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般都比較遠,可它們不但可以準確地返回故鄉,還能毫無差錯地找到舊巢。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認為,它們是靠著對所行路線地形地物(如海岸、江河等)的觀察、熟悉和記憶,來確定回飛路線的。這種說法可以解釋短距離飛行,卻無法解釋其遠距離的複雜飛行。有人發現在鴿子眼睛的上方有一塊磁性物質,經研究鴿子是靠它與地球磁場產生聯係來辨別方向的,有人據此提出了磁場定向說。但並不是所有候鳥都有這種磁性物質,這不能解釋全部候鳥識途定向問題。又有人認為鳥的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鐵,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它根據血液的流動來判斷自己航向的正誤。可這也隻能是一種推測,並沒有得到科學實驗的證實。有人分析,候鳥白天飛行大概是靠著太陽來辨別方向,晚上飛行是靠著星辰來辨別方向。
候鳥在遷徙過程中,一般要飛行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中途幾乎都不休息。它們是怎樣來完成這樣艱苦旅行的呢?有人認為候鳥是把脂肪作為能源來利用。但鳥一般體積都比較小,它怎麼可能貯存那麼多的脂肪來供自己長途飛行呢?有人曾對鷸做過觀察,發現它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島飛往南美洲,行程大約3850千米,其體重隻減輕了56克。所以,對於候鳥的遷徙還需作更深入地探索。
猛獁為什麼會滅絕
大約在20萬年前,地球就出現了猛獁,它曾經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區,分布如此廣闊的猛獁為什麼滅絕了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猛獁死於嚴寒。可能由於當時地殼上的兩大板塊發生猛烈的衝撞,導致火山爆發,一股高溫熱氣直衝大氣上層。這時,地球上立即出現前所未有的低溫,然後在激變中沿地球兩極盤旋而下,終於降落到較溫暖的一層空氣上。當它穿過暖氣層的時候,就轉變為極猛烈的狂風,向地麵高速刮來。使地麵氣溫驟降,以致猛獁被凍死。
也有些科學家認為,北美古印第安人對猛獁的大肆捕殺才是它們滅絕的直接原因。他們在猛獁骨骼上發現有刀痕,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分析證明,這刀痕是石製或骨製刀具砍殺所致,而不是猛獁間互相爭鬥的結果,更不是挖掘過程中造成的外損。他們說,古印第安人捕殺猛獁,除食其肉,用其皮外,還用其骨,因為猛獁的骨骼有類似玻璃的光澤,也許能把它作鏡子用。
還有些科學家作這樣的解釋:那時候,大量彗星塵埃進入地球大氣上層空間,極大數量的太陽輻射能被塵埃折射回宇宙空間,導致了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海洋把熱量傳給陸地,引起真正的“冰雨”。這不過才幾年的時間,卻給猛獁帶來了覆滅的災難。
科學家們對猛獁的絕滅眾說紛紜,到底誰是誰非,至今還是一個謎。
海豹死亡之謎
海豹是生活在寒帶和溫帶海洋中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一帶。在歐洲的北海沿岸,生活著大量的海豹。由於這裏氣候比較寒冷,魚類豐富,非常適合海豹在這裏繁衍生息。但由於過量捕殺和環境汙染,海豹的數量銳減,麵臨著滅亡的危險。1988年,一條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在北歐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有18000多頭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這樣一大批海豹的死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環境汙染。人們向海裏排放的廢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魚吃了這些東西後,就會把它們聚積在體內。海豹每天大約要吃10千克的魚,其中的有毒物質也會在它的體內聚集起來,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海豹就會死亡。但是,這些有毒物質對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漸進的,不會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這一說法還不能解釋為什麼這麼多的海豹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
在荷蘭,有一家海豹醫院,每年都有很多患病和受傷的海豹被送到這裏就醫,醫好之後再把它們放回大海。為了弄清海豹大批死亡的原因,這家醫院的院長雷尼邀請荷蘭國家免疫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奧斯塔豪斯教授對生病的海豹進行會診。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於某種惡性流行性病毒。但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毒呢?根據這個研究小組分析,有三種病毒的可能比較大: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也可能是某種未被發現的病毒。或許這種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開發出預防這種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現象就可避免。
淮陽八卦白龜之謎
河南省淮陽縣曾有“伏羲之都”之稱,為傳說中的三墾之首的伏羲氏所建。傳說伏羲氏當年曾用蓍草畫出“先天八卦”,至今太曇陵東南有八卦台(高約10米,麵積約10平方米),其中有八卦亭和八卦柏。台前還有白龜池,伏羲氏曾養白龜於此。他曾反複觀察龜紋,從中悟出八卦原理,畫出了“伏羲先天左太極八卦圖”,以代表天地間的各種事物,創建了華夏早期文明。
1993年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淮陽景舉辦了“首屆中華龍都朝祖會”,以“太牢”古禮致祭於太皇陵的,弘揚華夏文化。國家已批準在太吳陵旁設一處“中華故士園”,以吸引“龍的潔人”。
在這次“龍都朝祖會”上,令人驚異的是,人們看到了一隻白龜,長約40厘米,寬約15厘米,其背上及胸腹部的龜紋分布,代表明陽五行、24節氣的各種符號,與伏羲氏留傳下來的八卦圖竟是一樣。
這隻白龜是1984年6月18日淮陽景城關一位青年在伏羲畫卦台的小湖中釣到的,龜齡已達240餘歲。它給人們帶來了一些難解之謎:為何這隻白龜身上的紋路竟與伏羲始作的八卦那麼相似?難道它是幾千年前伏羲所養的那隻白龜的後代?難道這隻是一種神奇的巧合?
深海怪物是什麼動物
1937年,在澳大利亞海域,發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潛水員失蹤事件,隨後又接連不斷地發生潛水員失蹤事件,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事過15年以後,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亞潛水員約翰,身穿最新式的潛水衣,準備創造深潛水最高記錄。
當約翰剛潛入海水中不久,一條4到5米長的鯊魚就從後麵跟上來,它可能想找機會捕食約翰,一直若即若離地跟在他後麵。約翰為了擺脫鯊魚,直向深水處遊去,再往下是一個黑洞洞的深淵。這時鯊魚在他頭頂5米左右的地方來回遊動,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時機。
約翰突然感到海水開始變冷,水溫在持續下降。這時他看見從黑呼呼的深淵裏鑽出一個又黑又大的團狀怪物。
“啊!”說時遲,那時快,沒等約翰喊出第二聲,那個大黑團已經搖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從約翰身邊浮了上去。那是一個大得出奇,行動緩慢,呈褐色的東西,它扁平的軀體像個雜亂的麻團,仔細一看,沒想到它居然還長著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動還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邊晃動著身體,一邊向約翰頭頂上更高的地方遊去。這時海水變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鯊魚是因為怕冷還是害怕大黑團的緣故,懸浮在原來的地方一動也不動,不一會兒,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鯊魚,接觸到鯊魚的表皮,鯊魚痙攣起來,沒有看見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裏去了。然後,那個怪物若無其事地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淵裏去了。
這種大怪物到底是什麼動物?它同潛水員失蹤是否有關?至今還是個解不開的謎。
動物也會思維嗎
提出動物有思維的人是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詹森。他認為動物有思維能力,能像人類那樣思維。比如,訓練有素的黑猩猩能從對稱排列的17個物體中認出中心的物體來。海獺會把石頭當作工具,用來打擊貝類以去掉貝殼。要解決這樣複雜的問題,光靠“條件反射”是不行的,需要通常所說的“想一想”,也就是思維。
後來心理學家柯林·比爾發現,歐鳥的叫聲能攜帶多種不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意義決定於當時的情況。他由此得出結論:動物的思維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發達許多。持有相同觀點的科學家還認為,許多動物不僅有思維能力,而且還有相當發達的自我意識。例如在一次實驗中,有4頭黑猩猩被允許照鏡子,而另外兩頭則規定不能照。接著,實驗人員將所有的黑猩猩麻醉,再把彩色顏料塗在每頭黑猩猩的前額上,當它們醒來時,那些照過鏡子,看到過自己形象的黑猩猩們都想擦去頭上的色彩,試圖找回自己的本來麵目。
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圖阿荷帕城的貝克門研究院的神經學家尤舍·羅伯特也認為,動物有思維能力,但它的智力要比人類落後,這是因為動物不能講話。例如,科學家們訓練幾頭黑猩猩單獨把幾個木箱搭高,爬上去取得它本來拿不到的香蕉。當讓它們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時,它們卻彼此搶奪對方的箱子,企圖用來疊高。這說明動物不能通過一定的語言交流來合作完成,它們不會講話。
但是,美國佐治亞州大學的心理學家、伊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杜安·羅蒙巴卻提出異議。他說,“猿有能力使用信號來代表當時當地不存在的東西,這是人類語言中的語義的本質所在。”科學家們教黑猩猩用符號進行交流,結果發現它們能用不同手勢把可吃的東西和不可吃的東西區分開來。
動物的思維到底能否借助於語言?動物的思維和人類思維是否一樣?動物究竟是怎樣思維的?迄今為止仍然是謎,有待於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
清潔魚之謎
有一次,科威特的海洋生物學家庫拉達·蘭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水域進行科考時,發現有一條大魚突然離開魚群,向一條小魚衝去,那條大魚到了小魚麵前,溫順地呆在那裏,乖乖地張開了鰭。小魚則靠上前去,用自己尖銳的嘴緊貼在大魚身體上,就好像在吸吮乳汁。過了一會兒,小魚突然跑了出來,消失在水草之中。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生活在海洋裏的魚和人一樣,不斷地受到細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這些令人討厭的小東西粘附在魚鱗、鰓、鰭等部位,就會使魚染上疾病;同時,魚之間也在不斷發動戰爭,一旦受了傷,也易受感染。那麼誰來給它們治病呢?醫生就是前麵提到的那種小魚——清潔魚。
清潔魚給魚治病,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清除病魚身上的細菌或壞死的細胞。不過它在給魚治病的時候,對病魚也有很嚴格的要求,要示它們必須頭朝下,尾巴朝上,筆直地立在它麵前,否則它就不給予治療。假如魚得病位置是在喉嚨裏,那麼,病魚就必須乖乖地張開嘴巴,讓“醫生”進去清除病灶。
清潔魚是不是真的在給魚治療呢?科學家們在一定的水域裏,把所有清潔魚都請出去。隻過了兩周,他們就發現,不少魚的鱗和鰓上都出現了腫脹,有的還得上了皮膚病;而有清潔魚的水域,魚則生活得很健康。由此可以證明,清潔魚是稱職的“魚醫生”。
在海洋裏,大約生活著40多種清潔魚。有人曾發現,一條清潔魚在6個小時內醫治了幾千條病魚。
話說到這裏,人們不禁要問,既然都是魚類,為什麼清潔魚能給別的魚治病,它自己不會感染上疾病呢?其它魚是怎麼知道清潔魚會治病的?這還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抹香鯨之謎
抹香鯨是鯨類的一種。它個頭很大,腦袋就占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裏麵儲滿了鯨油,一頭大抹香鯨腦袋裏的油,重達1000多千克。
抹香鯨長那麼大個腦袋,是幹什麼用的呢?有人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的脂油,起著回聲探測器的作用。抹香鯨的食量很大,平均每天需要捕食300千克,它不僅白天要捕食,晚上也要進食。它的食物主要是章魚和大烏賊,在嘈雜的海洋世界裏,如果不用回聲定位法來探測獵物的方位和數量,行動就不會靈敏和迅速。而抹香鯨大腦袋裏的脂肪,就像聲學中的透鏡體,把複雜的回聲折射成靈敏的探測聲束,傳入耳中,這樣才可讓大腦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
有人不同意以上這種說法,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裝了那麼多的油,是為了潛水用的。因為抹香鯨的食物——章魚和烏賊都生活在深海區,它為了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必須延長潛水時間,它那個大腦袋裏麵裝的那些油脂,就起到了浮力調節器的作用。這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此外,人們還發現抹香鯨另外一個奇特之處,即它隻有下牙,沒有上牙。下牙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長,每側有40~50枚,這些牙齒把上頜刺出了一個個洞。有人分析,抹香鯨捕捉大王烏賊,不是靠它的牙齒,也不是因為它那個龐大的身體,而是它在捕食之前要大吼一聲,這一聲會把動物嚇昏,然後它再慢慢品嚐。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還有待於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鯨魚唱歌之謎
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單調、枯燥的生活往往讓人非常煩躁,但有時會從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傳來悠揚動聽的歌聲,使人們煩躁的心情頓時平靜下來。這悠揚的歌聲是誰唱出來的呢?原來就是那海洋動物之王——鯨。
在鯨的群體中,須鯨是唱歌的能手。經觀察,它們無論是成群結隊還是單獨一個,唱的都是同樣的歌,但節奏並不完全相同。一首歌唱過一年以後,第二年又換成新歌。這些樂曲十分複雜,有一定的規律,有同樣的結尾,很像人類詩歌的韻腳,與人類古典樂曲中的詠歎調極為相似。最短的6分鍾,最長的可達半個小時。它們的音域寬廣,高調可達到工廠的汽笛聲那麼高,低聲可與人類混聲樂隊的低鳴相比。有人把它們的歌聲錄下來,加快14倍播放,那聲音就像美妙無比的夜鶯在歌唱。它們的歌聲激發了作曲家的靈感,有人根據鯨魚唱的歌,譜出了很淒婉的樂曲,那曲調忽而像歎息,忽而像呻吟,聽起來催人淚下。
鯨魚為什麼要唱歌呢?有些生物學家經研究認為,其目的是為了向異性表達愛情,因為唱歌的鯨魚隻有雄性,並且還是在生殖季節。大概是為了贏得對方的歡心,才唱出這麼美妙的歌聲的。但人們又發現鯨還有其它表達愛情的方式,如接吻——互相用嘴撞觸。由此看來,如果唱歌是為了表達愛情的話,那也隻能是一部分。還有沒有其它目的呢?現在還說不清楚。
此外,人們還驚奇地發現,鯨是沒有聲帶的,那它為什麼能發出聲來呢?
燕子穴居之謎
人們都知道,燕子一般在房簷下壘窩,或住在樹上,很少有住在洞穴裏的。可是在我國南方的一些洞穴裏,卻居住著數不清的燕子。穴居燕子的一些生活習性,成為人們難以破解的謎。
在神農架北部一處海拔2200米高的懸崖上,有個燕子洞。洞口向北,有30多米高,10多米寬。走過一條狹長而黑暗的通道後,裏麵豁然開朗,有清清流水,有千姿百態的石鍾乳。它的出名不是因為這些,而是由於飛翔於洞中的短嘴金絲燕。住在這個洞裏的燕子有一種特異功能,盡管這裏伸手不見五指,能見度極低,但燕子在裏麵飛來飛去,絕不會撞到任何物體上。即使是迎著燕子走過去,它們也會非常靈敏地躲閃開。這種燕子本來是一種海燕,它們為什麼告別了大海,居住到這樣的洞穴裏來,目前還無法給予科學的解釋。
在四川省的巫溪縣,有一個野人洞。在這個洞裏,也有無數的金絲燕出出進進。奇怪的是這些燕子進洞後,不是落足在寬敞的洞壁上,卻直接飛入洞中的一個地穴裏。這個地穴的直徑大約有5米,深約10米,四壁垂直,表麵很光滑,底部有一塊長方形的平地,像個籃球場,光滑的四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金絲燕的巢。
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成千上萬的燕子隻住在這個洞穴裏,其它洞穴根本就不去光顧。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曾對這個洞穴與其它洞穴進行過比較,沒有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明顯的不同,真讓人費解。
大熊貓之謎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卻麵臨滅絕的危險。
從1937年到現在,我國出口的大熊貓已有39隻,存活到現在的還有14隻。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隻有日本的“蘭蘭”懷過一次孕,墨西哥的“迎迎”產過一次崽,其它的均沒有懷過孕,更沒有產過崽。這是什麼原因呢?
美國華盛頓動物園主任裏德博士說,由於大熊貓的生殖器官發育得不健全,因此不能順利地進行交配。日本的一些學者曾對死去的蘭蘭進行過解剖,發現胎兒的內髒已基本形成,但生殖器官不發達,甚至看不出是雌是雄。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缺陷,可能是導致大熊貓瀕臨滅種的主要原因。還有人發現,雄性大熊貓不發情或很少發情,這也是導致它繁殖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不但人工飼養的大熊貓是這樣,野生的大熊貓繁殖能力也很低。
除此之外,大熊貓奇特的食物習性也令人不解。它吃東西很挑剔,隻吃很少的幾種竹子,並且不吃老竹,不吃開花結籽的竹,隻吃竹子的中段;竹筍隻吃筍肉,但若被其它動物碰過,它絕對不吃。可有時也吃草、樹皮、朽木、沙土、石塊、鐵、山羊肉、野獸屍體等等。它們的活動範圍又很小,隻有3千米左右。如果大熊貓生活範圍內的竹子枯死,它們寧肯餓死,也不到別的地方去覓食。
大熊貓的歸屬問題,至今也沒有定論。有人根據它的外形與浣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認為應歸在浣熊科。有人根據它的外形與熊很相似,主張把它歸在熊科。也有人找出大熊貓與熊和烷熊的不同之處,主張應分出一個大熊貓科。
光臉鯛發光之謎
在世界上,能發光的動物有很多種,而海中尤其多,比如章魚、烏賊、磷蝦、火體蟲等。在這些發光動物中,最為奇特的,要算是光臉鯛了。這種魚生活在紅海和印度洋中,身長7~10厘米。這種魚發出的光十分強,在離它18米的地方就能夠發現。這是到目前為止所有發光動物中亮度最強的一種。它的發光器在眼睛的下方,呈彎月形,有一層暗膜附在發光器的下麵。皮膜翻上去,就遮住了發光器,一放下來,就又發出藍綠色的光。
人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動物為什麼能發光。有的科學家提出,像光臉鯛等動物,它們發光是因為身上附著大量的發光細菌所致。對於這種說法,有人會問,它們是通過什麼方式把那些發光細菌吸引到自己身上來的?為什麼發光細菌隻附著在這些動物身上,而不附著在別的動物身上?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解釋得清楚。另外一個問題是:它們發光的目的是什麼?一種說法是為了捕食,它們利用有些小動物的趨光性特點,把它們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當作美餐。再一個作用是迷惑敵人,比如光臉鯛,它每分鍾閃光2~3次,而遇到危險時,就會增加到75次,以此來迷惑對方的視線,自己好趁機溜走。另外一種說法是同類中的聯係信號。但究竟哪一種說法更接近實際,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動物冬眠之謎
一些不耐寒的動物經常用冬眠度過不利季節,這已成為一種習性。如青蛙、蛇、蝙蝠、倉鼠、穴兔、刺蝟。
然而熱血動物與冷血動物的冬眠是不同的,冷血動物的溫度,取決於外部的環境,它們體溫的升高或降低完全是被動的。而熱血動物的冬眠則能把自己的體溫精確而有目的地加以控製。它們能夠逐步降低體溫,一直降到一定的限度,進入冬眠狀態。當它們出眠時便把製造熱量的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在幾小時內把體溫恢複到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