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會決定我們將來的機遇,這是行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
當自我意識在對自我揚長避短的基礎上日臻完善而穩固的時候,你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自信,會自由地作為“我自己”而存在,自發地表現自己並會適當地發揮作用。如果它成為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它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因此受到阻礙,內心便會產生強烈的壓抑機製而無法與人相處。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歌手兼作曲家尼爾·西達卡,他的音樂事業曆經30年不衰,這源於他從小就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使人生向積極的方向轉彎。西達卡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惡劣的環境中長大,但他從來不是好勇鬥狠的角色。他最早期的目標可謂實實在在:討人喜歡,以便活著念完高中。西達卡最近談起早年的經曆時說:“我絕不是做街頭混混的料。因此我隻有討人喜歡。我一直希望自己人緣好,因為我總是怕被卷入是非之中。”這本來是很憋悶的,但西達卡卻找到了生活的突破口。
他回憶道:“林肯高中旁有家糖果店,裏麵有一部自動點唱機。當時是搖滾樂剛剛興起的時候,所有那些耍狠的角色,那些穿著皮夾克的小子就霸在那裏,一遍一遍地聽貓王的歌曲。於是,我寫了一首搖滾歌曲,而且把它唱出來,結果那些皮夾克小子把我當成了英雄,甚至還讓我進到糖果店的那個區域去。”西達卡是不是在乎那些壞小子,並不十分重要——青少年本來就非常看重這種事——重點在於西達卡直覺地知道如何與這些人交往,以及如何達到他當時所看重的事。這就要有一種適應能力,既不是同流合汙,又不能畏縮不前,而總是要勇敢地麵對現實,力求使人生往好的方向發展。西達卡後來將他高中時代的愛好作為終生的事業,早年的成功經驗給了他足夠的自信,去追尋美好的未來。積極的心態使你更積極主動,為未來的各種變數事先製定計劃。
馬爾比·D·馬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成功是運用積極心態的結果。一個人能飛多高,並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態所製約。愛迪生試驗失敗幾千次,從不退縮,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並且創造它並不難。
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
積極心態贏得成功
如果人們運用積極的心態,它就能激勵人們取得成功。如果人們運用消極的心態,它就會變成說謊、欺騙和欺詐的借口。這個詞就是“需要”。需要是成功之母和罪惡之父。
“正直”是一種神聖的標準,是一切有價值的成就的重要標準,並且是積極的心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將讀到許多有關成功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人們都受到了“需要”的激勵。在每一個故事中,你都會發現這些人在取得成就時均沒有違背“正直”這個做人的準則。
裏·布拉克斯登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懷特維爾城人,他的父親是一位勤奮的鐵匠,有12個孩子。他是家中的第10個孩子。
裏·布拉克斯登先生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貧窮。憑著艱辛的工作,他好不容易才念完了小學6年級。他曾經給人擦皮鞋,送貨,賣報,在針織廠勞動,擦洗汽車,充當技工的助手。
當裏·布拉克斯登成為一名技工的時候,他結婚了,和妻子一起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後來他失業了,完全成了一幅失敗的景象。他的房子將被人奪走,因為他無力償付抵押金。這似乎是一個絕望的境遇。
但是,布拉克斯登是一個富有能力的人,他在努力尋找經濟上的成功。他對自己說:“好像有一件什麼事我必須去做。我必須增加些什麼東西。我所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揚我的積極心態,以便能有效地利用我的能力和機會。我要選擇一個明確的目標。當我確定目標時,我必須提出比過去更高的要求。但我必須盡快地開始。我要從我所能找到的第一件工作開始。”
他就去尋找工作,他找到了一件工作。這件工作開始時薪酬不高。但不久以後,他就建立了懷特維爾市第一國民銀行,並成了該行的總經理,他又被推選為懷特維爾市的市長,並且開辦了許多成功的企業。今天裏·布拉克斯登還在過著幸福的生活。
裏·布拉克斯登從失敗到成功的經曆在這兒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應當激勵著一個人采取積極的心態去行動,又不違背公認的神聖準則——正直。誠實的人是不會由於“需要”而進行欺詐、欺騙或偷竊的。誠實是積極的心態所固有的。
事實上,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心態來創造。心態分兩種,積極心態能發揮潛能,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消極心態則能排斥這些東西,奪走生活中的一切。它使人終身陷在穀底,即使爬到了巔峰,也會被它拖下來。
積極的心態特點就是信心、希望、誠實和愛心、踏實等,消極心態的特點是悲觀、失望、自卑、欺騙等。
一個有積極心態的人被大水困住,隻得爬上屋頂。鄰居中有人漂浮過來說道:“約翰,這次大水真可怕,難道不是嗎?”約翰回答說:“不,它並不怎麼壞。”鄰居有點吃驚,就反駁道:“你怎麼說不怎麼壞?你的雞舍已經被衝走了。”約翰回答說:“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六個月以前養的鴨子現在都在附近遊泳。”“但是,約翰,這次的水損害了你的農作物。”這位鄰居堅持說。約翰仍然不屈服地說:“不!我的農作物因為缺水而損壞了,就在上周,代理人還告訴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這下就全解決了。”這位悲觀的鄰居又再次對他那位歡笑的朋友說:“但是你看,約翰,大水還在上漲,就要漲到你的窗戶上了。”這位樂觀的朋友笑得更開朗,說道:“我希望如此,這些窗戶實在太髒了,需要衝洗一下。”這是一個玩笑,但是也有幽默感。顯然,約翰已經決定以積極的態度來應付各種情況。百科全書上說,心態是為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心境或姿勢。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即使遇到消極的情況,你也能使心靈自動地做出積極的反應。達到這種境界,你必須以很多良好、清潔、有力的信息來充實你的心靈,甚至隨時保持這種狀況。
由此可見,優秀品質的發揮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心態。積極的心態有助於發揮好品質。世界冠軍摩拉裏就是這樣做的。早在少不更事、守著電視看奧運競賽的積極,他的心中就充滿了夢想,夢想著即將到來的有趣之事。1984年,一個機會出現了。他在他擅長的項目中,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遊泳者,但在洛杉磯的奧運會上,卻隻拿了亞軍,想象與夢想並沒有實現。他重新回到夢想中、回到遊泳池裏,又開始意象和實際的訓練。這一次目標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金牌。可他的夢想在奧運預選賽時就煙消雲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數人一樣,他變得很沮喪。把這份夢想深埋心中,跑去康乃爾念律師學校。有三年的時間,他很少遊泳。可是心中始終有股烈焰,他無法抑製這份渴望。
離1992年夏季賽前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決定再孤注一擲一次。在這項屬於年輕人的遊泳賽中,他算是高齡,簡直就像是拿著槍矛戳風車的現代唐吉訶德,想贏得百米蝶式泳賽的想法簡直愚不可及。
對他而言,這也是一段悲傷艱難的時刻,因為他的母親因癌症而離世了。她將無法和他一起分享勝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親的精神加強了他的決心和意誌。
令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成為美國代表隊成員,還贏得了初賽。他的紀錄比世界紀錄慢了一秒多,在競賽中他勢必要創造一個奇跡。加強想象,增加意象訓練,不停地訓練,他在心中仔細規劃賽程。不用一分鍾,他就能將比賽從頭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細看過一遍。他的速度會占盡優勢,他希望他能超越他的競爭者,一路領先。預先想象了賽程,他就開始遊了,而那一天,他真地站在受獎台上,看著星條旗冉冉上升,美國國歌響起,頸上掛著令人驕傲的金牌,憑著他的積極心態,摩拉裏將夢想化為勝利,美夢成真。
雪莉·比維也是一個由於運用積極的心態而發揮潛能的典型。雪莉·比維10歲那年,別人告訴她,她永遠不可能再走路了。22歲那年,她以1980年美國小姐的身份走在伸展台上。
雪莉,1980年美國小姐,11歲時遭遇車禍,她的左腿被軋碎,縫了一百多針才縫合。醫生告訴她,她永遠不能再走路了。她受傷的左腿痊逾後,比健康的右腿短了許多。雪莉可以坐下來放棄——許多人都會這麼做。那麼她到底從哪兒得到如此絕妙的態度?在車禍發生前的一個偶發事件直接影響到她對自己生命的看法。5歲那年,在一間小雜貨店內有一個送牛奶的人看著她,並且對她說,她將來會成為美國小姐。雪莉相信他,也正是由這麼一個積極有力的想法,誕生了積極的心態,也誕生了1980年的美國小姐。
話語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愛、希望和鼓勵的積極話語往往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總之,帶著失望、怨恨的消極話語也能毀滅一個人因此,我們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心態。
有個名叫查理·華德的人出身貧寒。他在讀小學時,曾在西雅圖濱水區靠賣報和擦皮鞋來接濟家庭。後來,他成了阿拉斯加一艘貨船的船工。17歲時,他高中畢業後就離開了家,加入了流動工人大軍中。
他的同伴都是些倔強的人。他賭博,同下等人——所謂“邊緣人物”——混在一起。軍事冒險者、逃亡者、走私犯、盜竊犯等等一類人都成了他的同伴。他參加了墨西哥潘穹·維拉的武力組織。“你不接近那些人,你就不會參與那些非法活動,”查理·華德說,“我的錯誤就是同這些不良的夥伴搞在一起。我的主要罪惡就是同壞人糾纏在一起。”
他時常在賭博中贏得大量的錢,然後又輸得精光。最後,他因走私麻醉藥物而被捕,受到審判並被判了刑。
查理·華德進入萊文沃斯監獄時是34歲。以前他從未入過獄,盡管他的夥伴很糟。他遭受到磨難。他聲言任何監獄都無法牢牢地關住他。他尋找機會越獄。
但此時發生了一個轉變,使查理把消極的態度改變為積極的態度。在他的內心中,有某種東西囑咐他:要停止敵對行動,變成這所監獄中最好的囚犯。從那一瞬間起,他整個的生命浪潮都流向對他最有利的方向。查理·華德的思想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使他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他改變了好鬥的性格,也不再憎恨給他判刑的法官。他決心避免將來重又犯下這種罪惡。他環視四周,尋找各種方法,以便他在獄中盡可能地過得愉快些。
首先,他向自己提出了幾個問題,並在書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此後,直到他在73歲逝世的日子,每天他都要讀書,求索激勵、指導和幫助。
他的行為由於態度的轉變而有所不同,因而博取了獄吏的好感。一天,一個刑事書記告訴他:一個原先在電力廠工作的受優待的囚犯將要獲釋。查理·華德對電懂得不多,但監獄圖書館藏有關於電的書籍,他就借閱了一些。在那位懂得電學的囚犯的幫助下,查理掌握了這門知識。
不久,查理申請在獄中工作。他的舉止態度和言談語調都給副監獄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可以看出積極的心態所帶來的熱切和誠懇。他得到了工作。
查理·華德繼續用積極的心態從事學習和工作,他成了監獄電力廠的主管人,領導著150個人。他鼓勵他們每一個人把自己的境遇改進到最佳的地步。
美國中北部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布朗比基羅公司”經理比基羅因被控犯了逃稅罪,進入了萊文沃斯監獄。查理·華德對他很友好。實際上,查理已越出了自己的處世範圍,他激勵比基羅設法適應自己的環境。比基羅先生十分看重查理的友誼和幫助,他在刑期行將屆滿時,告訴查理:“你對我十分親切。你出獄時,請到聖保羅市來。我們將給你安排工作。”
查理獲釋出獄後,就來到了聖保羅市。比基羅先生如約給查理安排了工作,周薪為25美元。查理在兩個月之內就成了工頭。一年後,他成了一個主管。最後,查理當了副會長和總經理。比基羅先生逝世時,查理成了公司的董事長。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逝世為止。
在查理的管理下,布朗比基羅公司每年銷售額由不足300萬美元上升到5000萬美元以上,成了同類行業中的最大的公司。
查理由於懷有積極的心態,極願幫助那些不幸的人。這樣,他本人就得到了平靜的心情、幸福、熱愛和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根據總統的命令,他恢複了公民的權利,這是用以表彰他那模範性的生活。那些認識他的人對他極為崇敬,他們自身也受到了鼓舞,努力去幫助別人。
也許他的最不平常和最值得表揚的事跡就是雇用了500多位來自監獄的男女。他們在他嚴格而明了的指導和鼓勵之下,繼續在複興的大道上前進。他決不忘記他曾經也是一個犯人,他戴著一個手鐲,上有一個標簽,刻有他在監獄時用的編號。
查理·華德曾經被判刑入獄。那很好!為什麼?如果華德繼續往原來的方向奔去,誰知道他會變成什麼人啊。他在獄中學會了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他的個人問題,終於把他的世界改造成為適合生活的更好的世界。他變成了更有益、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