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MOOCs對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程的衝擊與重建
國際觀察
作者:陳陽 李慶傑 陳玉紅 程前光 陳國新
摘 要 簡要介紹MOOCs(大規模開放課程)及其對我國醫科大學英語教學的推動作用,結合MOOCs理念,重建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程。
關鍵詞 MOOCs;醫科大學;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8-0151-02
在全球經濟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教育信息化也逐漸加入到計算機信息化的大隊伍中來,這也是我國教育部門開展教學工作的有力武器和信息化時代教學方案的側重點。醫科大學英語是一門專業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英語語言的特性,通過多方位呈現模式,促進本專業學生全方位地學習英語,解決學習進度慢的問題。就我國醫科大學英語學習難、生澀難懂、記不住等問題,教育部門提出教學改革一係列課題研究,帶動各個高校進行“多媒體和醫科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研究。這一模式的推廣,不僅提高了計算機的應用率,也推進了多媒體技術與醫科大學英語課程的結合。
2012年是曆史性的一年,這一年國際MOOCs迅速崛起,這一年亦被稱為“MOOCs年”。
1 國際MOOCs概述
MOOCs,就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縮寫,目前來說,這還是一個熱門詞彙,使用和搜索量也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MOOCs是在美國的著名大學興起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以驚人的速度傳入全球十幾個國家,覆蓋麵達幾百萬人,滲透到全球各個角落。考慮其影響範圍廣、傳播速度快、衝擊力強,故而一些參與學習者將這場教育改革形容成“MOOCs風暴”。
在“MOOCs風暴”的席卷下,我國也參與進來,人們可能會問MOOCs是什麼?中國式教育麵對MOOCs的衝擊是該“閉關鎖國”還是考慮改革創新?又或者如何吸收MOOCs的精華理念轉化為我國的教育新理念?為此,我國教學人員進行了研究與分析,也曾舉辦過有關MOOCs的國際論壇。
2 MOOCs與傳統教育的差異
兩者教學模式不同 與MOOCs模式相結合,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程傳統的教室即將變成學習的會所,學生集體做題、答疑,教師就會成為會所的輔導員,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將會增多,學生就可以更主動地去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教師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研究上麵;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可以隨時轉換,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為師生。如此,學習將會無處不在,方式靈活多變。
MOOCs與傳統模式相比,其差異不僅體現在傳統學校教學上,在教育觀念、教育體製、教學方式等方麵都影響較為明顯。
兩者實效性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具有重複性,每一門課程講完之後,教師下一輪還會重複講一遍。與MOOCs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實效性,聽完一輪,下次開課還可再聽一遍。MOOCs教學模式就不同,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一般開課2~12周,許多MOOCs結束後,未注冊者不能訪問該課程。MOOCs教學模式更多的考查的是學生思維能力,不會簡單地去考查基礎信息。MOOCs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很多教授名師課程全部免費,實現零付費共享資源,這就讓大多數學習愛好者能夠根據自身學習進度選擇不同的課程內容,那些學習優秀的愛好者還可以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
既然英語是第一外語,為何還不能夠引起重視?MOOCs給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不少的機遇。
3 借用MOOCs重建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程體係
重建前提 始終要秉持MOOCs語境下重建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程體係,積極主動融入我國醫科大學英語課堂中去。首先要客觀對待MOOCs在外語教學裏不可小覷的重要地位和風靡全球的帶頭作用。在重建的時間段裏,一定要理性地了解MOOCs的實際理念,做到真正領悟並運用到教學中去,減少課堂上師生之間不必要的教學時間浪費,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因教學專業上知識的重疊產生的競爭排斥現象[1]。
重建兩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