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終於身不由己的來到了桑托斯足球隊,那種緊張和恐懼的心情,簡直沒法形容。“正式練球開始了,我已嚇得幾乎快要癱瘓。”他就是這樣走進一支著名球隊的。原以為剛進球隊隻不過練練盤球、傳球什麼的,然後便肯定會當板凳隊員。哪知第一次,教練就讓他上場,還讓他踢主力中鋒。緊張的貝利半天沒回過神來,雙腿像長在別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滾到他身邊,他都好像是看見別人的拳頭向他擊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幾乎是被硬逼著上場的,而當他一旦邁開雙腿便不顧一切地在場上奔跑起來時,他便漸漸忘了是跟誰在踢球,甚至連自己的存在也忘了,隻是習慣性地接球、盤球和傳球。在快要結束訓練時,他已經忘了桑托斯球隊,而以為又是在故鄉的球場上練球了……
那些使他深感畏懼的足球明星們,其實並沒有一個人輕視他,而且對他相當友善。如果貝利的自信心稍微強一些,也不至於受那麼多的精神煎熬。問題是貝利從小就太自尊,自視太高,以至難以滿足。他之所以會產生緊張和自卑,完全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隻顧慮別人將如何看待自己,而且還是以極苛刻的標準為衡量尺度。這又怎能不導致怯懦和自卑呢?極度的壓抑會淹沒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賦。
通過忘掉自我,專注於足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正是貝利克服緊張情緒,戰勝自卑心理的法寶。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正在於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軟弱。貝利戰勝自卑心理的過程告訴我們:盡量不要理會那些使你認為你不能成功的疑慮,勇往直前,拚著失敗也要去做做看,其結果往往並非真的會失敗。久而久之,你會從緊張、恐懼、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醫治自卑的對症良藥就是:不甘自卑,發憤圖強,予以補償。
學會自我補償,自卑的陰影就不會再將你糾纏。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處境不同,麵臨的機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會相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實的感情來創造前程,這就是一個人的成就。所謂成就,無非揚長克短,盡力而為的結果。即使沒有成就,沒有建樹,隻要你充分發揮了生命,人就享受了成功的人生。不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這是生命得以發揮的心理基礎。
另外,在自我補償的過程中,還須正確麵對失敗。人的發展離不開失敗與成功。由於失敗對人是一種“負性刺激”,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沮喪、自卑。那麼,一個人一旦麵對失敗,該如何自我解脫(補償)呢?拿破侖·希爾認為,關鍵是要用理性的態度:(1)做到大誌不改,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
(2)注意調整、降低原先不合實際的“目標值”,及時改變策略(方式)再作嚐試;
(3)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
(4)采用自我心理調適法,即采取一點“自我調侃”、“自嘲”之類的精神勝利法。
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麵的發展機遇,隻要你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許多鴻篇巨製由逆境而生,許多偉人由磨礪而出,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的意誌!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獲得使用生命的主動權。
此外,作為一個現代人,也應時刻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成功在失敗之中。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失敗就能領你進入一個新境界。
第三節 如何建立自信心
你心裏想什麼,就會成什麼。征服畏懼,征服自卑,建立自信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一、建立自信的方法
1、挑前麵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教堂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麵的座位是怎麼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2、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他想要隱藏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
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麼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的真的,毫不心虛。
要讓你的眼睛為你工作,就是要讓你的眼神專注別人,這不但能給你信心,也能為你贏得別人的信任。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當大衛·史華茲還是少年時,到鎮中心去是很大的樂趣。在辦完所有的差事坐進汽車後,母親常常會說:“大衛,我們坐一會兒,看看過路行人。”
母親是位絕妙的觀察行家。她會說:“看那個家夥,你認為他正受到什麼困擾呢?”或者“你認為那邊的女士要去做什麼呢?”或者“看看那個人,他似乎有點迷惘。”
觀察人們走路實在是一種樂趣。這比看電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啟發性。
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係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麼以自己為榮”的表白。
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15分鍾內成功。”
使用這種“走快25%”的技術,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滋長。
4、練習當眾發言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
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
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
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5、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你生氣。
拿破侖·希爾講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曆:“有一天,我的車停在十字路口的紅燈前,突然‘砰’的一聲,原來是後麵那輛車的駕駛員的腳滑開刹車器,他的車撞了我車後的保險杆。我從後視鏡看到他下車,也跟著下車,準備痛罵他一頓。
但是很幸運,我還來不及發作,他就走過來對我笑,並以最誠摯的語調對我說:‘朋友,我實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誠的說明把我融化了。我隻有低聲說:‘沒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轉眼間,我的敵意變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會覺得美好的日子又來了。但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沒有什麼用的,要露齒大笑才能見功效。
我們常聽到:“是的,但是當我害怕或憤怒時,就是不想笑。”當然,這時,任何人都笑不出來。竅門就在於你強迫自己說:“我要開始笑了。”然後,笑。要控製、運用笑的能力。
二、行為端正才有自信
拿破侖·希爾講述了他的一次親身經曆: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正批閱學生的考卷。一位叫保羅的學生的試卷令我困擾。保羅在以前的幾次討論與測驗中顯示的實力比這份試卷要好得多,我認為他在課程結束時會名列前茅。可是,他的試卷顯然會使他的成績降低。碰到這種情況,我照例叫秘書請他來跟我談談。
“不多久保羅來了。他看起來好像剛做了一場可怕的夢。等他坐定,我便對他說:‘保羅,你是怎麼啦?這實在不是你該有的成績。'
“保羅顯出內心的掙紮,兩眼看著自己的腳回答:‘先生,當看到你瞧見我在作弊以後,我都要崩潰了,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去做任何事。老實說,這是我在大學第一次作弊。我想無論如何一定要得到甲等的成績,所以暗地裏偷看了一本參考書。'
他極度的沮喪。但是他既然已經講出來了,就會接著說下去。‘我想你一定會要我退學,因為任何欺騙行為都會被學校開除。'
“保羅又訴說這次事件會給他的家庭帶來恥辱,會毀了他的一生,以及其他種種不良後果。最後我說‘停一下,先聽我解釋:我並沒有看到你作弊。在你進來談話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這就是問題所在。你這種行為實在令人遺憾。'
“然後我繼續說:‘保羅,告訴我,你到底想要從你的大學生活裏學到什麼?'
“他現在比較冷靜了,停了一會兒說:‘我想我最終的目的是學習如何生活,但是我想我敗得很慘。'
“我告訴他:‘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學習。我想你一定能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真正成功的教訓。'
“‘當你作弊時,你的良知嚴重困他說擾你,使你有罪惡感。這種罪惡感摧毀了你的信心。就像你所說的你都要崩潰了。’
“‘保羅,人們判斷是非多半是根據道德或宗教的觀點。我現在並不是要跟你說教,教你明辨是非,可是我們來看它實際的一麵。當你做任何違反良心的事情時,罪惡感就會阻礙你的思考過程,使你無法順暢地思考,因為你內心會不時地問:‘我會不會被逮住?我會不會被逮住?'
“‘保羅,'我繼續說:‘你是這樣迫切要得甲等的成績,才作出違背良知的事來。同樣地,在你一生中,也會遇到許多你迫切想要獲得甲等成就的情況,而試圖去做一些有違良心的事來。例如,有一天你因迫切地想促成一項交易,而不擇手段地誘使客戶掏腰包。這樣做,成功的機會可能很大,但會產生什麼後果呢?罪惡感纏住你,等你再碰到這位顧客時,你會感到很不自在,懷疑他是否發現你已做了手腳。你的表現也因為心神不定而亂成一團,很可能就無法再做第二、第三、第四筆不斷而來的生意。結果,使用詐術做成的生意反而擋了許多財路。
“我繼續告訴保羅,一位曾經顯赫一時的社交名流,因為深深恐懼他的太太會發現他有外遇而心神不定。結果恐懼消蝕他的信心,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也提醒保羅,許多犯人被捕,並不是因為留下什麼線索,而是他們表現出有罪的樣子。他們的罪惡感使他們列入嫌疑犯的名單。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向善的意願。當我們違背這種意願時,就等於把癌細胞放進自己的良知,吞噬信心,並逐漸蔓延。因此,要避免去做任何會使你自問‘我會被逮住嗎?他們會發現嗎?我能擺脫嗎?'的事情。
“絕不要為了得到甲等的成績而破壞自己的信心。”
我很高興的要在此指出,保羅此時已經了解正當行事的實際價值了。我建議他坐下來重考。然後回答他擔心的會被退學的問題。我說:‘我很清楚校方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把各種方法作弊的學生全部都開除,就有一半的教授跟著失業。如果把所有有作弊念頭的學生全部開除,學校就要關門了。‘所以,如果你幫我一個忙,我就會忘掉這件事情。'“‘我很樂意。他說。'
“我走到書架旁取出一本《金科玉律伴我五十年》說:‘保羅,把這本書讀完再還我,看看作者是怎樣靠正當行事而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物之一。'”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行事正當”能使你的良知獲得滿足,因而建立自信。“行事出軌”會導致兩種消極的結果:第一,罪惡感會腐蝕我們的信心。第二,別人遲早會發現而不再信任我們。
下麵這個心理學原則值得反複細讀:要建立信心,就要行為端正。
心理學家克萊恩博士在他所著的《應用心理學》中曾經提到:“要記住,行動引導情緒。你無法直接控製情緒,一定要先透過選擇性的行為舉止……這種避免一般性悲劇(例如婚姻問題和誤解)的說法,有心理學的實用根據。你若每天行事得當,就會感覺到有相應的情緒出現。隻要你和你的伴侶能不斷有約會與親吻的動作,而且誠心讚美,互相體貼,就不會有愛的煩惱了。你不可能一直隻有愛的行動而感覺不到愛。”
許多心理學家都告訴我們,我們能借著改變實際行動,來改變我們的心態。例如,如果你使自己發笑,你就會覺得真的很好笑。當你挺直腰背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相反,你若扮出一副苦瓜臉,看看會不會真的感到苦悶。
要證明控製過的行動能改變情緒很容易。自我介紹時很害羞的人,在同時采取三種很簡單的行動以後,信心會代替膽怯。第一,伸出手來熱切地握住對方。第二,正視對方的眼睛。第三,說“我很高興認識你。”
這三種簡單的行動馬上能自動驅除害羞感。有信心的行動會產生有信心的想法。所以,若要有充滿信心的思考,就要先有充滿信心的行動。並且要照你希望的方式來行動。
三、相信你是獨一無二的
你和我可能不是某個國家的帝王或王後,但就我們自己來說,我們也是十分特殊的人物。如果讓世界上所有的小孩,都能因為他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而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那豈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如果我們能夠克服貧窮與疾病,下一步就是告訴自己,在這個社會裏,最重要的是“名牌”,就是掛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那一塊牌子。
對此,拿破侖·希爾做了一個實驗:在一個討論青少年自尊的研討會上,他征求了8位自願者,請他們站到課堂前來,我發給這8個人每人一塊紙板做成的“身份”卡,讓他們掛在脖子上,以顯示他們在生活中的假想身份。每張卡片的正麵,寫上他的身份:嬰兒、太空人、工友、搖滾歌星、棒球選手、醫生、律師。然後,要求這8個人把他們認為重要的身份,按序排成一排。
結果,這個本來純粹為了好玩的遊戲,地變成了“星球大戰”。這8個學生你推我擠的,展開一場嚴肅的“身份爭奪”戰。個個都以為自己最重要。“太空人”首先站到排頭,他說:“我應該排在最前麵,因為我去過的地方,你們其餘的人都沒有去過。此外,我也將為人類尋找另一處可居住的地方,因為地球現在太擁擠了!”(台下的學生紛紛鼓掌)
“搖滾歌星”走了上來,把“太空人”推擠到第二位(台下的學生發出歡呼),他說:“我早已到了‘外太空',我賺的錢最多,我還可以把你買下來,擔任我私人噴射機的駕駛員。”
這是,“棒球選手”走了上來。“我想,我應該排在最前麵。我所賺的錢和搖滾明星一樣多,而且,在每個球季的晚上,都在大群觀眾麵前比賽,從事健康活動,這對你們有莫大的好處。”(更多的歡呼聲)
這時候,輪到“醫生”走到排頭了。“我應該排在第一,因為在你們受傷或生病時,我負責替你們醫治,而且,我賺的錢也不少。”(掌聲不多)
律師走了上來。“我才是最好的,因為我能使你坐牢,或者使你不必坐牢,你們必須把所有的錢拿來付給我。”(歡呼)
“母親”走了上來。“我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是我把你們所有的人帶到這個世界來的。”(掌聲不多)
“嬰兒”也走了上來。“我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曾經是嬰兒,然後,我們才能成為母親,或成為任何人。”(鼓掌聲)
最後剩下來的是“工友””。擔任“工友”的這位學生,似乎就知道他不必和大家去爭名次,他知道隻人他一開口說話。就會惹來哄堂大笑,雖然這不過是一場遊戲,而且所有的參加者都是自願的。但“工友”知道不會當作第一名看待。而且,每一次玩這種遊戲時,扮演“工友”的那位學生,就主動地認為自己是第八名。
在這八名自願者回到班級行列之前,我說明了我對他們的真正要求。“我希望你們根據你們的重要性來安排自己的位置。但我不是要你們像這樣狗咬狗,誰都想做王,而是要求你們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互相新生的圓圈,站在大家麵前,不管他的外表長得如何,或是他所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你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和其他任何一位具有相同的價值。”對他們的耳朵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音樂;對他們的眼睛而言,這更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景象。
大多數的孩子告訴我,除了在教堂之外,他們從來不曾聽過這樣的話。
大多數成年人也未曾聽過這樣的訓誨。若是聽過的話,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在現代社會中,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陶醉”。從以“我”為中心的現狀,變成以“我們”為中心的時代,是需要度過一段極為艱苦的曆程。
健全的自尊與自我陶醉,有著天壤之別:“尊重”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指重視其價值。就人類來說,我確信這就是所有成就的起點與第一顆種子。“尊重”是我們的能力基礎。它使我們能夠去愛其他的人,而且可以運完成一項有價值的目標,而沒有絲毫恐懼。自我陶醉式的滿足是一種現實主義,享樂主義式的自我崇拜。自尊則是精神上的愛。為什麼我們敬畏大海的力量與壯闊、敬畏宇宙的廣闊無際、鮮花的美豔、落日的壯麗……而卻輕視我們自己?創造我們的不也是同一位造物主嗎?我們擁有思考、經曆、改變生活環境以及愛的能力,那麼,我們豈不是萬物當中最傑出嗎?
接受我們目前的這種樣子,是建立自信的關鍵——睦作是有價值的、隨時都在改變的、並不完美的、成長中的個人,而且要知道,雖然我們的生理和心理並不是生來就很公平,但我們卻擁有相等的權利,可以根據自己的精神標準,去感覺自己是很優秀的。
你是造物主的一個傑作,你必須隨時記住這個秘訣:“我們必須在內心充滿愛,然後才能把愛心施給他人。” 四 利用積極心理暗示建立自信
1、“反正”與“畢竟”是喪失鬥誌的忌語
反正與畢竟對於任何懷有偉大的自覺與優美情操的人來說,是一種自然現象。
當工作或讀書不順利的時候,一般人常會說:“反正”、“畢竟”或“總之”之類的話,例如:“反正我認為不行,畢竟是不行的”,“總之,我是無能為力了”,“我畢竟比不上他”。諸如此類的例子,正是一種被拒絕的心境加以正常化的典型。因為這些話已經說出了口,使得本來可以做好和事,也做不好了。一開口就說“反正”、“畢竟”、“沒辦法”或“不得已……”的話,這表示要放棄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所以,當這些話說完之後,也等於自己的缺點被正常化了,迫使自己無法向外踏出一步,而被囿於一個小殼子裏。
如果你剛好被困於無益的自卑感裏,那你得立刻從平時的談話或文章裏,取消“反正”與“畢竟”等令人喪氣的兩大忌語。縱使這兩句忌語浮現在你的腦海裏,你也要避免實際去應用它,這樣才能增進你的自信。
2、培植自信,使用肯定式的表現法最具功效
最近,一位水果商談起生意上的趣事。因為有些水果,很難從外表去判斷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問老板:“這個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橘子甜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水果商用曖昧不明的語氣回答說:“大概很甜吧!”或“我想不會酸吧!”那麼十個客人中定有七八個掉頭就走。
但是,同樣的貨物,如果改用肯定的語氣表示:“如果我這裏的西瓜不甜,哪裏還能買到甜西瓜呢?”“我這裏絕對不賣不甜的西瓜!”奇怪的很,這些貨品就能很順利地脫手。這雖然是商場上的推銷手腕,事實上,如果能運用心理學上的原理,使顧客相信這些西瓜或橘子是甜的,以增加對方的信心,必能達到暢銷的目的。同樣地,如想在自己的內心裏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這是一個先決條件,隻要說:“一定不會酸。”而不說:“大概不會酸吧!”運用肯定的語氣,無疑是獲取成功的第一步。
3、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麵對著鏡子,當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膚色時,忍不住產生某種幸福的感受。相反的,有些女人卻被自卑感所困擾。雖然彼此的膚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會以為:“我的皮膚呈小麥色,幾乎可跟黑發相媲美。”而她內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女人卻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來:“怎麼搞的,我的膚色這麼黑。”兩個人的心情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