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對大學生作息質量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陳靜
摘 要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了解新媒體對大學生作息質量影響的現狀及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目的及時間段不合理,每天花在新媒體上的時間過多,嚴重影響其作息質量。故要加強對學生過度使用新媒體的管製、約束,提高學生的新媒體素養,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新媒體。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生;作息質量
中圖分類號:G47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007-03
1 引言
新媒體具有信息含量大、交互性強、跨時空性等優點,迅速被普遍使用。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的規模達到4.2億人,其中大學生占到23.3%[1],大學生作為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受其影響不言而喻。研究表明,大學生每日使用新媒體時間過長[2]。史春紅(2013)也反映一部分大學生晚睡晚起,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作息規律[3],要想減少新媒體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就要了解新媒體對大學生的作息質量到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原因在哪?從哪些層麵產生影響?這是本研究所要探究的問題,以期對大學生科學使用新媒體提供借鑒。
2 相關研究回顧
“新媒體”一詞的內涵可追溯到馬歇爾·麥克盧漢在他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指出的媒介是人體的延伸。40多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爾德馬克(P. Go1dmark)在發表的電子錄像商品的計劃書中第一次提出“新媒體”一詞,此後被廣為流傳,但至今無統一定義。本文采用上海交通大學蔣宏教授的定義[4]。
國內自1986年就有學者對此方麵進行探究,以CNKI中文文獻為例,以“新媒體帶來的影響”為主題,共有449篇文獻。其中,216篇為“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72篇為調查、實證類研究,理論研究文獻占84%。目前國內在此方麵研究存在的漏隙包括:1)研究主要偏向新媒體對思想精神層麵、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忽視了新媒體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2)研究者重思辨層麵的研究,重政策、意見的提出,輕實證研究。
為了彌補以上研究存在的部分漏隙,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加訪談法,以探究新媒體對大學生作息質量的影響。
3 調查設計
調查目的及內容 本課題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新媒體對大學生作息質量的影響情況,主要原因在哪,以此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對大學生科學使用新媒體提供借鑒。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麵:1)被試學生基本情況調查,主要是對學生的性別、學校、年級、專業情況進行調查;2)學生對新媒體擁有、使用情況,主要從六個度進行調查(大學生最常使用的新媒體,使用新媒體做什麼,每天使用這些媒體的時間段,每天花在新媒體上的時間,大學生每天的精神狀態,以及學生對新媒體的態度)。問卷采用兩種類型設置,結構型問卷為主,無結構型問卷為輔,共22題,部分為多選題。
4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擁有QQ、微信、微博賬號,99%的大學生擁有手機,擁有電腦、平板等新興媒體的學生占71.4%;大學生使用新媒體主要用來學習、玩遊戲、聊天、看電影、聽歌等。
5 原因分析
新媒體使用的便捷性 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溝通方式,從麵對麵的交流轉變成人與機、機與機的交流,逐步形成空間個人化,這給予大學生更多遨遊的資源空間。新媒體輕捷、使用方便,使得學生坐在教室、寢室就可以隨時使用。如手機體積小,攜帶方便,通訊自由,網絡便捷,隱匿性高,成為課堂、廁所等場合最佳使用工具。這些優點正是新媒體在大學生中普遍使用的原因。
過度依賴新媒體 以上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花6.67 h在新媒體上,67.85%的大學生認為使用這些信息媒體分散了精力,有的甚至稱“忘記帶手機,自己會坐立不安”。通過分析,主要有以下形成原因。
1)大學生還處在學生階段,社交能力差,難以融入社交圈,但他們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當需求在現實社會中難以實現,隻有通過新媒體鞏固和擴大人際交往圈、實現自身價值,新媒體正好提供了大學生交往需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