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絡養生的方法6
4.整體保健法
推拿按摩用於身體保健的曆史很久遠。曆代醫家和養生家都總結了不少寶貴的經驗。現介紹一些簡易實用有效的方法,以備讀者選用。
(1)浴麵
兩掌心互相搓熱,兩手伸開,中指自鼻翼兩側沿鼻梁上抹經眉頭至前額。然後四指放平分推至兩額角,再用兩掌心自上而下摩麵頰,中指還到鼻翼。如此稱為一次。擦20~30次。此法可養肌榮膚,祛風散寒,調理血氣。古代有“搓塗自美顏”之說。持之以衡,能使皮膚滋潤,容顏美好。
(2)熨目
黎明時,雙手相摩擦,搓熱後用手掌放於兩眼之上,如此反複三次。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按壓眼球,稍停片刻即可。《諸病源候論》說:“雞鳴以兩手相摩合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此法有怡神悅目,預防目疾之功。
(3)按眉
用雙手拇指關節背側按摩雙眉,自眉頭至眉梢,經攢竹、魚腰、魚尾、絲竹空等穴,可稍用力,自感略有痠痛為度,可以連續按摩5~10次。此法有明目醒神,活血止痛之功。可用於眼保健,還可防治頭痛、眩暈、視物不清等症。
(4)搓鼻
雙手拇指微屈,其餘四指握拳,先將屈曲的拇指關節互相搓摩至微熱,然後自兩側鼻翼開始,向上沿鼻梁搓自目內眥下20~30次。再用屈曲的拇指關節分別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按揉20~30次。用指甲掐鼻中膈和人中各3~5次,此法可宣肺理氣,通調鼻竅。能防治感冒、鼻塞不通,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治麵神經麻痹。還可消除鼻唇周圍皺紋,預防鼻部痤瘡。掐人中能清神誌,祛風定驚。
(5)摩耳
用兩手掌根使耳殼前後對折再緊按耳孔,兩手食、中指輪流輕擊枕骨下部相當於風池穴處約20~30次。然後手指不動,掌心掩按耳孔後再驟然放開,如此反複開閉10~20次,再用雙手拇指在耳廓後,食指在耳廓前,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樣方法按摩耳垂20~30次,同時向上提拉耳輪各20~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此法有補腎益陰,清肝解鬱,通調經脈,和合髒腑的功能。能夠防治耳鳴耳聾,煩躁失眠等症。有助於防治頭痛、頭昏、牙痛、眼疾等。
(6)摩(梳)頭
兩手五指屈曲,從前額沿頭頂至枕部推20~30次,如梳發樣。再用右手或左手指端自前額向項後部按揉3~5遍。用兩手五指屈曲,以指端均勻輕輕叩擊頭頂部。再用兩手抓握頭發向上提抖3~5次。用兩手拇指置於玉枕穴處,作左右橫向按揉20~30次,再揉風池穴3~5次。最後將兩手十指交叉,抱於枕骨部,兩掌心相對用力作一緊一鬆的擠按10~20次。本法有暢通頭部經絡、祛風止痛、降逆益智、防止脫發等功能。對於頭痛,高血壓、脫發等有防治效果。
(7)搓頸
用左手或右手拇指及其餘四指分別置於頸部兩側,掌心貼喉結自上而下抹搓20~30遍,再用左或右手中指揉天突穴5~10次。此法有理氣化痰、清熱利咽之功。可以防治咽喉炎、梅核氣等疾病。
(8)推橋弓
用左手推右頸部,從乳突往下至肩內側,頭向左傾,用右手推左側時頭向右側。此法有降逆泄火,通絡止痛之功。可防治高血壓、偏正頭痛等症。
(9)浴胸
用右手掌按在左乳上方,手指並攏向下,用力推至左側腹股溝處,然後用左手從左乳部上方用力推至右側腹股溝。一左一右為一次,做10~20次。此法有理氣運脾,消食化痰之功。可防治肝氣不舒脾失健運的胸脘痞悶、厭食世守0
(10)按揉胸
用中指麵沿鎖骨下肋骨間隙由內向外,由第一、二肋間,二、三肋間順序向下,適當按揉,以酸脹為度。此法有寬胸理氣、宣肺平喘之功。適用於胸悶、咳嗽、氣喘、太息等症。
(11)摩胸
左手按於心前區,右手按在左手背上,作順時針方向摩動40~50次,然後作逆時針方向摩動亦40~50次。此法有活血理氣,強心通絡之功,對緩解心絞痛,改善心肌供血,防治冠心病、高血壓、膽心綜合征等有一定療效。
(12)拍胸
以一手掌心內凹,五指張開,用掌拍擊胸部,注意在拍擊時切勿屏氣,約10次,左右手交替拍擊。此法有理氣安神,活血通絡,止咳平喘之功。適於胸悶脅痛,心煩失眠及咳嗽喘促等症的防治。
(13)揉脘腹
以右手食指、中指、小指、無名指並攏按揉中脘部、或以右手大小魚際按揉,作圓周方向旋轉運動20~30次。再以左手按揉20~30次。此法有健脾和胃、理氣化濕之功,可防治脘腹脹滿疼痛,腹瀉,消化不良、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14)摩臍
用左手掌心貼於臍部,右手按左手背上,兩手同時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100~200次。此法有益精壯陽、補腎固脫之功。可用於防治脾虛瀉、五更瀉、遺尿、尿失禁、尿瀦留、遺精滑泄、陽萎早泄,痔漏脫肛、月經不調等症。亦可用於過敏性結腸炎的防治。
(15)摩腹
用右掌心貼住腹部作順時針方向按摩20~30次,再用左掌心貼住腹部作逆時針方向運動20~30次,可反複交替3~5次。此法有益精固本,強身健體之功。能夠增強體魄,提高抗病能力。同時還可肪治胃脘腹部脹滿、胃下垂、胃腸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腹瀉、便秘、慢性結腸炎等。
(16)搓揉腎腧、命門
先以兩手搓熱後緊按腎腧穴、稍捂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至尾閭部,兩手交替操作,約50~60次。再用兩手叉腰,用拇指麵緊按腰眼,作旋轉按揉,以酸脹為度。然後再用掌心按在命門處,作上下搓動20~30次。此法能補腎強腰,通經活絡,調理髒腑。可防治腎氣虛弱,精血不足以及急慢性腰痛等症。
(17)幹浴手
兩手掌相互搓熱後用左手掌緊貼右手背用力摩擦10~20次,再搓熱後用右手掌緊貼左手背用力摩擦10~20次,以手熱為度。此法溫通氣血,舒筋活絡,能使十指靈活。可防治手指麻木、發涼及凍瘡,對癱瘓後功能恢複有益。
(18)撚指
用右手拇、食指指麵逐個撚左手五指,從指尖撚至指根,再從指根撚至指尖為一遍,每指3~5遍。然後換左手撚右指,方法同前。此法有健指活絡,溫通氣血之功,可防治手指麻木,指關節僵硬,指間關節扭傷等。
(19)揉腿
兩手拇、食、中指同時或單獨取下肢穴位,按揉陰陽陵泉,拇指按揉足三裏。一般單手或雙手同時進行,從伏兔、鶴頂、陰陵泉、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懸鍾揉至太溪等穴,每穴揉3~10次。並可根據本人不同情況重點按揉某些穴位30~50次。如脾胃虛弱,脘腹飽脹,可重點按揉足三裏等。此法有調補髒腑、健體強身、通經活絡、健步止痛之功。除了用於健體強身外,還能防治足膝疼痛、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腫痛、活動不靈等。
(20)擦湧泉
其法有三:一是盤坐,將右腿放左腿上,用左手擦右湧泉穴100次;再將左腿放右腿上,用右手擦左湧泉穴100次。其二取右側臥位,用左腳趾蹠關節內側搓右足湧泉穴100次;再向左側臥,用右腳趾蹠關節內側搓左足湧泉穴100次。第三法是用拇指麵按在湧泉穴上,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揉動20~30次。以上三法可根據個人情況,任選一種。此法有滋陰潛陽,引火歸元,益精補腎之動。並可寧心誌,醒昏厥。湧泉乃腎經起始之穴,足底又為人之根,常能按揉,確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功。並能防治老年足部麻木發涼、浮腫、凍瘡等。
(六)氣功養生
氣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內經》中所總結的,古人常用的行之有效的醫療保健措施有砭石、毒藥、灸、九針、導引、按跔踽等。其中導引、按踽就含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療法。氣功養生治病在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素問·寶命全形》中認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五個條件,“一日知治神,二日知養身,三曰知毒藥之真偽,四日知砭石之大小,五曰知髒腑血氣之診”,其中前兩條“治神、養身”必然屬古人氣功範圍,說明當時醫生必須精通氣功。
1.氣功保健機理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自我調節控製係統。人體本身存在著自我調節的生理機能。有的人之所以體弱多病,是由於其自我調節的生理機能不能充分發揮的原故,機體處於不平衡狀態。那麼,人體這個自我調節的生理機能的動力是什麼?根據中醫學的理論,就是人體自身的內氣,亦即正氣的充實與調動。正如《內經·素問》所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裏所指的“邪”即病邪,亦即邪氣、病氣。這是說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內氣正氣虛弱之故。隻要人體的正氣內氣充實、旺盛,邪氣病氣就侵犯不進來。中醫學理論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血通則病自愈”。這些論述都說明疾病的發生與治愈,同人體自身的內氣強弱有密切關係。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與內傷七情有關。所謂內傷七情,即喜、怒、悲、思、憂、恐、驚等情誌太過所致。也就是說,人體發病的原因。與人體精神上的刺激創傷、身心失調有關。而氣功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自我鍛煉,充實與調動了人體的正氣,調整了大腦的功能,排除大腦皮層中的種種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病理信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人體自我調節生理機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調整機體內由於身心失調引起的不平衡狀態,以達到強身治病的目的。
氣功保健不同於一般的藥物、針灸、推拿、理療、手術等治療方法,也不同於一般的體育鍛煉和體育療法。氣功有貯能的作用,在整個鍛煉過程中,要求意、氣、形三結合,把意念與呼吸及身體的姿勢形態結合起來進行鍛煉,這樣一來,既鍛煉了身體,又培育了人的精、氣、神,這種自我身心鍛煉,就是常說的調身、調息、調心。
①調身:指練功姿勢,也稱“調形”,使之合乎要求,使全身處於放鬆、舒適的狀態,以便使內氣能循經絡係統通暢運行。
②調息:指調整呼吸,即把自然呼吸通過訓練調整為腹式呼吸或其他呼吸,以增強腹肌運動的深度,提高吸取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從而促進自身內氣的充實與調動。
③調心:指意識訓練,即練功過程中要求在形神鬆靜的基礎上,把心意安定下來,使雜念妄念逐漸消失,讓大腦高度安靜,進入恬淡虛無的氣功狀態。通過調心訓練,不僅可以調整機體內在的不平衡狀態,又有助於調身與調息,促進機體髒器進一步放鬆,使內氣循經活躍運行,並有助於內氣進一步聚集、貯存與調動。調心的意義,還在於修心養性,要求練功者加強思想意識的修養,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去掉雜念邪念。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使大腦高度入靜,才能真正達到調心的目的。
通過“三調”的訓練,可以使人體內氣亦即真氣充實與調動起來,使大腦功能得到調整與加強。這樣就可以使人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抗病能力增強,從而為發揮人體自我調節的生理機能創造了條件。
2.養生氣功鍛煉原則
要想練好氣功,除了必須按功理和功法去習練以外,還必須從思想上認識上明確幾項基本原則,才能沿著正確途徑,學好練好氣功。
(1)練功要有堅實的思想基礎
練功必須持之以恒:氣功的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指望在一朝一夕就練好某種功夫(即使有“高人”指點)是不切合現實的,所以必須老老實實,循序漸進,否則急於求成反倒會事倍功半,甚至出現偏差,所以習練氣功必須有信心,有恒心。
(2)練功要遵循氣功的固有規律
氣功是一門科學,它有自身的規律,練氣功要嚴格遵守它的規律。這裏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①法貴精專。練氣功選定了一門功法,就專一深入練下去,要精,要專,不能練練這個,又練練那個,見異思遷,朝秦暮楚。因為氣功的每一門類的功法,都有其特有的規律。不管練哪一個功法,隻要專心練下去,就會練出功夫,這就是“法貴精專”的道理。
②鬆靜自然。鬆靜是我們練功的基本要求。鬆包括形鬆和神鬆。形鬆是身體各個部分都要放鬆;神鬆是指精神、情緒的放鬆。練功首先要放鬆精神,神安祥下來,才能更好地做到形體放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形體的放鬆要以精神放鬆為前提,而形體的放鬆又有助於精神的放鬆。
靜指精神和情緒的安靜、安寧。既有精神集中的含意,又有虛靜的含意。《淮南子》講:“常欲在於虛則有,不能為虛矣,若夫不為虛而自虛者,此所慕而不能致也。”就是說虛靜不能用意念去追求,想著要虛靜,有了這個念頭,就不是虛了,沒有虛的念頭,自自然然就能達到虛靜。所以,練起功來不要去想靜,要聽其自然,越想靜,就越不靜。虛靜的境界不能強求,要順其自然而得。
③練養結合。要努力練功,還要認真養氣。一般來說,動功是練的多養的少,靜功是養的多練的少。功法與功法之間,一套功法在練的過程中,都有練養之別。養氣是為了使氣充足。然而氣貴在流通,如氣不流通,聚在那裏就會生病,身體就不能健康。練完功後,一定要十分重視收氣回丹田後雙手重疊於小腹前靜呆一會兒,這是養氣動作,這是收氣回體內為你所用的時候,是練完功收獲的時候,務必要帶著養氣的意念認真去做。
懂得什麼是練和養之後,要合理安排練和養。一般來說,白天上班的人早上練功宜先養後練,養完氣再練,讓周身氣血流暢後上班,不過練完之後也要收氣靜養。晚上練功則宜先練後養,氣血練流暢後就養,使精神安寧、氣回內裏好睡覺。如果晚間先養後練,身體興奮度提高後往往不易入睡。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練養的安排也不能盡同。有病、體弱的人是不是可側重於養或者隻練靜功呢?我們認為,病、弱是因為氣血流通不正常和受阻,對於他們,首要的是使氣血流通,經脈和暢,這就要練,隻要能動一點就去動一點,氣血流通就會好一點,對治病強身比單純練靜功好得多(不能動者當作別論)。
對於養,我們既要重視練氣功的養,也要注意增加營養的養。要從各個方麵增加氣機的來源,來增強自己的生命力。
④姿勢正確活潑。姿勢正確是指要按照各功法所要求的姿勢,一絲不苟地去把每一個動作練正確。練動功如此,練靜功也如此。我們強調要循規蹈矩按姿勢去練,但又要求不要用姿勢捆住自己。練功時不要繃著勁,不要總提心吊膽怕動作做不好,要自自在在很安詳地去練。思想上不要有練功的壓力,要把練功作為一種享受去練,這樣精神與形體才能結合到一起,身體裏麵的氣機才能活潑。要想做到嚴守規矩,又自在活潑,就必須對所練的功熟練掌握,熟練之後,意念一動,形體就跟動,身心就自然而然合一了,就會出現一種活潑的、生機盎然的境界。
⑤循序漸進。練功要想出功夫,就必須持續不斷地刻苦鍛煉,不能企圖一下子就練出功夫來,也不能為了快出功夫便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去練。功夫是練出來的,但不是一下子就練出來的,必須一張一弛、循序漸進,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一步步地練。練氣功要求有決心、有耐心、有恒心,但不能太熱心。太熱心就著急,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必須是今天一點、明天一點,一點一點地積累效果,連續持久地認真去鍛煉。不能今天想起來了,二十四小時從早到晚不吃飯不睡覺地練,練完了這一天,一放就是十天半個月不練。要堅持不懈地去練,要循序漸進的去練,才會有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3.練功的時間和方位
練氣功必須定時、定點、定地來練。定時,就是每天要保證有一定的時間練功;定點,就是規定什麼時間練;定地,就是有固定練功的地方。定了時間、地點,到了時間就非去練不可,就使得克服困難的毅力更強了。如果不給自己這樣規定,就有可能早晨一忙推到晚上,晚上有點累又推到明天,下雪刮風,天氣不好也就不去練了。
那麼,一天當中應在什麼時候練功好?古人在這一方麵也為我們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內經》養生篇就明確指出:“腎有久病者,可在寅時麵向南(即清晨3時至5時),淨神不亂思,閉息七遍……”這就指出了練功的時間和方向性問題。古代一些練功者從長期實踐中觀察到,人體的氣血盛衰和運行,與天地自然界的季節氣候的變化有密切關係,而在一晝夜24小時中,人體十二條經絡的氣血運行也各有其盛衰的時候,按照這一規律,在氣血運行旺盛的時候進行練功,效果較好。根據中醫學的子午流注理論,寅時(清晨3~5時)是肺經的氣血最旺之時,而“肺主氣”,“肺朝百脈”,此時練功對調動人體一身之真氣,效果明顯。古人還認為,子時、午時,(半夜11時~1時,中午11時~1時)練功效果也較好。當然這並不是說其它時間就不宜練功,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以練,晚上臨睡前練功也是好的。不論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一擇在什麼時間練功,隻要按時去練,持之以恒,效果都會有的。
一般認為,在綠色植物附近練功較有利於治病強身。比如早晨在竹林裏練功,效果較好。因為早晨太陽初升之時,竹木經太陽光照射,吸收了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可使人清心寧神,易於入靜,對心髒病、神經衰弱患者尤有益處。如香樟樹氣質溫和、純厚,在該樹旁練功,可令人易於得氣和有舒服感覺,對體虛畏寒者尤為適宜。梧桐樹、冬青樹和桂花樹氣質清涼,可令人頭腦清晰,對陰虛陽亢高血壓患者,較為適宜。鬆柏樹氣質柔和,可令人有舒適感覺,對關節炎及其他慢性病患者亦較適宜。有些樹氣質不純(如夾竹桃等),可令人有頭昏不適之感,故不宜在該樹旁練功。
練氣功固然要有每天專門練功的時間,但這還不夠,練功要有持續性。怎樣才叫練功持續性呢?早晨起來練一個鍾頭以後,這一天把練功忘得幹幹淨淨,這不叫持續。持續也不是指整天什麼也不幹,就隻練功。我們說的持續練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腦子裏要有個練功的意識,時刻把練功貫串到日常生活中去。自然而然這樣做。使氣功在意識裏占有位置,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練功,效果就會更好,功夫就長得快。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練功。譬如,等公共汽車時,往那兒一站,兩腿一分,腿也不用彎曲,讓周身中正,全身放鬆,把重心放在全腳,既不要放在腳跟,也不要放在腳掌,在大拇腳趾根部用點意念,這樣重心就偏於前腳掌,站得很平穩,這就等於練功了。在公共汽車上沒座,雙手扶住上邊的扶手,往那兒一站,重心放在全腳,身體平穩,氣機就流通了,既乘車又練了功。走路時,腳拇趾跟用點意念,使氣機向下,百會往上一提,氣機就圍著周身走了,這就是古人說的“行則措足於坦途”。幹工作時,兩腳放平,周身中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安安靜靜地幹事情,這也是練功。睡覺也能練功:側臥,手有兩種放法,一是拇指按住耳珠,小指按在眉間,另一隻手放在胯骨上,兩腿隨便一搭就行了;還有一種是大拇指和食指撐開,虎口放在耳朵下邊。仰臥也可以,把腿伸開,把手放在體兩側或放在肚臍上。如果你想躺著堅持練功,可把雙腳心一對,兩手放在肚臍上或兩手放在頭頂上成混元臥。你站著,坐著,看書報,看電視,還可以用手搓搓臉,按氣功的辦法,從下往上搓,下來如洗臉的動作,再把鼻子揉搓一下,鼻子有五髒的反應點,一搓等於把心、肝、脾、肺、腎都按摩了。撓撓耳朵,按照相應部位,耳窩是五髒,耳輪是四肢,耳垂是頭,抻幾下耳朵,再揉揉,也就等於給全身按摩了。開會時,動動腳趾頭,使勁蜷,再使勁伸,再來個立腳分趾,使氣血衝到指尖,使手指末端氣血充盈暢通。洗臉時,練習鬆腰、鬆胯、鬆肩。上廁所練提肛(縮肛),這是提高生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講,人身有七重門,肛門叫魄門,人隻要有生命活動,肛門就不會鬆弛。提肛是強身健體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不需要精神集中,不需要運氣,隻要一縮一放就行了。在學習的時候,貫串適當的練功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習效果。比如聽課,先安靜坐好,精神集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心反過來注意耳朵。複習的時候,把眼睛一閉去回憶,你就會感覺老師就像在你耳朵裏講的那樣清楚,用這種方法,隻要你不走神,可以把老師講的內容記住百分之八九十。看書也是一樣,打開書本一字不落地往下看,不要有雜念,不要把精力分散,記憶力就會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