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與藝術品聯姻了
財富彙
作者:邵萍
P2P平台自誕生以來,一直都存在各種弊病,尚待解決。同樣,藝術品市場也麵臨著誠信度低、鑒定難的亂象。而如今,在“互聯網+”的吹佛下,這兩者也意欲搞“互聯網+”式的聯姻,這讓人不得不產生疑慮:“靠譜”嗎?
玩藝術品質押
目前,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火爆發展,國內P2P網貸平台的數量已經突破2000家。在數量龐大的P2P平台中,同質化競爭現象明顯,於是,許多平台為謀創新,開始進入細分市場。其中,也就有了玩藝術品抵押的P2P業務出現。
近日,廣東南方文交所和北交所郵幣中心先後與P2P平台“融資易”達成抵押融資合作,融資易主要是給兩大文交所的錢幣、郵票等藏品提供質押融資,這號稱是業內首次標準化並規模化地解決文化藏品的質押難題。
所謂“藝術品抵押P2P”,就是指借款人將自己持有的藝術品通過抵押給P2P平台,獲得平台投資人固定周期的融資,當融資到期時,借款人必須歸還投資人本息,如發生借款人無法歸還本息的現象,那麼平台有權將抵押的藝術品拍賣變現,以彌補投資人的損失。
據了解,融資易與文交所合作推出的產品名為“融幣通”,該項目的期限多為三個月,給投資人的年化收益率為16%,而藏家的綜合融資成本為月息1.5%左右。另外,“融幣通”的借款人必須是廣東南方文交所的會員。
目前,該平台做的藏品還僅限於錢幣、郵票等,這是因為此類藏品屬於相對容易辨別、市場需求大、屬於容易變現的類別。同時,他們還表示,下一步融資易或將試水更為廣泛的藏品、藝術品類別,但隻限定於可標準化的藝術類產品,比如作者尚在世的名人字畫等。
尚在起步階段
雖然,現在有不少平台已經開始試水這一新品類的質押融資,但目前的這一市場,依舊尚在起步階段。
藝術品作為抵押物,價值評估並不十分準確,而比較有公信力的藝術品拍賣行和專家也少之又少,行業水比較深。且藝術品存在變現難的問題,發生逾期風險後不能及時給予投資人賠償,估值、變現、拍賣環節均存在不小的風險。
更進一步來看,對於P2P投資人來說,具有抵押物的項目確實能降低投資風險。但是,如果抵押物本身就存在不穩定的風險的話,那麼投資人就應該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實際上,國內的藝術品市場還在發展中,日前還有國際珠寶展公然售假、用塑料充當琥珀,許多藝術品領域的投資者也都對藏品知之甚少。P2P投資人該如何做到對這一抵押物足夠了解、並將風險降低,現在還是尚未可知。
因此,這種聯姻雖說是一種創新的、可喜的嚐試,但還遠沒到靠譜的時候。
其中暗藏風險
簡單來看,藝術品抵押P2P業務與較早出現的車輛抵押業務和房產抵押業務操作模式基本相同,隻是將抵押物換成了藝術品。目前在行業內,平台有藝術品抵押業務的還有諸如愛投資、藝金所、藝投金融、藝融網等。
它用於民間借貸行業是沒有多少問題的,一個需求一個借錢,通過藝術品抵押來作為信用憑證。這一模式並不是創新,因為它仍舊是以金融為核心,而互聯僅僅是一個融資渠道而已。但是,在P2P網貸行業這一模式是否行得通存在一定的爭議空間。
它主要存在以下風險:首先藝術品真假無法判定,其次藝術品的價值如何評測。從保管來說,一般貴重的藝術品保管的費用是相當高的,這部分費用肯定會轉嫁給客戶,這就等於變相的增加了融資成本不利於P2P網貸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麵是政策風險,所融資單位一般是個人,你無法辨別借款人的融資目的,如果是流入賭場等不合法的方麵,即使法律也不一定能保證你的合法權益;再者,國家已經對P2P的服務目標做了一定界定,必須服務於中小微企業,那麼該模式在這方麵肯定是有欠缺的。
總而言之,金融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泡沫的地方,一味的在業務上創新,可能會本末倒置,最後帶來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