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以下製上”的頂尖智慧(1 / 3)

第八章 “以下製上”的頂尖智慧

職場是殘酷的,某些時候甚至是黑暗的,要想在其中生存發展,必須深刻地解讀它的遊戲規則。規則是一種製度,潛規則是一種遊戲。遵守製度的人,隻能被人領導。而讀懂遊戲規則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甚至能領導別人。

打好上班頭一仗

如果我們有神話傳說中的那枚魔鏡多好,永遠讓人看到最美麗的自己,把我們的能量放大一百倍。“螞蟻“們,別泄氣,其實很大程度在於你自己。你就是魔鏡,你就是咒語。

《出水芙蓉》裏的那個舞蹈老師怎麼說的:“抬頭、挺胸、收腹,覺得自己是最漂亮的……”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泄露的,那就是,好好準備你踏人職場的第一天(是真實時間意義上的第一天),日後你就知道了,這一天是充滿神奇力量的一天,你在這一天顯示出來的優點和缺點是如此容易被放大,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提及。

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如同“抬頭、挺胸、收腹”,以及一些很容易做到的心理暗示,如同“覺得自己是最漂亮的”,真的不難,關鍵是要記著去做。

著裝重視很重要

小路是一名公司職員,大學剛畢業,好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他到公司報到,穿的很隨意,小路覺得那是個以技術為主的公司,不用太刻意,而且他在公司實習的時候就發現,大家都很隨意,上班穿牛仔褲的也有,他覺得自己應該與大家“打成一片”。

結果去報到的時候,小路發現跟自己一起到技術部的王爽一身西裝,讓人眼前一亮,他還開玩笑:“小夥子蠻帥的嘛”!其實小路的心裏有點兒失落。

到行政部集合,看到大多數人和自己一樣,陸京的心理馬上就平衡了,還有些忍不住地在心裏笑話小王,大熱天的,穿這麼多,真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但是行政部的培訓主管好像不這麼看,他挺喜歡小王的。小王被指定為小組長,20多天的培訓,他也確實幫著主管、為大家做了不少事,很受好評。如果“王爽”是一個品牌,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度提升,而小路呢,還是一個小牌子。

後來小路去領工資,人家不知道他是哪部門的,他得說,他是和王爽一起進公司的,人家才會明白。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小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穿西裝、打領帶。服裝其實是一個信號,首先說明你把到公司來上班當作很鄭重的一件事;其次,表明你是一個很重禮儀的人;第三,西裝使人更精神,讓你更容易被注意到,套用美學上的一句話——形式具有內容的涵義。

小路經曆也許能給初人職場的你提供一點教訓和參考:

第一天,著裝正式為妙,不管別人怎樣,你必須要表明你的態度,正式的服裝勝過千言萬語的表達。

你已不再是個學生

剛出校門的“螞蟻”們,在學校的時候常叫老師,有些人確實叫習慣了,看見他尊敬的都叫老師。宋海就是習慣了,見人就叫老師,實習的時候是這樣,上班了還這樣。結果,第一天主管就把他叫過去,說你翻開《員工手冊》X X頁,上麵有規定,在公司內,一律稱呼名字,年紀比較大的,為表示尊敬,才稱呼老師,明白了嗎?

明白是明白了,但是宋海還是不習慣,老總來了,人家也是直呼其名,或者是省略姓單叫他的名字,他的嘴張了半天,也沒叫出來。

同事說他是“小孩子”,倒也沒有什麼責怪的意思,但是明顯不把他和他們放在一個層麵上。再加上他長著一張娃娃臉,看上去顯小,好多外麵的人來公司,都以為他是實習生。每當這個時候,同事就會開玩笑:“他還是個小孩子”。

因為是“小孩子”,大家很照顧宋海,但是被照顧的滋味兒也不總是那麼好。

被照顧意味著你可以不承擔責任,也就意味著你失去獨當一麵的機會,沒有那麼多機會給你,在專業上的長進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假如可以重來一次,宋海一定大大方方地把他們當作同事,當然還是要不斷學習一個和他們共同工作的人,而不是一個學生。

上班頭一天,首先要調整心態,不妨先演練一下。然後在第一天就要用實際行動給人這樣的信息:我是加入這個團隊和大家一起合作的。這種行動包括著裝職業化、說話不要撒嬌、遵循公司的稱呼慣鍘、請教老同事但是盡量獨立處理事務。尤其是當你在這裏實習過,然後又在這裏正式工作,劃出分水嶺,給自己也給別人。

響亮報出自己的姓名

許曉峰的名字可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可以說從上班第一天就開始了。他的部門經理是南方人,一叫他的名字就別扭,明明是“許曉峰”,他一念就成了“徐曉峰”,他還帶著也到各相關部門拜會,礙於情麵,他沒有當麵糾正,結果就在一片“小徐”的招呼聲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接著尷尬的事就接踵而來。先是人力資源部問他檔案上是不是填錯了或是有什麼曾用名沒有,然後是行政部在做通訊錄的時候,把他的名字寫成了“徐曉峰”,再後來是總機接線員告訴來電話找他的人“對不起,我們公司隻有一個‘徐曉峰’,沒有‘許曉峰’,更絕的是,前台把他的信件寫上“查無此人”給退了回去!很喜劇,但這是現實。

許曉峰開始強力糾錯,誰知卻並不簡單。第一印象似乎很難改變,他解釋了一兩個月才見成效。最可氣的是前台小姐,當他告訴她自己就是“許曉峰”,她居然白眼一翻,說:“早幹嘛去了,早說呀,黃花菜都涼了。”把個許曉峰氣煞。

假如能讓許曉峰重來一次,許曉峰會立即糾正部門經理的口誤,麵帶笑容,態度誠懇,想來經理也不會因此不快。其實前台小姐說的也沒錯,要在第一次出現差錯時就及時為自己正名,畢竟這是自己跟同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所以,當第一次告訴別人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準確,如果你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去經營,你的名字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LOG0,讓別人知道你就是某某。試想,連你的標識在別人的印象裏都是模糊的,你怎麼可能吸引注意力?你的品牌價值也就被大大削減了。

第一次見麵,其實對方也想認識你,在別人有這個需求的時候清楚地告訴他你是誰,並且幫助別人很容易地記住你。

其實從一開始,“螞蟻”們就要有意識地建設自己的職業生涯。大的方向有兩個:一是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二是培養職業素養。前者比較容易被大家關注,後者可能不明顯,但是對人的要求很高,無時無刻不在,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道德層次和精神境界。科學到了最高的境界也是富於道德意味的,我想我們應該從第一天就這樣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生存語錄:

想改變自己的人生,要立刻行動,要勇往直前——絕無例外。

——(美) 詹姆斯

適應職場的生存法則

“螞蟻”們,我們並不倡導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討別人歡心,如何搞人際關係中去,但是,職場中存在著各色人等,要想在其中很好地生存,我們至少要學會保護自己不中冷槍暗箭,並在槍林彈雨中尋求更好的發展。為此我們要做到:不要把私人關係帶進工作,在工作上對事不對人,不要做嚼舌之人,建立起你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背後誹謗人的事,不摻合

剛出校門的“螞蟻”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很敏感的,特別是在辦公室這種場合,幾個人在一起就閑聊起來,有時說到某個人肘,還會說出一大串的壞話。在這種時候,很多把持不住的人,也會跟著附和說起某人的壞話來,其結果可想而知,這種壞話不久便添油加醋傳到“他”的耳朵裏,他不僅對你有了看法,還有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你的壞話或打擊報複你。

某公司企劃科李某升為科長,同一間辦公室坐了幾年的同事忽然升遷了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刺激與震動。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競爭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總讓人有那麼一點酸酸的感覺。企劃科李某的幾個同事背後嘀咕開了:“哼!他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升他的官?”一百個不服氣與嫉妒就都脫口而出了,於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數落得一無是處。

趙峰是分配到企劃科不久的大學生,見大家說得激動,也毫無顧忌地說了些李某的壞話,如辦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個陽奉陰違的同事,背後說李某的壞話說得比誰都厲害,可一轉身就把大家說李某壞話的事全都告訴了李某。

李某想:別人對我不滿,說我的壞話我可以理解,你趙峰乳臭未幹有什麼資格說我,從此對趙峰很冷淡。趙峰大學剛剛畢業,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還經常受到李某的指責和刁難,成了背後說別人壞話的犧牲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別人在你麵前說某個人的壞話。此時,你千萬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被他的話左右你的思想,更不要跟著別人去說壞話。最好的辦法,別人在你麵前說某個人的壞話時,你不要去插嘴,隻是微笑示之。

微微一笑,它既可以表示領略,也可以表示歡迎,還可以表示聽不清別人的話。當你不插話,隻是微笑不語時,既不抵觸、不得罪說壞話的人,也沒有參與說壞話,兩邊都沒有得罪,這是比較好的做法。

不談論別人的隱私

了解別人的隱私是一件危險的事,更別說去談論、傳播了。

小劉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去年年底,部門裏一個叫曾潔的女同事辭職,便新招了一個叫王菲的女孩來頂替她,曾潔的電腦自然也歸王菲使用。

上班沒多久,王菲便在一天午飯時眉飛色舞地說:“前麵那個人蠻有趣的麼,在電腦裏留了很多小說,好感人哦!不曉得她在哪裏下載的……你們要看嗎?”午休時間幾個同事的郵箱裏都躺了一篇“日記體小說”,開篇第一句就是:“愛上我的上司李明已經兩年。”——不幸的是,女主角名叫曾潔,而這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也叫李明,更不幸的是,這絕不是小說,李明看不出,同事卻一眼就發覺了。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王菲沒有“郵件群發”,李明不會收到。

大家看完了麵麵相覷,把王菲嚇壞了。有人拍拍她的肩,“刪掉這篇文章吧,以後不要提……”叫她不提,可私下裏,大家怎麼忍得住。

“曾潔怎麼那麼粗心,走的時候都不‘格式化’硬盤?”

“她暗戀了那麼久,李明說不定是知道的,但是不理她。她這明擺著是讓這些東西漏出來讓李明難堪嘛!”

“也不一定,說不定她在等著有一天可以傳到李明耳朵裏,反正他太太也不在北京……”

不知道這篇在公司裏傳來傳去的“暗戀日記”最終有沒有傳到李明那裏,總之王菲在李明手下工作得很不開心,半年不到就辭職了。臨走前,王菲沒有忘記把硬盤“格式化”。

避免談論別人的隱私,一是不可在談話中拐彎抹角地刺探別人的隱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別人的一點點隱私就到處宣揚。宇宙之大,談資無所不有,何必非要把他人的隱私當作談資呢?

對待別人的隱私,要切忌人雲亦雲,以訛傳訛。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關於別人的事情不一定確鑿無誤,也許還有許多隱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假思索就把你所聽到的片麵之言宣揚出去,難免顛倒是非。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事後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時才後悔不迭,但此時已經在同事之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專好推波助瀾,把別人的隱私編得有聲有色.誇大其辭地逢人就說。你雖不是這種人,但偶然談論別人的隱私,也許你無意中就為別人種下禍患的幼苗,其不良後果並非你所能預料的。

不要到處抱怨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彭立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本來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煩了。”

彭立大學剛畢業,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他是公司的秘書呢,事無巨細,不找他找誰?

其實,彭立性格開朗,工作起來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拖延。設備維護,辦公用品購買,買機票,訂客房……彭立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8隻手來,再加上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他幫忙代買。

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小李來領膠水,彭立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來過嗎?怎麼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辟裏哦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說:“以後東西一起領!”小李有些尷尬,又不好說什麼,忙賠笑臉:“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彭立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彭立邊往外走邊嘟嚷“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

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真是離不開彭立。雖然有時候被他嗆得下不來台,也沒有人說什麼。怎麼說呢?她不是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是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彭立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主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裏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彭立莫屬,可一看投票結果,50多份選票,彭立隻得12張。

有人私下說:“彭立是不錯,就是嘴巴太厲害了。”彭立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歡迎。抱怨就像用煙頭燙破一個氣球一樣,讓別人和自己泄氣。誰都不願靠近牢騷滿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傳染。抱怨除了讓你喪失勇氣和朋友,於事無補。

“螞蟻“們,在現代職業生涯領域,隻有變化是永恒的主題,沒有所謂堅固不破的“鐵飯碗”。誰能夠預測變化,分清潮流的方麵,推測時代的需求,誰就能夠采取明智的決策,從而永遠走在變化的前麵,開創自己創造事業的契機。

生存語錄: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新西蘭)馬爾頓

經驗重於薪水,薪水重於職位

許多“螞蟻”常常把關注點放在升職和加薪上,而對於工作的好壞以及能否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往往並不放在心上。對於剛入職場的人士來說,經驗是第一要務,忽視經驗的培養而去追求升職或加薪,那是舍本逐末。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工作是為了什麼?我想很多人會回答:當然是為了高薪和升職。的確,高薪是人們工作的目的,升職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成就感。正是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人們在求職或工作時,往往把薪水和職位放在第一位;如果是高薪或者高職位,不管這份工作對自己的職場人生有沒有幫助,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去爭取;而如果待遇低,就算能學到很多東西,人們也會對它嗤之以鼻。其實這樣正好是本末倒置,如果忽視經驗,把關注點放在升職和加薪上,那你往往會誤人歧途,職場之路越走越艱難;而如果你把關注點放在經驗的培養上,你的職場之路就會越來越順,升職和加薪都會水到渠成;這就好比建房子,地基打牢固了,房子就會建得很高、很順。

有一次,浙江一位房地產老板跑到清華去聘請一位管理學博士做顧問,月薪一萬元。對於剛畢業的博士來說,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條件下,這個待遇已經是非常誘人的了,於是那位博士欣然前往。加入公司後,博士表現得非常積極,不斷地給老板提建議,但老板隻是笑一笑,很少采納博士的建議。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博士沒有實際經驗,比較理論化。

老板經常帶著博士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跟合作夥伴、政府官員會麵時,老板得意地向他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助理,清華大學的管理學博士生……”起初,博士還很有一種自豪感,但慢慢地他發現,老板並不要他做什麼事,博士寫的策劃書,老板也是放在一邊。終於博士明白了:老板高薪聘請他過來,並不是看重他什麼能力,隻不過是把他用來當做活廣告,幫老板裝點門麵而已。對博士而言,像在吃青春飯一樣,平生所學並沒有一點實踐的空間,於是博士最後毅然辭職。

這位博士的運氣還算不錯了,當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很多大學生畢業後,由於沒有經驗,工作一時很難找。為了得到一份工作,很多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專業,去做電話營銷員、保險業務員和公司的培訓員這類不用什麼文化,誰都能做的工作。結果幾年下來,薪水很低,經驗幾乎還等於零,再跳槽出去,工作越加難找。

現在的企業越來越偏向實用主義,企業招聘時,明確地在廣告上注明:要求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要求有做過某某工作的經曆……所以你隻有具備工作經驗,才具備工作能力,隻有具備工作能力,你才有向老板要求升職加薪的籌碼。

一位老板的自述:

我曾經招過一個應屆大學生,她為人很狂傲,心態放得很高,根本不眼從工作安排,也不願接受培訓。於是按她的要求,我把工人培訓直接劃給她去負責,結果她每天就是給工人培訓“公司簡介”、“質量方針”、“薪酬福利” 和“規章製度”等簡單內容,每天像喇叭一樣地工作。兩年後,公司裁員,她首當其衝,直接被裁掉了,於是又隻好重新回到市場上找工作, 幾個月後哭著打電話給我說:外麵根本沒有適合她的工作,品質做不了,物流做不了,生產做不了,工程做不了,就連培訓,別人都嫌她做得太簡單,結果她隻能找了份工資不到1000元的電話營銷工作。

所以說,對於剛步人職場的“螞蟻”們來說,經驗比薪水重要,隻有具有了應該具備的經驗,你才能要到你想要的薪水;沒有哪個老板有心情去培養一個毫無經驗的員工,更沒有哪個老板願意把高薪付給一個沒有經驗,不能為他帶來回報的員工。而薪水與職位相比,又是薪水更為重要。在當今的私營企業裏,除了老板有權外,說俗點,職位一文不值,在老板麵前,你永遠是個打工者。他如果看你不順眼,今天你還是個經理,明天他就讓你卷鋪蓋走人。而你的下屬也隻認老板是他的真正老板,你不過和他一樣,也是個為老板賣命的打工者,所以說,職位還不如高薪來得實惠。

生存語錄: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俄)列夫·托爾斯泰

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感

2007年,婷婷從北京一所民辦高校畢業,進了一家私營公司,做後勤工作。她苦笑著將其內容概括為:“跑腿!打雜!搬東西!”盡管以前在學校學的是物流專業,但很快她就發覺,自己這個“大學畢業生”還不如中專畢業的技術人員掙得多。一千五的工資,扣七扣八,到最後拿到手上,已經少得可憐。當別人建議她換一份工作的時候,她笑著說:“沒有辦法,現在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容易了,其實現在也還行吧。”

如果把一隻青蛙扔進沸水中,青蛙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入涼水中逐漸加熱,青蛙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跳出的能力,直至被熱水燙死。在安逸和憂患麵前,或許更多人選擇的是安逸。雖然隻是眼前的快樂,但也能帶來一時的滿足。這些人不願對潛在的危險勞神,心裏想著:也未必有那麼多危險,即使危險來了,也還有機會應付。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如果你事先一點都沒準備,那就完了。真正的強者嗅覺非常的靈敏,時刻對危機保持一種警覺,並時刻準備著迎戰。

所以,人往往工作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很少關注外界的變化,自然也看不到自己與成功人士的差距,每天還自我感覺良好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當今充滿競爭、知識更新換代速度日趨加快的職場中,喪失危機感將是最大的危機,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職場淘汰的對象。

有這樣一個寓言也許能說明問題:

有一天,一頭豬跑到馬廄裏,去看望它的好朋友老馬,兩個好友相會非常開心,興奮之餘,豬準備留在那裏過夜。天黑了,該睡覺了,豬找了一個草堆鑽了進去,躺得舒舒服服的;並催促著馬也早點睡覺。但是,過了很久,馬還站在那兒一動不動。豬感到很奇怪,問馬為什麼還不睡,馬回答說,自己這樣站著就算已經開始睡覺了。豬聽了很困惑,就說:“站著怎麼能睡呢,這樣是一點也不安逸的。”馬回答說:“安逸,這是你的習慣。作為馬,我們習慣的就是奔馳。所以,即使是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也隨時準備奔馳。”

在現實中,能保持一種危機感,並在壓力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非常少。許多“螞蟻”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裏,在公司裏無憂無慮地工作著,整天一副嘻嘻哈哈、漫無目的的樣子,每天重複地做著手裏簡單的工作,拿著那份固定的工資,過著機械般的生活。他們隻是每天把分內的事做完,把上班當做一個差事,上完班便開始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逛街、看電視、打遊戲、睡覺……卻很少考慮如果將來公司倒閉或自己被解雇了該怎麼辦;也不去考慮自己該去多學點什麼知識,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而是整天和一班同事過著那種大家庭式的工作生活。一旦喪失了危機感和進取之心,那其職業生涯也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注定一事無成,甚至為職場所淘汰。

其實,如果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觀察一下周圍的強者,或者自己昔日的同學、朋友,當你停滯不前的時候,別人已經超越你很遠,當你還在公司處於低層,拿著那一點點薪水的時候,別人已經嶄露頭角。因為人生就像一場馬拉鬆比賽,當你在原地踏步的時候,別人已經跑出了很遠。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種有壓力感的人,他們很清楚當前的競爭形勢,也知道自己的實力與肩上的重任。所以他們在工作中,時刻會有一種危機感,而不斷催自己奮進,利用每一個機會來改變自己,以便超越對手,保持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