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還為人提供多種無機鹽和某些稀有元素。鈉、鉀、鈣、鎂等無機鹽會給血液和體液帶來堿性傾向,當然還有其他用途;稀有元素也有它們的作用,如硒,多含在大蒜等蔬菜中,它的抗癌作用,已經引起人們充分的注意。
蔬菜又是纖維素和果膠的重要來源,其降血膽固醇、排鉛等作用姑且不談,它們促進排便的功效亦十分顯著。因為及時排便可以預防結腸癌,已為更多的人了解了。
蔬菜還提供大量的酶、有機酸、葉綠素等,都對癌有一定抑製作用。而食用菌中的多醣體,抗癌作用就更為肯定了。
16.隻有喝足水才能防衰老
這是講喝水的重要性,人們要想身體健康,必須重視喝水的學問。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如營養物質的攝取和運輸、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進行、體內代謝廢物的排泄、體溫的調節,都需要水的參與。水分也是維持消化液分泌和避免便秘所必需的。水分還是血液的基本成分、血液內水分減少,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血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固然與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有著密切關係,而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是引起腦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液黏稠度增高除血脂異常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缺水。其中夜間失水的後果最為嚴重,會導致血小板凝聚力和黏附力增強,所以睡眠中是腦血栓的發病高峰。
缺水時會全身血容量減少、心髒灌注壓下降、心肌缺血、心排血量降低,因而容易造成心肌損害,嚴重的可導致心肌梗死。臨床上,因急性腹瀉導致心肌梗死的例子時有發生,缺水對心髒的損害應引起高度重視。此外,體內缺水時,汗液和尿液會相對減少,這樣就會影響體內代謝物質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質在體內蓄積,使人體出現慢性中毒。這種慢性中毒的危害相當大,它可損害多個器官多種組織,加速人體衰老。
口幹是身體發出的需水信號,我們常常在此時才喝水。事實上,這時我們的身體已脫水了。這種口幹才喝水的不良習慣,導致我們的身體經常性脫水,危害健康。概括起來講,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消化食物,以體液來溶解營養物質,傳送養分到各個組織,擔負吸收和搬運的任務;排泄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保持細胞形態,提高代謝作用;調節體液黏度,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調節人體體溫,保持皮膚濕潤與彈性。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平時注意適時適當地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否則,身體經常性地、持續地缺乏水分,新陳代謝就無法順利進行,身體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
醫學專家綜合人體的需要,認為人一天平均攝取2.5升水是適當的。人體所需的水分,首先從飲水獲得,其次才從食物中獲得。當攝入充足的水後,血液、淋巴液的循環才會呈現良好狀態。這樣,既可保證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又能夠排泄廢物,並消除毒素,進而增進內髒功能,皮膚也會滋潤、光滑。這對年輕人和小孩的健康是必需的,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水是常常被人所忽視的卻又是人體所需的最基本的養分,代表了生命、健康、青春和活力。既然如此,我們就應養成每天攝取適量水的習慣,避免脫水。但攝取安全健康的水就顯得尤為重要。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長壽村的水後,提出了健康飲用水的五大標準:不含有害物(細菌、病毒、有機物、化學物質);含適量的礦物質成分(鉀、鎂、鈉、鈣);弱堿性,pH為8~9;小分子團;帶有負荷,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在當今世界能夠滿足以上五大標準的自然水源已經極少了。
17.夏日需清補,諸病皆能除
在夏天,人處於天暑地熱之中。由於大量出汗鈉鹽等營養素丟失;加上睡眠減少,人的食欲降低,消化能力較弱,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消瘦等。因此,夏季注重飲食養生顯得十分重要。
醫學家們認為,夏季食補應該“清補”。因為夏天氣溫高,細菌十分活躍,一些蛋白質、脂肪豐富的食物容易變質,加上人的食欲較差,故采取“清補”較為適宜。“清補”一般以寒性的食物為主,可選食綠豆、牡蠣、蟹、豬腎、兔肉、鴨肉、羊肝、雞蛋、蜂蜜、菠菜、豆芽、芹菜、蘿卜、莧菜、竹筍、黃瓜、茄子、荸薺、西瓜、梨、柑等,既能清熱解暑,又可攝取營養、健體強身。夏季暑濕較盛,脾虛的人可選具有健脾補胃、化除濕邪的食品,特別是補而不膩之品為宜,如赤小豆、薏苡仁等。
醫學家認為,夏季清補,宜食用清淡之品,但要注意過食生冷食品會導致疾病發生。據《頤身集》記載:“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冰雪、蜜冰、涼粉、冷粥等。”否則,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脹、嘔吐、下痢等胃腸疾患。中醫認為胃喜暖而惡寒,“凡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夏天積陰在內,暖時尤宜”。因此,年老體弱、久病初愈或脾胃虛寒者及幼兒,在炎熱的盛夏,切不可隻圖一時之快,過多地飲用清涼飲料、冷凍食品,謹防損傷脾胃而患病。
18.冬季進補飲食為先
冬季的飲食吃些什麼?怎樣吃?那是很有講究的。冬季朔風凜冽,陰寒特甚,因而冬季的飲食宜選牛肉、羊肉、狗肉、豬腰、雞、桂圓、紅棗等溫陽食物,以助人體的陽氣。牛肉,曆代的中醫學家認為它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其中黃牛肉尤佳。牛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食,營養豐富,易被人體所吸收,關於牛肉的美味佳肴很多,有清炒牛肉絲、陳皮牛肉、幹切牛肉片、咖喱牛肉湯、枸杞燉牛肉、牛肉大米粥、牛肉包子等。煮牛肉時加茶葉適量(以紗布包之)或加中藥山楂,可使它易爛去膻氣。羊肉溫中暖下,是冬季的大補之品。羊肉的吃法有涮羊肉、白切羊肉、羊羔、當歸羊肉湯、白羊腎羹、肉蓯蓉羊肉粥、羊肉燒賣等,人們可以變換出各種花樣。燒羊肉可加白蘿卜或橘皮以去除膻味。狗肉也是冬季飲食中的首選取食品之一,但是必須選用肉用型,經食品衛生檢疫部門檢驗過的狗肉。此外,豬腰的益氣溫陽的功效也相當好,在冬令時節,人們吃些炒腰花、煮腰片、煲豬腰等豬腰菜肴,有補腎之功。
除上述肉類食品外,蔬菜中的韭菜亦溫陽進補。現今的暖棚韭菜在冬季的農貿市場中已屢見不鮮,與鮮蝦或核桃仁同炒,可以健胃補虛、補腎壯陽。幹果類的桂圓、紅棗等都是冬季飲食中的佳品。紅棗可以補脾氣不足、暖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日服紅棗30枚,連吃3個月,有大補氣血之良效。桂圓又名龍眼,它益心脾、補氣血、安神誌,有很好的滋養作用。
雞也很適合於冬季進補,《本草綱目》說它有填髓補精助陽氣的功效,體質虛弱的人都可以在冬令進補之。老母雞煨湯對許多久病虛弱的人,其補身的效果極為顯著。
19.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是祖國醫學食忌理論中關於食物溫度應適中的具體論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在食用時,有的溫度要適當高一些,有的食品溫度要低一些。正如《周禮·天官·塚宰》中所記載的那樣:“食醫掌主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劑。凡食齊眠春時,羹齊眠夏時,醬齊眠秋時,飲齊眠冬時……凡君子之食恒放焉。”這段話的大意是食醫掌管帝王各種食物的調配及製作方法,吃各種食物的溫度,要像春天一樣溫暖;吃各種羹湯要像夏天一樣的炎熱;服食醬醋類食物的溫度應像秋天一樣涼爽;喝各種飲料的溫度應像冬天一樣寒涼……大凡有社會地位和身處鼎食生活的人家在飲食宜忌方麵,都效仿這種方法。
“熱無灼灼”,指的是食物不要像沸騰的開水那樣灼熱傷人;“寒無滄滄”,指的是食物也不要像寒冰那樣蒼蒼涼涼。食品寒溫適中則陰陽協調,有益於身體健康;反之則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動態平衡的,如果吃的食物過涼或過熱則會打亂陰陽的這種協調關係,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長期吃過熱過燙的食品,可以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造成物理性損害,形成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慢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病症,病程日久,甚至可以發生癌變。如在飲酒或吸煙同時飲過熱的茶水,則對上消化道、口腔等處損傷更大。
如果吃過於寒涼的食品,可使消化道內的溫度急劇下降,胃腸的血管迅速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使生理功能失調,影響人體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使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胃酸、胃蛋白酶、小腸澱粉酶、脂肪酶以及膽汁、胰酶的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尤其是小兒,因其髒腑嬌嫩,脾常不足,如過食寒涼、嗜啖瓜果生冷,則會損傷脾陽、壅滯中州、氣機升降失調。還可影響到脾胃的受納及運化功能,以致造成不思飲食、嘔吐流涎、腹瀉便溏、消化不良、麵黃肌瘦、營養不良、抵抗力差、易感外邪等病變。此外,胃腸道由於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變得蠕動失控,運動失調,日久可以誘發慢性胃痛、腹痛、腹瀉以及營養不良等病症。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往往喜歡把食物放入冰箱內冷凍後食用。其實,這樣不僅損傷脾胃陽氣,而且極不衛生。盡管大多數細菌都是嗜熱菌,喜歡在20~30℃的溫熱條件下生長繁殖,但大腸杆菌卻可以在很低的溫度,如在冰箱的冷藏室內的溫度下繁殖,這種細菌可引起腸道疾病,並伴有類似闌尾炎、關節炎等病的疼痛症狀。因此,經過冰箱冷凍過的食品,應加熱以後再食用,以防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20.解除疲勞必須吃的食物
疲乏之無力、渾身肌肉、關節酸痛。有人以為吃些雞、鴨、肉、蛋就可以補充營養,能夠盡快消除疲勞,其實這是一種誤區。茲介紹一些解乏食品,供您所需之時參考選食。
(1)蔬菜、水果、豆製品及堿性鹽飲料(枸櫞酸鈉、碳酸氫鈉飲料):這些堿性食品可中和疲勞之後血液的酸性,恢複體液的酸堿平衡,快速解除疲勞。而雞、鴨、蛋等酸性食品,在體內代謝分解之後主要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會使血液更偏酸性,不利於解乏。
(2)螺旋藻:雖然個體微小,但身價不凡。它含有豐富而全麵的營養成分及活性物質,幹製品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5%~70%,是大豆的2倍,是肉類及蛋類的3~5倍,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組成合理,易為人體消化吸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質。螺旋藻幾乎囊括了人類需從自然界裏獲得的各種營養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人類21世界的最佳保健品”。由於螺旋藻具有增加體能而不增加體重的優勢,頗受歐美運動員及健美者的歡迎,有的國家甚至將其定為奧運會選手服用食品。
(3)金針菇: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金針菇在提高機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抗疲勞產生及加速消除疲勞方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螞蟻:我國已知螞蟻有600餘種,但已證明可供食用、藥用的僅幾種,如擬黑多翅蟻、大黑螞蟻、雙齒多刺螞蟻等。目前獲衛生部批準使用的僅擬黑多翅蟻一種。
我國民間食用及藥用螞蟻已有3000多年曆史。中醫認為螞蟻是一種溫和滋補良藥,螞蟻能以其微小的身軀托起比它自身重52倍的物體。有研究者以螞蟻提取液喂飼小鼠,發現小鼠在遊泳時間、耐高溫、耐低溫方麵均顯著延長。
(5)百合:有研究人員用百合喂小鼠,發現能明顯延長其遊泳時間,也可延長小鼠的耐缺氧時間,對小鼠心肌耗損增加有對抗作用。
(6)銀杏葉:銀杏葉製劑能延長饑餓小鼠的壽命,能顯著增強遊泳耐力及耐缺氧能力。目前,市場上已有銀杏葉製劑出售。
(7)大蒜:研究人員分別用生蒜汁、熟蒜汁、加工處理過的大蒜粉及陳蒜提取物喂飼小鼠,發現喂飼生蒜汁及陳蒜的小鼠遊泳時間延長;陳蒜還能明顯延長小鼠機械踏車奔忙的時間,而其餘3種無此“記錄”。可見平時多食生蒜、陳蒜有助於抗疲勞。
(8)麥芽油:含二十八碳醇,能夠抗疲勞。國外多用作運動員的營養保健。
(9)枸杞子:疲勞與體內自由基過多有關。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枸杞子對減輕運動疲勞、提高遊泳耐力有較大幫助。
(10)絞股藍及大棗:用大棗清汁配以絞股藍皂苷製成含1%皂苷的飲料,喂養小鼠6周,發現其遊泳時間顯著延長,說明該飲料抗疲勞作用顯著,能夠增加機體對缺氧的耐受性。
(11)茶及咖啡: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累了可以泡杯茶或喝杯咖啡。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茶堿,可抗疲勞、改善記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可堿等生物堿,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大腦血、氧供應,對腦力及體力有一定興奮作用。
(12)雞提取物(雞湯):研究人員讓20名男性健康大學生每天喝140毫升的雞湯,另一組20名則吃7.2%的明膠溶液作對照。7天後,兩組學生分別實驗:①40分鍾內作1600次兩位數或3位數的加、減法計算;②作20次9位數的記憶。結果雞湯組的解題正確率顯著高於對照組。通過實驗前後對比,雞提取物對消除疲勞確實功勞不小。
(13)花粉:眾多實驗證明,花粉對增強體力、抗疲勞有顯著效果。有研究者每天給運動員口服花粉50克,發現其身體狀況明顯改善,體重及肺活量增加,運動量及做功量均明顯提高,心理及生理疲勞閾值亦顯著升高。
(14)人參及刺五加:人參能提高人的腦力及體力;刺五加能夠增強耐力。以上二藥均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15)L-肉堿:是一種類維生素製品,存在於人體內及肉食中,國際上稱其為“多功能營養品”。它能促進脂肪代謝,轉變為熱能,具有抗疲勞、減肥、抗脂肪肝、保護缺血心髒的作用。
21.抗衰防老必須重視早餐
據統計資料表明,一向輕視早餐的歐洲國家公民,近些年來,一改往日的生活方式,把早餐提到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科學家發現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甚至是延年益壽,增強智能的絕好補藥。
科學家認為,良好的早餐,能使人體保持營養均衡。而不吃早餐的人,血糖過低,身體疲勞,敏感性減弱,思維和智力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工作起來打不起精神,交通事故或工傷意外事故容易發生。堅持用好早餐很必要。
美國格蘭母特基金會通過對1000餘名在校吃營養早餐的學生和數百名未在校吃營養早餐的學生學習成績作了科學對比,結果是吃與不吃有明顯的差異。當今的美國有39%的小學已實行了聯邦學校的早餐計劃,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我國,盡管許多專家對用好早餐的重要性發出呼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吃早餐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是用早餐,也總是隨便馬虎應付了事,很難達到營養供給標準。更有甚者,一些女青年錯誤地認為,不吃早餐可防止發胖而達到減肥,其實適得其反。因為本來一日三餐,均衡補充營養,而隻吃兩餐,會使營養更集中,反而會使人發胖。
用早餐是有科學講究的。營養專家指出,理想的早餐,要掌握合理的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的搭配這三個方麵的要素。關於用早餐時間,正常的情況下,應當在起床後經過少許活動30分鍾以後吃早餐最適宜,這樣可增強食欲。早餐的營養量,應當以質為主。
一頓較好的早餐所攝入的營養成分要占到全日量的1/4或1/3以上。為了達到早餐供給高質量,專家們主張要重視主副食的科學搭配,這就要除了有熱飲料、主食之外,還應當適量補充一些動物蛋白質,如牛奶、雞蛋、蔬菜之類的副食品,脂肪和糖類食品可少些。
(三)防衰抗老的食物
1.鮮玉米
近年來,當人們嚐到了食過精細的苦頭之後,營養學家提出鮮玉米是營養豐富的精糧。在鮮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可延緩人體衰老。黃玉米中豐富的胡蘿卜素,經人體吸收後。便轉化成維生素A,不但能維持視網膜功能,還可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此外玉米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其中亞油酸的含量在60%以上,動脈硬化症、冠心病人食用後,可以抗血管硬化。
多食鮮玉米可以減少癌症發生,這與鮮玉米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鎂和穀胱甘肽有關。鎂可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機體排出廢物。穀胱甘肽能夠抑製癌物在體內形成,有預防癌症的特殊功能。
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穀氨酸,能促進大腦組織細胞的呼吸,利於氨的排出。因此,鮮玉米是優良的天然保健食品。
2.芝麻
芝麻雖小,營養價值卻很高,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E,芝麻素和鈣、鐵等礦物質,是古今人們常用的滋補強壯、抗衰老的佳品。明朝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說:胡麻……補五內,益氣力……久服輕身不老。這是因為芝麻的油脂中含有大量的防病抗老物質,如亞油酸、棕櫚酸、花生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地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芝麻油中的維生素E,其抗衰老的作用已為世人矚目。據科學家實驗表明,維生素E可使實驗動物的壽命延長15%~75%。芝麻的吃法很多,除經常以芝麻油、芝麻醬作調料,或食用芝麻食品,也可常用芝麻兩湯匙,配適量白糖,同搗爛,開水衝服,此方兼有治療身體虛弱、四肢麻木、肺燥咳嗽症的作用。
3.向日葵子
向日葵子係菊科植物的種子。向日葵的果盤、花、莖葉、莖髓、根和種殼均可作藥用。
性味:平淡。
功效:滋陰,止痢。
成分:種子含蛋白質、糖類和纖維素。種仁含油脂約55%,其主要為亞油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和少量花生酸甘油酯;尚含軟脂酸、硬脂酸、磷脂、穀甾醇、維生素E、有機酸(檸檬酸、酒石酸、綠原酸、奎寧酸、咖啡酸等)、β-胡蘿卜素、糖(單、雙和三糖)、球朊(水解後產生精氨酸、組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10餘種氨基酸)。種子油含甾醇類,如豆甾三烯醇、菜油甾烯醇、豆甾二烯醇、豆甾烯醇等。
作用:長期食用少量向日葵子能明顯降低肝髒抗氧化酶——硒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可減低組織脂質過氧化速率而有抗衰老作用。葵花子油對高脂飼料實驗性高血脂和高膽固醇血症有保護作用。此外,葵花子仁尚有抗癌變效果。
主治:血痢,癰膿。
用法:煎湯,15~31克。
應用:葵花子是一種健康佳品,經常食用對增進健康,延緩衰老很有益處。
(1)高血壓頭痛、眩暈:可用向日葵茶:取鮮的向日葵果盤30~60克,切碎,放入保溫瓶內,衝泡代茶,1日2次分服;胃涼、腹痛、痛經:將果盤曬幹,研成粗末,每日用20~30克,沸水衝泡,蓋燜10~20分鍾,棄渣,早、晚分服。
(2)腫瘤:胃癌患者可用葵心30克煎湯當茶飲。絨毛膜上皮癌患者可服用葵尾合劑(果盤93克,鳳尾草、水楊梅全草各62克,水煎,呈半膠凍狀)。
4.茶
人總要衰老,這是自然規律。但能否使衰老進程慢一點呢?人類在揭開衰老之謎後是可以實現的。醫學科學家認為,細胞染色體的斷裂或者說細胞內遺傳物質的改變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保護染色體使其不致因氧化而發生斷裂,如何控製細胞突變防止衰老,已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大問題。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它可以阻止細胞染色體的變化,被醫學界公認為是抗衰老藥物。有趣的是:茶葉有可能比維生素E更能抗衰老。據報道,日本岡山大學藥學部奧田拓男教授、日本國立遺傳研究所賀田博士等對茶葉的抗衰老性能進行了研究,發現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物質,對細胞變異有著很強的抑製作用。奧田教授從雌性大白鼠肝細胞中取出稱之為線粒體的成分,浸在可使其脂質氣化的溶液裏,觀察其氣化程度。如果在每1000毫升這種溶液裏加入5毫克維生素E,脂質氣化則被抑製4%,而加5毫克茶多酚,則被抑製74%,從而證明了茶多酚抗衰老作用遠遠勝於維生素E,它中和氧化劑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18倍多。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兒茶素,衝泡時有30%~50%的兒茶素可溶於茶湯中,一杯綠茶含有50~100毫克的兒茶素。我們每天通過飲茶可以攝取到較多的兒茶素,對防衰老極為有益。盡管目前醫學科學對人體究竟能吸收多少茶多酚,以及茶多酚如何發揮其抗衰老作用還尚待進一步研究,但正常健康人堅持適量飲茶,對防止衰老無疑是有幫助的。
法國巴黎聖安東尼醫學院臨床教學主任艾米爾·卡羅比醫生,證實了飲用中國雲南沱茶對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法國國立健康和醫學研究所的臨床試驗也表明,中國雲南沱茶使20多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在2個月內血脂下降了22%。所以飲茶可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最近,美國心肺血液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保持低膽固醇量可望使人健康長壽。事實是壽星中不少人,有飲茶的嗜好。上海曾有一位逾百歲的張殿秀老太太,她每天起床後要空腹喝一杯紅茶,這是她從二十幾歲起就養成的習慣;前蘇聯老人阿利耶夫(110多歲)介紹了他長壽的秘密,不喝酒、不吸煙、喜歡飲茶和在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埃及尼羅河三角洲貝海拉省的農民紮那帝·米夏爾活到130多歲,他不吸煙,飲食正常,但每天要喝6杯茶。
5.紅薯
紅薯為薯蕷科植物甘薯的塊莖。它含有大量澱粉、糖類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分別為大米的7倍和4倍,胡蘿卜素含量也比穀物含量高,幾乎可與柑橘相媲美。紅薯最大優點是可以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質,這是一種膠質和黏多糖類物質,對人體消化、吸收、泌尿係統器官黏膜均有保護作用;對防止器官炎症、細胞病變有特殊功效。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瑤族自治縣,那裏的人們食用紅薯從9月至次年4月,時間長達8個月之久。
中醫學認為,紅薯性味甘平,功能健脾胃,補肝腎,解毒消痛。如《本草綱目》裏說:“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同薯蕷。”對於月經不調,小兒疳積,遺精等症有效。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常吃紅薯對保持身體健美有益。國外許多想保持苗條身材的女性,都熱衷於吃紅薯。原因是紅薯內含有類似雌激素的物質。紅薯屬堿性食品,可與食物中產生的過多酸性物質中和,從而保持人體酸堿平衡,促進長壽。
紅薯盡管好吃,但食用紅薯過量,或吃法不當,也有可能引起肚脹、吐酸水、燒心等症狀。所以,在吃紅薯時,要講究方法。
不要以紅薯為主食而單一食用。可以大米、饅頭為主食,輔以紅薯,每次吃紅薯不超過100克為宜,這樣既調劑了口味,又不至於對腸胃產生副作用。
蒸煮紅薯時稍微放些堿,或用明礬洗泡紅薯,以減少和破壞氧化酶。
吃紅薯時,可吃些鹹菜,這樣可減少胃酸,減少和消除腸胃不適感。
6.黑米
黑米又名補血糯,原被稱為“宮廷米”,是我國古老名貴的糯米。它富含鐵質較多,具有特殊補血功效。黑米不僅烏黑光亮,誘人食欲,而且煮時香味四溢,是近年來國際市場暢銷的保健食品之一。
現代醫學表明,黑米可以治頭暈、目眩、貧血、白發、眼疾、腰膝酸痛等症,尤其是黑米中的黑色素,可以提高肌體免疫功能,增強肌體抗病力,故自古以來被視為米中珍品。在煮米前,黑米至少浸泡一夜,煮成粥時,一定要將黑米完全煮爛,在湯汁非常黏稠時方可食用。如果用高壓鍋則要30分鍾後,才能確保黑米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為人們所享用。
7.燕麥
燕麥為禾本科植物燕麥的子實,又名雀麥、野麥。每100g燕麥含蛋白質量15.6克,糖類66.7克,並含極其豐富的亞油酸。
中醫認為,燕麥味甘,性平。功能補益腸胃,滑腸催產,對難產、自汗、盜汗、虛汗等病證有治療效果。現代營養研究表明:在優質燕麥中含有極其豐富的亞油酸,它對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和β蛋白有顯著效果。並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可作為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的保健食品。
8.山藥
山藥為薯蕷種植物薯蕷的根莖。每100克山藥含蛋白質1.5克,糖類14.4克,鈣14毫克,磷42毫克,鐵0.3毫克,維生素C4毫克。它既能充糧,亦可入饌,有補而不膩,香而不燥之功。
本品味甘性平,入肺、脾、腎三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傷中,補虛贏,補中益氣力,長肌、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本品適用於氣陰虧虛體質,用腦過度,形體虛弱、皮毛枯燥的人及老年人食用。
9.蘆筍
蘆筍為百合科植物右刁柏的嫩莖,又名龍須萊。每100g嫩莖含少量蛋白質、脂肪、糖及維生素。藥理研究證實,蘆筍中含有許多特殊的藥物成分,如天門冬酰胺、葉酸、核酸、硒等。適用於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動過速等症。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功能養血平肝,利尿消腫,清熱通經,適用於水腫、咳嗽諸症。
由於蘆筍稚嫩味鮮,營養豐富,已被列入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10.洋蔥
洋蔥為百合科植物洋蔥的鱗莖,又名蔥頭。每100克洋蔥中含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1.8毫克,維生素C8毫克。此外,還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等。蔥頭幾乎不含脂肪,而在其精油中卻含有可降低膽固醇的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英國一份醫學報告說:每天吃一個洋蔥,可保證身體健康,他們證實了1969年紐卡索大學醫學院四位醫生的結論:洋蔥可以減輕心髒冠狀動脈硬化帶來的危險。
中醫認為,洋蔥性溫,味甘,平,具有平肝,潤腸,利尿殺菌的功能。可用於防治動脈硬化、腎炎水腫、潰瘍等病症。
11.番茄
番茄為茄科植物的成熟果實,又名西紅柿。番茄營養豐富,每100克番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2克,糖3.3克,磷22毫克,鐵0.3毫克及多種維生素。由於番茄中含有大量果酸,保護了維生素C,使其在烹調加工過程中損失很少。它還含有維生素P,對治療高血壓有一定作用。此外,番茄中含有一種抗癌、抗衰老的物質——穀胱甘肽。研究發現,隨著人體穀胱甘肽濃度的上升,癌症發病率明顯下降。穀胱甘肽還可推遲某些細胞衰老。番茄還有利尿作用,常吃番茄對腎髒有益。由於番茄所含的糖多半是果糖或葡萄糖,最容易消化和吸收,具有營養心肌和保護肝髒的作用。冠心病、心肌炎和肝髒病人多吃些番茄對恢複健康是大有益處的。臨床實驗證實,番茄素可以抑製一些細菌和真菌,可用於口腔炎症,熱天還可以將番茄切片熬湯,加入0.5%的食鹽當茶喝,有清熱解暑的功效。
中醫認為,番茄性平,味甘,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通便的功能。可用於熱病口渴,濕熱黑疽,便秘血痢,乳痛瘡毒等症。
番茄可拌、醃、炒、燴、做湯等,還可以加工成番茄醬、番茄汁。紅番茄還常用於宴席中的冷盤裝飾。
盡管食用番茄好處很多,但食用不能過量。因為它含有大量膠質、果質、酚類,可與胃酸結成難溶塊狀物。此外,不宜食用青色未熟的番茄。因其含有龍葵堿,食後使人感覺苦澀,胃脘不適,嚴重的可導致中毒。
12.黃瓜
黃瓜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每100克黃瓜中含蛋白質0.8克,脂肪0.2克,糖2克,鈣19毫克,磷29毫克,鐵0.3毫克及少量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瓜中的纖維素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黃瓜中的丙醇、乙酸等成分,可抑製糖轉化為脂肪,多吃可以減肥。黃瓜頭部含胡蘿卜素,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此外,黃瓜汁外搽能舒展皺紋,潤膚除斑,又是近年來時興的美容佳品。也正由於黃瓜的諸多作用,所以黃瓜的身價倍增,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食用。
中醫認為,黃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止渴,利水解毒的功能。適用於煩熱口渴,咽喉腫痛。燙傷瘡腫,火眼赤痛,小兒熱痢,小便不利,四肢水腫等症。
13.茄子
茄子為茄科植物的果實。每100克茄子中含蛋白質2.3克,脂肪3.1克,鈣22毫克,磷31毫克,鐵0.4毫克及少量多種維生素、生物堿。茄子的果皮部分含有很多維生素P。因此,常吃茄子對防治高血壓、腦出血、動脈硬化、咯血、皮膚紫斑病有一定作用。
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清腫等功效。適用於腸風下血,熱毒瘡痛,皮膚潰瘍等症。
茄性寒涼,多食必腹痛下利。過老熟的茄子不宜吃,因為此時茄堿含量增多,易導致人體中毒。
14.木耳
木耳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又名黑木耳。每100克木耳中含蛋白質10.6克,糖65.5克,鈣357毫克,磷200毫克,鐵185毫克及少量維生素、煙酸、磷脂、甾醇、膠質等。尤其可貴的是新近發現黑木耳中有一種抗凝血作用的物質,有防治冠心病的效果。經研究證實,木耳有抑製血脂上升,阻止動脈組織中脂質沉積作用,能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轉化,抑製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集。
中醫認為,木耳性平,味甘,為益氣強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氣充饑,輕身強誌,宣利腸胃,防止出血。適用於虛弱體質,易於出血等症,尤宜婦女和老年人食用。黑木耳可炒食、煮食或研末調食。其營養豐富,滋味鮮美。但木耳質潤利腸,有脾虛腸滑不宜食用。
15.銀耳
銀耳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又名白木耳。每100克銀耳中含蛋白質5克,糖78.3克,鈣380毫克和其他礦物質、維生素,還含有17種氨基酸、粗纖維等。藥理研究證實,銀耳中的多糖類物質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動淋巴細胞,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興奮骨髓造血功能。銀耳以黃白色、朵大、光澤肉厚者為佳,被譽為菌中之冠,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一味扶正強壯的良藥。
中醫認為,銀耳性平,味甘淡,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能。可用於肺虛咳嗽,痰中帶血,便秘口渴,虛煩不眠等症。
對於高血壓頭暈、高脂血症、動脈硬化患者,可將銀耳9克,泡發後放鍋內水煎,待成,加冰糖適量飲用,1日2次分服,連續服用。
銀耳為著名食用菌之一,滋補不膩,補不峻猛,尤易養生常食。在食用時,宜水浸漲發後燉食,但有外感病者不宜食用。
16.香菇
香菇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又名香蕈、冬菇,是食用蘑菇的一個優良品種,既有野生,亦有人工栽培,為“山珍”之一,被譽為“蘑菇皇後”。每100克香菇中含蛋白質14.4克,糖59.3克,鈣124毫克,磷415毫克,鐵26.3毫克及維生素、氨基酸等。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香菇有抗癌作用,並有抑製膽固醇、降壓和防治感冒等效果。
在香菇中有一種叫“1,3-β-葡萄糖苷酶”的物質,可提高肌體抑製癌瘤的能力,加強抗癌作用。
一些經營香菇的商業工作者,由於經常吸入香菇的粉末,很少有人患感冒。這是因為香菇中含有一種幹擾素的誘導劑,能誘導體內幹擾素的產生。而幹擾素能幹擾病毒的蛋白質合成,使病毒不能繁殖,從而使人體產生免疫作用。
此外,香菇中含有一種核酸類物質,此物質可抑製血清和肝髒中膽固醇的上升,並可防止動脈硬化及降低血壓。
中醫學認為,香菇性平,味甘,具有健胃益氣,治風破血,化痰,澀小便的功能。適用於脾胃虛弱,缺鐵性貧血,小兒佝僂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症。
若子宮頸癌患者可用香菇10克,煮湯食。
若功能性子宮出血者可用香菇10克研末,溫水調食,每日2次。
若風寒感冒者:可用香菇15克,蔥白12克,煮湯食。因香菇性能動風,故產後、病後忌服。
17.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在我國有“長壽果”之稱,其義有二,一是核桃樹本身壽命長,可連續存活和結果數百年之久;二是其果肉營養豐富,於人有強腎補腦之功,令人長壽。因其產熱量為糧食和瘦肉的兩倍,且含脂肪40%~50%,含蛋白質15%左右,故冬令常吃核桃,非常有益於健康。凡冬季身體虛弱者,每天早晚吃1~2個核桃仁,可起到滋補保健及治療作用。若是患咳喘病者,在每晚臨睡前吃1/2個核桃仁(不要去掉仁上薄衣),再將一片薑同放在嘴裏慢慢細嚼,徐徐咽下,可起到鎮咳平喘的效果。冬季,小兒患百日咳者很多,可用核桃仁30個(連衣),早晚各吃3個,直到吃完為止。
古代俄羅斯人稱核桃為“大力士吃的食品”。我國曆代醫家都認為核桃是一種很好的滋補食品。如《食療本草》說它能“通經脈,潤血脈,黑須發,常服骨肉細膩光潤。”近代名醫張錫純也指出:“胡桃為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藥。”本品的抗衰老作用,主要是由於它含有維生素E和磷脂。凡病後虛弱、營養不良、神經衰弱,便秘、動脈硬化者,每天吃幾個核桃,有助於健康的恢複。
18.花生
花生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果實,又名落花生,長生果,被人譽為“植物肉”。其含油量高達50%,是大豆的兩倍多。花生的蛋白質含量雖然比大豆低一些,但是,沒哪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其含量達30%以上,相當於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就其主要營養成分來看,其產熱量高於肉類。花生中的維生素B2、鈣、磷等含量也都比奶、肉蛋為高。此外,花生中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卵磷脂、蛋白質基酸、膽堿和油酸、落花生酸、硬脂酸、棕櫚酸。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是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麵的。不僅適合兒童、老人、孕婦食用,更適合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患者食用。藥理研究表明,花生米還有降壓、止血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等功效。適用於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
花生食用方法很多,生食、煮、炸、炒均可,營養成分基本不受影響。但花生易受潮而發黴變質,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曲黴毒素,因此食用時一定要注意,對於已黴變的花生切不可食用。
19.大棗
大棗為鼠李科植物的果實,“樹上棗,果中寶。”我國是大棗的故鄉。長期以米,人們對大棗的滋補作用就推崇到了神話的程度。如《北夢瑣言》裏說:“河中永樂縣出棗,世傳得棗無核者可度世,裏有蘇氏女獲而食之,不食五穀,年五十嫁,顏如處女。”民間有“天天吃大棗,一輩子不見老”之說。英國一位醫學家認為,紅棗是一種“天然的維生素丸”。
近代研究證明,棗是營養成分最全的果品,幾乎含有其他水果所擁有的各種營養成分。在每100克鮮棗中含蛋白質1.2克,糖23.2克,鈣14毫克,磷2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540毫克,維生素PP0.6毫克。近年發現,棗具有增強環磷酸腺苷活性,抗變態反應,抑製中樞神經,保肝強身,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抑製癌細胞增殖等作用。
中醫認為,棗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功效。對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氣血不足,心悸怔忡有較好的療效,並能緩和藥性,減輕某些藥物的毒性和刺激性。即使是無病之人,常吃亦大有好處,如《神農本草經》裏說:(棗)“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可生吃,也可熟食,還可加工製成幹棗、棗泥、棗脯、醉棗、熏棗、蜜棗、棗罐頭、棗原汁飲料等。吃棗要量少次多,一次不可過飽。有熱證、腹脹、齒病的人及有疳積的小孩更應少食或不食。
20.山楂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楂(又名山裏紅)的果實,其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山楂的含鈣量列居各種水果的第一位;它所含維生素B2也與香蕉相當,並列為水果的首位;它所含維生素C僅次於大棗和獼猴桃,居各種水果的第三位。它所含的胡蘿卜素僅次於杏子,居水果的第二位;山楂的含糖量為20%左右,是蘋果和梨的2倍。由上可知,山楂的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保健珍品”。近年來,國內外醫學研究表明,山楂對心血管係統有多方麵的藥理作用,能軟化血管,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髒活力,興奮中樞神經係統,具有降低血脂和血壓,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因此,用山楂治療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冠心病和老年性心髒衰弱,有明顯效果。
中醫認為,山楂性溫,味酸、甘,具有開胃止痛,消食化積,調血化淤,活血止血等作用。適用於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胸腹脹滿,痛經閉經,產後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