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於上天後,曰:今天大旱,即當朕身履,未知得罪於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即當朕身,朕身有罪,無及萬方”即此言湯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憚以身為犧牲,以詞說於上帝鬼神。(《墨子·兼愛下》)
商湯的運氣比夏桀要好很多,天下雨了,他終於領導人民渡過災難歲月,他也因此被後世廣為傳頌,奉為聖王。而夏桀生不逢時,被後世罵為毒日。“時日何喪,予及汝皆亡”(《尚書·湯誓》);他之被罵為毒日,是很有曆史意味的。由此觀之,桀之罪,實天之罪,非人力所能為也。
上古社會的專家治國性質,一直持續到殷周之際。前文曾說過商王都是親自參加農業生產的,並且對商王國的整個農業生產負有督導的責任,殷商王室的權威合理性主要仍然建立在領導農業生產的基礎之上,這一點從《尚書·洪範》中可以得到最直接的證據。武王伐紂代殷後,以小邦之主而入主大國,難題不少,遂虛心地向前朝遺老箕子請教殷商曆朝先王的治國方略,箕子於是搬出“洪範九疇”。不需要很仔細的剖析,我們就能發現這是一部完整的專家治國的寶典,雖然其中已經有了道德時代的一些端倪。
“初一曰五行”,五行者,水、火、木、金、土。這是一個專家統治者必備的有關自然方麵的基本知識。“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者貌、言、視、聽、思。作為一個領導,你要善於學習,勤於思考,思維敏捷。“次三曰農用八政”,作為專家領袖,你必須還有一個好的專家集團作為你的智囊團。八政的排列也是很有意味的,首先是食與貨,生產是第一位。其次是祀,是輔佐生產的。“次四曰協用五紀”,歲、月、日、星、辰,曆數,這是一個專家領導者必備的天文曆法知識。“次五曰建用皇極”,這一疇說的是王者的行為規範。“次六曰用三德”,“三德”者三種管理統治的方法也,從“正直”、“剛克”、“柔克”這三德的內容上看,它得益於第一疇的五行。道德的思想還沒有出現,專家對人的管理辦法也必然地受到他的專業知識的影響,思維方式使然也。“次七曰明用稽疑”,如果碰到你的知識以外的問題,沒把握,有疑問,就卜筮。“次八曰念用庶征”,這是在講關於農業的氣象學方麵的知識。“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上麵的八個方麵都做好了,各得其所,你就能享“五福”,去“六極”,得利避禍,永保無虞11。前人今人對《尚書·洪範》一向頗多爭議,注講的時候多打亂其九疇的次序。一般把第五疇“建用皇極”當作洪範九疇的根本目的和中心重點,實則專家治國的落腳點在生產領域,當生產處於問題的中心的時候,有關生活秩序的人與人的關係的問題還隻有次中心的意義,所以關於政治管理的方法在當時的統治術中還沒有特別重要的位置,至於普遍化的道德建設則還遠遠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後人按照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來理解先民社會,自然會出偏差,其原因在於不懂得古人專家治國的道理。
專家治國的之所以重要而且必要,是由於農業生產的緊迫性所致,亦即由於先民對於與生產有關的大自然的無知。我們現在有一個普遍的錯覺,那就是把農業生產當作一件從來就象孔子時代那樣簡單因而隻需要一個普通老者(“老農”、“老圃”)的經驗式智慧就足夠了的體力活,把農業經濟的小生產狀態想象成開天辟地以來就不得不如此的事情,這樣一來,專家時代的必要性就被遮蔽了。但從動物式的族群生產到以核心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實際上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詳細地討論中國農業穩定性的步伐在這裏是不可能的,茲將本人的一管之之見略陳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