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化成了企業的共同財產。在現代企業製度下,資本家個人作為出資者除了獲得股息和紅利外,其餘的剩餘價值卻要永久留在企業作為企業基金,不論是作為公積金用於擴大生產經營,還是作為公益金用於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都不受哪一個資本家個人的意誌支配,也不體現哪一個資本家的個人利益,而是作為全體出資者的共同財產服從於出資者的整體意誌和利益。這種“共同財產”既不同於資本家個人的私產,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家階級的階級財產,而是帶有公有性質的財產。因為現代企業的財產所有製是混合所有製,企業股本中既有資本家的私有股本,也有企業職工股本,還可能有國家股本、集體股本、基金股本等,這種混合所有製使留歸企業所有的那一部分剩餘價值帶上了公有的性質。
三是國家以社會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占有的剩餘價值越來越多。從傳統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國家的職能範圍迅速擴大了,它不僅要有統治、防禦的職能,而且要有其他經濟和社會職能,如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社會進步等。與此相適應,國家對剩餘產品或剩餘價值的占有也越來越多了。二戰以後,許多發達國家逐漸向所謂“福利國家”轉變,政府急需擴大財政收入,累進所得稅率最高可達70%以上,許多國家的公共開支已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0%~50%,甚至更多。國家稅收雖然有一部分是來自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但大部分是來自剩餘價值。國家對剩餘價值占有份額的擴大和社會福利製度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普通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於社會公平的實現。
二、現代私有製經濟中社會化因素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1、發展私有製經濟並不可怕
許多人對發展私有製經濟心存疑慮,主要是認為私有製經濟會產生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單個企業生產的有計劃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由此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和貧富兩極分化。這種認識其實忽視了一個根本事實,就是現代私有製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同於傳統私有製經濟。現代私有製經濟從生產關係上看,其重要特點是對傳統私有製經濟進行了揚棄,它雖然保留了傳統私有製經濟的若幹內核,但卻產生了傳統私有製經濟所沒有的社會化因素,使之帶上了社會公有的性質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製為主導的混合經濟,現代私有製經濟在混合經濟中之所以能夠與公有製經濟相融合、相適應,其深層次的原因即在於此。發展現代私有製經濟,對公有製經濟來說,不僅不存在對立、對抗的關係,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它們既在生產力即發展國民經濟方麵相輔相成,也在生產關係即經濟運行機製方麵相輔相成,所以發展現代私有製經濟並不可怕,應該積極發展現代私有製經濟。與此同時,對現代私有製經濟也必須進行引導,引導的方向是促使社會化因素向更高更成熟的階段發展。比如:如何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讓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名副其實地發揮應有的職能;如何維護職工的權益,建立完善職工代表大會製度,建立完善工會黨團組織;如何讓職工不僅在管理上參與,也能在產權上參與、利潤上參與;如何強化私有製經濟的全局觀念和納稅意識,杜絕偷稅逃稅;如何建立政府與私有製經濟的聯係溝通機製,進一步加強政府的影響力等。在這些方麵法製的力量非常重要,同時還要積極發揮社會輿論的宣傳、監督、引導作用。
2、私有製經濟中社會化因素的發展決定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當生產力還沒有達到較高水平的時候,作為生產關係範疇的私有製經濟中的社會化因素的發展也就不可能達到較高的程度。所以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應針對不同的私有製經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一般地說,在生產社會化程度較高的大中型私營企業裏,應該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提倡法人財產權和法人決策權與私有者個人財產權和個人決策權的分離,提倡民主管理、職工參與、公平分配等;而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小型私營企業裏,在一個較長的時期裏,還必然會保留較多的傳統私有製的生產關係和管理方式,不能強求它們在條件不成熟時拋棄掉這些東西。但是,當我們強調私有製經濟中社會化因素的發展決定於生產力水平及其發展狀況的時候,絕不意味著某些具體的生產關係形式與某些具體的生產力狀況存在著機械的一一對應關係。這是因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生產關係及其具體形式雖然主要決定於這個國家、這個地區、這個行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狀況,但它也受其他國家、其他地區、其他行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狀況的影響;或者說,其他國家、地區、行業的生產關係形式對這個國家、地區、行業的生產關係形式的變化會起到巨大的示範作用,這種示範作用也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在發揮作用。我國當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體生產力水平還不高,特別是有些行業和地區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落後,這決定了我國私有製經濟中的社會化因素一般還較少,形式也較低級;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這些國家私有製經濟中的社會化因素很多、很成熟,形式也較多樣,它們對我國私有製經濟中社會化因素的發展正在起著強大的示範作用,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我們應該注意研究和吸取。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 李治國:鄧小平經濟思想[M].人民出版社,2004.
[3] 洪遠朋:經濟理論比較研究[M].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
[4] 李景勃、雲朵: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治理[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