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瓊耳得到了愛馬仕的支持。從品牌創立開始,愛馬仕對於“上下”的投入並未設限,也沒有作出盈利預期。在蔣瓊耳看來,“上下”如果成功,一定是將“商業”排在第四位,排在前三位的則是文化傳承、社會影響以及曆史流傳。對於蔣瓊耳來說,通過自己這代人的努力,將中國傳統手工藝保持並發揚下去,這才是她真正的事業。
當然,這項事業,若沒有後來人,大概也是很難傳承下去的。民間手工藝人,不僅自己的生存困難,收徒弟更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在如今這個高速的社會裏,人們都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但是在“上下”,製作一把紫檀的椅子需要六個月,編製一套竹絲扣瓷的茶具也要三個月,而剪裁一件羊毛氈的衣服少說也要兩個月。如果依照手工藝人的傳統作業,投入產出比實在太低,手工藝人收不到徒弟,大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蔣瓊耳想通過“上下”的事業,告訴年輕人,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也有市場。“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學手工藝,因為學習的時間太長,去咖啡廳培訓一個禮拜就可以上崗掙錢了,而手工藝一學需要好多年。我們如果能開拓一個高端市場,自然也就創造了手工藝複興的可能。”
如今,“上下”的好成績的確讓人看到了傳統手工藝的希望。蔣瓊耳發現,“上下”的顧客大多都是中國人,年齡跨度從20歲到80歲都有。而蔣瓊耳接待的客人,是來自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總裁們,他們希望見識一下這個源自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新對手。來自市場和同行的積極反饋,都給了蔣瓊耳堅持做下去的信心。
從手工藝人那裏,蔣瓊耳也聽到了好消息。竹絲扣瓷是一種擁有百年曆史的傳統工藝,脫胎於清朝貢品中的竹編。20世紀80年代計劃經濟,幾乎每家都有一套竹編瓷器,但後來卻被時代遺忘了。經過蔣瓊耳的再生設計,誕生了簡潔的竹絲編織與薄胎瓷結合的新式編法。而製作竹絲扣瓷茶具的四川竹編師傅張德明,也因為和“上下”合作,招收了15名徒弟。原本擔心老手藝後繼無人的張師傅,這下總算可以安心了。
盡管15個人並不多,但蔣瓊耳依舊覺得這是個好的開始。“上下”激活傳統手工藝,一方麵是通過再生設計,是傳統手工藝與現代人生活產生關聯,讓人們感受到手工藝的精致;另一方麵是培養消費市場,讓傳統手工藝得到應有的重視,也讓人們認識到手工藝的價值。生活藝術與經濟利益,兩者共同激勵著手工藝人堅持自己的事業,也吸引著年輕人加入手工藝之家。
中國傳統手工藝,古時以家族代代相傳,這與歐洲老牌奢侈品牌一樣。然而時代不同了,歐洲奢侈品牌如今也不執著於家族的傳承,他們把希望寄托於更多的人,希望傳承下去的是工藝和品質。在“上下”之家,蔣瓊耳正在做著這樣的事情,她希望傳統手工藝能以更廣博的方式傳承下去。
在蔣瓊耳看來,家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而傳承是人類生命的根源。冬日午後,蔣瓊耳坐在紫檀椅子上看書,她抬頭看見外婆披著羊毛氈大衣安坐,母親拿著竹絲扣瓷的白壺沏茶,小女兒坐在紫檀桌邊開始學習包餛飩。“家,是中國人借由親情的溫度,融合與傳承生命和文化的地方。一個人的生命裏,如果沒有什麼可以傳承的東西,比如物品、聲音、情感之類,那麼他的生命就顯得太輕,輕得會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