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毛澤東詳盡地剖析了軍隊中存在的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所產生的危害,並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發表決議,題目為《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決議指出正確的方法是以馬列主義關於軍隊建設的思想為基礎,這種方法使紅軍漸漸擺脫了舊式軍隊產生的不良影響。其間,毛澤東先後針對從嚴治黨的思想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的演講,他針對黨內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不良傾向,甚至采用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來作為整風運動的文件,發放到黨內,要求全黨引為鑒戒,不要重蹈農民起義失敗的覆轍;要求每一位黨員和幹部要嚴格自律,不要重蹈覆轍、重演曆史。
2、毛澤東廉政建設實踐的失誤
毛澤東的廉政思想形成於民主革命初期,在此後的革命實踐中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因此,他的廉政思想受戰爭環境的影響較大,有濃厚的民族性以及戰爭年代的特點。尤其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毛澤東對當時國際國內階級鬥爭的形勢估計過於嚴重,在探索腐敗問題的方向上發生了偏轉。他認為黨內產生了特權階層,因而後來發展成將腐敗問題以階級鬥爭的方式來抓,認為一定能夠在黨內找到一個“資產階級”。這徹底否定了“八大”中關於主要矛盾的判斷,他把反對官僚主義當作同整個社會的主要矛盾來觀察和處理。在極“左”思想的引導下,導致了1964年的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爆發,這並沒有真正起到對腐敗分子以及腐敗現象的打擊作用,反而造成了腐敗問題與工作作風以及思想認識方麵界限的模糊,使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混淆在一起,也成為毛澤東廉政建設的一大失誤。
三、毛澤東廉政建設思想的現實意義
腐敗問題與政治發展纏綿在一起,從毛澤東開始我國的幾代領導人就充分意識到腐敗問題的長期性。反腐鬥爭將是一個持續的艱巨的過程,毛澤東廉政思想的提出植根於中國實際,以其獨特的方式和視角影響著中國當代的廉政建設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任務。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鍾長鳴,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強調要經常抓,另一個是突出要長期抓。全黨上下要堅定決心,有貪必肅、有腐必反,從根本上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用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就是堅持正確的廉政思想觀念,認識到反腐的艱巨性就是認識到國家的生存法則。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薄一波:若幹重大決策與實踐的回顧(上冊)[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 黃炎培:八十年來[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
[5]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澤東書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熊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