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與禁忌
委婉語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源自於人們在語言交際中的避羞、避諱、避隱私等複雜社會心理。言語交際是人們維持社會關係和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采取禮貌或婉轉含蓄的方式來談論那些令人不快、尷尬或不宜直說的人和事,此時委婉語就可作為潤滑劑,以一種含蓄、得體、避免使他人感到不快的隱晦模糊說法替代另一種令人不悅或不夠尊敬、禮貌的表達方式。從而為人與人的交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起到調節人際交往的作用。
一、定義
英文中委婉語euphemism一詞源於希臘語 euphemisms,詞頭eu-的意思是good,pleasant,well,詞根pheme的意思是speak,詞尾-ism的意思指“(該)動作或其結果”。整個字麵意思是speaking well of,good speech或words of good omen,即“好聽的話”、“討人喜歡的話”或“吉利話”。《語言與語言學詞典》認為委婉語的語言學概念是“用一種不明說,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說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悅或不夠尊敬的表達方法,以達到交際的功能”。《英語委婉語詞典》將委婉語定義為“是用一種無害的或悅耳的詞語替代一種較直接的、唐突的言詞,用善意的話語把事實掩蓋起來的修辭手段”。因此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比較委婉、文雅的話語來表達人們所忌諱的、不便直說的隱私或被認為粗俗的事物,這種話語就是委婉語。
二、委婉語的語用交際功能
委婉語是任何語言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交際中普遍運用於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各個層次,包括職業、政治、軍事、國際關係、商業廣告以及人的生理現象等。人們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尷尬、緩和氣氛,經常需要利用委婉語,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溝通協調、順利交際的目的。在正式的社交活動中,為了達到某種特殊效果,同樣常常使用委婉語來達到特定的交際策略。英語委婉語從不同程度反映了英美社會裏得到認可的言談舉止的準則、大眾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在人際交往中運用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委婉語在語用上與漢語基本一致,在交際中常用來實現避諱避俗、禮貌、掩飾、美化等功能:
1、避諱避俗
委婉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起源於“語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在許多社會裏,由於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麵的原因,人們對於某些事物在語言表達時不願說或是不敢說,但有時又無法完全回避它們,於是人們就極力采用巧妙、委婉的方式來間接代替,表達出此種含義。語言的禁忌和其他某些在特定場合中不宜使用的詞語一樣,與委婉語有著必然的聯係。委婉語的這一避諱避俗功能是它最主要的語用交際功能。
在英美國家,人們認為直接稱呼神的名字是對神的不敬和褻瀆,會遭到神的懲罰。於是為了避諱,人們就用 golly,gosh 來代替 God。其次,與性、性器官或性行為有關的詞也是人們非常避諱的話題,因而提到男性性器官penis和女性性器官cunt時就會用相應的委婉表達thing和Lady Jane。再次,不論是在漢語還是英語中,委婉語還常被用來表達人們諱言的與生理排泄功能有關的行為,例如英語中“衛生間”可用以下這些委婉語來表達:powder room、cloakroom、convenience、toilet、Ladies’ ( room )、Men’s (room)、Gents’、bathroom、restroom等;而“上廁所”也有許多委婉的說法,如to wash one’s hands、use the bathroom、to relieve、to answer nature’s call,以及婦女用語fix one’s face,powder one’s nose等。
2、表示禮貌和尊敬
禮貌是各社會各群體共有的普遍現象。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無論做事還是說話,都應該遵守禮貌原則,以禮相待,尊重他人。委婉語在社交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避免冒昧和非禮。當迫不得已要涉及令人不快的事件時,就要使用一些表示客氣、謙恭的委婉語或所謂的軟化語氣詞,不怕造成語義冗餘現象,以避免冒昧、失禮或傷害對方的感情,從而使交際活動在語氣溫和、氣氛愉悅的環境中進行。例如,當有人邀請你去參加某項活動,就算你不想去,我們一般也不會直接回絕,而是會以“I’d love to, but I have to…”等方式委婉地回答以免給對方帶來不快;即使是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below the average student),教師也不會當家長麵說他的孩子是a stupid pupil,而是婉轉地說成a slow learner,或 under-achiever。可以說,委婉語因其意的“溫和性”而具有禮貌功能,不僅說話人顯得彬彬有禮,還因照顧了對方的情麵往往可獲取對方的好感和認可。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提到別人的缺點、生理缺陷等方麵時,為了一定程度地減輕直言的刺激和傷害,常常會使用委婉語表現出對傷病殘者的人格尊重和心理嗬護,並以免使人難堪。例如,對於長相醜陋的人,直接形容其ugly是非常不禮貌的,會打擊對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英語中人們用plain-looking、fair-looking表示;put on weight被用來代替fat,表示身體肥胖;用slender或slim代替skinny,表示女人體形瘦削;提到生活拮據的人,則用 the deprived、people of modest means、the less well-off、low-income group來代替。
英語中提到一些身體缺陷時常會借助委婉語表達,例如用imperfect hearing;slow of hearing指the deaf;用visually retarded指the blind;以the handicapped、the inconvenienced或the invalid來表示the disabled;把color blind稱為color deficient;再如用challenged代替過去常用的disabled、disadvantaged或handicapped,如physically challenged、visually challenged、mentally challenged、vertically challenged(汪榕培,2002:139)等均表示在某方麵身有殘疾。
英語中也常見在一些職業的表達方式上運用委婉語體現“禮貌”的語用功能,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傳統意義上“低下”的職業“體麵化”, 將這些職業地位人為地拔高。例如將waiter 或 waitress 稱為dining-room attendants;garbage man被稱為sanitation engineer;butcher 被稱為meat technologist;dog catcher 被稱為animal control warden,通過語言上的變化從而美化了這些職業;而將修車工稱為bicycle doctor;把servant稱為home help;secretary換成administrative assistant;hairdresser變成hairstylist則強調了這些職業的專業性,以提高其從業者地位。
3、掩飾功能
掩飾是委婉語的另一重要功能。它指人們在交際中通過一些委婉語來使表述具有模糊色彩,或掩飾真正的語義。這些委婉語的使用有一定的欺騙性,經常見於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
政治領域的委婉語是指一些國家和政府部門運用文字的手段,以掩飾事情本來性質。其目的在於替自己的行為辯護,掩飾和縮小自己的失敗或不得人心的政策。政治委婉語順應了政界爾虞我詐的心理特征,使得醜隱匿於美中,惡隱匿於善中,常常被用作政界粉飾現實的重要工具。例如裏根在為他的提高稅收政策辯護時,使用revenue enhancement代替了tax increase。在英語報刊中還常見到用substandard housing來代替slums;用接受救濟金(on relief)來代替靠施舍為生 (living on dole);用culturally deprived來代替poor;把反政府的人叫做dissident等等委婉表達。
在經濟領域使用委婉語來掩蓋事實真相也非常普遍。政府部門把經濟出現了相當嚴重的問題說成是經濟滑坡(economic declining)、跌入低穀(slump into a low ebb);把經濟蕭條說成市場疲軟(market slump);用recession/ depression代替economic crisis均意在避免因公布真相而導致的恐慌。
委婉語在軍事領域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掩蓋戰爭罪行或戰爭的侵略實質。例如1983年,美國派武裝部隊入侵格林納達,許多新聞記者使用了invasion一詞報道此事,時任美國總統裏根非常不滿該詞的使用,將其改為rescue mission。這樣一來,戰爭的性質就從侵略搖身一變成了援救,從而掩蓋了其侵略者的本質。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把他們的侵略稱為liberation,把伊拉克平民的傷亡稱為collateral damage。此外,在外交詞彙以及媒體報道中還常見到用ultimate deterrent代替nuclear weapon;用preemptive strikes代替surprise attack;用incomplete success代替failure等等。
4、幽默功能
從修辭上來說,委婉語可以“在語言表達上減少刺激性和敏感性,從而起到一種緩衝或美化作用”(李冀宏,2000:44)。因此,人們在交際中還常通過委婉語的運用使語言妙趣橫生、詼諧幽默,把平淡的現實寓於幽默。例如battle of the bulge這一表達用於描繪為保持形體而進行的減肥持久戰。它把女士們為了苗條而進行減肥的行為誇張到如同打仗,幽默地表達了減肥者的決心和毅力。而漢語中的“妻管炎”在英語中被幽默形象地稱為hen-pecked husband(被母雞啄的丈夫)。英語裏常常用live upon nothing作為委婉語來描述那些吝嗇的守財奴。比如薩克雷(Thackeray, W. N)名著(Vanity Fair)中第 36 章的標題就使用了“How to Live on Nothing a Year”的說法,揭示了小說主人翁荒唐的生活邏輯,即通過欺詐、借用和拒絕還債來達到其追逐名利的虛偽和貪婪的目的,對其進行了辛辣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