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一顆愛心和一份浪漫的心境,你就會有效延緩衰老。你把你的愛心撒向那些需要愛來滋潤的幹枯心田,你就會獲得一份快樂。一份浪漫的心境會為你營造一段幸福時光,同樣會令你快樂,而快樂常在你就年輕不老。
走出單調的生活圈子展望美好未來,生活才會有滋有味。生活在城市中的女人多半青春永駐,就是因為她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而生活在鄉村的女人卻容顏易老,是因為她們生活單調,每天麵對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裏家外,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訓,她們的心裏難以再起波瀾,死水當然易壞。
一位長壽智者道出了他長壽的秘訣:“我的長壽秘訣很簡單,那就是每天吸取一些新知識。”這一點與古希臘人長壽觀點不謀而合。
想年輕、長壽的人記住這些使你能夠年輕長壽的良藥吧:快樂、滿足、富有愛心、熱愛工作、豁達……遠離那些耗損你青春的凶手:躁惱、貪心、野心、自私、憂鬱、單調、自以為老……
青年與老年
培根
不可否認,世上有年紀輕輕經驗卻豐富的人,這是他們注重汲取知識、注重鍛煉的結果,但這類人畢竟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一般說來,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這兩者在深刻和正確性上的差別是顯著的。
似乎有神幫助似的,青年人的想像力和發明力特別富有創造性。然而,熱情熾烈而情緒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後方能成事,愷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證。曾有人評論後者說:他曾度過一個荒謬的,甚至是瘋狂的青春,然而他畢竟成為羅馬皇帝中極能幹的一位。具有沉穩性格的人成大器要早一些,早在青春時代便可。奧古斯都大帝、卡斯曼斯大公、卡斯頓勳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另一方麵,對於老人來說,富於熱情和活力也是難能可貴的。
青年長於創造而短於思考,長於猛幹而短於討論,長於革新而短於持重。
老年人的經驗,引導他們熟悉舊事物,卻使新情況得以在他們眼皮底下潛伏,青年人易於有所發現,但行事輕率卻可能毀壞大局。
青年時常抱有輕視的念頭,眼高於頂,傲氣十足,一副躊躇滿誌的樣子。勇於革新而不去估量實際的條件和可能性,結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卻招致更大的禍患。老年人則正好相反,他們常常滿足於固守已成之局,思考多於行動,議論多於果斷,做事瞻前顧後,左思右想。
如能把青年人敢想敢做和老年人謹慎穩重結合在一起,必成大事。從現在的角度說,他們的所長可以互補他們各自的所短。從發展的角度說,青年可以從老年身上學到他們所不具有的優點。而從社會的角度說,老年人做事的可信度較高,而青年人的幹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麼青年人的純真則是崇高的。
《聖經》說:“你們中的少年可以想象神,而你們中的老人則隻能夢見神。”一位猶太牧師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上帝認為青年比老年更接近神,因為想像總比夢幻切實一些。要知道,世情如酒,越濃越醉人——年齡越大,則在世故增長的同時卻愈會喪失正直純真的感情。所謂少年老成的人,就是指缺乏銳意進取精神的人。像古希臘哲學家赫摩格尼斯就是如此。但那種畢生不脫稚氣的人,也是不合時宜的。正如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評論赫騰修斯說:當他已該老練的時候,他卻還很幼稚。最後,也不要做那種人:年少時做出了一番成績,但越到後來,成就反倒越來越小,終至平庸,像西庇阿·阿非利卡那樣。結果讓李維批評他:“有好的青春,卻沒有好的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