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章 導論(2 / 3)

(四)時間性強

國際商品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價格瞬息萬變。要提高競爭力,不僅要求商品質量好,而且要上市快。進出口貨物,尤其是那些季節性商品和鮮活商品如果不能及時運到目的地,不僅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關係到重合同、守信譽的問題。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都規定有裝運期、交貨期,辦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國際買賣合同中規定的時間運出、運入。

(五)風險較大

國際貨物運輸距離遠,途經許多國家和地區,涉及麵廣,中間環節多;容易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封鎖禁運、海盜行為等各種意外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國際貨物運輸風險較大。在進行國際貨物運輸時,貨物及運輸工具都需根據可能發生的風險辦理相關的保險。

第二節 國際貨物運輸的方式及組織機構

一.國際貨物運輸方式

國際貨物運輸方式很多,根據運輸工具和運輸通道劃分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一)水上運輸

1.內河運輸

2.海洋運輸

(1)近洋運輸

(2)遠洋運輸

(3)沿海運輸

(二)陸上運輸

1.公路運輸

2.鐵路運輸

(三)航空運輸

(四)管道運輸

(五)郵政運輸

此外,還有集裝箱運輸、大陸橋運輸、國際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

海洋運輸是利用船舶在國內和國外港口之間通過一定的航線和航區來進行的,由於其具有通過能力大、運載量大、運費較低等特點,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2/3的國際貨物運輸都是通過海洋運輸的方式完成的,我國約90%的進出口貨物是通過海洋運輸交付的。鐵路運輸、公路運輸也是國際貨物運輸的重要方式,在大陸橋運輸、國際多式聯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航空技術及航空事業的發展,航空運輸成為國際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於其具有航行速度快的特點,適宜運輸時間性、強價值昂貴的進出口貨物。管道運輸是隨著石油的生產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是將液體和氣體貨物通過管道輸往鄰國。郵政運輸是以郵政部門作為貨運代理人的運輸服務形式,國際郵政運輸一般需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郵政局和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運輸方式的聯合才能完成,提供的是“門到門”的運輸服務。

在辦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時,應根據進出口貨物的性質、運輸距離的遠近、貨物的急需程度、運量的大小、成本的高低、氣候條件等因素來考慮選擇適合的運輸方式。

二.國際貨物運輸的組織結構

(一)國際貨物運輸的一般主體結構

國際貨物運輸的主體結構是由承運人、貨主、貨運代理三方構成的。在運輸業務中,三方處於不同的地位並有著緊密的聯係。

1.承運人

承運人是指經營貨物運輸的有關交通運輸部門,包括鐵路運輸部門、公路運輸部門、船舶運輸部門、航空運輸部門等。承運人與貨主簽定運輸合同後,即負責將貨物從裝運地運往指定的目的地,並根據運輸合同的規定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