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態問題
談到成功的時候,許多人堅信態度是一切。實際上,態度確實很重要,但是它的確不是一切。不過,請記住一點,態度雖然不是惟一對成功有益的東西,但它卻是成功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之一。
一、態度的重要
你想不想賺更多的錢、活得更瀟灑、減少疲憊、增加效率、對社會更有貢獻、身體更健康、與家人相處得更加和睦呢?隻要你有正確的心態,這些事都絕對可以實現。
美國目前有三萬多所學校教人做各種事,從修指甲到操作重機械、燙頭發……等無所不包。但是除非你有正確的心態,否則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能教你如何出類拔萃。每個人都同意,一件事能否成功,要看主事者的態度如何。簡單地說,態度比天資更重要。
雖然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正確的心態十分重要,但是從幼兒園到學校的整個教育製度,都無視於它的存在。百分之九十的教育,都把重點放在學習知識及數字,隻有百分之十著重“感覺”或態度,而且其中大多是針對體育及相關活動(樂隊、啦啦隊等)。
這種比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大腦中“思考”的部分隻有“感覺”部分的百分之十。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百分之八十五成功的原因,是由於態度正確,隻有百分之十五才是因為技術卓越。也就是說,當前的教育以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及經費,發展百分之十五導致成功的因素;卻用百分之十的時間及經費,發展占成功因素百分之八十五的態度。難怪學生及老師都十分渴望有人能指導他們建立正確的態度。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當代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改變態度,就可以改變一生。”換句話說,目前的態度並不一定能決定你的未來,你仍然可以改變它。本書所要教你的,就是如何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態度這個主題有許多層麵,其中之一與“樂觀”有關。樂觀的人穿破了鞋子,會很高興自己又可以腳踏實地了。羅勃·舒勒比喻得好,悲觀的人說:“我看見了才相信。”樂觀的人卻說:“隻要我相信,就會看見。”樂觀的人采取行動,悲觀的人卻隻會守株待兔。樂觀的人看見半杯水,會說杯子是半滿的;悲觀的人看見半杯水,會說杯子是半空的。理由很簡單,前者會再加水進去,後者卻會把水倒出來。對社會沒有貢獻,隻知一味取之於社會的人,必然很悲觀,而且通常都是宿命論者,因為他始終擔心得到的不夠多。盡一己之力奉獻社會的人,是樂觀的、自信的,因為他遇到問題總是自己設法解決。在人生的征途中,成敗往往隻是一線之隔。
例如,聞名世界的賽馬納修,在賽馬場上出賽不到一小時,就可以贏得百萬元獎金,這是經過幾百小時訓練的結果。納修的身價的確值一百萬元,是稀有的好馬。一百萬元也可以買一百匹價值一萬元的馬,百萬元的馬跑得是否比一萬元的馬快一百倍呢?當然不可能。
那麼,百萬元的馬到底比一萬元的馬速度快多少呢?阿靈頓杯馬賽的賽程共長一又八分之一裏,冠、亞軍的獎金相差十萬元。幾年前的一次比賽中,冠、亞軍僅僅相差了一寸,而這一寸之隔就相差了十萬元。
1974年肯塔基達比杯馬賽中,獲得第一名的騎師得到二萬七千元獎金,不到二秒鍾後,第四名的騎師也抵達終點,但是他隻得到三十元獎金。人生的所有比賽都是如此,無法改變規則。我們學會規則,全力以赴。
事實證明,勝負之分、成敗之別往往就在一些小節。例如手表慢了四小時絕對不成問題,因為一看就知道時間不對。但是如果隻慢四分鍾,問題可就大了。例如要搭十點鍾的飛機,你卻十點四分才趕到,那就絕對搭不上了。
人生的各種競賽,成敗之間往往隻有極小的差距,但所得到的報酬卻有天壤之別。
“幾乎”談成的買賣拿不到傭金,“幾乎”要成行的旅遊根本沒有趣味,“幾乎”可以升級也沒辦法加薪。而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正確的心態”。
為成績讀書的學生,固然可以得到好成績,但是為求知而讀書的學生,必然會得到更好的成績和更豐富的知識。如果你隻為薪水工作,雖然可以得到薪水,但是數目可能不大。如果你為了公司的前途而工作,不僅會獲得高薪,也會得到個人的成就感及同事的敬重。
一談到“態度”,多數人都會想到積極與消極兩種態度,我們先看看大家最熟悉的積極態度。
說到“積極思想”,金克拉的小女兒蘇珊十歲時的一句話,可說是這個語詞的最佳定義了。當時,他剛從佛羅裏達州主持海軍的座談會回來,家人到機場接他回家。他興奮地談著途中的細節,無意中聽到蘇珊的朋友問她爸爸是做什麼的。蘇珊告訴她金克拉專門賣“積極思想那種東西”。小女孩問她什麼叫“積極思想那種東西”?蘇珊解釋道:“噢!就是心裏很難過的時候,能讓你非常高興的東西。”這句話說得真是妙極了。一個人的思想確實左右他的未來。
你一定聽說過有些夫婦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女,於是領養了孩子。不到一、兩年,他們自己也生育了,這表示什麼呢?的的確確有許多人因為生理因素無法生育,但是卻有更多人是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
許多夫婦久婚不育,擔心後繼無人,於是領養了孩子。這時候,,就有許多親友告訴他們:“我的表姊(妹妹、朋友、鄰居……)本來聽醫生說不能生育,就領養了孩子。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就懷孕了,如果你們也一樣,豈不是太妙了?”
頭腦對我們最忠了,人發出的指令,它總是惟命是從。這些夫婦原本一直告訴自己的頭腦。“我們不能生育。”身體就執行腦的命令沒有生育。後來,朋友把相同狀況下的積極例子告訴他們,夫婦倆不免彼此勉勵:“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豈不是太妙了?”這個故事的結局一定可想而知了吧!
幾年前,金克拉到密西根州的一個餐會為房地產經紀人演講,那是一次令他永生難忘的經曆。演講之前,金克拉愉快地和左邊的紳士寒暄,這是他當天所犯的最大錯誤。金克拉問他最近生意如何,原以為他會談得口沫橫飛,沒想到他卻大吐口水。他告訴金克拉通用汽車正在罷工,所以根本沒有人買鞋子、衣服、車子,當然更沒有人買房子,他消極的態度深具傳染性,我想隻有他離開,房裏的氣氛才會開朗起來。
幸好後來有人問他問題,金克拉趕快跟右邊的女士交談。問她:“最近好嗎?”這個問題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結果你猜她說什麼?“金克拉先生,你知道通用汽車公司正在罷工……”他想:“天哪!又來了!”接著,她綻放動人的笑麵說:“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大家現在都有空仔細選購理想的家園。他們對美國經濟有信心,知道罷工遲早會結束。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現在是買便宜房子最好的時機,所以生意真是應接不暇。如果再繼續罷工六個禮拜,我今年就可以開始休假了。”
同樣一場罷工,可以使一個人麵臨破產,也可以使另外一個人致富,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他們的態度。我相信你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思想消極,工作必定暮氣沉沉,毫無起色;如果你的思想積極,工作也必定得心應手。
積極的態度會帶來積極的結果,因為態度具有傳染性。熱忱就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好牧師和偉大的牧師、好母親和偉大的母親、好推銷員和了不起的推銷員之間的差別通常就在於是否具有熱忱。
弄虛作假的熱忱不會隨著情況起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內在感情的表露,而不是來討好他人的工具。熱忱的人無需大聲喧嘩,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對生命的愛,以及生命對他們的意義。有些熱忱的人的確嗓門很大,但嗓門大並非是熱忱的必要條件;反之,嗓門大也並不一定代表熱忱。
愛倫·貝勒密為人非常熱忱,他發現大多數人都讓環境控製自己的態度,而不能用態度來控製環境。情況順利的時候,他們的態度就好;情況不順利的時候,他們的態度也跟著變壞了。受倫認為這是不正確的,人應該建立堅固的態度模式,無論情況好壞,都應該保持良好的態度。
愛倫從韓戰退伍之後,母親就邀他共同經營她的雜貨店,店很小,但是生意鼎盛。愛倫的母親相當能幹,把孩子教養得非常好。
從小母親就灌輸他們一個觀念:有一天你們一定會出人頭地。於是愛倫向銀行貸了一筆不小的款項——九萬五千元——經營超級市場。由於經營得當,聲名遠播,大家都認為這裏是經營超市的地點,聞風而來,六個月之內,當地新開了一家連鎖超市。愛倫和四名員工參加了一連串強調正確的研討會,其中有一場談到熱忱的重要性。研討會結束的當晚,愛倫決定從今後要求自己和員工以五倍的熱忱對待顧客,顧客從一進門到離開店裏,處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生意當然急起直追。短短四周內,營業額由每周一萬五千元竄升到三萬元——以後也一直維持在這個水準之上。
愛倫所住的小鎮,人口並沒有暴增,競爭的連鎖超市也沒有歇業,它改變是因為愛倫注入的熱忱。他始終本著這種精神做生意,因此擴展了二十六家非常成功的分店。1974年經濟不景氣時,愛倫的公司卻賺到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利潤。公司裏上上下下都充滿熱忱,因此幾乎沒有人離職。愛倫和大多數成功的生意人一樣,相信隻要多為員工的利益著想,員工自然會為公司著想。
常聽人談到“積極進取”的人,卻少有人談“積極付出”的人。不要誤會,本人百分之百讚成積極進取。有一名船夫每載送一個客人,就可以收入一角錢,有人問他每天來回多少次,他答道:“我盡可能多來回幾趟,次數越多,賺的錢也越多;如果不渡河,就一點收入也沒有了。”
積極進取和積極付出是不可分的。以色列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它從1948年建國以來,在貧瘠的沙漠中創造了繁榮的景象。雖然資源匱乏,卻能善用現有的資源。以色列人在世界各地受盡了屈辱、歧視,等待了二千年才回到自己的家園,因此無論男女老少都有著無限的熱忱及決心,願意為國家奉獻一份心力。結果,以色列人成為本世紀最大的奇跡。他們在沙漠中開創出豐碩的葡葡園,勤奮工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生意人及觀光客。人口不足幾百萬,但是人人都對國家赤膽忠心,積極付出。
凡是以血汗建立起的東西,自己絕不可能狠心予以摧毀。建立者不會是破壞者——破壞者也不會是建立者。
大腦所吸收的資訊,能夠決定你的成就及想法。改變你所吸收的資訊,就可以改變你的想法及成就。
1979年,金克拉投資一大筆錢買了一部電腦,這部神奇的機器可以處理存貨、薪資、顧客名單、標簽……,甚至煮咖啡、打掃廚房,他非常喜愛!但是六個月後,他卻恨不得以低價賣掉它。
但現在即使給他十倍的價錢,他也不願意出售,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最初雇用的程序設計師把電腦弄得一塌糊塗。直到有一天,瑪麗蓮和大衛走進他的辦公室,保證可以讓那部電腦恢複神奇的功能,金克拉立刻滿懷期望地請他們動手。不久,電腦真能做到有求必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電腦的確很神奇,但是它“輸出”的東西決定於“輸入”的東西。電腦絕對不比設計它程序的人聰明或愚笨,你也一樣。你的思想、行為、表現,都決定於你所“輸入的程序”。
你和電腦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你可以選擇程序設計師。如果你的成就不如自己的期望,也許是你選錯了程序。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你“輸入”好的程序,幫助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做的人。
態度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下麵這個發生在幾千年前的故事,可以證明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身高九尺、體重四百磅的巨人向以色列的子民挑戰,並且玷汙上帝。十七歲的大衛來探望幾個哥哥時,問他們為何不接受巨人的挑戰,他們認為巨人太高大了,不可能打倒。大衛卻認為巨人的身子這麼龐大,一定能夠命中。他決定和巨人較量,哥哥都以為他瘋了。顯然哥哥是拿自己的身材和巨人九尺的身材相比,大衛則是把巨人和上帝相比,巨人當然微不足道。(順便一提,結果是大衛和上帝贏了。)
二、你認為能你就能進入未知領域,產生畏懼心理是很正常的,應該如何克服這種怯懦和畏懼呢?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克裏蒙特·斯通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是如何麵對這個問題的。
斯通小時候,非常膽小。家裏來了客人他就躲到另一間房間去,打雷的時候他會躲到床底下。有一天,斯通突然想:“如果雷真要打下來,我就是躲在床下或屋子裏的任何地方也一樣危險。”因此,斯通決定征服這種畏懼。機會來了。有一天,風雨雷電交加,他強迫自己走到窗前,觀看閃電。奇妙的是,他開始喜歡觀賞雷電從天空打下來的美麗景象。從那以後,沒有一個人比斯通更喜歡觀賞雷電交加的奇景。
人遇到新的事情,處在新的環境中時,都會感到某種程度的畏懼。如何才能克服這種畏懼心理呢?以下是斯通的經驗:
〈一〉相信就是能力,我們怎麼想,事情就會怎麼變。我們要想成為堅強有才幹的人,就要永遠記住這個成功的準則:“你認為能你就能”,大聲地說這樣的話,極力加以宣揚,並一再地把它注入我們的意識之中。
恐懼之所以能打敗我們,使我們不敢前進,自覺虛弱渺小,那是因為我們的心智受到了恐懼的左右。一旦我們無視這種危機,信心就會使我們產生一種一直隱藏著而沒有發揮出來的超級力量,使我們做出前所未有的事來。
〈二〉不要把自己限製在狹窄的範圍內,你必須發現真正的自我。要記住,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可以擊敗你,隻要你不被自己軟弱的心理打敗。
一隻在養雞場孵化長大的老鷹,一直未感覺自己與小雞有什麼兩樣。直到有一天一隻了不起的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小鷹才感到自己的雙翼下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覺火熱的胸膛裏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在心中:“我和老鷹一樣,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山,棲息在山岩上。”最後它飛上了青山,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發現了自己偉大。
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或危機,隻要冷靜而正確的思考,就能產生有效的行動,創造奇跡。
〈三〉你可以取得比任何已取得的成就更偉大的成就。人的本性中有一種潛在的不可征服的本質,不論遭到什麼樣的失敗,你仍能走出困境,登上成功的頂峰。
有些人太容易接受失敗,還有一些人雖然一時並不甘心,但是麻煩和挫折消磨了他們的誌氣,最後也就放棄了奮鬥。隻有具有堅定信心和勇氣的人,才能曆經人生坎坷去奮鬥,獲得最後的勝利。
正視你的畏懼,認清它的真麵目,並且堅定地抗拒它。采取堅強的行動,站起來麵對畏懼,下定決心,永遠不讓畏懼左右自己,即使平常的生活中,也不要受畏懼的支配。
下麵這個例子就表現了本書最重要的觀點。
李先生對自己公司的工作狀況不太滿意,於是在開會時宣布:“各位,我覺得本公司目前的工作狀況不佳,想要重新整頓。我身為公司的首腦,應該以身作則。從今以後,如果我表現得很好,希望大家也能效法;如果我自己不好,即使各位做得不好,我也不會責怪大家。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忠職守,公司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李先生的立意很好,但是僅僅幾天之後,他就在郊區的俱樂部裏和朋友聊天忘了時間。等他猛然想起來,立刻奪門而出,飛車趕赴公司,不幸卻因為超速接到罰單。
李先生怒不可遏,自言自語道:“太過分了,像我這麼循規蹈矩的公民,還要開罰單給我!那些警察不去抓犯人,卻來找我的麻煩。難道開快車就一定會發生危險嗎?太可笑了!”
他走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立即把推銷部經理找來,憤怒地質問阿姆斯壯銷售計劃進行得如何。經理回答:“不知道怎麼回事,生意沒談成。”
這下子,李先生更火上加油,斥責道:“你在公司十八年了,眼看著擴展公司的大好機會被你弄吹了,你不覺得對不起公司嗎?告訴你,你要是不想辦法把生意拉回來,我就炒你魷魚。別以為你在公司待了十八年,就吃定了公司!”
推銷部經理滿肚子火,一邊走出去,一邊在心裏嘀咕:“為什麼嘛!十八年來,要不是我,公司會擴展得這麼大嗎?隻不過沒有談成一筆生意,他就威脅要開除我,太過分了!”
他回到辦公室,就把秘書叫進來質問:“我今天早日給你的五封信打完沒有?”她回答:“沒有哇!你不是叫我一定要先把希德公司的帳算出來嗎?”推銷部經理破口大罵:“不要找借口!告訴你,今天一定要把那五封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我就換個能做到的人。別以為你在公司待了七年,就吃定了公司!”
秘書小姐當然也氣得兩眼冒火,踩著高跟鞋走出去,一邊在心裏念道:“神氣什麼嘛!我為公司效忠三年,做的工作比其他三個人還多。要不是我,公司那會有今天。我又沒有兩雙手,一下子做不了那麼多事就想開除我,你以為你是誰呀?”她像一陣風似地走到總機小姐麵前說:“我有幾封信要你打,雖然平常這不是你的工作,可是你除了偶爾接接電話,什麼事都沒有,何況這是急事,今天一定要把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就告訴我,我會找個能做到的人。”
她一走,總機小姐就咬牙切齒地說:“莫名其妙!我在公司最辛苦,薪水最低,還要我做額外的工作。他們在後麵喝咖啡、聊天,整天做不了一點事,每次忙不過來就找我的麻煩,太過分了!想炒我魷魚?門都沒有!加上兩倍薪水,也沒有人肯做這份工作!”
她滿懷怒火,回到家時已經氣得七竊生煙了。一進門,她就看見十二歲的兒子躺在地板上看電視,又看到他褲子後麵裂了一條大縫,立刻高聲質問:“說過幾百遍了,叫你一回到家裏就換衣服,聽不懂嗎?媽媽辛辛苦苦賺錢養這個家,你連這一點小事都做不到嗎?馬上去換衣服,今天晚上罰你不許吃晚飯,還有三個禮拜不準看電視。”
她十二歲的兒子一骨碌爬起來,一邊跑出去,一邊抱怨:“太不公平了!我替媽媽做事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褲子,可是她根本不聽我解釋。”這時,家裏養的貓咪不聲不響地走過他麵前,他狠狠地踢貓一腳說:“滾出去!沒事擋什麼路!”
不用說,在這整個事件中,隻有貓咪無法把怒氣發泄在別人身上。在此想問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李先生直接到總機小姐家踢那隻貓一腳,事情不就單純多了嗎?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你最近拿誰的貓出氣呢?想想看,你對和藹可親有什麼反應?你對好天氣有什麼反應?我相信你事實上也能和藹可親、溫文有禮地回報對方,但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沒什麼特別值得誇獎。
再想想,如果到餐廳用餐時,碰到一個尖酸刻薄、動作緩慢、粗魯無禮的侍者,你會有什麼反應?早上匆匆忙忙趕著上班,偏偏一路塞車,又碰上陰雨綿綿的冷天,你有何感想?你會因為外物影響你的心情?還是能夠了解別人“踢他家的貓”與你無關?後麵一輛車的司機不管前麵車情況多嚴重,一個勁兒猛按喇叭,你有什麼反應?回頭狠狠瞪他一眼,恨不得臭罵他一頓嗎?還是置之一笑說:“他踢他的貓,與我無關,我用不著踢我的貓。”
夫人把別處受的氣發泄在你身上時、月考隻考了七十多分時、錯過一次“跳樓大拍賣”時、受到上司數落時……你有什麼反應呢?麵對這些消極情況時的態度,就是決定你一生是否成功、快樂的最大關鍵。
街上的流浪漢、社團領導人、成績最優秀的學生、白手起家的富翁、模範母親……有許多共同點:他們都曾經麵對失敗、傷心、挫折,但是因為麵對困境時的“反應”不同,因此有不同的結果。流浪漢遇到問題時,隻會麻痹自己,逃避現實。其他人則不然,他們遇到同樣或甚至更大的問題時,會積極麵對問題,設法解決,因此變得更堅強、更成功。
我們不能防止生活中會有那些遭遇,但是可以調整自己的態度去麵對各種狀況。這就是控製態度的工夫,在後麵會把方法告訴你。下一次別人再用言詞侵犯你,你就知道那是他在踢自己的貓,犯不著跟他一般見識。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如何用積極的態度去麵對消極的處境。
下一次有人拿你出氣,你就麵帶微笑請問他:“今天有人踢你的‘貓’了嗎?”
有一幅畫,畫的是魔鬼和一個年輕人在下西洋棋,魔鬼剛剛下了一著棋,眼看就要吃掉年輕人的國王。年輕人臉上寫滿了沮喪和挫折。有一天,西洋棋大師保羅·麥瑟也來觀賞這幅畫。他左看右看,忽然目光一亮,對畫中年輕人歡呼道:“不要放棄,你還有一步可以走。”你也和畫中的年輕人一樣,“永遠”還有一步可以走。
最後還得說明一點,態度像流行性感一樣,具有傳染性。如果你想感冒,就多和感冒的人接近;如果你想感染正確的心態,就多和具有正確心態的人接近。如果一時找不到這樣的人,就去尋找好書籍或錄音帶。
究竟如何保持正確的心態呢?答案就在後麵兩章。
三、醫治“腐臭思想”的處方這一李可能是本書中意義最深遠的一章——至少是最能立竿見影的一章。因為要解釋頭腦運作的方式,讓你明白為什麼要建議某些步驟。接下來,說明每一個步驟,讓你“切實建立”起態度,並且樹立良好的基礎,用態度控製環境,而不讓環境控製態度。
頭腦就像一座果園,大家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一顆豆子,希望能收成許許多多豆子,頭腦運作的方式也是如此。無論你在腦子裏種下什麼,收成時一定會增加許多倍。
從某些方麵而言,頭腦也像一座銀行,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可能在你的心靈銀行存進積極或消極的思想。但一般而言,你是惟一能存錢到自己帳戶的人,而存款一定是正數。
隻有你能決定讓人從銀行或心靈帳戶提款,從銀行帳戶提款,會減少存款;但是經由正確的“出納”,從心靈銀行提款反而會增加它的力量。
我們的頭腦裏有兩個出納,兩個都服從你的命令。其中一個處理樂觀的存、提款,另一個處理悲觀的存、提款。
你是自己心靈的主宰,當然可以控製“所有”心靈存、提款。存款代表你有的生活經驗,提款決定你的成功與快樂。當然,沒有存進去的東西,絕對不可能提出來。
你的每一筆交易,都會麵臨用那一個出納的選擇。選擇悲觀的出納,他會說你過去表現得太差,所以這一次也必定失敗。選擇樂觀的出納,他會熱心地告訴你,過去連更困難的問題都不會難倒你,憑你的聰明才智一定能輕輕鬆鬆解決問題。其實這兩個出納都沒錯,因為成敗的關鍵完全在於你的想法。
你當然知道自己“應該”用樂觀的出納員,但是你做得到嗎?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提取最近存入的東西,無論是積極、樂觀,或是批判、悲觀。
想想看,你存入腦子裏的東西是誠實的還是不誠實的?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是保守的還是放任的?是出於善意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是浪費的還是節儉的?是大膽的還是謹慎的?是懶惰還是勤奮?是積極還是消極?
要強調的是,雖然你的腦子裏已經堆積了許多消極的垃圾,但是也儲存了許多幹淨、有力的思想。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如何用更積極的思想掩埋消極的思想,當你向樂觀出納提款時,他才能永遠給你肯定的答複。
如果有人把一袋垃圾倒進你家的客廳,你絕不會放他走,不是揍他一頓,就是報警,或者命令他:“混蛋,你給我把地板弄得幹淨。”他當然做得到,過後你仍然會對這件事耿耿於懷,甚至幾個月之後還念念不忘,真可說是小題大作。
你對那些在你腦子裏倒垃圾的人又如何處理呢?對於批評你的產品、你的社區、你的國家、你的家人、你的上司、你的學校的人,你有什麼反應呢?也許你會置之一笑說:“無所謂,在我頭腦裏倒垃圾根本傷害不了我”如果你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倒垃圾在你頭腦裏,遠比倒垃圾在你家地板上的傷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