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不少史書上記載說安祿山此人狼子野心,久有異心,其實這些都是後人就事論事隨心所欲加上去的。”
“先生,莫非安祿山的反叛還有什麼其他的隱情不成?”
王申一下子被勾起了興趣,他想看看吳省蘭對這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有什麼獨特的見解,於是便豎起雙耳聽吳省蘭給自己解惑。
“你說的不錯,安祿山的反叛有他迫不得已的理由。”
“難道是唐玄宗想要暗中對他下手,被他知道了?”王申問道。
“那怎麼可能,唐玄宗和安祿山的君臣之情是相當的真摯,安祿山的內心深處是不願意在唐玄宗在世的時候起兵反叛的。安祿山起初在範陽起兵之時,唐玄宗根本就不相信安祿山會反。”
“先生,那麼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不是唐玄宗想要動他,那便隻有楊貴妃想殺安祿山了,學生好像記得他和楊貴妃的關係極為密切,而且還是楊玉環的‘幹兒子’,除非安祿山對楊玉環有了無理的舉動,楊貴妃才有了殺他的念頭。”
“這你可是說錯了,安祿山那是想盡一切辦法討好楊玉環,唯恐她不悅,又怎麼敢對楊玉環動此邪念,這些傳言不過是後人的附會之言,可信度很低。”
吳省蘭說到這裏,神情微微頓了一頓,似乎又想起了什麼,突然問王申:“你可知安祿山仕途上扶搖直上走的是那一條道路嗎?”
王申聽到吳省蘭的問話,覺得一時還真不好回答,便坐在那裏思索起來。王申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吳省蘭就自言自答道;“安祿山的仕途升遷之路,與當時的國舅楊國忠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他最初是靠軍功起家的,等到有了一定的權勢後,他又以金錢賄賂送禮,忠心獻媚,後來反而這忠心獻媚成了他非造反不可的原因。”
“先生所言極是,安祿山這人聰明多智,又善解人意,還通曉六種番語,而且以翹勇善戰深得幽州節度使的賞識,據說安祿山常能活俘敵人的驍將。”
“你說的很對,後來幽州節度使任他為‘捉生將’,這個稱號就來源於此,憑著這個,此後,安祿山步步高升,天寶元年他又通過送禮賄賂升任平盧節度使,在這之後,他受到唐玄宗的召見,君臣之間的遇合漸多,這是他就一展他的忠媚之術。到了天寶六年安祿山以平盧、範陽節度使兼禦史大夫的身份入宮時,唐玄宗發現已經四十五歲的安祿山更加得肥胖了,腹垂過膝,安祿山自己說腹重達三百斤。唐玄宗停了他的話後笑戲問他:‘你這肚子裏裝的什麼東西,能把肚子撐得如此之大,不會是一肚子草吧?’安祿山聞聽唐玄宗的戲言立即跪倒在地回答道:‘臣這肚子裏裝得可不是什麼草,他裝得是臣對皇上您的一片忠心。’唐玄宗聽了安祿山這獻媚的話後,心中不由大喜。安祿山就是通過在唐玄宗麵前時不時表表忠心,獻獻媚以此來取悅唐玄宗,再以金錢收買朝中大臣,最後使他得以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雄踞一方,不可一世。”
“先生,你說了這麼多安祿山的升遷之事,但是你還沒有說安祿山迫不得已造反的原因?”王申見吳省蘭又要把話題給扯遠了,他趕忙又給抖了回來,不過在他聽了這段關於安祿山的話後,他覺得曆史上的和珅和安祿山是和氣的相似,他心中一時感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