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材與藥理,往往會相通(1 / 1)

食健康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一位美麗風光的老太太走完了自己86年人生,享盡了兒子“盡天下養”的至孝至順之福,薨於圓明園長春仙館。遵其生前懿旨,奉安梓宮於泰東陵。她就是雍正皇帝的熹貴妃,即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太後。泰東陵占地麵積56畝,是清西陵中規模最大、體係最完備的皇後陵。從乾隆二年(1737年)開始營建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竣工,曆時整整40年。

曆數清代所有的皇後,獨孝聖憲皇後以八十六歲高齡數最高壽者;盡滿清二百七十年統治,獨孝聖憲皇後數上徽號最多者,共上徽號九次。在她的一生中,弘曆的出生給她帶來了本質轉機,未生高宗之前,她僅是一名普通的王府庶妾,盡職盡責地侍奉著雍親王。自康熙五十年生了弘曆之後,其地位逐漸發生了變化。也許是因為弘曆自幼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倍受祖父康熙的喜愛,所以身為其母自也受到了康熙帝較高的評價。

弘曆即位之後,對其母極為孝順,勤謹侍奉其母長達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孝聖憲皇太後亦經常勸告弘曆減刑、罷兵,弘曆無不順從,以承歡心。

乾隆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後過五十歲生日,這是乾隆登基後第一次親自為母親操辦大壽,為了博得母親歡心,乾隆除普告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各獻壽禮外,還下令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連續三天在宮中大擺喜慶壽宴,並親率內庭諸主位、阿哥、公主等輪班伺候皇太後進膳。壽宴的規模是每日早、晚兩膳各拜:膳九桌,奶皮敖爾布哈一桌,大壽桃一桌,幹濕點心一桌,豬肉六方三桌,羊肉六方三桌,小食酒桌,酒膳九桌。

清宮自乾隆朝釀製玉泉酒以後,清帝平日及節日飲用,主要選用玉泉酒;新春佳節飲用宮廷裏自製的屠蘇酒;春暖之日,玩賞山水之時飲用的是太平春酒;端午節則飲用雄黃酒,以解蛇蟲諸毒;平日自然還少不了禦藥房為帝後們調配的各類藥酒,如嘉慶皇帝曾長年飲用的清熱除濕酒。此外,宮廷裏也喜歡取用度數較低的黃酒、醇香的木瓜酒和驅風濕強筋骨的五加皮酒等各種佳釀。

從孝聖憲皇太後五十歲壽宴的膳單來看,無論是湯類、主食類、果品類還是菜譜,無一不是窮盡人力,菜品繁冗,但唯酒類一欄,隻取用醇香芬馥的木瓜酒,可見木瓜酒獨為皇太後格外情鍾之物。

木瓜性溫、味酸,入肝、脾經;具有消食、驅蟲、清熱、祛風的功效;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肺熱幹咳、乳汁不通、濕疹、寄生蟲病、手腳痙攣疼痛等病症。以木瓜釀酒則主要用於祛風活血,專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關節不利。而木瓜酒的製法,古籍之中也有提及。其製法為:幹木瓜150克,五靈脂、川牛膝、當歸、白芍藥、川萆薢各30克,川天麻、烏藥、防風、黃芪、威靈仙(去梗)、川續斷、乳香、沒藥、白僵蠶(去絲)、茯神各30克。以上中藥用紗布袋裝起來,浸在盛有2升白酒的瓶內,二十七日後即可飲用。

從孝聖憲皇太後獨愛木瓜酒一例可以看出,已然緩緩步入老年的太後對食材藥理的精通,母子同心,或許這也是影響到乾隆熱衷於食療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