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以下製上”的頂尖智慧(3 / 3)

事後張副總也追問王瑩的解決方案,還打著官腔問懲罰力度是不是不夠,王瑩巧妙地述說了上述理由,張副總沒再說話,揮揮手讓王瑩走了。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和王瑩說話的時候總是那麼和顏悅色,讓她感到特別的舒服。

為公司高層辦事,頭腦一定要靈活,要懂得對方的弦外之音,把事情做到他的心坎上,這樣才不會做錯事,才會博得上司的青睞。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當回事,也不能把他們的話真正當回事,執行起來也得有彈性,有時你的確需要裝糊塗。

生存語錄: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德)布萊希特

盡量別把同事變成“愛人”

剛走人職場的人士,很多都是剛從學校走出來,常常是單身,也沒有什麼職場閱曆。公司裏人才濟濟,其中有不少理想人選,讓單身的同事蠢蠢欲動,想從中尋找伴侶,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有比較理想的同事,很多人會選擇同事作為戀愛對象。但情場的得意也往往會換來職場的失意。直接後果就是:即使你工作勤勤懇懇得像隻老黃牛,你的老板也會懷疑你的上班時間是不是都在談戀愛了。別抱怨老板的胡亂猜疑,站在他的位置上你一樣也會這麼想。

有的公司有這樣的規定——不允許發生辦公室戀情,一旦被高層獲悉,其中一方,要麼主動辭職,要麼被公司解雇。所謂“兔子不吃窩邊草”。同事最好隻做同事,如果有非分舉動,可能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

方剛的自述:

我大學畢業,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是在北京一家集團公司擔任培訓人員,那時由於自己的勤奮和能幹,頗得上司的賞識。當時部門正在招一個招聘專員,而我女友還沒有找到工作,我滿懷信心地把她推薦給我上司。起初上司非常高興,但一聽說是我女友時,熱情就降了下來,並找了一些理由推托。開始時我很難想通,但後來一位同事告訴我:公司不允許戀人在同一個部門,我這才恍然大悟。

日複一日,在辦公室裏朝夕相對、情投意合,繼而發生微妙的感情,這種現象,可能在不同的企業機構裏都屢見不鮮。隻不過,有些人會選擇暗中往來,發展“地下情”,把感情盡量低調處理。而有些人則十分高調,毫無顧慮地把感情明晰化,並在其他同事在場的時候,也盡情泄露“恩愛”之情。這兩種態度都不能簡單地說錯與對,但相對而言,前者的處理方式要比後者來得討好——愛情本來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可以在兩人單獨共處的空間中,隨意表達愛意。但是,當愛情成了同事之間的另一種關係時,如何把它處理好,不給公司的形象造成影響,則需要當事人謹慎處置,分清楚工作與感情孰重孰輕。

有個部門經理年近40歲,離異單身,在深圳有車有房,也算過得比較瀟灑。他有一個比較漂亮的助理,剛大專畢業一年,在經理手下做事也頗得他的關愛。彼此關係進一步發展:開始時常常下班後一起去逛公園、吃飯,繼而一同出差,到最後兩人公開在外麵同居。這件事在公司傳開了。後來老板怕影響公司的風氣和該部門的辦事效率,找個機會將該經理解雇了。

辦公室並不適合大肆張揚的戀情,一旦戀過了頭,就會因為分心而直接給工作打了折扣,就會因為其他同事的渲染而變色。而在辦公室這個特定的環境,發生戀情的雙方,身份的定義應該是“同事”而非其他。當這一層關係被模糊化或錯位以後,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

生存語錄:

我們以人們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

——(俄)契訶夫

拍馬要“拍”的恰到好處

不少“螞蟻”認為升職要靠業績和能力,隻要做出成績,不怕不被升遷,所以沒必要對上司拍馬屁。其實,工作時需要與上司時常溝通,業績必須讓上司看見,你的能力和為人必須讓上司了解,這樣才會被重用。

人們常認為業績是決定升職和加薪的關鍵,但工作中的真實情況往往讓人大跌眼鏡。一些隻顧埋頭苦幹的同事往往成了老黃牛,而平時與上司保持良好私交的人往往步步高升。許多人把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歸罪於“馬屁文化”,認為善於討好上司的都是些小人,往往為自己所不齒。其實你要知道,上司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如果你是上司,你會晉升一位剛愎自用的人,還是晉升一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直來直往的性格,有時會殺人於無形。要知道上司的管理行為往往受其私人感情支配。

楊堅入職3年,能幹又努力。奇怪的是盡管他工作出色,可仍舊原地踏步,倒是那些不如他的同事卻接二連三升了職。似乎冥冥中總有一些東西阻礙著他的提升。

原來,楊堅天生一副直腸子,有話就說、有事就做,在小節上從不顧及上司的感受。比如每次開會,老板都指定他做會議記錄,他整理出來後,從來不會讓頂頭上司過目就直接上交;部門要買個投影儀,主管讓他先打聽下行情,他拿到供應商資料後多方比較,就自作主張訂了貨。反正老板對自己印象不錯,他根本沒把主管放眼裏。

一次與同事小胡陪客戶應酬。酒過三巡,小胡對他說:“楊堅,我們大家都知道你的工作能力,可你和主管的關係搞得那麼僵,人氣能提升嗎?”楊堅這才明白,賣力苦幹是遠遠不夠的。

你做的工作必須向上司彙報,一方麵表示你對他的尊重,另一方麵如果你不彙報你的工作,他又怎麼知道你做了事情,而且做得很漂亮呢?在公司裏,除了你自己向老板展現你的能力和業績外,老板不會去刻意關注你。另外,與上司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他建立良好的私交,也容易了解他的風格,這有利於你開展工作和迎合他的胃口。也許大家都認為升職、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獲得,可暗地裏你卻不知道老板隻會提升“自己人”。

陳嬌英語本科畢業後,在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擔任經理助理。由於工作經驗不足,職場閱曆太少,工作過程中不善於察言觀色,也很少與經理交流,平時就隻是一些工作上的往來,經理請她吃飯,她也很戒備,從來不願意去。經理提示過她幾次,說感覺跟她有隔閡。部門中有個初中文員,學曆不高,但很有經驗,她抓住這個空當,經常找點工作去向經理彙報,跟經理套近乎。就這樣,因為那位初中生善於交流,經理覺得她用起來很順手,於是就把那位本科助理給換掉了。

“螞蟻”們別以為自己有學曆,有工作能力,所以把與上司溝通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它左右了你的成敗。上司在對待下屬時,是帶有很濃的個人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不要寄望上司能公平公正,給大家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如果與上司在溝通上產生了心理障礙,那你在他心中的位置會排得很遠,有機會他會給他的心腹,而你隻能在一片牢騷聲中黯然辭職。

生存語錄: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法)巴爾紮克

穩定點,“不折騰”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句話出自韓愈的《勸學解》,意思是說:學業在勤奮中精通,在嬉笑中荒廢,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工作上。一個渴望幹出一番成績的人,應該少些“折騰”,多一些勤奮。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要你勤奮刻苦,腳踏實地地工作,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績。

楊佳是湖南省長沙市家潤多超市朝陽店一名普通的收銀員。“看她收銀,簡直就是觀賞一次高水平的表演!”顧客們都這麼誇讚楊佳。她錄入條碼的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繚亂;操作鍵盤時,隻見手影不見手指;點鈔的速度、準確性更是讓人驚歎。由於她業務出色,家潤多超市專門為她開設了冠軍通道——楊佳快速收銀通道。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然而狀元是需要靠勤奮練出來的。在楊佳工作的超市和她的家中處處都留下了楊佳勤學苦練的身影。在超市,她每天都在“轉悠”,熟悉每件商品的條形碼的位置,以便一接到商品就能迅速找到條碼。為準確、快速收銀,她常常利用休息時間苦練點鈔技術。

楊佳將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提升工作技能上,她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終於得到了回報。點鈔速度從原先的25秒躍升到現在的13秒,並掌握了單張單指、一指多張、五指連張等各種花樣點鈔法;在條碼錄入上。她從兩指錄入到五指並用,準確錄入50個l3位數的編碼的時間從1分59秒提高到了現在的1分50秒,刷新了這一行業的紀錄。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楊佳的收銀速度令人歎為觀止,她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令人稱羨的成績,而這背後凝結的是她的勤奮和努力。我們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保持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

勤奮工作,“不折騰”,是一種需要長久堅持的信念,隻有將“勤奮工作”,“不折騰”作為自己永久的座右銘,才能成就偉業。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是營銷界的傑出人物。然而,原一平本人卻其貌不揚,個子很矮,隻有1.50米左右。推銷員是一個直接和客戶打交道的職業,一個人的相貌勢必會影響到銷售業績,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超過了無數個相貌英俊、儀表堂堂的推銷員,成為行業中的巨人。他不是靠運氣,更不是家庭背景,而是靠自己的勤奮工作走到了最前方。

1972年,已經69歲的原一平應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邀請到台灣做公開演說。在演講會上,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對提問者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提問者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繭特別厚。”

其實,這不是虛言。在工作期間,原一平平均每個月要用掉l000張名片,每天固定要訪問15位準客戶。有時候訪問的客戶不在,他往往要跑上好幾趟,所以常工作到半夜才能回家。

“推銷之神”原一平的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的獲取,都始之於勤並且成之於勤。勤奮是成功的根本,既是基礎,也是秘訣。沒有勤奮,任何一項成績都不可能唾手即得。

沒有一個人的才華和成功是與生俱來的,勤奮是職場中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優良品質。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中,唯有依靠勤奮,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斷進取,才能成功。尤其對於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必須在剛剛工作時,就懂得這些在職場中立足的法則。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要想使自己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績,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勤奮和努力。

“天才來自於勤奮”!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認可這一說法。一個人能取得非凡的成績,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奮與努力。缺少勤奮的精神,哪怕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隻能空振雙翅;有了勤奮的精神,哪怕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

所以“螞蟻”們,其實勤奮本身就是財富,如果你是一個勤勞、肯幹、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樣,采的花越多,釀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要想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走出一條完美的職業之路,唯有依靠勤奮工作,“不折騰”。

生存語錄:

偉大的事業,需要決心,能力,組織和責任感。

——(挪威)易卜生

能否成材取決於你的材質

生活中,人們常常有這樣的感歎:別人麵臨一次次的機遇,一帆風順地走向成功;而自己卻每天被一些挫折纏繞,苦不堪言。似乎別人的成功都是靠機遇創造的,而將自己的失敗歸罪於雜事纏繞。其實,每個人麵對的環境都差不多,人的成敗關鍵取決於人的材質:是什麼樣的材質,就決定了你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你去研究一下成功者的特質的話,你會發現他們與常人大不一樣,與之相比,你就會發現為什麼他會成功,你會失敗。

人們往往習慣於妒忌別人的成功,哀歎上天不給他機會,讓他改變自己,似乎一切不平衡在於機遇的不公。針對成功,你的特質比機遇更重要。你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是一塊成材的料,要成功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材質。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兒子因生活困苦,向父親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一些困難剛解決,另一些困難卻又出現了;導致自己厭倦抗爭和奮鬥,開始自暴自棄。作為廚師的父親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他帶進廚房。父親先往三個鍋裏倒入一些水,分別放在旺火上把水燒開。然後他往一個鍋裏放入雞蛋,另一個鍋裏放些胡蘿卜,最後一個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接著他繼續煮著,也不說什麼。

兒子滿臉疑惑,不知父親葫蘆裏賣的是什藥。十分鍾之後,父親把火關了,把雞蛋、胡蘿卜分別撈出來,放入兩個碗中,然後又把咖啡倒入一個杯子裏。之後父親對兒子說:“你看到了什麼?”“雞蛋、胡蘿卜和咖啡。”兒子淡淡地回答。父親便讓兒子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的是個煮熟的硬雞蛋。用手摸摸胡蘿卜,注意到它已經變軟了。父親又讓兒子品嚐香濃的咖啡。兒子還是疑惑不解,問道:“父親,你想向我說明些什麼?”

父親這時才解釋說,這三樣東西處在相同的環境中——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雞蛋原本是易碎的,靠那薄薄的外殼來保護著它液體的內髒,但是經沸水一煮,它的內髒卻變硬了。胡蘿卜入鍋之前似乎非常結實,硬硬的;但經沸水一煮,卻變軟、變弱了。而被碾成粉狀的咖啡豆則更獨特,經沸水一煮,它們反倒化成了水。“你覺得哪個像你呢?”父親問兒子,“當身處逆境的時候,你該如何反應?你是雞蛋,胡蘿卜,還是咖啡豆?”

職場也是這麼奇妙:各種各樣的人踏入職場中展開角逐,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他們的選擇和結局各不一樣,有的成了經理,有的甚至自己做了老板,而有的卻還在別人手下做馬仔。有些人平時看似很有抱負,不甘平凡,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後便開始畏縮,失去了進取心;而有的人看似很平凡,但他卻朝一個方向不折不撓地努力,結果他卻成功了,讓大家跌破眼鏡。所以說,看一個人能否成材,不是看他表麵上怎麼樣,而要看他是否具備成功者的材質。

很多“螞蟻”也許都有這種經曆:自己的同學當中,最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並不是學習成績良好,大家很看好的人,而往往是成績一般,但頭腦靈活、有衝勁的人。職場人士麵對的環境大抵相同,決定相互間成敗的往往就是自己本身的一些特質,例如敏銳的洞察力、堅韌的毅力和果敢等等。

有兩個大學同學,管理專業畢業後,一起跑到寧波去打工。開始時,兩人都顯得雄心勃勃,想去做市場銷售,以便日後一同創業;於是他倆就應聘到一家旅遊鞋廠去當營銷代表。對於剛脫離學校,來到一個陌生城市的大學生來說,營銷業務的確不是那麼容易做: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又沒有營銷經驗,業務很難開展;而且工資主要靠拿提成,每個月的收入自然非常低微,還要遭受許多白眼;不到半年,其中一個同學就退出了,跳槽做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專員;而另一個同學經過一年的磨煉,市場越做越熟,第二年月薪就能拿到6000多元,兩年後就跑回西安自己做中間商,開發自己的市場,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相同的處境,卻有不同的收獲和結局。人往往都有一些誌向,在實踐之前常常躊躇滿誌,但一步人現實,麵對重重困難,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是什麼樣的材質,就選擇怎麼樣的道路,最後自然就有相應的結局。這就像稻穀進了剝穀機一樣,是稻米的分到稻米一邊,是穀殼的分到穀殼一邊,清清楚楚。人們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各自材質不同,各人看到的層麵不同,耐力不同,自然結局就各不一樣。在職場這個富有挑戰性的戰場上,妒忌別人的成功是沒有用的,而麵對困難自暴自棄更不可取;如果你要成功、要成材,首先要練就你的材質,讓自己的視覺更敏銳點,意誌更堅強點,行動更果敢點。這樣你才能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生存語錄:

隻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浸於其中的任務,方可望有所成就。

——(德)黑格爾

漂在北京,漂在外企

東三環是北京外企最集中的地區,這裏的一幢幢高檔寫字樓裏,忙碌著許多“白領”人(高級雇工)。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北京戶口,高翔是其中的一個。

二年前,高翔大學畢業後,就選擇要在北京“漂蕩”。用他自己的話說,北京大,機會多,有發展前途。畢業時他的檔案被退回原籍寧夏,高翔不甘心。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遠離了家鄉,現在又要回去,怎麼想都覺得不甘心。他本來也想過去上海,但是考慮到南方有方言,在語言溝通上有些障礙,所以最終選擇了北京。

高翔剛來北京時,在一家市場調查公司打工,講好月收入是l000元。工作第五天,錢包就在擠公汽車時被掏走,他一下子傻眼了,裏麵的幾千元是他的全部家當。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下班後走了一個半小時才回到租的房子裏。躺在地上,兩眼看看房頂就想,眼前隻有兩條出路:要麼打電話跟家裏要錢,這對自己的自尊心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因為大學四年他都沒有管家裏要過一分錢,要麼就是等著餓死。

後來,他無意中在一本書裏發現50元。這50元猶如他的救命稻草,靠著這50元,他支撐了整整一個月。而今天,他每天的零用錢都是好幾個50元。他自己都驚歎,自己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挺過來的。連高翔自己也沒想到,僅僅三年後,就坐在國貿中心裏一家著名外企的椅子上,並獨立負責某一方麵的業務。

“我不在乎檔案關係,可是公司在乎。”這是高翔麵臨的難題。不過公司在老家的分支機構已委托當地的人才中心辦了。從經濟收入上講,高翔算是很穩定了,根本沒有一點不踏實的感覺。北京有的是機會,關鍵看能不能把握。高翔說:“對我來講,有一個身份證能證明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就夠了。有沒有戶口沒關係。”他也許還要不斷地漂下去,卻漂的自信而從容。

來自內蒙古的閏寧跟高翔不一樣。從來到北京的第一天起,就準備出國。他“漂”在北京,隻是為了有機會更好的學外語,有機會掙錢準備留學。他不惜一年的時間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脫產學了一年英語,後來應聘過幾家公司。去年開始找朋友籌款為留學擔保,並已經聯係好新西蘭一所著名大學,隻等著今年春季開學前拿到簽證。他並不把北京這座城市作為自己的終點,而北京卻在他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許學習完以後,我還會考慮回到北京來。閆寧的眼裏充滿著希望。

在等待簽證的日子裏,閏寧在一家外資保險公司擔任保險代理。他說,目前北京市場的保險代理人約兩萬人,其中近2/3是外地“漂”來的年輕大學生。

李欣的故事聽來可能更讓人豔羨。雖然她在南京長大,也去海南“漂”過一段時間,但漂來漂去還是在北京找到了感覺。憑著在北京一家著名外企工作過的經曆,她找起工作來毫不費力。現在一家廣告公司,年薪10萬,就算每月花一千多元租房,生活上也沒有一點壓力。但是,她也麵臨著像北京年輕人結婚、買房子等同樣的問題,不過她倒並不過分擔心,有錢了,什麼都可以買的。反正現在還年輕。

某外企一位人事經理認為,在公司裏,那些家在外地的員工工作起來很賣力。他們大多經曆過開始找工作時的磨難,因此很能吃苦,有競爭意識,也非常珍惜機會,這正是許多外企想要他們的原因。

“漂一族”在當今現代化的大都市已司空見慣,它幾乎已成為現代年輕人普遍的生活方式。“漂”不是目的,但在“漂”的過程中,同樣要兢兢業業地過好每一天。

生存語錄: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德)黑格爾

你能否得到上司的重視?

如果你是透明人,可以四處自由穿梭,無人能知道你在做什麼,擁有這樣無窮的力量,你會想做些什麼事呢?

A、偷竊貴重物品。

B、四處搞破壞,做一些變態的壞事。

C、接近傾慕的人。

D、惡作劇,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測試結果分析:

選擇A:

你的野心很大,想吃下不少東西,不管是權位或是利益,你都不願放過這些企圖也在主管的眼裏,不過,隻要你是個人才,老板當然也不會虧待你你必須先創造個人最大的優勢,盡力表現,先拿到高分,才有機會與人談判可是也不能太過自滿,若是遇到不會惜才的老板,可能會想些法子來殺殺你的銳氣。

選擇B:

你自覺能力不錯,所以絕不願受任何委屈。如果有什麼差別待遇,你馬上就會大斥冤屈。不過,你也很會看人,會先觀察主管是屬於什麼樣的角色,才決定該不該叫屈。有時候,你也知道該先閉上嘴,好好做出一些成果來,然後在適當時機,再為自己爭取到應得的利益。

選擇C:

你有點貪吃,不過,隻在可允許的範疇內,你才會動手動口。平常時候,你會克製自己的欲望,即使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還是會隱忍下來。對於上司,還是很尊敬對方的權威。你默默期待公理出現,相信隻要一曲努力,總會讓人發現自己的價值與貢獻。

選擇D:

你好像是隱士高人,辦公室裏的鬥爭永遠都不會摻和上一腳,因為你根本就誌不在此。每當到了人事異動的時候,你總是置身事外,毫不關心,因藥不喜歡太複雜的人事鬥爭,所以不會特意表現。你很怕被卷入爭權奪利的遊渦中,寧可守著自己的工作,安安分分做個小職員。要升官的話,就得看你的上司有沒有這種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