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氣轉暖,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許多溫病雜病如春溫、風濕、感冒、流腦等時有發生流行。因此,春季6節氣一定要重視防範溫病雜病的侵擾,以增強保健養生效果,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1.春季6節氣易發的溫病雜病
防範春季6節氣易發的溫病雜病首先要對春季6節氣易發的溫病雜病有所了解,有所認識。
(1)春季6節氣易發的溫病
春季6節氣主風之時令,時行溫病主要表現於風熱為病。論病種大體有春溫、風溫、麻疹、水痘、頓咳、風疹等病。這些疾病之所以稱時行溫病,是指它們在這樣一個季節易於流行,具有紅腫熱痛等熱象症狀表現的共同特征。如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咽幹、舌上少津、舌質紅、苔薄微黃、脈浮數等。這類疾病的發生大多由口鼻而入,主要侵犯人體的咽喉、呼吸道等部位。具有發病迅速,發熱顯著,易於流行的共同特點,一般症情較險,對人體危害性較大。
(2)春季6節氣易發的雜病
春季6節氣時令疾病,是指伴隨春季時令的氣候特點,易於發生的各類疾病。其中,溫熱性疾病發病急,來勢猛,多具有流行性,所以常稱時行溫病,除此以外,統稱時令雜病。春季6節氣時令雜病,從病種講主要有中風、感冒、頭痛、咳嗽、眩暈、脅痛、肺癆、嘔吐、噎膈、胃痛、心悸、痙病、鬱症、小兒紫癜、小兒臍風、月經過多、經行情誌異常、月經先期、妊娠惡阻、經行眩暈、經行風疹、癬症、疥瘡、有頭疽等。這些疾病,稱春季6節氣時令病,也並非指他們專發生在春季6節氣,有的疾病也可發生在夏、秋、冬等季節裏,隻不過相對而言它們在春季6節氣發病率要高一些。時令雜病一般病邪從人體口鼻或皮毛侵入,由於病種的不同,症狀特征有較大差異,表現得千奇百怪。
對時令雜病應積極治療,把它控製在輕病階段,不要使之由輕轉重,由重轉危,甚至難以活命。
2.春季6節氣溫病防範與治療
春季6節氣常見的溫病防範與治療擇其要介紹如下。
(1)春溫
春溫是感受春季6節氣溫熱病邪而以裏熱症為主發於春季6節氣的一種急性熱病,內因為人體陰精素虧,正氣不足,一般發病急驟,病情較重、變化較多、病程較長。初起即見高熱、煩渴、有汗不解、小便黃赤等裏熱表現,甚則出現斑疹、痙厥、神昏等。與現代醫學的重型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相似之處。
春溫病病勢凶猛,尤其是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常威脅生命,要注意預防。
春季6節氣氣溫過於溫暖或者氣溫波動較大時,易於患春溫病。
①預防措施
春溫病多有較強傳染性,在流行其間避免大型集會,個人外出要戴口罩,密切接觸春溫病者,可以黃連10克煎水飲或噴喉。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可接種流腦菌苗:
6個月到15歲兒童應注射2針,每針0.5毫升,間隔3~4周。以後每年可加強注射一次,用量為0.5毫升。
注意:癲癇、痙攣、發燒、急性傳染病、心腎病、活動結核、蕁麻疹及哮喘患者禁用。
預防流感可用流感活疫苗:
接種對象為15歲以上的健康人,不適用於少年兒童(因反應強烈)。用噴霧法接種(大小型噴霧器均可用),每人約用0.5毫升。
注意:患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心髒病、發燒患者以及過敏體質者、孕婦均禁用。
②治療方案
春溫的治療措施有以下幾種:
a.蔥豉湯:蔥白3株,豆豉10克,加兩杯泠水用小火煎煮,煎至一杯水時止火,待稍涼後一次飲用。
b.參蘇飲:人參、葛根、蘇葉、前胡、六苓、薑半夏各15~20克,陳皮、桔梗、枳殼、木香、甘草各10~15克。加生薑3片、大棗3枚製成散劑、顆粒劑或丸劑,衝服、口服或稍煎沸後服均可。
c.薺菜代茶:取薺菜帶根30克,每日5~6次,加水煮代茶飲,4~5天為一療程,間隔幾天再服一個療程。
d.蘿卜蔥白飲:取鮮蘿卜切片加蔥白煮水代茶,早晚各一次,連服4~5天為一療程。若用生蘿卜汁加糖,每日早中晚各一匙。效果更佳。
e.鮮荸薺:荸薺15個削皮,用石膏15~30克煮水加入白糖每日1~2次,連服3~4天。脾虛體弱者不宜久服。
f.綠豆60克,白菜心3個,將綠豆煮爛,再加入白菜心煮至熟吃,每日一劑,分2次吃,連服4天。
g.野菊花、金銀花各6~10克,加水煎,流行季節以此代茶,連服一星期。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主要發病季節。患者多為小兒。
麻疹初期有發熱、幹咳、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紅、畏光、流淚等症狀,易誤認為是傷風感冒。發病2~3天後,口腔兩側頰粘膜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白色斑疹,為麻疹早期診斷的可靠依據。發病3~4天後,發熱更高,皮疹先從耳後、發際、頸部,漸延到顏麵、軀幹四肢,最後達手足底,一般3~5天,皮疹出齊,出透。恢複期疹出全麵,按出疹順序隱退,體溫下降,3天左右退至正常,有糠皮樣脫屑及留下褐色斑狀色素沉著,約2~3周內消失。患者可獲得終身免疫。麻疹的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從潛伏期末1~2日直到出疹5日內均有傳染性,以出疹前傳染性最強。主要傳染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當病人說話、咳嗽、打噴嚏或哭叫時,病毒就會隨著飛沫噴射飄浮在空氣中,若被易感兒童吸入,就會被傳染。眼淚、痰及大小便中的麻疹病毒可汙染手帕、毛巾、玩具、衣服和被褥等,如果易感兒童接觸上述物品,也可能被傳染。
①預防措施
a.提高兒童抗病能力,未患過麻疹的兒童,應積極接受麻疹減毒活疫苗的預防接種。流行期間可給予肌肉注射胎盤蛋白或丙種球蛋白以增強免疫力。
b.發現病人及早隔離,在麻疹流行期間,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或到處串門,以免被傳染。接觸過麻疹病人的易感兒應接受醫學檢疫21天。
c.用牛蒡子5克,紫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可預防麻疹。
②治療方案
a.疹前期:病人出現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眼瞼紅赤,淚水汪汪,小便少、大便稀,可用銀翹散銀花15克、連翹15克、升麻15克、防風15克、薄荷10克、牛蒡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b.出疹期:病人持續發熱,起伏如潮,每潮發熱一次,疹隨外出,疹點初起細小而稀少,漸次加密(疹色先紅後暗紅)可服清解透表湯:桑葉15克、菊花15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力子15克、葛根20克、紫草15克、丹皮15克。
c.疹回期:疹子依次漸回,皮膚呈糖麩狀脫屑,可服沙參麥冬湯:沙參25克、麥冬15克、花粉15克、玉竹15克、桑葉15克、扁豆15克、甘草10克。
③注意事項
患麻疹之後,尤要注意護理,減少並發症。
a.臥室空氣要流通,不可直接吹風受寒和過強的陽光刺激。
b.口腔、鼻孔、眼睛要經常保持清潔。
c.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以半流質為宜,忌食油膩,辛辣厚味食物。
d.多喝水,補足水分,出疹期發熱時,不可將體溫突然降低。
(3)風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