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會 計 管 理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采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綜合、連續、係統的核算與監督,並向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具有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的職能,它以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
由此可見,會計是為經濟管理服務的,這就決定了其重要程度必然與經濟的發展狀況息息相關,正所謂“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建國初期,由於曆經多年戰亂,經濟十分落後,加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各種資源的配置以政府為主導,經濟效益問題長期被忽視,盡管1962年6月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辦經濟離不開會計”,試圖通過加強會計管理來促進經濟工作效率,但終因國家大政方針出現失誤,經濟工作特別是創造財富的實體經濟發展問題,始終未能擺脫姓“社”姓“資”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與此相對應,作為管理經濟、服務經濟的會計工作也一直未能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我國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會計工作也隨之顯得越來越重要。國家提出了會計隊伍建設的“千百萬工程”和“不做假帳”的會計從業準則,相繼建成了上海會計學院等五所部屬高級會計管理人才培訓基地,財會專業一躍成為各大院校的熱門專業;國家還實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製度,要求會計人員持證上崗。縣級財政部門管理會計事務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早期的縣級財政部門沒有管理會計事務的職能,各部門、各單位的會計事務都是由各個係統直接管理的。
平川轄區內的會計工作在1985年10月前,按照行政區劃設定的管轄範圍,由靖遠縣財政局管理。1985年10月平川區成立之後,隨著區財政局、區地稅局、區金庫的設立,相應有了預算會計、稅務會計、金庫會計,區財政局同時也擔負起了對區域內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實施管理的職責。
一、企業會計
從1953年開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各種會計製度的建立均為都是仿照前蘇聯模式,企業會計製度由財政部及各係統的最高機構,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製定,實行統一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製度。
1954年,國家改變一套會計製度的做法,對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實行《簡易會計科目及會計報表格式》。
1958年,隨著“大躍進”運動的開展,本轄區的經濟活動與全國一樣,不按經濟規律辦事,隻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甚至搞無賬會計,會計工作受到極大的衝擊。
1962年進入三年經濟調整時期,國家大抓會計整頓工作,使會計工作得到逐步恢複和發展。1965年,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工作改革綱要(試行草案)》,根據《綱要》精神,商業企業實行 “增減記賬法”。
1973年2月,財政部發布《國營企業會計工作規則(試行草案)》,實行“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借貸記賬法”三種記賬方法由企業自行選用製,並加強了財務會計監督工作。
1984年,財政部頒布《會計人員工作規則》,第一次提出實行會計人員責任製,並對會計核算的各個環節作出了明確規定。
1992年11月30日,為適應建立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準則》,隨後又按8大行業製定了13個會計製度和10個財務製度,全國統一從1993年7月1日起執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則”、“兩製”。這次會計製度改革,是建國以來最具實質性的一次改革,標誌著會計核算模式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
在此之前,平川區國營企業執行財政部頒發的《國營工業企業會計製度》,國營商業、糧食企業分別執行商業部、財政部頒布的《國營企業會計製度》和《國營糧食企業會計製度》,供銷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等分別對口執行財政部及有關部門製定的行業會計製度。各種會計製度在會計科目設置、會計憑證填製、帳簿登記、會計報表產生等方麵,都存在很大差異,且與國際通行的做法極不吻合。因此,組織好新財務、會計製度的如期執行,搞好新舊製度的銜接,成為擺在會計主管部門及廣大財會人員麵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為使“兩則”、“兩製”在全區得到順利實施,1993年上半年,區財政局對全區企業財會人員進行了全麵培訓,並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分赴企業指導業務,為新舊製度的順利轉換做了大量紮實的準備工作。
為了使企業會計核算逐步走向完善,財政部於1995年12月發布《會計改革和發展綱要》,於1996年6月17日發布《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財會字[1996]19號)。在認真貫徹落實《綱要》和《規範》精神的過程中,區財政局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使全區大部分企業達到了《規範》要求。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財政部於2000年12月29日以新修訂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報告條例》為依據,再次修訂了《企業會計製度》(財會[2005]25號),並決定於2001年1月1日起實施。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企業以外,新《企業會計製度》是一個不分行業、不分性質的通用《企業會計製度》,體現了統一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原則以及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和中國特色。新《企業會計製度》所規定的會計科目如下表所示。
會 計 科 目 表
序號 編號 名稱 序號 編號 名稱
一、資產類 100903 銀行彙票
1 1001 現金 100904 信用卡
2 1002 銀行存款 100905 信用證保證金
3 1009 其他貨幣資金 100906 存出投資款
100901 外埠存款 4 1101 短期投資
100902 銀行本票 110101 股票
續表
序號 編號 名稱 序號 編號 名稱
110102 債券 160102 專用設備
110103 基金 160103 預付大型設備款
110110 其他 160104 為生產準備的工具及器具
5 1102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36 1603 在建工程
6 1111 應收票據 37 1605 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7 1121 應收股利 38 1701 固定資產清理
8 1122 應收利息 39 1801 無形資產
9 1131 應收帳款 40 1805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10 1133 其他應收款 41 1815 未確定融資費用
11 1141 壞帳準備 42 1901 長期待攤費用
12 1151 預付帳款 43 1911 待處理財產損益
13 1161 應收補貼款 191101 待處理流動財產損益
14 1201 物資采購 191101 待處理固定財產損益
15 1211 原材料 二、負值類
16 1221 包裝物 44 2101 短期借款
17 1231 低值易耗品 45 2111 應付票據
18 1232 材料成本差異 46 2121 應付帳款
19 1241 自製半成品 47 2131 預收賬款
20 1243 庫存商品 48 2141 代銷商品款
22 1251 委托加工物資 49 2151 應付工資
23 1261 委托代銷商品 50 2153 應付福利費
24 1271 委托代銷商品 51 2161 應付股利
25 1281 存貨跌價準備 52 2171 應交稅金
26 1291 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217101 應交增值稅
27 1301 待攤費用 21710101 進項稅額
28 1401 長期股權投資 21710102 已交稅金
140101 股票投資 21710103 轉出未交增值稅
140102 其他股權投資 21710104 減免稅款
29 1402 長期債權投資 21710105 銷項稅額
140201 債券投資 21710106 出口退稅
140202 其他債權投資 21710107 進項稅額轉
30 1421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21710108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1 1431 委托貸款 21710109 轉出多交增值稅
143101 本金 217101010 未交增值稅
143102 利息 217102 應交營業稅
143103 減值準備 217103 應交消費稅
32 1501 固定資產 217104 應交資源稅
33 1502 累計折舊 217105 應交所得稅
34 1505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17106 應交土地增值稅
35 1601 工程物資 217107 應交城市維護稅
160101 專用材料 217108 應交房產稅
續表
序號 編號 名稱 序號 編號 名稱
217109 應交土地使用稅 68 3141 利潤分配
217110 應交車船使用稅 314101 其他轉入
217111 應交個人使用稅 314102 提取法定盈餘公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