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清心安神,除煩止痙。
防治病症:失眠,頭痛,眩暈,心悸,煩躁,癔病,癲癇,精神病,耳聾,高血壓。
防治配穴舉例:配睛明、風池、太陽、光明防治目疾眼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夾承漿
位置:承漿穴外側約1寸凹陷處,適在下頷骨之頦孔處。
局部解剖:在口輪匝肌中。有麵動脈分支。有三叉神經第三分支。
功能:清熱祛風,通絡止痛。
防治病症:麵頰浮腫,齒齦潰爛,口歪,麵肌動,唇口疔、疽,三叉神經痛。
防治配穴舉例:配地倉,頰車治口角流涎、麵癱及麵部口角麻木。
刺灸法:直刺0.1~0.2寸。
(11)金津、玉液
位置:正坐張口,舌轉卷向後方,於舌麵下,舌係帶兩旁之靜脈上取穴,左稱金津,右名玉液。
局部解剖:有舌下靜脈。有舌下神經、舌神經。
功能:降逆止嘔,清熱消腫。
防治病症:舌強,舌腫,口瘡,喉閉,消渴,嘔吐,腹瀉,失語。
防治配穴舉例:配少商治扁桃腺紅腫。配內關治妊娠嘔吐。配廉泉、風池治舌強難言。
刺灸法:點刺出血。
(12)上廉泉
位置:正坐仰靠、在頸上部正中,下頜下緣與舌骨體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在下頜舌骨肌,頦舌肌、舌肌中。有舌動、靜脈。有頸皮神經、麵神經頸支和舌下神經。
功能:開竅解語,消腫止痛。
防治病症:舌強,暗啞,語言不清,流涎,咽喉疼痛,舌麵潰瘍,失語。
防治配穴舉例:配通裏、啞門、豐隆治語言蹇澀。配少商治咽喉疼痛。
刺灸法:斜刺0.2~0.3寸。
(13)新設
位置:第三、四頸椎之間,旁開1.5寸,正當風池穴直下,項後發際下1.5寸,約在第四頸椎橫突端處。
局部解剖:在斜方肌外緣。有頸橫動脈分友。有第四頸神經後支。
功能:祛風定痙,活絡止痛。
防治病症:頸項強痛,角弓反張,後頭痛,肩背痰痛,咽喉痛。
防治配穴舉例:配天柱、後溪、風池治後頭痛、肩背酸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4)百勞
位置:於大椎旁開1寸,再直上2寸處。
局部解剖:在斜方肌,頭夾肌中。有枕動、靜脈。有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分支。
功能:退蒸除勞,通絡止痛。
防治病症:骨蒸潮熱,盜汗自汗,瘰鬁,氣喘,肩背酸痛,頸項強痛。
防治配穴舉例:配陰郤、肺腧防治骨蒸潮熱,自汗盜汗。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5)血壓點
位置:第六、七頸椎棘突之間旁開2寸處。
局部解剖:當斜方肌、菱形肌、頭最長肌、夾肌處。有頸橫動脈及頸深動脈分支。有第七頸神經後支。
功能:調節血壓。
防治病症:高血壓,低血壓。
防治配穴舉例:配合穀、太衝治高血壓。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6)崇骨
位置:後正中線第六、七頸椎棘突之間處,正在大椎穴上第一小椎。
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棘間皮下靜脈叢。有第七頸神經後支。
功能:宣肺解表,清熱化痰。
防治病症:咳嗽,氣喘,感冒,瘧疾,癲癇。
防治配穴舉例:配列缺、合穀、曲池治感冒發熱咳嗽。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7)定喘
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下緣中點(大椎穴)旁開0.5寸處。
局部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頭夾肌、最長肌中。有頸橫動脈和頸深動脈分支。有第七、八頸神經後支。
功能:止咳平喘。
防治病症: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舉,蕁麻疹。
防治配穴舉例:配肺腧、膻中、中府防治哮喘。
(18)胃上
位置:腹正中線臍上2寸再旁開4寸處。
局部解剖:在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及腹橫紋肌處。有腹壁淺靜脈。有第九、十肋間神經外側支。
功能:益胃舉陷。
防治病症:胃下垂,胃病,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