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飲食營養
痿證病人的飲食要求,首先要富於營養,以高蛋白,維生素含量多的新鮮飲食為主,如瘦肉、蛋、魚、豆類、水果及新鮮蔬菜等,以供給病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注意食品。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特別是對一些吞咽困難者,要少食多餐,給予半流質飲食,既有利於吞咽和消化吸收,又避免流質飲食引起的嗆咳。
(3)簡易食療
經常服用對痿證有治療作用的食品,亦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如四肢麻木,軟弱無力,病程纏綿不愈,臨床診為末梢神經炎者,可取黃豆、麥麩各1500克將黃豆炒枯磨成細粉,與麥麩各等份和勻水調作餅,蒸熟食用,每餐100克,常服有效。對痿證患者屬於脾虛,大便稀薄,四肢軟弱無力者,可常服山藥蓮子粥。取蓮子、山藥、粳米各等份,以山藥煮粥,以粥代藥,服之每每獲效。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患者,多以四肢遠端肌肉萎縮為主,可用瘦肉療法:取新鮮瘦豬肉適量,切薄片,放開水中燙熟即可,不加油鹽等調味品,經常食用有效。痿證屬肝腎陰虧者,可常服桑椹膏(桑椹1000克,砂糖400克,熬製),每次10~15克,日服2次,空腹服為宜。牛骨髓具有補腎填髓之功,適用於各種痿證,對肝腎陰虧者尤宜。取烤幹牛骨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略炒香研末,加白糖適量拌勻,每次9克,日服2次,長期服用。龜、鱉具有補腎強筋之效,腎虛致痿,久服有益。
(4)飲食禁忌
“飲食自倍,脾胃乃傷”。痿證患者要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飽餐高糖飲食,對周期性麻痹,臨床表現為反複發作的全身性癱瘓患者,應當禁忌。
4.起居調理
(1)消除致病因素
痿證的發生常與居住濕地,感受溫熱濕邪有關。《素問·痿論篇》說:“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因此,避居濕地,防禦外邪侵襲,有助於痿證的恢複和預防痿證的複發。
(2)加強肢體鍛煉
痿證病人常因肌肉無力,影響肢體功能活動,坐臥少動,氣血鬱積,加重肌肉萎縮。因此,應提倡病人進行適當鍛煉,對生活能自理者,可堅持打太極拳,做五禽戲,加強患肢的功能鍛煉。病情較重者,可經常用手輕輕拍打患肢,每次感到發熱為止,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鬆弛肌肉粘連,避免萎縮肌肉失去彈性。
(3)注意精神調養
《素問·痿論篇》雲:“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因此,注意精神調養,避免過勞,清心寡欲,生活有規律,對促進痿證康複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說,痿證也是臨床上難治病症之一。如果屬外感致病,病程短,治療及時,善後調養合理者,預後較好;內傷致病,病程長,伴有明顯的肌肉萎縮,嚴重影響肢體運動功能者,預後較差,往往需要在積極正確治療的前提下,給予合理的善後調養,可望向好的方麵轉化。各種原因引起的痿證,它們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係,外感溫熱濕邪致痿,遷延日久可導致肝腎虧損;內傷致痿,也常因感受外邪而使病情加重或遷延不愈;而痿證日久,影響經脈氣血的正常運行,經脈瘀滯,筋骨失養,則發生關節不利、肌肉萎縮。
(四)厥證的防治
厥證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如寒厥、熱厥、氣厥、血厥、痰厥、食厥等。厥證輕者可在短時內蘇醒,醒後無語言不利、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等後遺症,故厥證雖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與中風病不同。厥證嚴重者,昏厥時間較長,也可一厥不複而導致死亡。
中醫有關厥證的記載最早始於《內經》,如《素問·厥論篇》指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目乃知人者”。
厥證是一種綜合症,可見於多種疾病中,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暈厥。如心源性暈厥(阿斯氏綜合征、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急性心梗等)、反射性暈厥(迷走血管性暈厥、位置性低血壓性暈厥、咳嗽性暈厥、頸動脈竇過敏性暈厥等)、腦源性暈厥(暫時性腦供血不全、無脈症等)、低血糖症及嚴重貧血引起的暈厥等。
厥證的發病原因甚多。感受六淫或穢惡之氣,如暑厥,多發生在夏令炎暑之季,烈日久曬,或勞作於高溫之室,感受暑邪,熱鬱氣逆,閉塞清竅,卒發為厥。惱怒劇疼,如氣厥、血厥,多發生在情誌過極之時,惱怒驚駭,創傷劇疼,氣機逆亂,血隨氣逆,蒙塞清竅,昏仆無知。飲食不節,如食厥,暴飲暴食,食滯胸膈,氣機受阻。或痰厥,過食酒酪肥甘,聚濕生痰,痰阻中焦,氣機不利,均可導致清陽不升,發為昏厥。亡血失津,體虛饑餓,如氣厥、血厥,失血過多,氣隨血脫,大汗吐下,氣隨液耗,體虛過饑,中氣不足,均致腦失濡養,神明無主,昏厥無知。此外,顱腦外傷,瘀血阻絡,氣機受阻,神明失用,也可發生厥證。
臨床可見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四肢厥冷。患者神誌清醒後,無口眼喁斜及肢體偏廢等後遺症。厥證的病因不同,證候特點亦異。氣厥有虛實之分,實證者形體壯實,多由精神刺激誘發,呼吸氣粗,舌苔薄白,脈沉或沉弦;虛證者素體氣虛,多因悲恐、疲勞、饑餓等誘發,呼吸微弱,舌質淡,脈沉微。血厥有虛實之別,實證者多因暴怒而誘發,麵赤唇紫,舌紅,脈沉弦;虛證者多發生在大失血之後,或大汗吐下之後,口唇無華,舌淡,脈芤或細數無力。痰厥多發生於肥胖之人,加之惱怒而誘發,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舌苔白膩,脈象沉滑。食厥多發生在暴飲多食之後,複遇惱怒而誘發,氣息窒塞,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脈象滑實。暑厥發生在酷暑季節,高溫勞作之人,麵色潮紅,胸悶身熱,舌紅而幹,脈象洪數。厥證發作的持續時間,一般為數十秒或2~3分鍾。
多數病人的厥證發作,病情較輕,病人呼吸平穩,脈搏均勻清楚,持續時間較短,在2~3分鍾內即可自行蘇醒。醒後可有頭部不適,出汗欲寐,惡心嘔吐,身體疲乏等症狀,但預後良好。少數厥證發作,如中、老年人或心髒病患者發生厥證,病情一般較重,持續時間較長,預後較差。這類病人雖有自複的可能性,但亦有猝死者,故應以及時救治為妥。若見病人氣息微弱,大汗淋漓,手足厥冷,唇甲青紫,二便自遺,脈微欲絕,則為元氣外脫,陰陽離決之凶險。證候,往往“氣不複返”而導致死亡。
1.飲食調養
飲食失節是厥證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諸中門》曾雲:“中食之證,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舉,狀似中風,皆因飲食過傷,醉飽之後”,說明厥證發作與飲食有關。對不同病人飲食調養的要求也不一樣,身體虛弱者,飲食應富於營養和易於消化,食品宜多樣化,雞、魚、蛋、新鮮蔬菜和水果等;有心、腦血管硬化病或肥胖之人,應嚴格控製高脂肪飲食,力戒酒類,飲食要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