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雕刻水育:這是花卉栽培造型中較獨特的方法,乃是漳州水仙獨特觀賞藝術,根據鱗莖不同形狀,加上作者意圖,細心構思,巧妙用力,雕琢布局、精心水養並逐漸修整,就可成為千姿百態、生氣盎然的優美藝術作品。諸如:“金雞報曉”、“花籃獻壽”、“玉壺生津”、“青龍吐珠”等。
“筆架”型盆景:從花球頂端向各芽體間縱切數刀,深2厘米,然後豎立水養,隔2~3天換水一次,讓其自然生長而成筆架狀。
“蟹爪”型盆景:花頭在水養前要經人工雕琢,剝掉花頭一麵的鱗片至淡綠色芽體,用刀小心挖削少量芽體間鱗片,不要碰傷花芽,以免造成“啞巴花”。同時,其葉片要順葉緣剝去1/3~1/2,花梗縱傷0.3~0.5厘米或挑削長0.1~0.3厘米盾形皮層,使受傷部位產生愈傷組織,生長緩慢,而未削傷的一側生長正常。這樣,植株生長失去平衡,並朝雕琢方麵卷曲,呈現出“蟹爪”。
經雕刻的花頭在水養前要先泡水1~2天,讓其充分吸水,使芽體、根尖萌動,並棄除創傷流出的粘液,以保持鱗片潔白。水養時除筆架型要正置水養外,其餘多采用倒置水養,即創傷麵朝上。水養初期(5~7天),葉片花枝黃弱,應防日曬,宜在室內培養,待葉色轉綠時就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使植株矮健色翠。南方地區水仙一般25~30天開花,花期10~15天。開花期可用水溫加以調節,用溫暖的水,花期提早,反之推遲。掌握得好,水仙會應時開花。
(3)拚景構圖:用數粒或幾十粒甚至上百粒品種不同,花形一致的鱗莖、經雕刻培育,逐個固定在預先設計好的圖案架上,可拚接成各種大型的藝術造型,如:“水仙花塔”“奔馬”、“青龍戲珠”等。此法造型新穎,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馨香四溢,適宜花展,公共場所擺設。
【放置場所】因微型水仙盆景較小,單獨一個陳設觀賞和室內家具等物大小相差懸殊。可把幾件微型水仙盆景,置於做工精細、大小適宜的博古架上。博古架上不宜放置水仙的空格,可擺放小花瓶等小工藝品,使博古架內琳琅滿自,生活氣息更濃。
【修剪整形】閹割鱗莖球時,如有末除盡的側芽萌發,應及早進行1~2次拔芽工作,以補閹割不盡之弊田間種植的水仙12月下旬~3月開花,為使養料集中到鱗莖球的生長上去,應予摘花。
日常養護
【養護管理】水仙雖耐一定的低溫,但也怕濃霜與嚴寒。偶現濃霜時,要在日出之前噴水洗霜,以免危害水仙葉片。對於低於~2℃的天氣,應有防寒措施。
【適宜溫度】水仙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適宜溫度為12℃~15℃;幹淨的水。
【病蟲害防治】水仙主要病蟲害有大褐斑病、葉枯病、線蟲病、曲黴病、青黴病等。褐斑病的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噴灑一次,連噴數次可控製病害發展。枯葉病可於栽植前剝去幹枯鱗片,用稀高錳酸衝洗2~3次預防。線蟲病可用40~43度的0.5%福爾馬林液浸泡鱗莖3~4小時加以預防。如在養護過程中發現植株染病嚴重,應立即將病株剔除並銷毀。
【繁殖培育】水仙花的繁殖主要有以下幾種:
側球: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側球著生在鱗莖球外的兩側,僅基部與母球相連,很容易自行脫離母體,秋季將其與母球分離,單獨種植,次年產生新球。
側芽:側芽是包在鱗莖球內部的芽,隻在進行球根閹割時,才隨挖出的碎鱗片一起脫離母體,揀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產生新球。
雙鱗片:用帶有兩個鱗片的鱗莖盤作繁殖材料,稱之雙鱗片繁殖。其方法是,把鱗莖先放在低溫 4~10℃處 4~8周,然後在常溫中把鱗莖盤切小,使每塊帶有兩個鱗片,並將鱗片上端切除留下2厘米作繁殖材料,然後用塑料袋盛含水50%的蟶石或含水6%的沙,把繁殖材料放入袋中,封閉袋口,置 20~28℃中黑暗的地方,經 2~3月可長出小鱗莖,成球率80%~90%。此法四季可以進行,但以4~9月為好。生成的小鱗莖移栽後的成活率可達80%~100%。
網友小竅門用1~2片阿斯匹林藥片,放入水中溶解透,取代水仙花盆中的清水,可使花更壯實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