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日戰爭時期的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國民黨從一開始屠殺共產黨的政策轉變為“溶共”的政策,他們利用金錢、美女、高官厚祿等手段來賄賂共產黨員。黨內一部分同誌放鬆了警惕失去方向,在思想上和作風上發生不良變化。由於用人方麵的弊端,一些舊政權人員把不良之風帶到黨內和邊區政府裏,其不良影響蔓延到各革命根據地,致使腐敗現象肆意橫行。為了挫敗敵人的陰謀,保證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毛澤東倡導全黨具有反對腐敗的正確思想意識,同時也在深度和廣度方麵加大了打擊腐敗的力度,這標誌這一時期毛澤東廉政思想的發展進入了成熟階段。
延安時期,毛澤東認為用法律、製度才能保障黨內清正廉潔,必須要全麵製定出一套法律製度。尤其是在針對腐敗分子的處理上,毛澤東主張嚴懲腐敗分子,依照法律法規不論任何人,都必須給以懲處。當時國民黨對共產黨及各根據地政權實施詆毀和汙蔑,在政治上或是組織上實0行限製和削弱。國民黨腐蝕共產黨人的思想和信仰,動搖一部分共產黨人的鬥誌,使其失去堅強的意誌無法繼續過艱苦的鬥爭生活、背叛革命。黃克功的懲處就是最為典型的一例。總而言之,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對反腐敗的探索和實踐,對中國共產黨廉建設具有裏程碑意義。
3、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及其實踐
新中國在建國初期廉政建設進入了極端困難時期,此時,資產階級企圖同工人階級爭當“霸主”,不斷向國家法律發起挑釁,向黨瘋狂進攻。一些資本家、奸商運用隱秘、卑劣的辦法,破壞國家建設,置人民大眾的利益於不顧,他們暗地裏在共產黨內部尋求代理人,開展“糖彈”進攻,拉攏勾結腐蝕黨內政府工作人員。他們迅速對準黨內那批他們所需要的人下手,受資產階級腐蝕的那些人,挪用公款、肆意揮霍,他們為了一己私欲,敗壞黨內風氣,損害國家利益。這一時期毛澤東的廉政思想建設著重在從嚴治黨、對幹部嚴格要求、反對腐敗等方麵。這與建國前他的廉政思想不盡相似,但是從內容的橫向與縱向來看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
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毛澤東廉政建設及其實踐
毛澤東反腐敗思想的曲折發展時期是從“八大”後到“文革”,1957年10月黨召開的八屆三中全會重新調整了“八大”的論斷,在關於我國社會主義矛盾的問題上,“兩個階級”和“兩條道路”的鬥爭為主要矛盾。“兩個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條道路”即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同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相比,新中國處於生產力極其不發達的初級階段。即使在三大改造以後,剝削階級已被基本消滅,但是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尚不健全,因此階級鬥爭和腐敗現象仍然存在。1956年9月在黨的“八大”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曆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前,這一時期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建設道路上勇敢前進,毛澤東的反腐倡廉建設也有了新的探索。
二、毛澤東廉政建設實踐的經驗與失誤
1、毛澤東廉政建設實踐的經驗
從嚴治黨是毛澤東反腐思想的核心內容,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對全黨展開了大規模的整風運動,針對混到革命隊伍中的腐敗分子,在井岡山成功地將其清洗出黨的隊伍;為了響應中央執行的方針,之後毛澤東又製定了十二條與之相關的具體措施進一步加強了這次“洗黨”,大大提升了黨和紅軍的戰鬥力,擊破了敵人的“圍剿”,給敵人沉重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