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篇 家庭盆景的栽培與養護 第五、微型盆景栽培與養護(9)
水仙花盆景
基本檔案
【學名】Narcissus
【別名】淩波仙子、玉玲瓏、金盞銀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蔥、雅蒜。
【科屬】石蒜科、水仙屬。
【原產與分布】原產於我國浙江福建一帶,現已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
【形態特征】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分的鱗莖肥大似洋蔥,卵形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二列狀著生。花葶中空,扁筒狀,通常每球有花葶數支,多者可達10餘支,每葶數支,至10餘朵,組成傘房花序。
【生活特性】水仙性喜陽光、溫暖,要求空氣溫度大,不甚耐寒,且怕炎熱。
【生長特點】水仙和其它宿類多年生草本花卉不同,它具有秋季開始生長,冬天開花,春季貯藏養分,夏季休眠的特點。
上盆翻盆
【栽培優點】?水仙花耐寒性強,在早春萬物尚未複蘇之時開花,在溫暖地帶可散植在草地、樹壇、景物邊緣或布置花壇,是製作微型盆景的又一優良品種。
【選盆要求】在培育期,要用蔽光的簽筒盆,可把栽種懸崖式樹木盆景的紫砂簽筒盆,底部排水孔用水泥沙漿封死,使其不漏水,用來培育長根。也可用較高的(高度在25厘米左右)玻璃容器來培育長根,但要在玻璃容器處麵罩上兩層黑布,使玻璃容器內達到蔽光的目的。到水仙花大部分開放觀賞前,把水仙植株移入高筒透明玻璃容器中。如大小適宜的玻璃量杯、裝咖啡的透明玻璃空瓶,若能找到上大下小,高低適宜,具有藝術造型的透明玻璃杯最好。
【材料選用】土壤要疏鬆、膨軟、中性或微酸性。
【栽培要求】栽培水仙有水培法和土培法兩種方法。
(1)水培法:即用淺盆水浸法培養。將經催芽處理後的水仙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加水淹沒鱗莖1/3的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 、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內,並將盆內的水倒掉,以控製葉片徒長。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剛上盆時,水仙可每日換一次水,以後每2~3天換一次,花苞形成後,每周換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環境下生長良好,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餘。
(2)土培法:家庭盆景中較少采用,即利用大多數潤土花卉的培養法來栽培水仙。於10月中、下旬,用肥沃的沙質土壤把大塊鱗莖栽入小呈有孔的花盆中,栽入一半露出一半,鱗下麵應事先墊一些細沙,以利排水。把花盆置於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室內。以4~12℃為好,溫度過低容易發生凍害,溫度過高再加之光照不足,容易陡長,植株細弱,開花時間短暫,降低觀賞價值。管理中如果滿足光照和溫度的要求,則葉片肥大,花莛粗壯,因而能使花朵開得大,芳香持久。土培水仙,可在開花前追施2~3次液肥。
【施肥方法】水仙好肥。在發芽後開始追肥,3年生栽培,追肥宜勤,隔7天施1次,2年生栽培,每隔l0天1次,1年生栽培半月施1次。上海天寒,為提高水仙的耐寒力,在入冬前要施1次磷鉀肥。1月停肥,2月下旬~4月中旬繼續追肥,以磷鉀肥為主,5月停肥、曬田。
【澆水注意】經常要有流水,水的深度與生長期、季節、天氣有關。一般天寒時,水宜深;天暖時,水宜淺;生長初期,水深維持在畦高的3/5處,使水接近鱗莖球基部。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水位可略降低,晴天水深為畦高的l/3,如遇雨天,要降低水位,不使水淹沒鱗莖球。在4月下旬~5月,要徹底去除攔水壩,排幹溝水,直至挖球。
造型置景
【造型設計】水仙花常用的盆景工藝造型有盆栽法和雕刻水育、拚景構圖法:
(1)盆栽:可分土栽、沙栽和水育。栽植時花球不經雕刻,每盆2~5粒,種於土或沙中,常澆清水,保持濕潤,保證有充足的日照,溫度保持在15℃左右,經過35~45天後,葉色翠綠,抽亭開花;若用水養,先將花頭護泥、枯根去淨,剝去鱗莖棕褐色表皮,豎直入盆,以清水供養,每隔2天換水一次,以防爛根。盆底鋪細砂或雨花石、小白石、貝殼之類,以穩定根部又可點綴美觀。此法栽培,其株型表直立高聳、健壯茂盛,花期長,呈筆架狀,故稱“筆架水仙”或“企頭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