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整體美感:是否具有藝術美感,能否給人留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能否達到“一見鍾情”,流連忘返,經久耐看,回味無窮。盆景的這種藝術美感要求要有畫境美,即畫理中的“似與不似”,從而達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對紛紜複雜的素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榮,讓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構成完整獨立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加工處理後的盆景既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雖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畫。盆景的藝術美還要求有詩境美。我國的盆景以其獨有的詩情畫意著稱。詩情畫意和中國氣派,構成了中國盆景的民族風格。
(3)看加工技藝:視其結構布局是否合理,造型表現生動與否,加工是否精美、得體。樹樁盆景有素材的選擇,根、幹、枝的處理,樹冠外輪廓線的描畫,花盆的選擇與種植位置的安排,盆麵處理等等,它們之間要求處理得和諧統一。
(4)看寫意效果:盆景是否按意布景,寓意深刻,畫境優美,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能否發人深思,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藝術美、內涵美,詩情畫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體現,是盆景藝術的致極。
盆景主要是一種視覺藝術,盆中的樹木、山石、小擺件等均是具體實在的審美要素,因此,欣賞盆景時主要需要人們的視知覺參與。但是,盆景又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其花木的香味就還需要嗅覺的參與。有些現代盆景還將石料、音樂結合起來,製成“音樂盆景”,欣賞時自然涉及到聽覺。
可是,盆景欣賞的第一階段名日“觀”,其實它不能等同於繪畫等視覺藝術的純視覺感官,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知覺完形。這是由盆景的特殊結構決定的,盆景的多層結構需要諸知覺功能(視、聽、嗅、觸等)的綜合運用及心理通感。對於盆景欣賞的“觀”,一般欣賞者都能達到,但不少欣賞者也可能就停止於這一步。對盆景藝術的審美欣賞,還有待於進 一步深化,從而進入盆景欣賞的第二個階段“品”。
品
如果說“觀”主要是按盆中之景來理解作品的話,那麼“品”則是欣賞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文化素養、思想情感等,運用聯想、想象、移情、思維等心理活動,去擴充、豐富作品景象的過程。它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再創造性的審美活動。
在盆景欣賞中,聯想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它具有生成新形象的功能,從而可以極大地豐富盆景景象的美感意義。聯想,最常出現的是在物與物的相似性的類比中生成形象,在物與事、物與人的接近性聯係中深化對象,使盆中景物顯示出新的境界和新的意趣。
中國的盆景藝術,以富有詩情畫意而著稱於世,具有自然寫意主義的民族風格。盆景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人的某種品格和精神的象征而吸引著人們的,隻要細細品味差不多都可以成為一個富有深意的象征性形象。中國盆景藝術的這一特質,要求它的欣賞者具有詩人一樣的想象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觀者的想象力越豐富,獲得的審美意象越深刻,藝術享受就越崇高。對於中國盆景這種極富象征意蘊的藝術,欣賞者要是沒有一定的想象力,是難以欣賞到它的韻味的。誠然,盆景欣賞中的優美聯想與想象隻能為真正的優秀的盆景創作活動所誘發,並作為藝術效果的一種顯現而證實藝術創造的價值。因此,誘發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乃是盆景作者高超技藝的過硬表現,說明盆景藝術有能力調動欣賞者的積極性來參與藝術美的再創造。
悟
悟盆景欣賞之“觀”,是以盆景為主,整個心理活動表現出一種相對被動狀態;盆景欣賞之“品”,以欣賞者為主,整個心理活動表現了一種相對主動狀態。盆景欣賞達到“品”的階段,對一般的欣賞者來說也基本完成了,但尚未到達盆景欣賞的最高境界。相對於前兩個階段的“觀”和“品”,盆景欣賞的第三個階段可稱之為“悟”。
如果說盆景欣賞中的“觀”和“品”是感知,是想象,是體驗,是移情,是欣賞者神遊於盆中的美好景色裏而達到物我同一的境地,那麼,欣賞中的“悟”,則是理解,是思索,是了悟,是欣賞者從夢境般的神遊中醒悟過來,而沉入一種回憶,一種探求,在品味、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哲學思考,以獲得對盆景意義的深層的理性把握。這一點,亦是由盆景藝術本身所決定的。中國盆景藝術講究“小中見大”,它不僅將外界大自然中的優美景色濃縮於方寸盆中,使觀者能夠“不下堂筵”,而“坐窮泉壑”,而且,在優美的景色、深遠的藝術境界的背後,還蘊藏著內在的理性。使得欣賞者能夠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突破有限,通向無限,從而對整個人生、曆史、宇宙產生一 種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引導鑒賞者達到盆景藝術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