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動則不衰”(3 / 3)

在人的一生當中,走是最重要的日常活動,從生後1歲左右蹣跚學步開始,到年老壽終正寢,幾十年間走不停步。俗話說得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這些都說明了散步健身的重要性。散步健身盡管對各種年齡的人皆適用,但對老年人則幫助更大。

從醫學角度看,行走鍛煉對人體各係統生理功能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老年人由於胃腸蠕動緩慢而出現腹脹、便秘、食欲缺乏等,通過行走鍛煉可得到改善。行走鍛煉還能調節神經活動,晨起行走一時,精神煥發一天;睡前行走一時,安然入睡一夜。此外,走路還是打開智慧的鑰匙,走路時能使身體逐漸發熱,加速血液循環,使大腦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為增強智力的良好催化劑。血液循環加快產生的熱量,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我最寶貴的思維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都是當我在散步時出現的。”

散步這種健身運動宜堅持進行,每天時間不少於半小時。以清晨運動較好。

3.“撮穀道”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枕中方》中用“穀道宜常撮”的敘述。穀道,即指肛門;“撮”即提的意思。“撮穀道”,古人又稱為提肛,指主動地、有規律地收縮肛門部的肌肉,並以此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防病原理為肛門處於人體經絡的督脈上,而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經氣的作用,是練功中真氣運行的路線。中醫養生學認為,“撮穀道”可使中氣升提,髒腑強壯,並可調節氣血陰陽。現代醫學則認為,有意識的提肛,能對中樞神經及自主神經係統起調節作用,促進胃腸及肛門部的血液循環及治療多種肛腸疾病。

方法:本功站、坐、臥均可進行,吸氣時提收肛門,如忍大便狀;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如解小便狀,一提一鬆為1次提肛運動,20~30次為1遍,每日可做2~3遍。

4.釣魚

曆史上的薑子牙任職時已是老年人了,但他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除了他有過人的天賦之外,也和他幾十年垂釣生涯有關。

釣魚活動曆來被認為一種高雅的體育活動。古來有許多像薑子牙這樣的名人賢達,都是隱居山林之間,以垂釣為樂的。首先,釣魚能培養人信心、耐心。俗話說“釣魚莫著急,全在好脾氣。”垂釣之時,不能瞻前顧後,見異思遷,急於求得,隻能耐心等待。

其次,垂釣之處,水浪翻花,草木蔥蘢,隨時散發出氧氣、負離子、殺菌素和芳香物質,有益大腦健康,增強記憶力。還有,釣魚是一項極好的旅遊活動,既活動了筋骨,也呼吸了新鮮空氣。在河畔池邊,麵對寬闊的水麵,沐浴著和煦的陽光,悠閑垂釣,避開了塵囂之擾,使自己融會在大自然裏,達到專心致誌,清心寡欲的境界,從而感到其樂無窮。正如陳君禮在《釣魚樂》中所說:

垂釣湖畔心悠然,嫩柳絲絲掛我肩;

鳥語聲聲悅我耳,春風微微拂我勝;

湖光水影收眼底,愁情雜念拋天邊;

魚竿拉成彎弓形,上鉤鯽魚活鮮鮮;

村人笑笑向我言:“為啥一釣就半天?”

“釣來錦繡不老春,釣來幸福益壽年!”

釣魚盡管好處很多,但必須懂得方法。

漁具:釣竿要直、牢、輕和有彈性;魚線最好用尼龍絲或尼龍線製作,它拉力強,不黴變,不易纏結,透明而柔軟;魚漂要1/3浮出水麵,因而鉛墜不可太重,但也不宜過輕;魚鉤分單鉤、複鉤兩大類,鉤形有圓形的、長形的和角形。

魚餌:分葷、素兩種。素餌主要由麵與芝麻粉拌和,用香油浸泡;葷餌主要指蚯蚓、小魚、青蛙、蒼蠅等。

釣魚地點:諺語說“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草”。意思是在春天時,魚的活動能力加強,喜歡遊到淺水處尋找食物;夏天天氣熱,魚多在深水潭或水草底下潛藏;秋天魚為了給過冬儲存脂肪,吃食較多,多在水草附近或蔭處水的中上層遨遊;冬天天冷,魚到雜草水藻叢中避寒取暖。

如何釣魚:關鍵在於思想集中,不能胡思亂想;其次是耐心和細心,“穩坐釣魚船”的“穩”字,是釣魚的關鍵一字,也是耐心和細心的化身。

抗衰老的運動項目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運動養生的原則

(1)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熱身運動可做腿部的屈伸,做體操或原地踏步,以活動肢體,增加氣血運行,適應運動時的需要。

(2)運動應循序漸進:西方傳說中有個名叫米羅的人,自他家小牛生下來,就每天練習把它舉起來。小牛慢慢長大,米羅的力氣也慢慢增加。到小牛長成大牛時,他仍然可以把牛舉起。由上述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運動是要循序漸進的,特別是老年人,運動量增加,要自然而不勉強,持續而不中斷。不可驟然間做劇烈的運動,否則害多於利。

不管任何運動,隻要做到有點氣喘,覺得有點恰到好處的疲勞,運動的目的就達到了。

(3)運動時間因時製宜:有許多健身運動,是隨時都可以做的,隻要有機會,就不要放過,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

不過,為了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秩序,還是每天或隔日有一次定時的運動為好。這樣可以形成時間、環境的條件反射。神經係統建立了動力定型,健身活動就變成很自覺的很容易的事情了。

(4)選擇環境因地製宜:最理想的環境還是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安靜清幽的園林,或是海濱、湖畔、江邊、河沿等處亦佳。這些地方遠離鬧市,空氣負離子多,沒有噪聲和汙染,對健康最有利。另外,具有優美風景的環境往往使人心曠神怡,對消除神經係統的疲勞和緊張最為理想。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也不必為選擇環境而奔波,在自己的居室或庭院裏,也可美化一下,布置一個清幽芬芳的環境。

(5)因人而異: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如老年人常有各種慢性病,有時會由於缺乏症狀或症狀不典型未引起注意,若選擇不當的體育運動就會將原來隱匿的疾病暴露出來,有時會有一定的危險性。一般而言,老年人宜選擇以柔為主,或剛柔結合的運動,不宜進行激烈的、速度快的、強度大的、競爭性強的運動鍛煉。

(6)動靜結合:不能因為強調動而忘了靜,要動靜兼修,動靜適宜。運動時,一切順乎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於外而靜於內,動主練形而靜主養神。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練精神,外練形體,使內外和諧,體現出“由動人靜”,“靜中有動”,“以靜製動”,“動靜結合”的整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