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ALH直升機
概述
印度ALH直升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原德國MBB公司(現歐洲直升機德國公司)的協助下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的雙發多用途輕型直升機,又稱“北極星”或者“Dhruv”。
研究製造
為滿足印度空軍和海軍要求從70年代中期印度就開始通用/攻擊直升機的設計,與法國航宇公司開展了技術合作,並作了大量的設計研究,由於單發方案不能滿足要求,在高級設計階段中止了研究。
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也都先後參與了先進輕型直升機計劃的競爭。最後原德國MBB公司在競爭中取勝。1984年7月,印度政府和原德國MBB公司簽定了一項研製先進的裝有兩台渦輪軸發動機的輕型直升機合同。
先進輕型直升機技術設計階段於1984年11月1日開始,1987年完成了全尺寸工程模型,1991年4月開始地麵試驗。共製造了4架原型機(兩架基本型,一架空軍/陸軍型,一架海軍型),首架原型機於1992年6月29日出廠,1992年8月30日正式首飛。
第二架原型機於1993年4月18日首飛,空軍/陸軍型原型機於1994年5月28日首飛,裝CTS800發動機的海軍型原型機於1995年12月23日首飛。
截止到1997年12月,ALH原型機的總飛行時間約為600小時。1997年開始生產,1998年取得型號合格證並開始交付使用。
由於美國製裁印度核試驗的緣故,該項目進度有所延緩。2002年3月18日,第一批兩架ALH直升機進入印度海岸警衛隊服役。當年有11架ALH裝備印度陸軍,兩架裝備印度空軍,兩架裝備印度海軍。
先進輕型直升機的基本型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原MBB公司聯合研製。原MBB公司在設計、研製和生產準備工作中提供各種支援,同時選派40名設計人員幫助工作。印度政府在班加羅爾生產這種直升機。
先進輕型直升機將用於通信聯絡、作戰、陸上和海上偵察、運送傷員、救援、運貨和訓練。海軍型將用於反潛、搜索與攻擊,以及海上垂直補給。該機部分型號將裝備有新一代先進電子監視雷達係統與馬可尼-多普勒GPS導航係統。
印度政府需要300架ALH直升機來替代現役的“獵豹”/“印度豹”直升機(陸軍需要110架,空軍需要150架,海軍/海岸警衛隊需要40架),1996年底簽訂了100架的采購合同。
1998年向空軍和陸軍各交付4架,向海軍和海岸警衛隊各交付2架。預計ALH直升機軍民用型的總訂貨量達650架。
印度陸軍對ALH較為滿意,把原計劃從國外購買138架武裝直升機的數量削減為35架,把預計44億美元的外購經費減少到8000萬美元。
整個項目的費用截止到1997年已達17億美元,單價(不包括設備)約450萬美元(1995年幣值)。
使用範圍
空軍/陸軍型主要用於攻擊和搜索救援,裝滑橇式起落架,抗彈抗墜毀油箱,紅外設備,具有夜間攻擊能力。印度陸軍計劃通過采購125架運輸型和攻擊型“先進輕型直升機”(ALH),組建世界上最大的先進多用途輕型直升機機隊。
陸軍高級官員表示,引進輕型直升機是目前陸軍最優先考慮的事情,在第十個《陸軍計劃》實現的時候,陸軍將為其航空部隊組建6個先進多用途輕型直升機(ALH)中隊以及6個10噸位級運輸直升機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