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抗衰老必須健脾和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水穀皆人胃,五髒六腑皆稟氣於胃。若脾胃虛衰,飲食水穀不能被消化吸收,人體所需要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便會影響機體健康。從而加速衰老,甚至導致死亡。《內經》明確指出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而“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是衰老的開始表現。
脾胃屬土,為一身氣機升降之中樞,脾胃健運,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虛損,五髒之間升降失常,就會產生一係列的病變,從而影響健康長壽。
(一)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在中醫學中,胃氣是脾胃功能的總稱,而脾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靠脾胃供給。若脾胃功能減弱,則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古代養生家特別強調“胃氣”的重要性。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醫學家華佗曾說“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髒六腑皆壯也……”。《內經》說“人無胃氣日逆,逆者死”。總之,要養生,要延年益壽,必須保養胃氣。
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疾病、壽夭與髒腑功能的關係非常密切。正如《靈樞》指出“五髒堅固,血脈和調……六腑化穀,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可見“髒腑堅固”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必要條件。
脾胃係統的疾病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廣大農村,患病率較高,對廣大勞動人民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祖國醫學所說的脾胃病,包括了現代醫學的多種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胃及十二指腸壺腹潰瘍、胃神經症、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胃癌以及某些肝、膽、胰係統的疾病。
在五髒六腑中,脾與胃相表裏,被稱之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切物質都必須依靠脾胃供給。《養老奉親書》認為“脾胃者,五髒之宗也”、“安穀則昌,絕穀則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脾胃虛則百病生”,古人的這些論述充分地體現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與人體生命活動的密切關係。
由此不難看出,調理脾胃就成為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所謂“善治病者,唯在調和脾胃”。
(二)四季脾旺不受邪
《金匱要略·髒腑經絡先後病》篇說“四季脾旺不受邪”。明確指出脾在一年四季中對抗禦病邪起著重要作用,既現代醫學所謂的“免疫功能”。這一點是其他髒腑所不能相比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免疫功能減退和內分泌功能失調是導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有關研究資料證明,免疫功能減退和內分泌功能失調,是與脾虛有密切關係的。如有人對脾虛證患者17-酮和17-羥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多數脾胃虛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功能失調現象,多數患者17-酮降低更多,17-羥降低尤其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17-羥含量有降低的趨勢。該資料認為:“可能與脾胃虛及腎、腎上腺皮質功能進一步低下有關”。又有研究結果顯示,脾氣虛證患者的淋巴細胞和紅細胞電泳能力、血細胞比容和全血黏度均低於正常組和實驗組。表明脾氣虛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也說明中醫理論是有物質基礎的。
另一方麵,有關臨床研究又從另一側麵進一步證明,香砂六君子湯能把脾氣虛患者(包括老年患者)紊亂的免疫功能調節到正常的狀態。從上述現代有關研究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出,衰老與脾虛的關係非常密切,健脾確有抗衰老作用。
另外,筆者在臨床實踐中也體會到健脾對強身抗衰老的確切效果。例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辨證屬脾氣虛或脾陽虛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減退,以健脾治療,消化係統症狀消除或減輕後,性功能亦有明顯提高。又如,筆者擬“補土固金湯”(人參9克,焦白術10克,炙黃芪15克,黃精18克,丹參20克,法半夏9克,雲茯苓、檳榔各12克,陳皮、防風、紫蘇葉各6克,炙甘草9克,紫河車粉6克膠囊分裝,湯藥送服)從補脾立法,冬病夏治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患者經治療後,除咳喘發作減輕外,同時食欲增加,體質增強,性功能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