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卡-50直升機
卡-50(原編號為卡-136或卡-34)是前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新型共軸反轉旋翼武裝直升機,北約組織給予綽號“噱頭”。卡-50於1977年完成設計,原型機於1982年7月27日進行首次飛行,1984年首次公布,1991年開始交付使用,1992年底獲得初步作戰能力,該機目前處於小批量生產階段。
據卡莫夫設計局證實,“噱頭”不是空戰直升機,而是一種用於壓製敵方地麵部分火力的突擊武裝直升機。卡-50被選作俄羅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機。除能完成反坦克任務外,還可用來執行反艦/反潛、搜索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設計局還準備研製卡-50的雙座教練型。
美國國防部對“噱頭”所作的評論中說,“噱頭”具有明顯的空中優勢,目前西方還沒有與之相匹敵的直升機。卡莫夫設計局正準備為“噱頭”換裝西方發動機、電子設備和武器,以打入西方市場。為提高生存能力,卡-50采用了紅外抑製技術、紅外誘餌撒布裝置和裝甲。據說該機比美國的武裝直升機“阿柏支”便宜得多。
旋翼係統3片槳葉共軸反轉旋翼,旋翼槳尖後掠。這種旋翼槳葉技術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的“前行槳葉概念”(ABC)不下上下。由於采用共軸反轉旋翼布局,不再需要尾槳,從而省去了尾槳和一整套尾槳傳動和操縱裝置,大大提高了卡-50的戰鬥生存性。發動機全部功率都可用來驅動旋翼。
機身機身較窄,具有很好的流線型,機頭呈錐形,機頭前部裝皮托管和為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傳感器。機頭下方裝有探測器艙。機身兩側有短翼,每側短翼下有兩個掛架,可掛導彈或火箭彈,也可吊掛外部油箱。
機身的主結構部件是一個1米寬1米高的盒形梁,旋翼減速器和發動機都裝在梁上。後機身上有帶端板的水平尾翼。後機身/尾梁逐漸變細,末端裝有較高的垂尾。尾梁是不承載結構。卡-50結構重量的35%由碳纖維複合材料組成。
尾部裝置平尾裝在尾梁中部,有3個垂直安定麵。
著陸裝置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減震能力是俄羅斯標準直升機起落架的3倍。
動力裝置兩台克裏莫夫設計局TV3-117BK渦輪軸發動機,功率2-1618千瓦(2-2200軸馬力)。
座艙駕駛艙采用承載的雙層裝甲結構,裝卡-37上采用的零-零旨射座椅和旋翼拋投係統,從而大大提高了直升機的生存力。駕駛員座椅安裝在複合材料蜂窩/鋁合金構架上,硬著陸時可以減震。
機載設備裝有紅外抑製器,紅外假目標投放器,防彈裝甲。駕駛艙內裝有平視顯示器和頭盔瞄準器。
武器機身右下側短翼下炮塔內裝一門單管2A42型30毫米機炮。短翼掛架上最多可載16枚激光製導AT-9“旋風”反坦克導彈,射程8~10公裏,或80枚S-8無製導火箭彈。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徑145米
機長(旋翼轉動)160米
(不包括機頭前傳感器和機槍)135米
機高54米
短翼翼展73米
重量及載荷(估計值)
最大起飛重量10800千克
起飛重量7800千克
性能數據(估計值)
最大平飛速度350公裏/小時
爬升率(高度2500米)10米/秒
升限4000米
作戰半徑250公裏
最大過載係統+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