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加強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檔案館庫是檔案保管保護的基礎條件,是我們從事檔案工作的基本載體。由於各種原因,我省有相當數量的國家綜合檔案館不達標,庫容嚴重飽和,成為影響檔案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據國家發改委、國家檔案局核定,我省有115個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為了盡快改變基層檔案館設施落後的狀況,“十二五”期間,國家設立專項資金補助中西部地區縣級檔案館建設。我省115個不達標的縣級檔案館,有55個已列入國家發改委、國家檔案局印發的《中西部地區縣級綜合檔案館建設規劃》,可以得到中央投資支持,其餘60個不達標的縣級檔案館隻有靠我們自己建館。同時,還有9個省轄市檔案館沒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隻能靠自己建館。為此,《實施意見》第四條明確了縣級以上黨委和政府在建設本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方麵責無旁貸的主體責任,強調“縣級以上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本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主體責任”,要求“把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作為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出“盡快消除‘危房館’,2016年消除‘無庫館’,2020年前,把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全部建成麵積達標、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安全保密、服務便捷、節能環保的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電子文件備份中心”的目標,對於加快各級檔案館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建設符合標準的新型公共檔案館必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為規範檔案館舍的使用、管理,《實施意見》第四條要求:“檔案館及其設施應專建專用,任何單位和組織不得擠占挪用,已擠占挪用的應協調搬出退回或為檔案館安排更為合適的地方。”
2.6 強化檔案室建設。檔案室是檔案工作的基礎,是國家檔案不斷補充的源泉。近幾年我省各級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檔案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單位檔案人員兼職多、流動快,檔案未能實現集中統一保管,歸檔文件收集不夠齊全、整理不夠規範,庫房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不足,檔案信息化建設與單位現代化建設未能同步發展。針對這些問題,《實施意見》第五條明確提出了加強檔案室建設的任務和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要按照集中統一管理原則,加強檔案管理工作,配備檔案專用庫房、檔案閱覽用房和檔案辦公用房,配備防火、防盜、防潮、防高溫和數字檔案室建設所必需的設施設備,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專兼職檔案工作人員,確保檔案完整收集、規範整理、安全保管、有效利用,按規定向同級國家檔案館移交檔案。”同時,還要求“村、社區及其區域內的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要設立檔案室或指定專人負責檔案工作,收集保管本單位檔案並提供利用”。
2.7 進一步加強檔案資源建設。加強檔案資源建設,是實現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實施意見》站在曆史發展和國家信息資源建設的高度,把檔案資源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在全麵貫徹中辦、國辦《意見》有關要求的同時,針對我省存在的檔案資源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對檔案資源建設作出一係列新的製度安排。
一是在檔案資源總量、結構上,《實施意見》第七條明確“到2020年,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要比2012年翻一番,民生檔案達到館藏總量的60%以上”的目標。這是基於2013年初我省確立的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河南檔案工作主要目標提出的(其中檔案資源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各級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比2012年翻一番,民生檔案達到館藏的60%左右,實現檔案資源體係對民生、對社會的“全覆蓋”)。這一規定有利於推動各級檔案館館藏總量的增加、質量的提高、結構的優化。
二是在收集歸檔方麵,根據國家檔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實施意見》第六條提出了“要嚴格執行重點建設項目、重大科研項目檔案專項驗收製度,凡未經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專項驗收的項目,不得通過整體驗收”;根據國家檔案局8、9、10號令,提出了“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應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將檔案館收集範圍內的紙質檔案(包括數字化副本)和原生電子檔案移交進館。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要采取有效措施,征集散存在國外境外和民間珍貴檔案”的新要求。
三是在整合檔案信息資源方麵,根據《全國檔案館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實施意見》第八條提出了“要科學設置並嚴格審批建立同級專業檔案館,明確規定檔案接收範圍,防止重複建設和資源分散。縣(市、區)一般隻設一個綜合檔案館,不設部門(專業)檔案館。省直單位設立部門(專業)檔案館,須經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論證許可。有條件的國家綜合檔案館要通過整合檔案目錄、檔案信息、檔案實體和設置分館等形式,整合本級其他專業檔案館的檔案資源”的要求。
2.8 進一步加強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實施意見》在全麵貫徹中辦、國辦《意見》中有關加強檔案資源開發利用要求的同時,提出了一係列新措施。
一是在創新服務形式上,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實施意見》第九條強調“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有關單位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及時主動向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報送政府公開信息”,為檔案館提供已公開政府信息創造條件。同時,還要求“要大膽探索,開展遠程利用,大力推廣‘就地查詢、跨館出證’服務”。
二是在檔案資源開發上,根據我省的實踐,《實施意見》第十條提出了“各檔案館(室)要積極探索檔案資源開發新模式,努力讓館(室)藏檔案信息活起來,逐步實現檔案編研工作轉型;要圍繞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檔案資政服務;積極舉辦檔案展覽、陳列、講座、報告會,深化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增強教育效果;挖掘珍貴檔案的曆史和現實價值,開發檔案文化產品,提升檔案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新要求。
三是在加快推進檔案資源共享方麵,《實施意見》第十二條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為目標,統籌協調,充分利用黨政內網、黨員遠程教育網等已有的信息傳輸網絡和平台,積極推進城鄉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支持檔案館(室)把可公開的各類檔案、信息上傳網絡,開展遠程利用。”
2.9 進一步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步伐。檔案信息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必然趨勢。《實施意見》從河南實際出發,提出了四個全新要求。
一是加快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數字檔案館(室)是現代化的、升級版的檔案館(室)。建設數字檔案館(室),是檔案工作現代化的方向,是檔案信息化的重點,必須堅定不移、全力以赴、持續不斷地向前推進。《實施意見》第十一條要求“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把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列入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統籌安排,實施項目帶動”;強調“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統籌規劃,切實加強檔案信息化標準規範建設和推廣應用”;要求檔案館(室)要按照“存量數字化”的思路大力開展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按照“增量電子化”的思路,積極進行原生電子文件的歸檔接收工作;實現“到2020年,省檔案館、省轄市檔案館、縣(市、區)檔案館館藏檔案數字化比例分別達到60%、60%、50%以上,原生電子檔案接收工作全麵開展”的目標。這一目標也是基於2013年初我省確立的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河南檔案工作主要目標提出的(其中檔案信息化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各級綜合檔案館紙質檔案數字化的數量比2012年翻兩番,電子檔案接收工作全麵開展,數字檔案館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