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恒追求的目標,人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人人都希望能夠活到天年.但是,人們對於養生,無論是觀念,還是方法,往往都存在一些誤區.人的身體除了受思維支配以外,也會有自己的感知,自己的喜怒哀樂,身體會盡最大的努力維護自身健康.當我們攝入對身體有害的食物時,它就會召集身體的禁衛軍,與有害物質進行殊死搏鬥;當我們明明已經疲憊不堪,卻還要勉強東奔西跑的時候,它會調動陽氣來供給能量,支持我們的工作......總之,不管我們做了什麼違背身體規律的事情,身體都會盡力維持我們的生理功能,維護我們的健康.但是凡事都有"度",如果我們無止境的過度"使用"身體,那麼終有一天,身體會承受不住,疾病就會發生.
古人認為"一陰一陽謂之道,偏盛偏衰謂之疾",健康是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疾病的出現是因為這種狀態被破壞,陰陽氣機不是偏盛,就是偏衰,身體各部分喪失協調,所以人才生病.所以養生應該"以和為貴","和諧"的人陰陽是平衡的,五髒六腑的工作是正常的,能夠互相配合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時人自然就健康了.
明白了養生應該講究"和諧"以後,現在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狀態不和諧.
1.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自古以來,中醫都很重視七情,七情會擾亂五髒六腑的功能,使髒腑功能失調,比如過喜或過驚會傷心,過怒會傷肝,過度思慮會傷脾,過悲或過憂會傷肺,過恐會傷腎.相對應的,如果髒腑功能失調也會導致情緒的異常反應,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等.所以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凡事順其自然,不強求,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我們的身心才會和諧,身體也才會健康.
2.飲食失度.在身體的各個髒腑中,脾胃的責任是受納、消化和吸收食物,如果我們平時不注重飲食的健康,經常暴飲暴食,或者饑一頓飽一頓,或者偏食,或者不講究衛生都會損傷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如果脾胃傷了,就會使五髒失調,累及其他髒器引發疾病.
3.過度疲勞和過度安逸.首先應該明確的是,不管是過度疲勞還是過度安逸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過度疲勞可使脾胃內傷,百病由生.《黃帝內經》中就有"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一說."久視傷血":現在很多人都是上班對著電腦,路上對著手機,回家對著電視,豈不知這樣很耗傷人的精血.血是肝血,肝主魂,心藏神,長時間看電腦、手機、電視會耗散肝血心神."久臥傷氣":很多上班族一到節假日就整日的睡覺,就算醒了也躺在床上不願意起來,時間長了氣脈運行不起來,就會傷氣."久坐傷肉":這個肉指的就是脾,脾在身體裏是主運化的,總是坐著不動,脾無法運化,就會傷脾."久立傷骨":就是說站的時間長了,會傷腰、傷腿、傷膝蓋、傷筋骨."久行傷筋":傷筋就是傷肝,如果人總是不停地四處奔波,筋得不到休息,就會有損傷,也會傷肝.過度安逸、懶惰和過度疲勞一樣,也不利於健康.如果把人比做一台機器,那麼懶惰就是讓機器停滯的鐵鏽.懶惰會使髒腑氣血失調而誘發疾病,主要表現為脾胃功能的呆滯不振、厭食、腹脹等,日久可以影響氣血津液的代謝,產生氣滯血淤、形體肥胖等病變,所以懶惰比操勞更消耗人的身體.
4."六氣"過度成"六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更替輪回,各有特點,比如春風、夏暑、長夏濕、秋燥、冬寒等,它們是自然氣象的基本類型,是萬物生長變化的重要條件,風、寒、暑、濕、燥、火被稱為"六氣".一般來說,正常的"六氣"不會致病,但當人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正氣不足時,"六氣"就會變成引發疾病的"六邪"."六邪"包括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和火邪.風邪:風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天為主.人感染風邪會引發鼻塞流涕、咽癢咳嗽、頭痛發熱等疾病,所以一年四季,特別是春天,一定要注意風邪的侵入.寒邪:"寒氣"入侵人體引發的病邪,會使人體氣血津液運行遲滯,甚至凝結不通,從而出現各種疼痛的症狀.暑邪:多在夏天發生,天氣炎熱、暑濕交的,人感染了暑邪後,多會表現出高熱、大汗、煩渴、肌膚灼熱等症狀,夏天中暑就是典型的暑邪.濕邪:多發於雨水較多、濕熱熏蒸的時節,這時濕易困於脾胃,使人不思飲食,口黏口甜,如果人沾染了濕邪,則會出現以濕疹為代表的皮膚病.燥邪:易發於秋季,這時空氣中缺乏水分,濕度降低,氣候幹燥,容易引起身體的不適,甚至疾病,比如口鼻幹燥、皮膚幹澀、大便幹結不通等都與燥邪有關.火邪:大都是由內因而生,但也有部分是外因導致的.內因最常見的就是身體陰陽失調,另外經常熬夜,吃辛辣的食物等也都會引發火邪,導致出汗、口渴、小便短赤等;外因最常見的就是溫度過高、缺水,以及在悶熱的環境下待過長的時間.
如果人的身體能夠一直維持在和諧的狀態中,生命力就會很旺盛,抗病能力就會很強,心理承受力也會很強,就能夠長久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而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專家問答
問:我今年33歲,男性,白天痰多,總是不停地想要咳痰.夜間睡覺磨牙,有白頭發,這是怎麼回事?
答:"脾為生痰之源",有痰的問題出現時,就要從脾胃上麵找原因.平時建議服用可以健脾消痰的參苓白術丸,吃肉之後要服用大山楂丸,飯後若有腹脹的情況可服用加味保和丸.至於夜間睡覺磨牙,應該是氣鬱不舒或者精神緊張造成的,除了放鬆心情外,還可吃些健脾疏肝的逍遙丸,或者能夠通氣的白蘿卜,氣順了,痰自然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