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能幹的人都能夠把事情圓滿解決。其實,這種人本身並不一定有什麼出類拔萃的異能,也許還是個極平凡的人,隻不過是善於團結一批人為己所用罷了。所以,從廣義上講,無論是朋友,還是對手,都可以借用他們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生存語錄: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中)李大釗
少說多聽常點頭
越少思想的人,說話越多。
公園關門了,一對戀人仍然依偎在園內假山中的長椅上,月光如水,將人的臉、樹的影都染上一層朦朧,湖水映月,微風撩起閃閃爍爍的波浪,像一群小天使的眼睛。
如此靜謐的夜晚,本當默默享受,可那男人卻不解風情,絮絮叨叨地在女子耳邊大談他的理想,吹噓他的智慧。女子皺起了眉頭,可男人渾然不覺,談興大發,真像一隻烏鴉聒噪不休。終於女子無法忍受了,拋出一句令男人難堪的話:“別說了,行嗎?”
這樣的時候,你有過嗎?
你覺得一個人多說話好呢?還是沉默好?以“說話是鐵,沉默是金”的說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話好。人之言語即是他行為的影子,我們常因言多而傷人,言語傷人勝於刀槍,刀傷易愈,舌傷難痊。
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而一個喋喋不休者,就像一隻漏水的船,每一個搭客都想趕快逃離它。同時,多說招怨,瞎說惹禍。正所謂言多必失,多言多敗。隻有沉默,才不至於被出賣。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傷人。
我們可以說言語有時候是卑賤的東西,一個說話極隨便的人一定沒有責任心。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多言是虛浮的象征,因為口頭慷慨的人,行動一定吝嗇。有道德的人絕不泛言,有信義者必不多言,有才謀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惟有保持適當的緘默,別人才以為你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我們的說話絕對要適量,無把握的事不要亂開口,尤其當有陌生人比我們有經驗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座時,因為我們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點及愚蠢.並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及經驗的機會。
一個人說得少而且說得好,便可視為紳士。因此,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兩種訓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美而文雅的談吐。如果我們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適時沉默,是很大的缺憾,是不幸的。我們常因談說太多而後悔,所以,當你對某事沒有深刻了解的時候,最好還是保持沉默吧!
少說話固然是美德。但是,人既在社會中行走,就免不了說話。那怎樣說才好呢?要說話則說自己經曆過的感慨之話,說心靈深處的衷心之話,說自己有把握的話,說能夠啟迪人的話,說能警戒人的話,說能教育人的話,說能溫暖人的話,說能使人排憂解難的話。自己無把握做到的話不要說,言不由衷的話不要說,傷人刺人的話不要說,無中生有的話不要說,惡言惡語的不要說,傷情感的話不要說,造謠中傷的話不要說,粗話不要說。
做一個忍耐的聽者,是談話藝術當中一項重要的條件。因為能靜坐聆聽別人意見的人,必定是一個富於思想和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之中,最先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事後則是最受人尊敬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任何人所喜愛;因為他善於思維,所以為眾人所信仰。
要“多聽少說常點頭”並不容易,其實這並不抵觸自己的原則,隻有這種處世,人們的關係才不易斷,才能持久,才能存在。
一位少年隻身離家,要到外麵打天下,臨行前,他的父親告訴他:“多聽少說常點頭”。這位父親真是個嚐過人性滋味的精明人,“多聽少說常點頭”,是一顆金丹。
事實上,這句話相當淺白,不用解釋也懂,但為何要如此做,可不是人人能懂。以下就簡單一一說明。
“多聽”,就是多聽別人說,聽別人的做事經驗,聽別人的人際恩怨,聽別人話語透露出來的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你多聽,別人就會因為你“多聽”而多說,他說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
“少說”,能多聽,自然就會少說。少說不但可以“導引”對方多說,還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內心秘密,更可以避免說錯話,得罪別人。少說,就成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切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常點頭”,這並不是要你做個沒有主見的應聲蟲,而是避免在群體中成為別人眼裏“不合時宜”的人,也就是說,聽別人說話時,多點頭,表示你的專注和附合.如果有不同意見,也要先點頭再提出。無關緊要的事,不必堅持己見,多點頭迎合,並且配合,這樣子人人會當你是好朋友,你就沒有走不通的道路。
“多聽少說常點頭”的原理就在於順著客觀環境,避免突出自己,為的就是降低別人對你的可能傷害。
“多聽少說常點頭”這個原則適合於人一生中任何一個階段。初出社會“多聽少說常點頭”是學習;中年時期,事業呈現往上的態勢,“多聽少說常點頭”則可減少阻力:到了老年,事實上,老年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不如緘默養氣,並且多“點頭”,鼓勵年輕人。
生存語錄: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鍾,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
——(俄)高爾基
隻有先助人才能助己
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秋天到了,大雁由北向南以人字形狀長途遷徙。雁在飛行時,人字形的形狀基本不變.但頭雁卻是經常替換的。頭雁對雁群的飛行起著很大的作用。
因為頭雁在前開路,它的身體和展開的羽翼在衝破阻力時,能使它左右兩邊形成真空。其他的雁在它左右兩邊的真空區域飛行,就等於乘坐一輛已經開動的列車,自己無需再費太大的力氣克服阻力。
這樣,成群的雁以人字形飛行,就比一隻雁單獨飛行要省力。也就可以堅持很長的時間飛翔。
人與人之間相互配合,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隻要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做好準備,隻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與他人的協作中實現僅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的理想。
正所謂:“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嚐到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就會越多。
但是有些年輕人卻信奉另外的一種哲學。他們認為,財富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沒有了。
這是一種享受財富的哲學而不是一種創造財富的哲學。財富創造出來固然是為了分享,但是我們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裏,財富的創造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
同是一塊蛋糕,越是多的人吃,自然每個人分到Vl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計較這些,我們就會相信享受財富的哲學,我們就會去爭搶食物。
但是如果我們是在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處做,我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感不平了。因為我們知道,蛋糕還在不斷做大,眼前少一塊兒,以後隨時可以補過來。而且,隻要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了,能不能分到蛋糕這根本就不用去擔心了。
以前的農村,想要發財真的是太難了。一生中難得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盆兒、一罐。所以那時農村分家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兄弟妯娌間為了一個小罐、一張小凳子。便會惡語相向,甚至會出現暴力事件。這是一種典型的分財哲學。
在以後,農村的人們都走出來了,兄弟姊妹都往城裏跑,財富積累越來越多。回過頭來,發現各自留在家裏的親眷根本犯不著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生氣。
相反,嫂子留在家裏,屬於弟弟的地不妨代種一下,父母留在家裏,小孫子小外孫也不妨照看一下。相互幫助,盡量解除出門在外的人的後顧之憂。
反過來,出門在外的人也會感謝老家親戚的互相體諒和幫助。一種新的哲學也就誕生了,你好,我也好,協作起來更好。這就是新的分財哲學。
遺憾的是,有些大學畢業生居然信奉這樣的哲學:你必須踐踏他人,糟蹋別人,利用別人。這可能是因為在校園裏的時間太長了吧?還有一些學生,自己擁有的資源不 願意與人分享,反過來又想利用別人的資源。
這樣的一種心態是一種大的障礙,對個人的成就與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在商業中,專業從事銷售的人多樂觀、熱情,專業從事財務的人則多理智、有條理、慎重。人的能力傾向總會有所側重。有些人像獵人,敢於冒險,追逐不定的目標。誓死完成自己既定的任務。有些人像保管員,善於保存,收藏好、保管好已經到手的成果。
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性格類型的差別。不能說哪一種類型就一定好,哪一種就一定壞。但是性格類型不同,也就決定著所做的工作性質的不同。
要想有所作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類型,然後選定一個適合你自己的工作目標。在與人合作時,也應注意分析別人的性格特點,盡可能地讓每個人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
世界上最大的悲劇,也是最大的浪費,就是大多數人從事了不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過去的社會體製限製著個人,使得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 一
現在的社會選擇餘地越來越大。很多人仍然選擇從事從金錢觀點看來最為有利可圖的事業或工作,而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壓根沒有去考慮。
當然.有一些人存在著這樣的擔心,認為社會隻會把財富集中在某些固定的行業上。假如自己率性而動,一個好的機會可能就會溜走。
這樣的情況肯定還是有的。
第一,最高貴的成就不但包括金錢,還包括思想的平靜、享樂與幸福,隻有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的人.才能得到這些。
第二,商品社會是個交換社會,你的性格傾向與個人愛好必然會塑造成一件特別的商品,也會為充分交換的社會所認可與實現。但是前提是你要相信,與他人合作,可以保證你自己率性而動。
有句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現代的世界是瞬息萬變的,每天都有無數的新現象、新知識、新事物,隻憑一個人的頭腦和智力,是永遠無法窮盡的。一位詩人說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是“網”,一張無邊無際、大得難以想像的網。每個人在這張網中都顯得無比的渺小,可能會是其中的一個節點,可能你連個節點也不是。
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十分現代、十分摩登的世界裏,各技術部門的分工使我們個人的能力相形見拙,要取得成功,除了合作,別無他法。”
每個成功的人士,我們要是留意的話,都不難發現同樣的規律,就是他必定借助了其他人的力量。也許是現有的成果,也許是共同的思考,也許是微不足道的服務,總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從另一方麵來說,一個人懂得的東西越來越顯得狹窄,顯得蒼白無力,迫切地需要與人合作,相互交流,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各自的能力。
反過來說,人處在集體中,集體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於個人的進步,使個人的能力提高,更上一層樓。可以說,沒有集體的總體進步而隻有個人的發展是不持久的,甚至是容易被忽視的。現在進行競爭的不隻是個人的素質,更多的是國際間集團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緊密而有效地合作。
生存語錄: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司馬遷
辦事巧用逆反心
每個人都有逆反心理。從我們能獨立思考問題開始,就對一些強加於我們身上的思想或行為產生厭惡,而時常“對著幹”。長大後,雖然我們心理成熟了許多,能夠盡量減少這種“針鋒相對”的行為,但人的逆反心理是不會消失的,它還會隨著人的身份、名氣、地位的上升而增強。
當上司對下屬下命令時,用一種強硬的語氣時,就會激活我們的逆反心。然而,同樣的命令,如果用“拜托”這句話來扭轉彼此的身份,人的反抗心理便會微乎其微。常常不會感覺出這是命令。
言語也有各種性質,但使得工作崗位的人際關係惡化的一種言語,應該可以說是那些“職務言語”吧!
這是什麼樣的言語呢?
比如上司把部屬叫到桌旁:“喂!你,聽說你不聽經理的命令。”怎麼聽也是上司的口吻,又如:“這是經理的命令”或“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不過是個普通職員”等等。這種“職務言語”不用說就知道,很容易招致職員們的強烈反抗心理。
但是,反用這種“職務言語”的話,實際上使得公司內人際關係趨於順利的也有。 比如經理交給部屬某件工作時,故意走到部屬的桌旁,說:“有一件事想拜托你……”
經理本來應該用命令的語氣,卻對部屬稱“拜托”,由於措詞使得立場(身份)逆轉過來。如此一來,部屬便產生了幹勁,忙於被委托的工作,這種情形也不少。
有一本介紹“心理技巧”的書,其中提到,有一次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州長選舉中,兄弟二人雙雙出馬競選。哥哥以吻嬰兒的微笑戰術來擴大支持者的層麵:相對的,弟弟卻對於這些漂亮的姿勢一概不采用。當他站在講台上時,邊摸著口袋邊對聽眾說著:
“你們誰可以給我一支香煙。”
結果是弟弟大勝。選民們因為候選人的平易近人,朝普通百姓要香煙。而支持弟弟。這也可說是使用“給”這句話,圖謀心理立場逆轉的手段之一。
能夠跟大人物這麼近乎地打交道,在普通人看來是一件很榮耀的事。領導者有時故意作出某個舉動,把自己降到普通人的地位,甚至通過語言的印象,使對方格外受尊重,這是借著立場的逆轉,挑起對方的虛榮心。
生存語錄: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德)黑格爾
“硬”的方式,可以用“軟”去表達
這個世界沒有人是萬能的,有些事情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去辦,是不易的。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尋求他人的合作才能成功。求人就是尋求合作的一種方式。要想打動對方,讓對方盡力來幫助你,就需要良好的口才藝術,即俗話說的“能說會道”。
因為有求於人,就應該能說會道,首先,語氣應柔和、誠懇,即使是親友、熟人也不能口氣太硬。如你要買一套房子,你手頭又沒有足夠的錢,隻能向別人借,這時你可以說:“不知您手頭寬綽不寬綽?下月開支我就還您。”用這種商量的口氣,隻要人家手裏有錢,是不會不幫忙的。但有些人則不注意這一點,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存了好幾萬,借我幾千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兒?”諸如此類無關痛癢的話,在平日裏與熟人開玩笑說說還不要緊,如果真正開Vl借東西時,就不可這樣說。所以借東西時說話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使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你。
在擁擠的火車上,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太太,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站了良久。也沒人讓座。孩子指著坐在旁邊的一個姑娘對老太太說:“奶奶,我累了,你跟這位阿姨說說,讓我坐一會兒吧。”老太太輕聲地對孩子說:“奶奶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阿姨不是不給你讓座,因為她也很辛苦,也很累,等阿姨休息好了會給你讓座的。”一番話說得姑娘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說:“小朋友,你來坐吧,阿姨不累。”
姑娘對帶小孩的老太太視而不見,這本身就該受到大家的批評,老太太抓住了這一點,不但不同意孩子向姑娘提出請求,反而設身處地為姑娘著想,還給其強加了一個善良的動機,使她有台階可下。這樣一來,姑娘沒法不產生羞愧心理,再加上車廂內其他顧客給她帶來的輿論壓力,迫使她不得不主動站起來為孩子讓座。
有個大學講師想請一位姓李的文化名人為自己的一本即將出版的書題寫書名。得知來訪者的意思後,這位一貫以幽默著稱的名人笑著說:“是題字啊,可以,不過,現在講究經濟效益,請我題字,是不是該付點錢啊?便宜一點兒吧,300塊一個字,怎麼樣?”這雖然是在開玩笑,但年輕的講師也聽出了這位名人似乎對常有人打他手跡的主意稍有抱怨之意。
於是,他說:“李先生,您這話可是隻說對了一半喲。要得到您的墨寶,理當付錢。可是,您的字何止值300塊錢一個呢?比如說,我想要一件值300塊錢的衣服,這家商店買不荸,還可以到別的商店去買呀,可您的墨寶隻能出自您自己的手,天底下別無他處可尋呐!在我看來,您的每個字都是無價之寶啊.我付多少報酬也不夠啊。”幾句話說得這位早已聽慣了恭維之辭的名人.竟也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遂欣然命筆。
懇請幫助講究攻心策略,如果我們在求人辦事時巧妙動用你那如花的妙口。說別人愛聽的話,你的成功率將會是l00%。
用語言的魅力感染人,用親切的話語說服人,用發自肺腑的真誠打動人……你的人生就會增添無限光彩,你社交辦事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
生存語錄: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挪威)易卜生
投資人際關係創造自己靠山
人情。也存在著生態危機!
如果在自己生活的區域,像遊牧民族那樣隻“逐水草而居”,不注意保護生態,那人情的沙漠化就會出現,人情的大草原就會逐漸縮小甚至消失,人情的沙塵暴就會遮 天蔽日地狂叫著刮來。
如果在自己的人情領地上,像農耕墾荒那樣,開一片,種一茬,不多施肥,不勤澆水,不積極培植地力,然後就撂荒了,再去尋找新的荒地,再開墾……周而複始,如此“扒地皮式”的開發人情,那人情的土地豈能不荒蕪、廢棄?人情的原野上怎會有參天大樹、茫茫林海,林濤陣陣?人情的花園裏哪還有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人情的河流中何處去尋波浪滾滾,百舸爭流?
因此,開發人情的時候,同時就要建立人情生態的保護係統。首先,不要急功近利,隻知向人情要利益,而忽視對人情的及時培植。
把開發和儲蓄控製在合理的比例內,尤為重要。套用日本管理之父鬆下幸之助有名的資金管理水庫理論:若人情的使用量是十份水,那隻能放出六至七份水,必須庫存三到四份水,也就是約三分之一的儲備,以防不測,急用。一般情況,不能動用那保底的三分之一人情,實在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使用一次,然後,立即補足,絕對不能出現底空。哪怕是短暫的,也不行。要知那是極其危險的,等於拿生命做賭注玩。人情也一樣!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情庫存!這庫存就是人情的積蓄,不隻是量的積蓄,更有生態環境的優化。
同時,在自己流動時,也不能把人情就拋棄了;也不能像墾荒那樣,耗盡地力後,又轉向新的地方,把人情開發變成跳地域掠奪;更不能像作戰,把地變為人情戰場燒殺劫掠一番後,轉移到一個新地,若又把新地變為新的戰場,再轉移到別的新地方,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自己的人情恐怕隻有血腥、恐怖和悲痛,整個人情關係也會喪失生機,變為一片廢墟。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份。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
中國人諷刺臨事用人,最簡練的話語“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事有人,無事無人”。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真正善於求人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個送禮,什麼時候款待,或什麼時候送去,這裏麵很有學問。
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離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來自己上司,將使對方非常感激。
有一位朋友曾提任某公司總經理,每年年底,禮物、賀卡就象雪片一般飛來。可是當他退職離休之後,所收的禮物隻有一兩件,賀卡一張也沒有收到。以往訪客往來不絕,而這年卻寥寥無幾,正在他心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個人。不覺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過了二三年後,這位朋友被原來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這位職員。因為他能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更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
總之,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人際交往中,多注意對周圍的朋友同事做點感情投資是值得的。說世俗一些,你現在釣不到大魚,就應該對身邊的小魚來一個“全麵撒網,重點培養”,為自己創造一個日後發展的人緣基礎。如果總是抱著“釣到的魚不用喂食”的平庸態度,很可能落個眾叛親離,大魚釣不到,小魚苗都要讓你餓死了。
生存語錄:
如果被誤解,怪你自己,別怪聽眾。你才是傳達信息的人。
——(美)羅傑·艾爾斯
人緣好壞一測便知!
請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下麵15個問題如實回答,然後對照後麵的分數統計表計算分數,再看分數評語,你就會知道自己是否善於交朋友。以及人緣如何。
1.你和朋友們在一起時過得很愉快,是不是因為:
A、發現他們很有趣,既愛玩又會玩?
B、朋友們都很喜歡你?
C、認為你不得不這樣做。
2.當你休假的時候,你是否:
A、容易交上朋友。
B、較喜歡自己一個人消磨時問。
C、交朋友,但發現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3.當你安排好見一個朋友,但你又感到很疲倦,卻不能讓朋友知道你的這種狀況時,你是否:
A、希望他會諒解你,盡管你沒有到朋友那兒去。
B、總是盡力去赴約,並試圖讓自己過得愉快。
C、到朋友那兒去了,並且問他如果你想早回家,他是否會介意。
4.你和朋友的關係一般能維持多長時間?
A、一般情況下有不少年。
B、有共同感興趣的東西時,也可能一起呆幾年。
C、一般時間都不長,有時是因為遷居別處。
5.一位朋友向你吐露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個人問題,你是否:
A、盡自己最大努力不讓別人知道它。
B、根本沒有想過把它傳給別人聽。
C、等朋友剛離開,你就馬上找別人來議論這個問題。
6.當你有問題的時候,你是不是:
A、經常感到自己完全能夠應付這個問題。
B、找你所能依靠的朋友請求幫助。
C、隻有問題十分嚴重時,才找朋友。
7.當你的朋友有困難時,你是否發現:
A、他們馬上來找你幫助。
B、隻有那些和你關係密切的朋友才來找你。
C、經常朋友們都不會麻煩你。
8.你要交朋友時,是不是:
A、通過你已經熟識的人。
B、到各種場合都可以。
C、僅是在一段較長時間的觀察、考慮,甚至可能經曆了某種困難之後才交朋友的。
9.在這裏的三種品質中,哪一種你認為是你的朋友應該具備的:
A、讓你感到快樂和幸福的能力。
B、為人可靠、值得信賴。
C、對你感興趣。
10.下麵哪一種情況對你最為合適,或者接近你的實際情況:
A、我通常讓朋友們高興地大笑。
B、我經常讓朋友們認真地思考。
C、隻要有我在場,朋友們都會感到很舒服、愉快。
11.假如讓你應邀參加一次活動,或者在聚會上唱歌,你是否:
A、找借口不去。
B、饒有興趣地參加。
C、當場就直率的謝絕邀請。
12.對你來說下麵哪個是真實的:
A、我喜歡稱讚和誇獎我的朋友。
B、我認為誠實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常常不得不持有與眾不同的看法,我討厭鸚鵡學舌。
C、我不奉承但也不批評我的朋友。
13.你是否發現:
A、你隻是同那些能夠與你分擔憂愁和歡樂的朋友們相處得很好。
B、一般來說,你幾乎和所有人都能相處得比較融洽。
C、有時候你甚至和對你漠不關心、不負責任的人都能相處下去。
14.假如朋友對你惡作劇,你是否:
A、跟他們一起大笑。
B、感到氣惱,但不溢於言表。
C、可能大笑,也可能發火,這取決於你的情緒。
15.假如朋友想依賴你,你有什麼相法?
A、在某種程度上不在乎,但還是希望能和朋友保持距離,有一定的獨立性。
B、很不錯,我喜歡讓別人依賴,認為我是一個可靠的人。
C、我對此持謹慎的態度,比較傾向於避開可能要我承擔的某些責任。
分數設置:
1.A3分B2分Cl分
2.A3分B2分Cl分
3.Al分B3分C2分
4.A3分B2分Cl分
5.A2分B3分Cl分
6.Al分B2分C3分
7.A3分B2分Cl分
8.A2分B3分Cl分
9.A3分B2分Cl分
10.A2分Bl分C3分
11.A2分B3分Cl分
12.A3分Bl分C2分
13.Al分B3分C2分
14.A3分Bl分C2分
15.A2分B3分Cl分
測試結果分析:
得分為36-45分:
對周圍的朋友都很好,你們相處得不錯。而且,你能夠從平凡的生活中礙到很多樂趣。你的生活是比較豐富多彩而且充實的,你很可能在朋友中有一定的威信,他們很信任你。總之,你會交朋友,你的人緣很好。
得分為26-35分:
你的人緣不怎麼好,你和朋友們的關係不牢固,時好時壞,經常處於一種起伏波動的狀態中,這就表明,一方麵你確實想讓別人喜歡你,想多交一些朋友,盡管你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別人並不一定喜歡你,朋友跟你在一起可能不會感到輕鬆愉快。你隻有認真堅持自己的言行,虛心聽取那些逆耳忠言,真誠對待朋友,學會正確地待人接物,你的處境才會改變。
得分為15-25分:
太糟糕了!你很可能是一個孤僻的人,思想不活躍、不開朗、喜歡獨來獨往。但是,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你不會交朋友,更不能武斷地說你人緣差。其主要原因在於,你對於社交活動,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感興趣。但是,請你記莊,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能不和人交往,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積極地改善自己的交友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