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與實踐研究
理論探索
作者:李玉潔
【摘要】 本文在對毛澤東不同時期的廉政建設思想和實踐認真梳理的基礎上,對共產黨廉政建設的經驗與失誤、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廉政建設思想的當代意義等方麵進行了係統的探討,以期為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曆史的借鑒。
【關鍵詞】 廉政建設 毛澤東思想
縱觀古今新生思想,其出現都受到多種條件的影響,而社會曆史無疑是最重要因素。馬克思主義告訴世人曆史造就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毛澤東廉政思想誕生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曆史中,受到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與中國革命的雙重影響,揚棄傳統民本思想,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的廉政文化思想。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都十分重視廉政建設問題,他從中國的曆史狀況和社會現實出發,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了比較係統的廉政建設思想。他既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廉政經驗,又融合了中國曆史國情的特點。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及其實踐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一直致力於培養領導人才,值得民族和人民為之光榮的是它在軍事、政治、文化、黨務、民運等方麵,培養出了大批的骨幹和精英。毛澤東認為要有計劃地培養出有才幹的人民公仆,才能帶領廣大戰士和人民群眾鬥爭,獲得最後勝利。因此,毛澤東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公仆思想的基本原則,一直思索著如何使黨的隊伍真正成為廉潔自律的隊伍。毛澤東始終認為,無產階級是我黨的先鋒隊,以身作則為人民謀利益,自身不存在任何私利。因而,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行使人民所賦予的各項權利,艱苦奮鬥、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些要求都是毛澤東廉政思想的核心和實質,標誌著毛澤東廉政思想的初步形成。
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還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革命根據地地處偏遠的農村,在建設中受到了農村特殊環境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以及中國封建官僚政治殘餘的幹擾。官僚主義、貪汙浪費、私自侵吞挪用公款等腐敗現象在政權建設中頻繁暴露出來。因此,毛澤東指出“如若不能徹底地糾正腐敗現象,中國偉大革命鬥爭要求紅軍第四軍承擔起的任務是肯定擔負不起的”。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分析指出,黨內和軍內所存在的腐敗現象,主要分為幾大類:個人主義、流寇主義、享樂主義、平均主義和軍閥作風等。這些腐敗思想的存在“對於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有著極大的阻礙”。毛澤東首先針對腐敗現象在黨內和工農紅軍中做出了一係列的部署。1928年,毛澤東針對工農革命軍頒布了“三項紀律”(一切行動聽上級指揮、不允許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打土豪要歸公)、“八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歸還、損壞了東西必須賠償、洗澡必須避開女人、不準搜刮俘虜的腰包),這樣一來反腐與紅色政權的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這也可以證明,毛澤東的廉政思想正處於萌芽狀態。
毛澤東在井岡山長期的鬥爭實踐中,他領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民共同開展一係列建黨、建軍、建政的實踐活動,逐漸形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廉政思想。毛澤東帶領共產黨在井岡山艱苦的鬥爭中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第一次曆史性地提出思想建黨的理論,這對於擁有大量的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鄉村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進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毛澤東“以德養廉”的思想也初步形成。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初步創立無產階級政黨廉政思想,成功地將“以德養廉”的廉政建設思想應用於農村特殊的遊擊戰中,在實踐中解決了黨的建設和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