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了中國美 原創設計師,蠻拚的(2 / 3)

葉謙挑釁時代與自己

和許多服裝設計師不同,葉謙直到高考結束填寫誌願的一刻,都未曾對“服裝設計”表現出任何興趣。他自小成長在福建泉州一個普通家庭,雖然母親擅長手工繡花的手藝,但卻並不希望兒子幹這行。但冥冥中似有注定,葉謙高三的時候,遇上天津美院去福建招生,填報誌願的時候,他看到國畫、油畫、環境設計這些誌願都大熱門,隻有服裝設計冷門,於是大筆一揮,選擇了這個係別。當然除去這個客觀理由之外,葉謙還懷抱了一點小小的私心,他最喜歡的歌手王菲曾經在主演的日劇《弄假成真》裏飾演一位為夢想奮鬥的時裝設計師,這對他影響很大:“王菲是我永遠的繆斯,她2011年複出的時候我去看了兩場演唱會,北京一場香港一場,對我來說,這是很瘋狂的事。”

瘋狂對於葉謙而言,當然不僅僅是看演唱會這麼簡單。這位每周都要去燒香拜拜的傳統閩南人,骨子裏卻有著極度叛逆的因子,“我從小就是一個讓學校老師和領導會有緊張感的人。”因為發現在大學裏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大三那年,葉謙偷偷背著父母辦理了休學手續,前往上海一家時裝企業工作。

當時,東方衛視一檔設計師真人秀《魔法天裁》的一名預選選手臨時退出,葉謙在朋友的推薦下臨時頂替上場,最終卻拿到了比賽的亞軍。那年選秀熱潮尚未退散,比賽結束後第二天,葉謙麵前擺放了一疊與歌唱選秀歌手一樣的演藝合約,甚至旁邊還有一疊已經成型的劇本,這樣的場景讓他覺得荒謬。思考過後,他毅然放棄了經紀公司的合約,選擇了另外一條出路——前往ESMOD設計學院北京部進修。

“ESMOD時裝學院的學習強度非常大,對於曾在國內院校揮霍時光的人來說是地獄。對我是天堂。”初到ESMOD時裝學院的葉謙主動將課程延時為兩年,從學院二年級開始學起,一邊充實知識,一邊做自己的品牌。2009年8月,葉謙獨立品牌YE’S正式創立,葉謙對它的定位是:“Yes is no”。打破常規,反其道行是品牌堅持的理念。“我喜歡矛盾衝突的感覺。我想把它和國內的其他設計師品牌區分開來,因為它就是充滿驚喜與獨特氣質的。”

品牌創立後,葉謙陸續在廣州及澳門舉辦了兩場服裝發布會。從此,設計師葉謙正式走入觀眾的視野之中,而他善於將故事與時事融合在作品中的設計習慣,引得一眾大牌爭相與其跨界合作。從英特爾到巴黎歐萊雅,從李少紅到婁燁,不論是商業合作抑或影視跨界,葉謙均可以玩轉得遊刃有餘,在這些合作與嚐試中,YE’S品牌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欣賞。

但葉謙骨子裏的叛逆一直存在。這位愛看《新聞聯播》和《新周刊》的設計師喜歡將某些不滿植入到作品中。他在YE’S的T恤副線裏設計了一款小孩拿著襪子擦拭地球的圖案,表達對環保的訴求。上海世博會期間,他設計了一款更直接的圖案——用無數英文句子“I hate city”組成的“拆”字。曾經有人形容他的時裝像是一部懸疑諷刺片,而他思考的則更多。“我做設計絕不是滿足自我的虛榮膨脹感,隻是希望借此讓更多人能去多關注社會上一些迫切需要幫助或問題有待解決的弱勢力。但遺憾的是,絕少部分人會真正注意到我用心設計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QA&

Q:你的品牌設計特點是什麼?

A:品牌叫YE’S,宗旨就是Yes is no,打破常規的。我覺得衣服、版型都是表現手法,形式的東西,你的宗旨不變,手法隻是幫你實現自己的方式。

Q:你覺得國內的原創設計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A:中國的原創服裝設計師比外國的設計師處境艱難,但後勁絕對不容忽視。我覺得中國的獨立設計師應該是充滿理想與才華,堅持不懈的一個弱勢群體。

王培沂獨立設計師的成功樣本

如果以名字出現在時尚雜誌的頻率來判定影響力,王培沂絕對是國內設計師中的佼佼者。這位以定製禮服和婚紗起家、中國定製服裝領域的領軍人物,如今也將精力轉向成衣領域。標誌性的“ALEX WANG”也被他改做了漢語拚音“WANG PEIYI”,“中國人用自己的名字更踏實”,他說。

王培沂曾說過一句話:“我不建議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就去自己創業,最好先積累一些經驗,因為你首先要知道一個品牌是如何運作的。”

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的王培沂在兩年時間內輾轉於五六家風格不同的設計公司內工作,最後在一家大型公司做了七年服裝設計師。穩定過頭後,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已經失去了激情?於是,2004年,“Alex Wang”定製工作室正式創立。彼時,中國的服裝定製市場方興未艾,王培沂仿佛是站在船頭的弄潮兒,隻能於摸索中慢慢前進。

“以前隻是單純地做設計,別的事情可以什麼都不管。成立工作室後,經營、資金、宣傳等方麵的問題都需要自己親曆親為。”好在,在各種機緣巧合下,王培沂很快找到了一個品牌宣傳的突破點:為明星定製專屬禮服。

隨著明星們在各種頒獎禮的紅地毯上身著ALEX WANG的服飾閃亮登場,不僅其他明星紛至遝來,許多時尚雜誌也找上門來,王培沂的名字開始頻繁見諸報端,當然,也隨之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

定製服裝需要設計師與顧客有著良好的前期溝通。一次一位身材豐滿的客人,希望自己能穿出章子怡穿王培沂禮服的效果。當壓力巨大的王培沂硬著頭皮將作品交上去後,居然收到了客人不錯的反饋。自那以後,王培沂開始更加注重與客人的溝通,他認為這是一個定製設計師的必修課。

在國際時尚界,還有著另一位同樣聲名顯赫的“王”姓服裝設計師—Alexander Wang(王大仁)。因為兩人的英文名過於相似,過去常有人將兩個牌子混淆。“之前我參加一個活動,就有人過來跟我說,我在紐約看到你的設計非常喜歡,我當時就覺得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現在,王培沂不需要再煩惱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將品牌的名字改為了“WANG PEIYI”。

與名字一同改變的,還有品牌的發展線。近年來他逐漸將發展重心轉向了成衣市場。

在去年的米蘭時裝周上,王培沂帶著自己的團隊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名為“匿·光”的高級成衣秀,而他也成為了首位出現在米蘭時裝周官方日程表上的中國設計師。這樣是許多中國設計師都望塵莫及的規格和待遇,甚至有媒體稱:“王培沂為中國本土設計師的獨立發展之路提供了成功樣本。”

在剛剛結束的WANG PEIYI2015春夏新品發布會上,王培沂做出了一個較大的突破:將成衣和高定係列同時發布。

為什麼王培沂會如此成功?

“在我看來,如果已經有了對服裝設計的熱情,那麼想要成功,需要做的,隻剩堅持。”

QA&

Q:你為許多明星提供過定製禮服,麵對明星與麵對普通消費者時,心態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A:其實有很多時候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對我個人來講這是工作,也不會很興奮。當然你給明星設計衣服,她們本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受到的關注會很多。但對我來說,這就是一份工作。

Q:你為“WANG PEIYI”這個品牌所設定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A:我心中的終極目標還是想像國外設計師一樣,打造一個比較綜合的品牌。男裝女裝都會有,可能還會有婚紗禮服、配飾類。

張弛北京人,國際範

張弛說:“我從小就對服裝感興趣,提到對設計感興趣的話,應該是出國之後了。20世紀90年代那會兒中國誰懂服裝設計啊,都是裁縫,到了國外之後我才知道有服裝設計,才有服裝品牌的概念。”坐在化妝台前的張弛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一身黑色,身材消瘦,帶著一股北京男孩兒獨有的“混不吝”氣質。提到“裁縫”一詞的時候他加重了語氣,帶著些許自嘲的心態。

16歲隻身前往英國留學,讓張弛養成了獨立的性格與習慣。不會英文,在異國他鄉的機場,張弛隻認識出租車司機手中牌子上自己名字的漢語拚音。“唯一覺得不習慣的可能隻是上了英國的出租車後,我坐在左邊,感覺像是自己在開車。”

在英國讀完高中後,張弛繼續在倫敦讀了三年的服裝設計,隨即前往當時世界時尚的中心意大利,並在馬蘭歐尼服裝設計學院攻讀時裝碩士學位。畢業後,張弛在羅馬工作了一年,繼而回到倫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起初也沒創立品牌,就跟裁縫一樣,純做衣服。做完後掛一個自己的標,拿去賣。也就賣幾件,最多幾十件,根本沒有銷量的概念。”

2007年8月,工作室運作成熟的張弛終於在倫敦發表了首個時裝係列Rock Spirit,同月在倫敦Covent Garden, Soho, brick line等多處時尚地段的時裝店銷售,並獲得了一致好評。次年,在倫敦時尚界已經小有名氣的張弛,卻選擇了回國發展。

“2008年的時候,北京在辦奧運,整個城市的氛圍特別好。而且那時候父母身體不太好,不希望我一直在國外呆著,就回來了。回來後租了個工作室,繼續發展Chi Zhang這個品牌,開始按季做衣服。”創業的辛苦被張弛幾句話輕描淡寫帶過,而提到品牌定位時,張弛更是用三個字簡略概括:“我喜歡”。

“國內市場有朝氣、有力量、市場包容性很強,我回國後更加自如了。”在英國做品牌時,已經有許多明星慕名想找張弛合作,回國之後,他與娛樂圈的淵源變得更加深刻。不僅作品多次刊登在國內外時尚雜誌,Chi Zhang男裝也成為蔡康永、鄧超、黃曉明、陳坤、佟大為等一線男星的紅毯首選禮服。2010年,張弛擔任《快樂男聲》節目的選手造型,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而在2014年,一檔名為《女神的新衣》的節目,讓更多人認識了他與Chi Zhang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