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課堂教學質量工程”與教學相長(2 / 2)

一是學習與初中生有關的書籍。由於剛畢業接觸的就是高中生,與高中生接觸多了,總把初中生當高中生看,這使得我總是高估學生,造成課堂拓展的過多,使得很多學生不能理解,聽課也是雲裏霧裏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從了解學生出發,先看與初中生相關的書籍,同時跟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想法,盡可能地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我轉變了教育觀念,深刻領悟到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有賴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調整,研究課堂教學與學習方式,就是研究師生在交往過程中,如何把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拓展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形成較為穩定的學習行為係統,使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發展質量得到保證。

二是在實踐中學。在教學探討研究中,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嚐試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形成師生交往互動,學生樂學、會學的新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學生愛上學習,主動的學習。

三是向同伴學。每學期我都會認真聆聽其他教師的課,尤其是同課頭的老師,虛心向他們學習,總結和提升自身的教學經驗,努力形成個人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與自身相比,與優秀課的標準相比,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技能有所進步,各方麵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是在反思中學。我要求自己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同時,我也用記錄自己教學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來反思自己教學行為。

五是向學生學。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還組織學生開座談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會認真傾聽學生的建議;邀請家長聽課,請家長評課,指出教學中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加以改進;參與課改實踐,向家長發放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所喜歡上的課以及對具體教學環節和課堂活動喜歡的程度進行評價,從而通過教學反思來提高我的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同時我還對課堂中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學生活動的密度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完整的解題過程,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進行測評,為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指導和建議。

回首從教以來所走過的曆程,我要真心感謝“課堂教學質量工程”,是它讓我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展望未來,我更是信心倍增:我將一如既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課改實驗,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從而在平凡的工作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