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很重要
進行早期閱讀的孩子,在認字活動中,可以學會比較和辨別,從而鍛煉對細微差異的觀察力。
而閱讀也會使孩子的記憶力得到提高。另外。對圖畫的串聯和對抽象的文字符號的學習,會大大帶動兒童想像力的發展。而根據閱讀內容進行簡單的推理判斷,則可以對孩子的思維進行鍛煉。
在早期閱讀中,孩子能豐富詞彙,提高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學會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往;可以擴大知識麵,促進發散和邏輯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早期閱讀對促進親子關係起著積極的作用。心理學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鍾的親子共讀除可幫助入睡外,對孩子的免疫係統、傾聽的技巧及想像力的發展都有益。
早期閱讀培養孩子對書籍的熱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形成愛讀書、好學習的習慣及崇尚知識的情操,從而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自學習慣,使孩子學會“如何學習”,從而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得以步步領先。
提高早期閱讀能力,首先要給孩子提供有具體意義、形象、生動的閱讀材料。閱讀的文字具有實在意義並有一定規律可循,應該是孩子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碼,能夠即刻引起他接通口頭語言以及表征意義的聯想,有利於其逐漸認識到書麵語言的表意性質,語言要淺顯,生動,有趣,朗朗上口,易學易記。閱讀材料應該色彩鮮豔,圖文並茂,主要感知對象突出,減少無關刺激物對孩子注意的幹擾,畫麵之間前後有一定的邏輯關係,便於孩子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怎樣選擇早期讀物呢?
1、識字認物卡片、掛圖和卡書。
識字認物卡片有圖,有文字,可以給寶寶視覺上的刺激,也可以讓寶寶拿著當玩具玩,還可以利用這些卡片設計很多遊戲,幫助寶寶識字、認物等等,具有很多的功能。掛圖可以用來裝飾寶寶的環境,給予他視覺上的刺激。卡書可以給比較小的寶寶翻著玩,又比較結實,不容易被損壞。
2、玩具書。
玩具書很多,可以給寶寶挑選一兩本,比如翻翻書、布書、立體書、洞洞書等。翻翻書、洞洞書可以滿足寶寶好奇的天性,也正好就適合寶寶喜歡這裏摳摳,那麼翻翻的特性,讓他嚐試在書裏尋找到某些東西,缺點是比較容易撕壞。布書顏色比較鮮豔,手感也不錯,裏麵有各種各樣的小設計,比如有拉鎖啊、可以捏響的東西啊,可以學係鞋帶的繩子啊,可以翻開、拉伸的小片片啊,很多很多,可以讓寶寶很小的時候拿著玩,長大了還可以通過這些小設計訓練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並且不容易壞。立體書很好玩,容易吸引寶寶的眼球,對他愛上圖書是個非常好的刺激。
3、繪本。
繪本的特點就是文字和圖畫平行來敘述故事,能帶給寶寶更多想象的餘地,同時現在流行的那些繪本大多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而國外做繪本的都是一些知名的畫家,所以這些圖畫和文字能給寶寶很好的藝術與文學方麵的熏陶。這些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能帶給他們比較高雅的藝術享受,並且進入寶寶的潛意識,對他們未來的生活都會產生非常好的影響。這類書適合親子共讀,也適合寶寶3-4歲的時候獨立閱讀。
4、童話和故事。
童話故事建議選擇那些比較經典的,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些比較經典的寓言故事也不錯,這些書孩子看著難度比較大,主要是給父母看,然後由父母講給寶寶聽。這些故事在寶寶小的時候,可以在他睡前作為催眠故事按原文講給他聽,平時講給他聽則需要根據他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進行改編後再講給他聽。
5、兒歌和詩詞。
兒歌琅琅上口,而且跟寶寶的生活與遊戲息息相關,可以給寶寶一些非常好的語言的刺激。詩詞不要試圖讓寶寶理解,就當它是一種聲音素材,通過他們給予寶寶一些聲音的刺激,詩詞有一種韻律感,很好聽,就好比聽音樂一樣,並且這些東西也會在他的記憶裏留下印象,即便他過幾年忘了,到他將來上學的時候,他小時候接觸的這些東西還是會帶給他印象,在他內心留下印痕,到他大了,他的生活閱曆增加了,某一天他可能會突然理解這些詩詞的含義,並且隨著他人生閱曆的增長,他會有更多更深刻的感觸。
6、科普益智類圖書。
科普益智類圖書對拓寬寶寶的知識麵,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開發他們的心智很有幫助。可以給他選擇適合小小孩看的百科全書、智能訓練的圖書、科普小讀物、還有一些可以用來動手、玩一些有趣的小實驗的圖書。
現在圖書市場上這類書很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不要為了貪圖便宜,而選擇質量不太好的那些圖書。因為,圖書的繪畫、文字、構思、思想內涵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一本好的圖畫書可以從很多方麵對寶寶進行熏陶,即便他價格貴一點,那也是物有所值。如果因為經濟原因,沒有可能給寶寶買特別多的圖書,那就不同門類的圖書都選擇一兩本比較經典的,寧精勿濫。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有一句名言:“大腦和胃一樣,無法忍受饑餓。”希望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忍受大腦的饑餓。
多向孩子講述名人的讀書故事
偉大的人物都喜歡讀書,多給孩子講述偉人的故事,會激勵孩子更加熱愛讀書。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2、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曆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3、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4、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麵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衝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衝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麵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6、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凶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7、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麵前丟了麵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曆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8、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麵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9、林則徐對聯立誌。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誌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誌,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10、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誌向。
11、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讀書要趁早。家長可以在孩子小時候給她讀畫報上的故事。孩子也會跟著指指點點。孩子開始認字,除了看圖,會開始興致勃勃地讀旁邊的字。家長給她買的書裏,插圖逐漸減少,文字逐漸增多。
2、保證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每天都給孩子一段讀書的時間,哪怕隻有10分鍾,日積月累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和依依經過商議製定的生活作息時間表裏,睡前半小時是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
3、營造氛圍。這裏所說的“氛圍”包括兩個方麵:第一,硬件設施。也就是家裏要有書可讀,盡可能多購書,品種要全一些,同時不要忽視準備一些工具書。第二,則是軟件指標。孩子讀書時,家長盡量保持安靜,家裏人最好都有讀書的習慣,每天都有在一起看書的時間,一起討論讀書內容的時間。孩子可塑性強,極易受環境影響,想讓孩子愛讀書,首先家長自己愛讀書。
4、多帶孩子去書店。這是一個讓孩子零距離接觸圖書的最好途徑。除此還有圖書館、書市等地方,這些地方特殊的讀書氛圍就像氣功的“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場效應”。
5、隨時更新觀念。不少家長也支持孩子讀書,可是由於觀念陳舊,不接受新的事物,隻限製孩子讀與課本有關的課外書,或者文學名著,而對自己不了解的書則一律禁止。這勢必影響孩子的視野,使得孩子的閱讀範圍變得狹窄,從而造成知識、能力的殘缺。
6、愛護書本。孩子領回新課本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給書包上封皮,並告訴孩子要保持書本的幹淨、整潔。
7、讀書要持之以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按日曆繪製一張讀書表格貼在牆上,比如當天讀書30分鍾,就在表中記錄書名及時間。積累一段時間後和孩子一起回顧,給予適當的獎勵和表揚,使孩子有成就感。
8、讀、寫、思相結合。鼓勵孩子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好句子、精彩片斷摘錄下來,精彩章節和佳句要能熟記,提倡背誦一些名篇名句。
9、善於使用工具書。家裏要適當準備一些工具書,以便孩子有疑問時可以查閱,使孩子認識到工具書的作用。
10、擺放圖書要有條理。帶孩子到公共圖書館參觀,讓他切身體會圖書分類擺放的好處,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設立書架,把孩子的書擺放整齊。父母切勿越俎代庖,由孩子弄亂的書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擺放回去。
11、讀書要善於交流。父母應該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把自己認為好的圖書推薦給孩子,同時也可以熱情接受孩子推薦給自己的圖書。鼓勵孩子把書借給小夥伴看,也鼓勵孩子向朋友借閱優秀的讀物。
讓優秀的讀物陶冶孩子的心靈
《愛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億萬人感動而泣的偉大作品,小男孩安利柯以自己的眼光,寫下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100則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
有的讀者小時候讀《秘密花園》,長大之後仍然讀,又買給自己的孩子讀。隱然形成一個讀者群,所以其他作者也來續寫。當代兒童文學作家蘇珊·穆迪寫了《重返秘密花園》(Susan Moody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喬·威森菲爾德(Joe Wiesenfeld)寫的續集在2000年被不同的導演拍成兩部電影,一名為《重返秘密花園》(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另一名為《回到秘密花園》(Back to the Secret Garden)足以證明,《秘密花園》在80多年之後仍然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去,看個究竟。
一場霍亂使性情乖戾的瑪麗成了孤兒,她隻得被送往遠在英國的姑父克雷文生生家。
克雷文先生傷心妻子之死,變得陰鬱古怪消沉遁世,他的莊園裏有上百間被鎖閉的房子,有十年不許人人進入的秘密花園。瑪麗意外地民現了這個秘密花園的大門鑰匙,並且,她還聽到了一個神秘的哭聲,吸引著她去探索莊園之謎。
瑪麗在迪肯的幫助下,使荒蕪的花園重現生機。不久,被認為離死不遠的莊園小主人科林也參加了進來。大自然的力量改變了一切,長年籠罩在陰霾之下的古老莊園及其主人也一同獲得了新生。
這是白奈蒂最暢銷的作品之一,曾先後十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動畫片、話劇、舞台劇。瑪莎·諾曼改編的音樂劇獲得1991年的托尼獎,扮演瑪麗的戴西·依根成了托尼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得主;1993年,《秘密花園》被波蘭電影大師霍蘭德再次改編為電影,並為他贏得巨大聲譽。
在充滿童趣的故事中去聆聽童年時候鳥兒的啾啁,撩開層層的煙塵,找尋屬於你自己的秘密花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它就隱藏在你內心的最深處,等待著你的恍然大悟:這隻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孩子對生活的理解的小故事,但它同時也是一本關於愛和大自然的心靈魔法書,它的精神力量影響了幾代人。自1911年問世以來,本書全球銷量已逾千萬,先後三次改編為電影;美國中小學校選為典範教材;並影響了電影大師霍蘭德和作家DH勞倫斯的終身。在充滿童趣的故事中去聆聽童年時候鳥兒的啾啁,撩開層層的煙塵,找尋屬於你自己的秘密花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它就隱藏在你內心的最深處,等待著你的恍然大悟:這隻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孩子對生活的理解的小故事,但它同時也是一本關於愛和大自然的心靈魔法書,它的精神力量影響了幾代人。自1911年問世以來,本書全球銷量已逾千萬,先後三次改編為電影;美國中小學校選為典範教材;並影響了電影大師霍蘭德和作家DH勞倫斯的終身。
讓課外閱讀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學閱讀的孩子們來說,家長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係。那麼如何激發他們課外閱讀興趣呢?
1、以故事誘發興趣。
因為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孩子,一聽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此時此刻,當家長講完故事,接著便要向孩子推薦課外書,激起他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但是,僅僅是家長講故事,孩子們聽還遠遠不夠。還要引導讓孩子講。這樣,孩子們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培養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