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的空軍作戰、指揮方式的轉變,以前飛行員習慣於聽從地麵引導作戰方式必將淘汰。而新的空中預警機的服役,空中指揮戰鬥機編隊,強調編隊飛機之間的協作,包括圖象、數據的適時傳輸,不同電子係統之間的兼容與聯結,都是重要的改進方麵。在研製預警機的同時,數據鏈成為有效的溝通紐帶。不同國家、標準係統之間的兼容是蘇27要必須發展自主的電子係統。
新材料、新技術在原機型上的運用,也是擺脫一味仿製,走自主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動機的進口、維修、更換是極其昂貴的。用自主發展的新型發動機,不但能掙脫進口的製約,而且能夠從根本上改進飛機的性能。
在蘇-27的引進之初,我國就把發展蘇27國產化作為引進、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製訂了分步驟,先進行進口散件的組裝,之後不斷提高國產率,最後利用我國近年來在飛機控製、航空電子與歐洲交流、航空標準向美國看齊的基礎上,開發研製自主的一套改裝係統,用於蘇27的改進,以適應新的作戰任務和航空電子技術的發展,進而全麵實現國產化。
不過蘇-27SK雖然從平台來講適合執行戰區掃蕩這樣的任務,但其航電係統及座艙顯示係統的落後卻限製了其作戰能力的發揮,蘇-27SK的雷達由於信號/數據處理能力限製,在鎖定一個目標後就失去了對其他目標的控製,這在有我方雷達網支援的地區作戰尚可以借助外部探測係統來維持飛行員對戰場態勢力的感知,若深入對方區域作戰就比較危險,同時蘇-27SK的座艙顯示係統也比較簡單,隻有基本的平顯和下視係統互為備份,並且沒有實現顯示係統的綜合。
飛行員需要從不同的儀表中來得到不同的信息,然後由自己進行處理,並且空戰瞬息萬變,因此飛行員需要隨時保持對外界的警覺,如果頻繁的低頭對座艙儀表進行觀察的時候,就會讓對方有可趁之機,同時在緊張的情況下,由於座艙的儀表繁多還有可能造成飛行員誤讀,其座艙界麵也不夠好,如雷達告警係統隻能用燈光或者音響的方式提示威脅的存在,而不能告訴飛行員威脅的類型和具體的方位,從而幫助飛行員進行正確的戰術動作,所以我國空軍需要這樣的蘇-27,采用更先進的航電係統、座艙顯示係統來提高飛行員對戰場態勢的掌握能力,以便深入敵區作戰時能夠應付多種威脅,這便是殲-11B。
機載係統
國產綜合火控係統
殲-11B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我國自行研製的綜合火控係統替代原來蘇-27SK的簡單的攻擊/導航係統,其著眼於作戰要求的提高和機載武器的增加,圍繞著作戰任務的相關係統,可以提供更快、更準、更多的目標信息,具有多機協同和多目標攻擊能力,整個係統以1553B數據總線為骨幹,以任務計算機為核心。
將火控雷達、光電探測係統、外掛管理係統、綜合顯示係統、慣導係統、大氣數據計算機等有機相連,並且綜合了通信/導航/識別係統和電子戰係統,由於航空電子係統的綜合化程度提高,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可以幫助飛行員順利的執行戰術操作,並賦予戰機良好的操作特性,由於使用了模塊化結構也助於係統方便的進行功能的擴展、升級和維修。
作為係統主要的探測係統殲11B配備了國產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雷達采用了平板縫陣天線,根據我國相關外銷產品的介紹其應該具備遠程探測和多目標攻擊能力可在高、中、低三種脈衝重複率多種波形條件下工作,形下工作,可完成自適應的脈衝壓縮和自動波形管理。敵我識別器與雷達交聯,辨別目標敵我屬性。
與其配套的國產霹靂-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采用引進的俄羅斯主動雷達導引頭,其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可以提供超20公裏的探測距離,其采用的信號/數據處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較強,另並且配備了俄羅斯研製的光纖陀螺,它可使導引頭立即入準備狀態,並能精確地控製和穩定天線“快速熱僅需8s,因此導彈可在慣性飛行狀態下預熱”,提高了導彈的攻擊能力,因此霹靂-12與機載雷達相結合,讓殲11B實現了發射後不用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大大提高了其空戰能力。
另外殲11B可以通過數據鏈與預警機形成聯合網絡作戰係統,可以在遠離國土防空雷達網的戰區執行作戰任務,形成“中華側衛之牆”對戰區敵機進行掃蕩,這在我國空軍預定戰場遠離大陸的情況是極其寶貴的。
國產全玻璃化座艙
與先進的航電係統相配套殲11B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艙,根據有關資料殲11B的座艙采一個衍射平顯和多個座艙顯示器,其中生動衍射平顯具備廣角、寬視的優點,並且可以支持光電瞄準吊艙的使用,其是飛行員的基本顯示係統,可以顯示導航、飛行和火控等相關信息,平顯下方還有戰術輸入控製麵板,用於通信、導航等信息的輸入,
殲11B座艙顯示器采用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顯示器周圍有輸入控製鍵用模式的控製和參數的選擇,功能分別包括;飛行/作戰信息、雷達/電子戰、疊加了戰術信息的數字地圖等,顯示器的功能可以互換,由於具備良好的座艙界麵,大大降低了飛行員的負擔,提高其掌握戰場態勢的能力。
即戰機可以通過數據鏈獲得外部探測係統如預警機的信息來對戰場形勢地圖進行實時的更新,這樣飛行員可以迅速從顯示器讀取相關信息,不過再先進的探測係統也不能保證對戰機所有目標的全部掌握,因此總有少數敵機會靠近我方戰機,利用紅外製導導彈或者航炮發動“靜默”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