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學會觀察(2 / 3)

心理近視的人易於忽視遠方的物體和可能性。他隻注意近在手邊的問題,看不到未來的機會,其實隻要他能以未來的觀點去進行思考和計劃,有些機會就會是屬於他的。如果你不為將來製定計劃、確立目標和打下基礎,你便是近視型的人。

另一方麵,心理遠視的人易於忽視就在他麵前的可能性。他看不見近在手邊的機會,而隻看到未來的幻夢世界,並認為它與現實無關。他要從頂峰上開始他的偉大事業,而不願從地麵上一步步向上攀登。

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既要看得遠,又要不忽視近處。一個人懂得了如何直接觀察在他麵前的東西,是有巨大好處的。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西部邊境比特魯特山邊的達比鎮,人們好多年都習慣於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獲得這個名稱是因為它被侵蝕業已暴露出一條凸出的狹窄部分,這部分是微微發光的晶體,看上去有點像岩鹽。早在1937年這兒就修建了一條直接越過這塊露麵岩層的小徑。但是此後一直到1951年,並沒有一個人耐煩地彎下身子去撿起一塊發亮的礦物質,好好地把它觀察一下。

就在1951年,兩個達比人康賴先生和湯普生先生看見一種礦物的集合物陳列於這個小鎮,感到十分激動。他們看到礦物展品中的綠玉標本上,附有一張卡片,說明綠玉可用於原子能探索,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權。湯普生把礦石的樣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礦務局,並要它派一名檢驗員來察看一種“儲量巨大”的礦物。1951年的下半年,該礦務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機上山采取礦石樣品並進行成分分析,認定這裏確是極有價值的世界最大的鈹的儲藏地之一。今天一些沉重的運土卡車陸續奮力爬山,又載著極為沉重的礦石慢慢地闖出一條下山的回路;而在山腳下等待他們的實際是手中拿著支票的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政府的代表。他們每人都急於購買這些礦石。這一切都僅僅是由於一天兩個青年人不僅用他們的生理眼睛去觀察,而且不怕麻煩,還用他們的心理眼睛去思考。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視覺被歪曲了,成了一個心理遠視的人,他就不能做到康賴和湯普生所做到了的事。因為他隻能看到遠處的東西,卻讓腳下的機會白白地走失了。在你的身邊有這種機運嗎?觀察一下你的周圍吧。當你處理日常事務時,你是否會因有什麼不便的地方而感到苦惱?也許你能想到用一種方式去解除這種苦惱。這不僅對你,而且對別人都是有益的。許多人由於滿足了這種家常的需要,都已得到了可觀的酬金。發明緊式發夾的人是這樣,發明紙夾的人是這樣,發明拉練和發明金屬鬆緊褲帶的人也都是這樣。看看你的周圍吧!要學會觀察啊!你可能會發現幾畝金剛石就在你的後院裏。

但是心理近視可能同心理遠視一樣有問題。有心理近視問題的人隻能看見鼻子底下的東西;而更遠的可能性卻悄然而逝。這樣的人就是不理解計劃力量的人。他不懂得用於思考上的時間的價值。他窮於應付直接麵對著他的一些問題,以致不能把他的心理解放出來,對準遠方,尋求新的機會,新的趨勢,構成宏偉的圖景。

能夠觀察到未來乃是人類大腦最壯觀的成就之一。在佛羅裏達州柑橘地帶下方有一個小鎮叫做溫特·海芬。它周圍的鄉間都是農地。確實,這兒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完全不能吸引遊人的地區。因為它與世隔絕。它無海濱,無高山,隻有一些微微起伏的小山,在山穀中有一些小湖,此外還有一些長著絲柏的沼澤地。

但是有一個人來到了這個地區,他用別人未曾使用過的眼光看待這些長著絲柏的沼澤地。他的名字是理查德·波普。波普買下這塊沼澤地的一部分,用籬笆把它圍住,把它創辦成世界著名的絲柏花園,曾有人出價100萬美元,購買這塊土地,遭到拒絕。

當然,這事並非像說的那樣簡單。波普曾經認識到必須抓住每一點機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波普知道:唯有通過連珠炮似的廣告這個唯一的方式,才能把公眾吸引到這麼荒涼的地方來。但是廣告耗資巨大,所以波普就隻好做簡單的廣告。他首先參與大眾攝影事業。他在絲柏公園開設了一家攝影器材商店,向旅遊者出售膠卷,然後教他們如何拍攝花園的特殊鏡頭。他雇請技術高超的滑水運動員,請他們作出精彩複雜的表演。這時,他用高音喇叭向公眾宣稱他們應當用什麼樣的相機框架拍攝這些動作。這些旅遊者帶回去的精彩照片就給波普作了最好的廣告宣傳。

波普的觀察是一種創造性的觀察,我們大家都該發展這種觀察能力。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穎的眼光看待世界,觀察處在我們周圍的機會,並同時洞察未來,探尋存在於那兒的機會。

觀察是可以學會的一種技術。但它像任何別的技術一樣,必須加以練習。

我們也許認為我們已認識了自己的才能,然而在這方麵我們卻可能是個盲人。讓我舉一位女教師的例子來說明。她需要檢查她的心理視覺。她既近視,又遠視。因為她既不能看見她的學生現在的、也不能看見他們將來的潛在的能力和才能,或者他們的觀點。

當然每個人———偉人和準偉人———都必須有一個起點。他們並非生來就成為卓越的或成功的人。事實上,在最偉大的人中,有一些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有時被認為是十分愚蠢的,直到他們掌握了積極的心態,並且學會了理解他們自身的才能和展望他們的確定目標,他們才開始向成功之道,攀援而上。有一個孩子,他的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愚笨的、昏庸的蠢貨”。

這個孩子常在他的石板上畫畫。他到處觀察,傾聽每個人說話。他常提出一些“不可能的問題”,但不肯說出他懂得什麼,甚至在處罰的威脅下也不肯。孩子們稱他為“笨蛋”,他的成績也確實經常是全班最後一名。

這個孩子就是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當你閱讀愛迪生的傳記時,你會受到巨大的鼓舞。愛迪生上小學的全部時間不超過三個月。他的老師和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他太笨了。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件事促使他把他的法寶的消極心態那一麵翻轉到積極心態這一麵,從而發展成一位出類拔萃的人,一位劃時代的發明家。

是什麼使愛迪生改變了他的整個態度呢?是這樣一件事:當他的老師告訴學校的督學,說他是“昏憒的”學生,把他再留在學校裏是不會有任何價值的時候,他的母親帶著他奔到學校向校方大聲地聲明:她的兒子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比這位教師和這位督學都更有頭腦。

愛迪生稱他的母親是孩子們所曾經有過的最熱情的維護者。從那一天起,他在母親的熏陶下成了另一個孩子。他說:“我的母親給我的影響使我終生受益。我不能失去她早期給我的良好的影響。我的母親總是十分親切,總是富有同情心,她絕不會誤解我,看錯我。”母親對他的信任使他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見識看待他自己。這使他用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和研究。這種態度教導愛迪生用更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去思考、理解、創造和發展有益於整個人類的發明物。那位教師沒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她並非真有誠意和興趣來幫助這個孩子。他的母親完全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