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是8嗎?”老師故意反問他,並用鞭子使勁敲著桌子。伊薩克聽到鞭子敲打桌子發出刺耳的聲音,心裏一緊張,馬上更正說:
“唔!唔!好像是9。”
“伊薩克!到底是8還是9?”老師嚴厲的口氣,把伊薩克嚇得臉色慘白,呆在座位上,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笨,真是一個笨蛋!”說著,老師舉起鞭子往伊薩克的屁股打去,鞭子打得並不怎麼痛,伊薩克忍不住笑了起來。
可是,在換了兩鞭子後,伊薩克就開始哭起來,班上其他同學見到這個場麵,都感到很驚訝,紛紛低聲嘲笑他,使得伊薩克羞愧得抬不敢抬頭。
由於這次經曆,再加上同學們的嘲笑,伊薩克更加討厭上學了。他認為上學還不如在家鋸鋸木頭,釘釘板子好玩呢!
那天,伊薩克放學後,高高興興地跑著跳著,突然他看到一輛漂亮的馬車從麵前急駛而過,那馬車漂亮至極,又非常精致,他目不轉睛地欣賞著,直到馬車消失於自己的視野範圍。
“如果我有一輛自己的馬車,我就可以乘著它到處遊玩了。”伊薩克不禁癡心妄想起來。“不!不!奶奶沒有那麼多錢給我買馬車?”
他想到這裏,不禁搖了搖頭,認為這種可笑的想法不會實現。但是,那漂亮的馬車深深印在了腦海裏,已經對它產生了迷戀,因此,他仍是禁不住邊走邊編織著夢想:
“如果我有一輛小馬車,如果我有一輛小馬車……。” 突然,在他的腦際閃過一個念頭:“沒有錢買馬車,可以自己動手做呀!”
不錯!何不自己動手做呢?
這個念頭產生之後,小伊薩克就把它當成了一件大事。他立刻拔腿飛奔回家,把書本往桌子上一扔,喊了一聲:“奶奶,我回來了。”
剛說完,就迅速鑽進了倉庫裏,搬出鐵錘、鋸子,“叮叮當當”地敲打起來。他把平日省下的零用錢,全部拿去買材料了。
接連幾天,伊薩克放學回家,就往倉庫裏鑽。祖母聽到倉庫裏有響聲,還以為是老鼠在搗鬼;於是,她拿起一根粗棒子慢吞吞地走向倉庫。
推開倉庫門後,祖母舉起的棒子便停在了半空中;隨後祖母就忍不住地笑了起來。她完全沒料到,這個倉庫裏的大老鼠竟然是小伊薩克。
“我的孩子,你這幾天在倉庫做什麼呀?是不是又要搞什麼小製作?”祖母試探著問小伊薩克。
小伊薩克高興地跑過來,一把樓住了祖母的腿,興奮地嚷道:
“我要做一個小馬車,做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小馬車。”
祖母聽了小伊薩克的話後,便把他摟進懷裏。她心裏很明白:“小伊薩克長大了,他懂事了,他也知道怎樣替大人著想了。不向大人要錢買玩具,反而要自己動手做;他可真是讓人疼愛的乖孩子。”
“我的好孩子,祖母來幫你好不好?”祖母一麵撫摸著小伊薩克的臉蛋,一麵問道。
“好!祖母你真好!”就這樣,由於小伊薩克之前的努力,再加上祖母的幫助。很快,做小馬車用的木材和要用的工具都準備好了,小伊薩克幾乎是廢寢忘食,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製作小馬車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星期後,一輛精致的小馬車完成了,這讓小伊薩克感到很自豪。興奮的小伊薩克蹦跳著去告訴祖母:
“奶奶!奶奶!我的小馬車做好了!我有了自己的小馬車!”
看到倉庫裏精致的小馬車,祖母真有說不出的滿足,畢竟這是小伊薩克的傑作,小馬車能帶給小伊薩克快樂,而他的快樂正是祖母的快樂呀!
“奶奶!奶奶!我們把小車推出去試一試吧!”
小伊薩克高興地推著小馬車,在前頭跑著,祖母便跟在他後麵,和他一樣興奮。
祖孫倆把車子推到了附近的一個小山坡上。小伊薩克迅速坐到車子裏;祖母用力推了車子一把;車子就順著山坡迎風滑下去。小牛頓盡情地歡呼著:
“我有自己的小馬車了!”
站在山坡上的祖母更是開心地笑了;她在也合不上嘴了,甚至笑得滿眼都是淚水。
雖然小牛頓的童年生活貧窮、寂寞,但讓他養成了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好習慣;在許多人看來,他的童年不可能快樂,然而,他卻創造了無盡的歡樂。這種歡樂也帶給了他的祖母。
勤於動手的製作家
在牛頓9歲那年,他的第一次發明就是製作了測量時間的儀器,這個儀器被稱為“日晷”。
一天下午,他在院子裏的一顆大樹下乘涼。地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樹影,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小牛頓覺得很有趣,便停下來注視著這個樹影。
小牛頓看得入了神,整整一個下午都呆在這裏,待太陽完全落山時,他在已經地上做了許多標記。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樹影的長短和太陽的位置有關。
那天夜裏,小牛頓為這些新發現非常的激動。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天剛亮,他又跑去看那個樹影,用心研究起樹影和時間的關係。
後來,小牛頓找來一塊石盤;拿來鐵錘後,就開始在上麵敲打起來。祖母每次見到後,就問他做什麼用,他總是向祖母嫣然有笑,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樣。祖母感覺挺奇怪的,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這天,小牛頓還是和以前一樣,仍在院子裏忙碌著。待完工後,拉著祖母的手,要祖母來看看自己的傑作。
祖母指著石盤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東西呀?它有什麼用處呀?”
“別看這個東西小,它可是測量時間的儀器。”小牛頓就把自己測量樹影的事告訴了祖母,並且詳細地講述了他發明“時鍾”的原理。
祖母聽後,連連稱讚,她沒想到小小年紀的伊薩克,竟能做出這麼精致的儀器。
“時鍾”的原理的原理是這樣的:儀器的盤上刻上了許多刻度,這些刻度都是均勻的。盤的中心豎起一根細小的木棒。當太陽發出光芒時,把它放在太陽下麵,太陽光照到上麵,小木棒就會出現陰影,這樣根據小木棒的陰影就可辨認出時間來。那個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什麼機械表,人們隻有用一些原始的方法來估計時間,一般用的計時器主要是“沙漏”,在上麵的一個容器裏麵裝上細沙,下麵留有一個小孔,然後,沙就慢慢往下漏,這樣就可計算時間了。
小牛頓認為這種沙漏不但製作粗糙,而且計時也不是很精確,所以就直接造了這個儀器。小牛頓認為這個日晷計時的局限性和缺點也很多,仍然是一種原始的方法,正在想如何改造它。再後來,他又用與沙漏同樣的原理,做了一個“水漏”。
這種水漏和中國古書上講的水漏是相同的,不過牛頓的構思要先進一點。他不是在水漏下麵的容器裏標上刻度,用水位上升的高度來顯示出時間,而是別出心裁地在上麵容器的裝置外麵弄了一個大圓鍾盤,鍾盤的上麵刻有時間標記,在鍾盤的中心鑽一個小孔,小孔上有鍾軸,軸上有時針,也就是現代的鍾麵。鍾軸有橫杆和連杆同裝置裏麵的東西連在一起,時針轉動的力來自於下麵容器上的浮板。當水滴下時,浮板會隨著水的增高而升高,這樣,浮板上麵的連杆就會把動力傳遞給橫杆、鍾軸和時針。
水漏鍾剛一出現,就受到了大家的好評,人們也由此更加看重了這個不愛講話的小男孩,稱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好孩子。
就是這個水漏鍾,它已顯示出了現代機械裝置的特性及動力的傳遞。但是,從現代的觀點來看,牛頓的設計思想仍然是原始的,它沒有科學原理的基礎,而純粹是一種智慧,一種“別出心裁”的製造!但那時的牛頓不過是個9歲的孩子,能做到這些已算偉大了。可見,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牛頓,不是大家眼裏的“神童”,也不是“呆子”。
早在6歲之前,牛頓就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這一點是不同於大多數別的孩子的。大多數時候他都試圖把自己的幻想變成現實。
小牛頓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便去找各種各樣的工具。
漸漸地,他積累了許多小東西:小錘子、小鋸子、小起子、小刨子等,他還做了一個小工具箱,把它們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
那把小錘子是鄰居大叔送給他的。有一次,他看見鄰居大叔在做木匠活,敲敲打打,那似乎很有節奏的方式把他吸引了過去。他站在旁邊,瞪大眼睛仔細觀察,有時又眨著閃亮的眼睛想想。這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工作啊。許多巧妙的東西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小牛頓對此充滿了興趣。大人的世界對一個孩子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也許那些玩“過家家”的孩子們也正在想體驗這種參與到成人世界的快樂吧。成人的世界是他們眼中的快樂。
鄰居大叔見小牛頓這麼專心,非常喜歡他。他對小牛頓說:“大叔就喜歡認真的孩子,大叔這裏有一把舊的小錘子,送給你回去玩吧。你要用你的小腦瓜好好想想,怎樣才能把小錘子用到正當的地方去。”
小牛頓高興極了,這把小錘子多有用啊。有了它,小牛頓感覺自己像個大人了,而他也真像是一個小大人。他會經常拿起小錘子,把祖母家的東西修一修。當他發現椅子吱吱嘎嘎響的時候,便會一聲不響地把它釘牢;當他發現窗框鬆動了,也會叮叮當當地敲上一陣。祖母發現這些東西被修好的時候,總會欣慰地一笑。讓小牛頓感興趣的事也讓小牛頓變得越來越懂事了。
有一天,小牛頓又把自己的小工具箱搬了出來,把裏麵的東西全掏了出來。此外,他還弄來一大堆木板、木條、釘子、鐵絲等等,橫七豎八地擺了一地。他充滿了幻想和創造力,十分投入地做著各種現實中的和想象中的東西。※牛頓搜集工具進行小製作,這對他後來製造和改進望遠鏡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從小要養成善於動腦,勤於動手的好習慣。
此時,祖母走了進來,手裏端著一盤點心和一杯水。她見小牛頓沒發現她,便輕輕地叫道:“孩子,歇會再玩,吃點點心吧。”
小牛頓還是那麼專注,似乎並沒聽到祖母的話。祖母饒有興致地想看看他到底在做什麼。可一地的東西,祖母家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老眼昏花的祖母隻好眯起她那雙慈祥的眼睛,彎下腰,繼續輕輕呼喚他。
終於,小伊薩克驚醒過來,看見祖母那親切的笑容,他高興地靦腆一笑,接著他指著手裏的東西情不自禁地對祖母大喊:“祖母,你看我做的是什麼?”
平時遇到這種情況,祖母總會鼓勵小伊薩克,她會認真對待他的作品,從不把這些看作是小孩子的把戲,是不值得一看的破爛。祖母心裏十分清楚,小伊薩克失去了父愛和母愛,心裏十分渴望被關懷和嗬護。她要彌補他在這方麵的缺陷,讓他不會缺少愛。所以祖母不輕易批評他,更多的是表示欣賞,讓他更有信心,更自由自在地去想象,去鍛煉自己的能力。這樣小牛頓便在童年時有了比別人更大的發揮空間,他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祖母說:“真不錯啊,伊薩克,告訴祖母它是什麼吧!”
小牛頓受到了鼓舞,便自信地給祖母一樣一樣地講起來。祖母邊聽邊笑,她著實為小伊薩克的聰明頭腦感到高興。小伊薩克說著說著,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他靈巧地跨過那些亂放的東西,跑到祖母身邊,他拉著祖母的胳膊,說:“祖母,祖母,給我買個鋸吧!”
祖母知道伊薩克是個懂事的孩子,他不會輕易撒嬌要東西的,但她還是想知道小牛頓的目的。於是祖母問他:“你要鋸幹什麼呢?”
小牛頓說:“你看,祖母。我的工具就快全了,做活一定要用上鋸的,不然很多木板都用不上。我想給您做一個雜物箱和一個小板凳;還想修您那輛壞掉了的手推車,沒有鋸總是做不好,合適的木板找不到,必須要用鋸來鋸斷它們。”
祖母覺得小伊薩克像個大孩子一樣,老是替她著想。她這個小外孫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將來也要比別的孩子有出息。
“好的,好的,祖母會給你買的。”
小牛頓興奮得晚上都睡不著了,他躺在床上,幻想著把鋸拿到手裏的感覺,那是一個孩子心裏的大事啊,得到那把鋸,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了。小牛頓把每個細節都想得清清楚楚:把那塊太長的木板鋸短,再用刨子把它刨平,其它幾塊光滑的小木板可以釘到四麵,最後再用半塊木板釘在上麵,剩下的一半空處讓祖母做一塊布簾蒙上。對了,小箱子要刷上漂亮的藍色和白色,布簾也要用這種顏色的。
多漂亮!還有那個小板凳,想著這些開心的計劃,小牛頓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的嘴角還掛著滿意的笑容。
祖母第二天從集市回來的時候,真的給小牛頓帶回了一把小鋸,小牛頓的夢境成真了,而且這盼望並沒有耽擱太久。小牛頓真的有點欣喜若狂了,他要讓鄰居大叔看看它,還要去跟大叔學學使用方法。
小牛頓一溜煙跑過河上的一座小橋,跑到大樹下麵大叔的家。大叔見到小牛頓,問他:“小伊薩克,什麼事這麼高興啊?”
“大叔,我終於有自己的鋸了。”小牛頓答道,“看,多漂亮的鋸啊。”
那把普通的小鋸因為是小牛頓夢寐以求的第一把鋸,在他的眼中,也許閃耀著魔杖一樣的光芒吧。
改造日常生活用具
小牛頓在學校裏用功學習,放學後,小牛頓就飛奔到自己熟悉的大自然身旁。有時,他的某一件木匠活前一天沒有完成,第二天白天他一有空就想一想製作的詳細過程,放了學,他心裏已經想得十分清楚了,他直接跑回家去,按計劃快速地把它做完。
小牛頓把祖母給他的零花錢都用於買釘子之類的東西上了,他還是那麼喜歡做木匠活,而且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思維越來越複雜,做的東西也越來越有創造性了。以前他隻是模仿著做一些桌椅板凳之類的家具,現在他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能設計改造一些用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