四風”的具體行動之一,得人心,順民意。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擁護,道理很簡單:不僅為國家省了銀子,還斷了少數人輕而易舉的發財之路。氣順,風正,這才是藝術發展的正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