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話題 6.
愛的另一種方式
一個可愛的孩子走了,他是溺水走的。他出門的時候,對母親說要到同學家複習功課。誰知他出門後,就永遠沒有回來。
那天,他和同學做完功課,沒有回家吃飯,而是在河邊玩耍,卻不知為何掉入了河中。等到有人發現時,他們已在靜靜的河裏躺了很久了。一切都晚了,孩子打撈上來,發現他緊緊地抓著同學的手,他的父親用了很大的勁也無法將他們分開。
記者來了,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判定孩子是救同學才死的,因為他拉著同學的手。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報紙第二天就刊出這則新聞。在很短的時間內,全縣的人都知道了這個可敬的小男孩的名字。不久,學校授予他“優秀少先隊員”的稱號。許多人自發地到男孩的家中慰問,送去了他們的心意。還有那位同學的父母,更是在男孩的父母麵前痛哭,他們說咱孩子對不起這男孩,更對不起你們。同樣是父母,他們除了承受喪子之痛,還要承受良心上的不安。
這對男孩的父母是一種安慰。但是,他們卻時刻在懷疑,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去救人,因為,孩子從小就很怕水,也不會遊泳,他不會冒險跳入河中救同學。他們想知道孩子是如何死的。帶著疑問,他們找到了一位目擊婦女,婦女回憶說,那天她在摘桑葉,看到兩個孩子在采桑椹,河邊有一株野桑樹上結滿了果實,我看到一個孩子把身子伸向河中,另一個孩子用手拉著他。過了一會,她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她以為他們離去了。
男孩的父母在河邊找到了那株桑樹,果然桑樹上結滿了果實,在樹幹上,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斷枝痕跡。男孩的父母什麼都明白了:他的孩子並沒有在水中救同學,而是一起掉下去的。他們先到男孩的同學家裏,向他的父母說明真相。然後又到報社說他們的報道錯了。這種做法受到了各種阻力,包括他們的親屬。
但是,他們固執地一次又一次往報社和學校跑,請求公布孩子溺水的真相。他們說,他們不想讓孩子在九泉之下有愧。他們的努力終於實現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用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靈告訴我們怎樣去愛孩子,即使他們永遠不再回來。藏在拐杖裏的愛
父親是一個粗線條的人,脾氣有些暴躁;母親則是一個細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執。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總有吵不完的架。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父親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傷了腿。
事故並不是很嚴重,但父親卻有一段時間不能行動自如,必須拄著拐杖走路。我看見他在一瞬間消沉下去,蒼老了許多,脾氣也收斂了一些。而母親也變了,從沒看見她照顧一個人如此細心:每天給父親端茶送水,陪父親聊天;天氣晴朗的時候,還會攙扶著拄拐杖的父親到屋外散散步。母親用她溫柔執著的耐心一點點化解了父親心中的失意。對於父母前所未有的和平狀態,我看在眼裏頗為驚訝。心想,或許因為父親是整個家庭的支柱,他不能倒下的原因吧。
醫生曾說,一個月之後父親就可以離開拐杖的支撐了。可是一個多月過去,父親的腿傷似乎仍不見好轉,離開拐杖他就無法走路。母親著急了,怕是傷口惡化,非要帶父親去醫院檢查。父親這才悠悠地說:“拄拐杖的這一個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輕時與你相處的歲月。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攙扶下去黃昏的夕陽中漫步,跟你平靜地說說話。其實腿傷早好了,隻是害怕丟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攙扶。”我看見母親的眼圈紅了,我的心也濕潤了。原以為吵了幾十年的夫妻之間哪裏還有愛情可言,它原來就深深地藏在父親的拐杖裏。
第二天,母親精心地收藏好那支彌補了裂痕的拐杖,在溫馨美好的夕陽中,又和父親走在了屋外的那條小路上。父親步伐穩健,麵帶笑容,而母親的手,正攙在父親的臂彎裏。世事的繁雜瑣屑,生活的磨難坎坷,粗糙了一顆顆原本溫潤柔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