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季養生2
(四)秋季食養法
秋季保健,在飲食方麵,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1.秋季食養常用原料
(1)主食類
秋季糧食,應以粗細糧相調配,不宜單以大米為食。
①粟米:即小米。味甘、成,性涼,功能滋養腎氣,健胃,清虛熱,除濕熱,止瀉痢。用於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消渴,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瀉痢等。
②黍米:味甘,性溫。能健脾胃,補中氣,溫肺止嗽。用於瀉痢,吐逆,胃痛,不思飲食,肺虛咳嗽等。
⑧玉米:味甘,性平。功能調中開胃,益肺寧心,降血脂等作用。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因此多吃玉米製品可以促進腦細胞的正常代謝,有利於恢複大腦健康。
(2)肉類
秋季肉食,選用甘寒、甘溫之類,也就是選用功能益肺補肝和潤燥之類。
①豬皮:味甘,性涼。功能清熱潤燥,利咽喉。用於肺燥陰傷或陰虛火炎,心煩、喉幹、咽痛等。現認為有美容作用。濃煎,加蜂蜜調勻服。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鐵、磷等。
②豬心:味甘、鹹,性平。功能養心安神、止汗。用於心氣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自汗等。可煮湯飲、熟食。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③豬肺:味甘,性平。按中醫“以髒補髒”的理論,本品主要作用為補肺,用於肺虛咳嗽、咯血等症。由於秋令應肺,故豬肺在秋季頗為常用,以它配膳,多食有益。
(3)水產類
秋季吃魚類食物,也應選用潤燥益肺肝之品。
①鱸魚:秋後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風斜日鱸魚香”之說。味甘,性平。功能益脾胃,補肝腎。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泄瀉或脾虛水腫;肝腎不足,筋骨不健。可煮熟,煎湯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
②白鰻:味甘,性平。功能補虛益血,祛風濕,殺蟲。用於虛損或肺癆,骨蒸發熱;痔瘡便血,風濕痹痛,或腳氣腫痛。可煮熟,煎湯或研末食。含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病後脾腎虛弱,泄瀉痰多者不宜。
③黃花魚: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開胃。用於脾胃虛弱,少食腹瀉或脾虛水腫。可煮熟、煎湯等。含蛋白質和17種氨基酸,尚含脂肪、糖類、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
④鱉肉:味甘,性平。功能滋陰涼血。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暈眼花,腰酸,遺精,衝任虛損之崩漏失血。可煮熟,或入丸劑。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煙酸。
(4)菜類
①菠菜:味甘,性涼。功能養血止血,通利腸胃,止渴,潤燥。用於便血,衄血,消渴,腸胃積熱,大便秘結,小便不暢等。還可解酒毒,治咳喘。
②小白菜:味甘,性寒。功能潤肺止咳,和中滑腸。用於熱病津傷口渴,肺熱咳嗽兼便秘等。
③卷心菜:味甘,性平。功能補腎強骨,填髓健腦,健胃止痛。用於久病體虛,四肢軟弱無力,耳聾,健忘,胃痛,食欲減退,脘腹脹滿等。
④花菜:味甘,性平。功能益腎補腦。用於耳鳴,健忘,失眠,四肢乏力等。
(5)豆、奶及其製品
①百漿:含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補虛潤燥,清肺化痰。用於身體虛弱及產後氣血不足;久病肺虛咳嗽及痰火哮喘等。本品還有下氣通淋作用。
②牛奶: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鎂、鉀、鈉及多種維生素等。功能滋潤肺胃,潤腸通便,補虛緩痛。於秋季經常飲用,其效頗佳。
③飴糖:是由糯米、粳米、麥、粟等磨粉,經蒸煮後加入麥芽發酵糖化而成的糖類食品。有補虛潤肺止咳之功。用於體虛及小兒、產婦的滋養,脾胃陽虛或氣虛所致的脘腹疼痛,肺虛燥咳嗽無力。
(6)水果類
秋季水果多,在此介紹的隻是常見的,各地能買到的。
①蘋果:味甘、微酸,性涼。功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益脾止瀉。用於煩熱口渴,飲酒過度,脾陰不足,消化不良,少食腹瀉等。
②梨子:甘、微酸,性涼。功能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用於熱病心煩口渴或消渴口幹,噎膈反胃,大便幹結,肺熱或痰熱咳嗽,飲酒過度,精神不安等。脾胃虛寒,便溏腹瀉,咳嗽無熱者不宜。
③柿子:味甘、微澀,性涼。功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澀腸。用於燥熱咳嗽;胃陰不足,煩渴口幹,痢疾便血或痔瘡出血等。可生食或做柿餅食,其表皮滲出的白色粉末稱為柿霜,有潤肺清熱化痰作用。脾胃虛寒,便溏腹瀉,或痰濕內盛的咳嗽不宜。
④柚子:味甘、酸,性涼。功能生津止渴,開胃下氣,化痰止咳。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心煩,飲酒過度,胃氣不和,嘔逆少食,痰氣咳嗽等。
⑤石榴:味甘、微酸、澀,性平。功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幹久痢、久瀉等。
⑥獼猴桃:味甘、酸,性寒。功能清熱生津,和胃降逆,利小便。用於熱病心煩口渴,消渴口幹,熱壅反胃,嘔逆少食,濕熱小便不利或石淋等。可生食或絞汁服。含維生素C豐富。
2.秋季食養品種與製作
(1)菜肴
①荷葉乳鴿:將乳鴿拔毛後,剖肚洗淨,去頭、腳、內髒,用醬油、醋、料酒浸過,取鮮荷葉1張包起上籠蒸熟。功能滋腎生津、滌穢治煩。凡高溫作業或出汗過多引起的頭暈乏力,心煩失眠,口鼻幹燥以及體質羸弱之人均適宜食用。
②銀魚豆腐:鮮銀魚100克(幹品30克),嫩豆腐500克。豆腐切塊用開水燙過,燒好湯水,將銀魚、豆腐一同下鍋,再放入豬油、酒、醬、薑片等調料,功能養胃陰,益中氣。燥咳病人食之還可寬肺止咳。
③紅菱子鴨:選白而肥大之子鴨1隻,去頭、翅、爪和內髒,切塊文火燜熟。將紅菱肉100克入油鍋中煸炸後放鴨肉中同煨片刻,再加入香醋、精鹽等調味即成。本品味香肉嫩,爽口不膩,營養豐富。功能養陰補虛。
④百合蛤蜊:鮮蛤蜊肉200克,溫水洗淨晾幹(幹品需浸泡),加料酒、醋拌和後取出,與百合100克入油鍋中爆炒,再下薑、蔥、高湯。也可將蛤蜊肉、百合(後下)煮湯而食。可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對陰虛潮熱,心煩失眠,幹咳,鼻出血均有顯著療效。
(2)秋季粥食
秋季粥食,就是以人體在秋季所需為原則,以治燥和補益為中心,根據秋季氣候特點,按照人體髒腑盛衰情況,給予食養。由此秋季以清潤為準則,以甘酸為大法,調配好寒、溫。
第一,滋陰潤燥粥
①芝麻百合粥:芝麻50克,百合40克,粳米50克。將芝麻,粳米洗淨,放入陶罐內,注入清水先煮30分鍾,後放百合,再煮10分鍾即成。
②沙參銀耳粥: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沙參洗淨,放入陶罐內,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鍾,去沙參,放入銀耳,粟米(均洗淨),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鍾,即可食用。
③桑杏粥:冬桑葉50克,杏仁30克,天冬20克,粳米50克。將桑葉、杏仁、天冬洗淨,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罐內,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將藥渣去掉,放入粳米煮20~30分鍾,即可食用。
第二,補益五髒粥
秋季補益粥,重在益氣,養肝益肺,健脾和胃。
①人參芡實粥:人參10克,芡實40克,粳米50克。將人參切成薄片,同芡實放入陶罐裏,注入清水,先煮30~40分鍾,再放入洗淨的粳米,煮20分鍾,即可食用。
②黃精芡實枸杞子龍眼肉粥:黃精50克,芡實30克,枸杞子30克,龍眼肉20克,紅薯50克。將黃精切成薄片,紅薯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陶罐內,注入清水,煮30分鍾後放入芡實、枸杞子、龍眼肉,再煮30~40分鍾,去芡實,即可食用。
③芝麻花生豬肝山楂粥:芝麻50克,花生50克,豬肝40克,山楂40克,粳米50克。將花生去殼,並芝麻放入陶罐內,注入清水,先煮1小時,花生熟後,放入粳米(洗淨)煮30分鍾後,再放入豬肝、山楂,煮5~10分鍾,即可食用。
(3)湯食
秋季湯食,可分煲湯與菜湯兩類,與粥食一樣,主要是為了潤燥、養陰清燥熱、益氣、健脾胃、滋補肺肝等。
第一,煲湯
①豬肺花生胡蘿卜湯:豬肺1副,花生(去殼)40克,胡蘿卜30克,麻油15克,精鹽6克,蔥4根,薑3片。將豬肺洗淨,胡蘿卜切成條塊後同花生米一起放進沙鍋裏,放入清井水,大火煲40~60分鍾後,放入鹽、薑、蔥,即可食用。
②淡菜三骨湯:淡菜40克,牛脊骨100克,豬腳筒骨100克,雞骨100克,花生50克,山楂肉30克,精鹽5克,蔥、薑粒少許,麻油10克。將淡菜及三骨洗淨,將三骨敲碎後,同花生、山楂肉一道放進沙鍋煲50~70分鍾,放入麻油、鹽、蔥、薑粒,即可食用。
③甲魚煲銀耳湯:甲魚1隻(約150~250克),銀耳50克,鹽5克,薑粒、蔥少許,調味酒少許,麻油10克。將甲魚去甲和內髒,洗幹淨,同銀耳、薑粒放入沙鍋內,煲至甲魚、銀耳熟爛後,放入酒、鹽、麻油調味,即可食用。
④河蚌煲火腿湯:河蚌肉150克,火腿肉50克,麻油10克,薑粒5克,鹽5克,酒4克。將河蚌肉洗淨後,放入酒中,加上薑粒,拌勻,醃10~20分鍾後,便將河蚌肉、火腿肉放入沙鍋內,注入清水,煲30分鍾,放入精鹽、麻油,滾沸後即可食用。
第二,菜湯
①番茄鴨蛋湯:番茄20克,鴨蛋1隻,瘦肉絲15克,菠菜20克,麻油10克,薑粒5克,食鹽5克,醬油少許,味精少許。肉絲勾芡,用素油稍煸,加入清水煮沸後,加入鴨蛋(打開攪拌均勻,加少許鹽)攪拌,再加入番茄(切塊)、菠菜,煮沸後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
②胡蘿卜魚片湯:胡蘿卜30克,鰱魚片100克,香菇絲20克,麻油15克,鹽5克,酒5克,薑粒5克。鰱魚片用澱粉糊浸裹,待用。胡蘿卜、香菇絲加入清水先煮幾分鍾,加入鹽、薑、酒,放入魚片,煮沸後加入麻油即成。
③菠菜雞血湯:菠菜250克,雞血200克,加入清水煮湯,再放入鹽、味精、蔥、麻油等調味即可。
(4)茶飲
①桑菊茶:霜桑葉20克,菊花20克,綠茶15克。將三味放入陶壺裏,用清水燒開後,去渣留汁,便可飲用。功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潤肺止咳。用於外感風熱,咽喉疼痛,幹咳少痰,頭痛目赤等。
②山楂甘草橄欖茶:山楂肉20克,生甘草5克,橄欖10個,綠茶15克。用開水衝泡10分鍾後,即可飲用。本品消食開胃,生津潤喉。用於咽喉疼痛,口幹舌燥,食積不化,食欲不振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