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讓孩子多閱讀開闊視野(1 / 3)

第十一章 讓孩子多閱讀開闊視野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它對於孩子掌握那些用於表達感情、概念和思想的詞彙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書可以解釋孩子們所處的世界——描述關係、敘述情況、介紹人物。書籍還提供給孩子進行想象力遊戲的原動力,引進各種觀念,並給他們帶來快樂。

和孩子一起讀書

給孩子大聲讀書,是培養孩子的一個秘訣,它對年幼的孩子將產生積極影響;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它也能夠在接受教育方麵給他或她一個良好的開端。

詹妮弗·雷姆森家住科羅拉多州的巴索爾特,她的女兒埃比出生之後,就開始給她讀書。最初的時候,還是個嬰兒的埃比用嘴咬著書皮,口水都流到書裏麵去了。然而,詹妮弗對此並不介意。她甚至讓埃比晚上和她的書睡在一塊。埃比到了一歲的時候,就愛上書了。她依偎在媽媽的懷裏,眼睛睜得大大的,認真地聽媽媽給她讀《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在埃比學會走路之後,就時常手裏拿本書,坐在家中養的那條小狗旁邊,給狗讀書。像埃比的媽媽那樣。給孩子大聲讀書,是培養孩子的一個秘訣,它對年幼的孩子將產生積極影響;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它也能夠在接受教育方麵給他或她一個良好的開端。教育家稱,像埃比這樣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時,他們的閱讀準備方麵,要比其他家長沒有給其讀書的孩子提前了兩年半。

有些時候,我們愛沉溺於網絡或電視,很容易忽視孩子,任她自己胡亂的玩,沒有內容,沒有目的。浪費時間的同時便也缺少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時孩子玩時也就很無趣了。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缺乏交流,與人相處的共同話題少,隻好寄托在遊戲上。單一、被動的活動使他們不擅言辭,不知如何跟家長交談,親子關係僵化,讓家長既揪心又無奈。我的方法是:找出孩子感興趣的書,大人和小孩同步閱讀,針對書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如漫畫、故事書,可以發表各自對人物、事件的看法;謎語、腦筋急轉彎等書,可輪流出謎語(問題)或猜謎底(答案)等,在平等的氣氛中享受親子樂趣,這樣家長和孩子在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增進了感情。

一日,我買來了一本故事書《賣火柴的小女孩》,邊看邊給女兒講著裏麵的內容。可講到最後,女兒居然掉淚了。我連忙問:“穎穎,怎麼了?”穎穎說小女孩真可憐,聽著聽著就想哭了。此時,我明白了女兒和自己一樣,是個很容易被感動的人,同時也明白了女兒的純真善良。孩子還小,字也認不全,此時我們家長要全心地念給她,讓她聽,讓她問。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書很幼稚,其實,孩子的思維很簡單,讀多了,孩子的理解力也會逐漸增強的。也不要把我們喜歡的書強加給孩子,給她讀,那樣她會覺得很深奧,沒有興趣聽,還會對書產生反感。所以我們一定要找適合孩子的書,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家長和孩子一起看,便會收獲很多快樂,這遠比她自己在家裏隨意的玩要好的多。而且還能陶冶孩子的性情,懂得很多知識和道理呢。

正確選購助學讀物

孩子從觀察社會有了求知欲望時便開始讀書了——上學前讀的是圖畫的書,識字後讀的是文字的書。書,在白紙一般的孩子麵前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廣闊的窗。

隻要肯讀書,做父母的總是高興的,並盡其所能給予滿足。我的一位朋友經濟狀況不太好,夫妻二人一個下崗,另一個在效益不佳的企業,衣食住行方麵已盡量節儉,但隻要孩子提出買書,從來就沒有拒絕過,大概他們吃夠了文化低讀書少的苦,而孩子身上寄托著他們的希望吧!12本一套的《十萬個為什麼》160多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來。看著孩子迫不及待地閱讀忘了吃飯,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滿足!

孩子讀書是貪婪的,有家長抱怨,“一天讀一本,像吃書”。不必擔心讀課外書,不必擔心讀書不求甚解,更不必擔心廣泛涉獵,古人雲“人之學如渴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晉代人孫敬戰國人蘇秦頭懸梁錐刺骨,晉代人車胤孫康囊螢積雪,讀書到了如此地步,還不夠貪婪麼?鄉村孩子讀書需要有人指點。讀好書如品甘泉,讀壞書如飲鴆酒,在這一點上,家長和老師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曾有專家給學生開列出洋洋灑灑的一批必讀書目,書目的確具有參考價值,卻不可能包羅萬象,隻是一個可供選擇的範圍罷了——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擇也不是件容易事呢!

書,應該有所讀有所不讀。一位租書店的老板說,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被反複出租直至破爛,而《巴黎聖母院》和《複活》等名著卻鮮有問津。這是讀書選擇上出現了偏差。有些書必須在家長和老師的指點下閱讀,如讀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便應在懂得些曆史知識之後。社會上流行一種“口袋書”,顧名思義,“口袋書”便於攜帶,但其中不少是不堪入目的非法出版物,甚至有引誘和教唆犯罪之嫌,家長和老師應加以指導,將有害的內容拒之門外。

有的家長和老師擔心課外閱讀是旁門左道耽誤學習,其實不必杞人憂天。課本的內容固然經過精心篩選,但誰能說讀閑書不是一種補充呢?至少能讓疲憊的大腦得到短暫的休息吧。曾在報紙上讀到一篇短文:國外一位老師請學生將自己讀過並最欣賞的一本書講述給全體同學,於是有人介紹“將來當個大總統”,有人介紹“做個合格好廚師”,學生們讀過的書可謂五花八門,無一例外受到老師的讚揚。

讀書可以獲取知識,也能夠培養興趣,孩子的未來或許就在今天閱讀的書本中。

清代曾國藩說過:“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從而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但是關鍵在於閱讀什麼書才能達到這般效果。所以,對學生來說,也許看多少書不太重要,看什麼樣的書,才是真正值得考慮的問題。

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如何讓孩子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這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應該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

給孩子留出讀書的時間

中國有句古訓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折射出中華民族曆來對讀書的重視。那麼今天中國的孩子都在讀什麼書呢?

走進程啟迪的臥室,給人影響最深刻的是床鋪對麵的一座大書櫃,7分為上中下三欄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各類書籍,旁邊的書桌上,十數本厚薄不一的書冊占據了桌麵大部分位置。

房間的主人程啟迪是一位正在念高中2年級的男孩,因為條件有限,這個房間同時兼具了臥室和書房的功能。“除了讀書和打籃球,我沒有什麼別的愛好。”程啟迪告訴記者,“但是,你別看我書櫃裏有很多書,其實沒有幾本是我想看的。”

書櫃裏麵陳列著大量諸如《高二英語四點一練》,《高中語文古詩對照注釋》之類的教學參考書,從高一到高三都有,甚至有幾本高考衝刺指南類型的書也擺放在明顯的位置。

“一部分是學校要求學生自己買的,還一部分是媽媽幫我選購的,裏麵我有時間真正讀過的很少。”程啟迪說,“尤其是那幾本高考指南,我現在根本就看不懂,而等到高三,這些書恐怕都過時了。”

在他的抽屜裏,整齊的擺放著巴金先生的《家》以及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程啟迪說,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在看這些小說,如果知道的話肯定是要被沒收的。

“學校每天布置的作業一般要花2個小時左右能寫完,然後得自己溫習功課。”程啟迪無奈地說,“父母對於每天學習的要求是按時間來計算,而不是學習量來計算,也就是說,規定10點睡覺,10點前都必須學習,即使你速度快,提前溫習完當天的功課,隻要時間還沒到,就得繼續做參考習題。這樣的話,我隻能是在每天睡覺前讀一會兒課外書。不知道其他同學是不是也愛看課外書,不過他們也一樣沒時間。”

說著,他忽然狡黠地一笑,“當然,我也有關上房門偷偷地看,並且能夠搶在他們進來察看之前將書藏起來。”

當朋友從他抽屜底下翻出一本日本漫畫《籃球飛人》的時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喜歡籃球,可是很少有機會能去看電視裏播的NBA比賽,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大多在上課,這套漫畫我們許多同學都在看,確實不錯。”

“我能理解父母和老師的心情,並且努力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不過我不會放棄自己讀書的愛好,以後在大學裏,我會有機會讀遍我喜愛的書。”

現在的孩子承載了太多的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也讓他們很少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圖書,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在孩子完成課內作業的同時,把讀書的時間還給熱愛讀書的孩子們。

引導孩子學會閱讀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獲得者、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家和教育家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寫過一本關於兒童成長與素質教育問題的散文名著《一切從童年開始》,他在這本書的開篇就強調說:書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無論孩子們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多麼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會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

很難設想一個沒有閱讀、沒有留下好書記憶的童年,會是什麼樣子。“一本適時的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或者成為他的指路明星,確定他終生的理想。”他還在這本書中專門談論過書與閱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量。他舉了自己在八歲時所記住的詩人涅克拉索夫的幾行詩為例,它們出自《涅克拉索夫選集》:“在我們這塊低窪的沼澤地方,/要不是總有人用網去捕,用繩索去套,/各種野獸會比現在多五倍,/兔子當然也一樣,真讓人心傷。”他說,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之後,這些詩句仍然沒有失去當年迷人的魅力,它們仍然在不斷地喚醒他的良知和愛心,像童年時一樣。他小時候還讀過一本文字優美的詩體小說《馬紮依爺爺》,當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作家後,他仍然要特地去看看當年馬紮依爺爺搭救可憐的小兔子的地方。他舉這些小例子隻為了說明,有些書,一個人如果不在童年時讀到它們,不曾在童年時代為它們動過真情、流過眼淚,那麼這個人的本性和他整個的精神成長,就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將是愚昧和不文明的。

《會閱讀的孩子更成功》的作者南美英女士,出生於韓國一個小學教師家庭。由於從小就喜歡閱讀,不免常常受到家長的諸如“該念的書不念,每天隻會看些故事書”之類的責罵。甚至於,自從看過一本描寫小精靈會答應小孩子“三個願望”的童話故事之後,她竟異想天開地幻想著小精靈將來能夠賜給她一份“隻要看有趣的書,也可以生活”的工作!由此便不難想象,這是一個對閱讀相當沉迷和投入的小孩。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如今已經成為韓國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兒童閱讀教育專家和文學博士,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同時,還擔任韓國讀書教育大學教授、韓國讀書教育開發院院長等職務。她認為,正是童年時代的酷愛閱讀,成就了她的今日,是童年時的精靈滿足了她的願望,讓她變成了一個快樂、幸福和精神上十分富有的人。

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反思自己的成長經驗,她認為,有一點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顯得非常珍貴,那就是,麵對一輩子也看不完,堆積如山且不斷湧出來的眾多書籍,培養孩子選擇優良書籍的能力,以及有效的閱讀方法,將是父母親給予子女們的“最好的禮物”。而她傾盡自己的全部經驗,依據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所得而寫出的這本《會閱讀的孩子更成功》,就是為了幫助每一位年輕的父母來更好地完成這樣一份“最好的禮物”。

並非是危言聳聽,當網絡語言到處泛濫,那些被人稱之為“火星文”的網絡用語也蔓延到了孩子的日常語言之中,滿街都是隻喜歡看卡通片和玩網絡遊戲而對書籍的閱讀越來越淡漠的孩子時,但凡還有些教育良知、責任感和成長關懷意識的家長與老師,都不能不有所憂慮和警惕了:那種純正的文學閱讀,正在離我們的孩子們越來越遠;曾經在人類童年記憶的長夜裏,給予過一代代孩子以溫暖、光明、幻想、以及智慧和力量的經典文學的神燈,它們的光芒正在被“電子時代”和“讀圖時代”的娛樂氣氛所遮蔽,以至於變得那麼遙遠和朦朧;我們所麵對的“童年與媒體環境”是那麼紛紜嘈雜,它們正憑著一種強大的“通俗化”和“粗率化”的力量,在包圍著我們的孩子。實際上我們都已感覺到了,一方麵是無所不在的媒體負麵影響所帶來的道德恐慌,另一方麵就是整個社會、當然包括書媒在內,對於“電子時代”的不合實際的鼓勵與樂觀。因此,諸如媒體文化學者和批評家大衛·帕金翰發出的“童年之死”,尼爾·波茲曼發出的“童年的消逝”等聲音,就都是相當明智和迫切的了。

挪威兒童文學家喬斯坦·賈德也曾說,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給孩子吃飽穿暖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應該是給孩子們“讀故事”,他說,“如果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來有一天,閱讀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如我們每天要刷牙一樣不可缺少。牙齒衛生很重要,但父母們更應該越來越對其子女的‘精神衛生’擔負起責任來。”他認為,與那些“電子毒販子”利用孩子們天賦的好奇心和喜歡玩耍的需要,剝奪了他們的想象力與自發的活躍性相比,父母們讀給孩子們聽的文學童書,才是真正的“溫暖之源”。

南美英女士的這本書,正是這種電子媒體環境與成長環境下的產物。這是寫給那些有責任心、有愛心,並且對孩子的培養和引導有耐心和細致之心的家長的一本極其實用的閱讀指導用書。作者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做示範,盡可能地從最細微的、可操作的層麵入手,來解決一些兒童閱讀引導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她在仔細地解釋了諸如為什麼要閱讀、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閱讀也需要技巧等基本的問題之後,再分成若幹更為細致的章節,從“認知發達階段的閱讀”、“和媽媽一起閱讀”、“和老師一起閱讀”三個方麵,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建議。例如在“和媽媽一起閱讀”這個小單元裏,她建議,一個細心的媽媽,不僅要做到經常選擇一些優秀的童書念給孩子聽,還要給孩子規劃和建立起一個內容比較豐富的“小圖書室”或小圖書架,要親自帶孩子逛書店,和孩子一起去挑選圖書。要學會“親子閱讀”,例如和孩子一起討論書籍內容,一起製作閱讀記錄卡,甚至一起舉辦“閱讀派對”等。

當孩子不愛看書時

鬧鬧今年9歲了,學習成績不錯,平時也比較聽話,可就是有個壞毛病——不愛讀書,什麼小說,散文,雜文一概不感興趣,基本上沒讀完過一本像樣的書,每次讓他讀書,他沒辦法,隻好挑了本最薄的應付了事。怎麼樣才能讓他愛上讀書呢?

孩子們可能讀不完任何他們不喜歡讀的書,但是他們一定會讀完任何他們願意讀的書。當孩子了解到書本以外的閱讀天地是如此廣闊:有自傳、幽默笑話集、偵探小說、科幻小說時,不可思議的變化將會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

下麵一些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許能使你的孩子從不愛讀書轉變為渴望讀書。

1、 發掘孩子的興趣所在。

許多孩子對讀書感興趣是從書本所帶領他們進入的奇妙世界開始的。不斷給孩子做一些嚐試,直到他們能找到點燃興趣火藥的所在。如果你的孩子對沙士比亞的作品望而生畏,那麼就提供幽默笑話書或時裝雜誌等;給一個足球迷的孩子一本兒童體育雜誌或熱門球星的自傳,他會更感興趣。

2、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父母們所需要做的是確保閱讀材料無害。除此之外則應把重點放在讀書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上,也許家長們認為讀《簡·愛》之類的書的孩子比讀那些雜七雜八的書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這不盡然。優等生也喜歡看消遣書,因為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出類拔萃,相反,能使眼界更加開闊。

3、輕鬆的態度。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辦法堅持讀完一本書,盡量不要流露出你的失望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辦法讀完一本書是很正常的,應該為他手裏有一本書而高興。

避免采取定額、獎懲辦法。如果一個孩子是為了父母而讀書的,那麼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要激發孩子讀書的欲望,

熱愛讀書不是件你所能掌握的事。

4、讓家庭成員都參加到讀書中來。

許多家長會在孩子臨睡前為孩子講上一段故事,通常孩子們並沒有意識到父母是讀者,所以應該讓你的孩子看看你是如何讀書的。

成年人大多把讀書當做一種個人的活動,而孩子們則喜歡將體會與他人分享。小孩子喜歡聽故事,並且很崇拜那些能把故事講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並讓他們如臨其境的講故事者。許多小孩喜歡把故事大聲地朗讀給父母、朋友聽。

進展也許會很緩慢,但不要對不愛讀書的孩子喪失信心。熱愛讀書是你給予孩子最大的教育財富,熱愛讀書將會改變一切。

5、父母以身作則。

喜歡閱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愛書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指導孩子閱讀,特別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初期,父母本身的行為,將有助於帶動孩子喜歡並自願去讀書。

6、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

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閱讀範圍,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當孩子主動閱讀放置的圖書,雜誌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讚美。由於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於閱讀。能夠擁有自己的藏書,有助於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7、和孩子一起閱讀。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逛書局,依他的喜好、年齡等為孩子介紹好書。然後,父母最好能夠和孩子一起閱讀。這不但可以營造家庭讀書氣氛,可以讓孩子願意跟隨父母閱讀,而且,父母之後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觀點,這樣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並激發他的閱讀興趣。

8、教導孩子閱讀方法。

父母需教導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鼓勵孩子學習“先看序文”的好習慣。因為這有助於孩子對全書有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標準;然後讀全書,就不至茫無頭緒。此外,鼓勵孩子朗讀,讓家人聽聽他的閱讀,當然,父母需表示出對孩子朗讀的欣賞。如此,有助於加深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並養成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