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絡病證的防治2
(六)痹證的防治
痹,有閉阻不通之意,凡外邪(風寒濕熱)侵入肢體的經絡、肌肉、關節、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肢體的筋骨、肌肉、關節等部位產生疼痛、腫大、重脹或麻木等證甚至影響肢體運動功能者,均稱為痹證。
痹證的成因,主要是風寒濕邪趁人體虛弱而侵入人體,致使經絡痹阻,發為風寒濕痹,《素問·痹論》明確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由於感受風寒濕三氣各有所偏盛,故以風氣偏盛者為行痹,表現為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寒氣偏盛者為痛痹,則疼痛較劇;若痛處有冷感,遇寒加重,濕氣偏盛則為著痹,則肢體關節痰痛沉重,肌膚微腫,痛有定處。如素有內熱,複感風寒濕邪,寒從熱化,則為風濕熱痹,而見四肢關節痰痛腫大,紅腫熱痛。
痹證日久,正氣虛憊,風寒濕熱之邪亦可內傳髒腑,導致髒腑受損的表現。
行弊:肢體關節走竄疼痛,痛無定處,或在一處作痛,向遠處放射,牽製麻木,如風行之速,以致患肢屈不敢伸,伸則痛麻難忍。時兼寒熱,苔薄白或淡黃,脈浮弦。
痛痹:肌肉關節疼痛,痛勢較劇,痛處有冷感、得熱痛減,遇寒則甚,苔薄白,脈浮緊。
著痹:肢體關節酸痛沉重,肌膚微腫,不紅,痛有定處,陰雨風冷天氣每易發作,苔白膩,脈濡。
濕熱痹:四肢關節酸痛,腫大,痛不可近,活動受限,伴有咽痛,發熱,多汗而熱不退,小便短赤,苔厚膩而黃,脈濡數。
1.自然療法
可采用礦泉、溫泉,以及泥土、沙浴、目光浴等療法。以疏通氣血,驅除病邪。
2.熏洗療法
利用藥物煎湯,趁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或洗浴及外敷。是物理治療和中藥治療相結合的一種療法。如風濕痹可用海風藤、■薟草、防風、秦艽、桑枝、鬆節、木瓜、白芷、川芎、當歸、川斷各30~50克,細辛10克,加水煎煮熏蒸,適用全身關節痛者。還可用蒼術60克,羌活25克,獨活25克,蛇床子15克,蔓荊子15克,穿山甲15克,雄黃15克,硫黃15克,麝香3克,共同炒熱,以絹包,熨患處。
3.按摩療法
可根據肢體疼痛的部位選穴。如脊背部可選水溝、身柱、腰陽關。髀部:環跳、居髎、懸鍾。股部:秩邊、承扶、陽陵泉。膝部:犢鼻、梁丘、陰陵泉。踝部:申脈、照海、昆侖、丘墟。偏風者加血海、膈腧。偏寒加腎腧、關元。偏濕加足三裏、商立。偏熱者加大椎、曲池。采用點、揉、按、摩等手法,亦可沿患肢經絡行使推、拿、揉、摩等手法。
4.針灸療法
以近部取穴及循經取穴為主,輔以阿是穴,病在皮膚、肌肉宜淺刺,或用皮膚針叩擊,病在筋骨宜深刺留針。如在肩部:肩髎、肩頤、臑腧。肘臂:曲池、合穀、天井、外關、尺澤。腕部:陽池、外關、陽溪、腕骨。背脊:水溝、身柱、腰陽關。其它部位,可參考按摩取穴。
5.休息調理
本證一般病情較長,多呈正虛邪實的表現,除治療之外,尤須注意休息起居。急性期要臥床休息,減少受累關節活動,並注意臥姿和良好的體位,以防屈曲畸形。對於病程長,關節功能活動障礙者,要鼓勵患者日常生活的訓練,如體位的變換、拭麵、梳頭、進食、更衣、起坐、步行等日常生活動作。更重要的是患者要適寒溫,避免風寒濕等病邪侵擾。
6.運動療法
痹證患者應適當進行體育活動,這對促進氣血暢通,克服肢體功能障礙十分必要。要根據病情和功能障礙程度,循序漸進地進行關節運動範圍的訓練與肌力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者可以鼓勵一般性的遊戲,或廣播操,太極拳等體育運動。但要避免劇烈跑跳等運動。
(七)腰痛證的防治
腰痛又稱“腰脊痛”,疼痛的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側,或兩側俱痛。
腰痛多見於腰部軟組織損傷,肌肉風濕,以及脊柱病變等。
由於腰為腎之府、督脈並於脊裏,腎附其兩旁膀胱經挾脊絡督,所以腰痛與腎和膀胱經的關係最為密切。無論是外邪侵襲,勞傷閃挫,或是腎虛體虧,致使邪阻腎府,或腎精虧損失養,都能造成腰痛。腰痛主要有以下幾種。
寒濕腰痛:多因勞汗當風,衣著冷濕,或久居冷濕之地,或涉水冒雨而感受寒濕之邪,客於經絡,腰部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而腰痛。
氣滯血瘀:因負重閃挫,跌仆撞擊,損傷經脈氣血;或因體位不正,腰部用力不當,摒氣閃挫,導致經絡氣血阻滯不通,均可使瘀血留著腰部而產生腰痛。
腎虛腰痛:勞欲過度,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筋脈,無以充實腎府,因而發生腰痛。中老年人腎氣虛憊,或久病腎虧引起腰痛。
這幾種腰痛臨床表現如下。
寒濕腰痛: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強直不可俯仰,或痛連骶、臀、股、胭。疼痛時輕時重,患部惡冷,天氣寒冷陰雨則發作。苔白膩,脈沉。
氣滯血瘀:多有陳傷宿疾。腰部強直酸痛病有定處,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痛處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腎虛腰痛:腰痛隱隱,綿綿不已,喜揉按,腿膝無力,遇勞更甚。常反複發作。偏陽虛者,少腹拘急,麵色光白,手足不溫,少氣乏力,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心煩失眠,口燥咽幹,麵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1.自然療法
可參考痹證的自然療法,溫礦泉、沙浴、日光浴等。
2.推拿按摩
(1)寒濕腰痛
取腎腧、腰陽關,環跳、秩邊、委中、昆侖。患者伏臥,重攘腰臀部諸穴,後拿委中、點昆侖等穴。坐起後在腰部施以擦法。然後可配合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