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調理病理體質,疾病自除
人的病理體質是由生理體質演變而來的,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主要依據,是中醫自古以來積累下來的經驗總結.人體的病理體質主要有十類:陽虛型、陰虛型、氣虛型、血虛型、痰濕型、濕熱型、寒濕型、血瘀型、氣鬱型、風質型.這十類體質是單純型病理體質,此外還有三類兼並型病理體質:氣血俱虛型,以年輕女性居多;陰陽俱虛型,以老年人居多;氣滯血瘀型,以久病者偏多.根據病理體質的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陽虛質:
熱量低,要溫陽
體質特點:麵白,怕冷,手足發涼,尿多清長,大便常稀,舌質淡,苔白,脈緩,喜靜.
易患疾病:泄瀉、心腎虛衰、脾虛等.
養生方法:溫陽養生.
陽氣是生命的
原動力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陽氣對於人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陽對於大自然一樣.自然界萬物生長需要太陽,人的生命活動需要陽氣.陽氣是人生命的原動力,故張景嶽說:"天之大寶,隻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隻此一脈真陽!"
平日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重病的人,看著就像要踏進鬼門關了,但名醫一到,就能把他們從鬼門關拽回來.暫且拋去醫術不提,這些名醫為什麼敢醫治其他醫生放棄的病人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從病人身上找到了能夠起死回生的征象,比如雖然四肢冰冷,但心口窩還有熱氣--這是心跳未停的征兆;雖然呼喊已經沒有回應,但鼻孔還留有一絲氣息--這是呼吸未停的標誌;甚至雖然已經收殮入棺準備下葬,但身體滴出來的血液卻是鮮紅的--這是血液還在循環的征兆......心口的熱氣,鼻孔的氣息,鮮紅的血液,都是陽氣一息尚存的征象,隻要有陽氣在,名醫就敢斷定,病人並未真正死亡,還有醫活的可能.所以說,陽氣是生命的原動力,人有陽氣則生,無陽氣則亡.所以我們應充分認識陽氣的重要性,保護好人體的陽氣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陽氣呢?陽氣是與陰氣相對的生理學名詞.如果從功能與形態來說,陽氣指功能;如果從髒腑機能來說,陽氣指六腑之氣;如果從營衛之氣來說,陽氣指衛氣;如果從運動的方向和性陽氣質來說,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輕的為陽氣.陽氣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源自父親和母親;一個是後天的,主要靠從攝入的食物中吸取水穀精氣和天地之精氣轉化.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陽氣的作用首先就是"溫煦".陽氣就好比太陽,我們經常會說:"太陽出來了,好暖和啊!"陽氣也是一樣,人隻有有了陽氣身體才會暖和,才能維持正常體溫,這也是為什麼人死的時候,身體會冰冷的原因--陽氣不在了.陽氣"溫煦"功能的強弱,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就能看出來.陽氣"溫煦"功能弱的人,甚至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都會覺得身上發冷;相反陽氣"溫煦"功能強的人,別人都穿兩三件衣服了,他還可以隻穿一件.
另外,陽氣還能"溫養"人體.自然界,日照充足、氣候溫暖適宜的地方,動植物活力就強;相反,日照時間短、天寒地凍的地方,生機就不足,植物枯萎,動物冬眠.人也是一樣,有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十足;有的人精神萎靡,連話都不願意說,這些都是跟陽氣的"溫養"作用分不開的.
此外,陽氣還有"衛外"和"固密"的作用."衛外"和"固密"對於人的保護,和大氣層對地球的保護有很多相似之處.大氣層不僅能夠防止紫外線等有害物質進入地球,還能防止有用物質隨便流散,如氧氣、水分、熱量等."衛外"就相當於前者,能保護肌體不受外來物的侵害;"固密"就相當於後者,能保持體內有用物質不流失.
陽氣不足的人會表現出疲乏無力、怕冷畏寒、四肢冰冷、舌胖且有齒痕、脈搏無力等症狀.具體來講,心陽不足的人,會出現胸悶氣短、胸部發涼、胸痛、手足寒涼、唇舌青瘀等症狀;肝陽不足的人,多會表現出生命萎靡不振,容易疲勞,且脾氣暴躁;肺陽不足的人,會出現氣短乏力、夜間咳嗽、氣喘、氣短等症狀,且容易悲觀失望;腎陽不足的人,麵色發暗,沒有精神,性欲不強,性功能低下,易煩躁,夜尿多,還會有腰以下發涼的症狀;脾陽不足的人,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腹瀉、腹脹,且比常人更易肥胖.
專家問答
問:最近我的小腿很怕冷,按摩時腳踝上麵這部分特別疼,這代表腎髒出問題了嗎,是腎陽虛嗎?另外我的腳後跟感覺像凍傷了一樣,嗓子幹,手指發涼,這是什麼原因?
答:小腿怕冷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經絡血流有瘀滯,也可能是舊傷導致,不一定是腎陽虛.如果看過醫生確定是腎陽虛的話,可以服用桂附地黃丸.但我個人不太主張你吃藥解決,你的小腿寒氣比較重,溫補的藥熱被小腿寒氣阻擋後,反而會上升到頭部,造成頭疼.我建議你按揉腿部經絡,哪條經絡最痛就多按揉哪條,把痛的瘀滯揉開,還可以配合從大腿向下敲這些經絡,以引血下行.養陽,
多吃溫性又有氣味的食物
"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陽氣是生命的動力,人有了充沛的陽氣就能夠精神飽滿,充滿活力,身強體壯,免疫力強.在適合養陽的春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溫補陽氣的食物,特別是有"氣味"的食物,以不斷充實人體的陽氣.
養陽,能增加人體抵抗力,抗禦以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學說,春季氣溫上升,萬物生發,陽氣逐漸旺盛,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都進入活躍期,此時養生宜側重於養陽.
養陽的食物有很多,如胡蘿卜、薺菜、芹菜、香椿、豆腐、蓮藕、櫻桃、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
養陽的藥粥品種也很豐富,例如山藥大米粥,《本草綱目》將山藥列為"上品"藥材.熬粥時,用山藥、大米各100克,加適量清水共煮為粥即可,還可以在粥裏加一些黃芪、太子參,增加養陽效果.另外,人參粥、核桃粥、牛肉粥、羊肉粥、栗子粥、枸杞子粥、豬肝綠豆粥、梅花粥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以上食物外,對於想要養陽的人,我會特別推薦以下幾種有"特殊氣味"的食物.
1.韭菜.又稱"起陽草"、"洗腸草",《本草綱目》上記載,韭菜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因此春天吃韭菜正當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就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說的正是春天韭菜香.《本草拾遺》對韭菜的評價是:"韭溫中下氣,補虛、調和髒腑."古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對韭菜的評價是:"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韭菜不僅能驅陰散寒,增強脾胃之氣,促進胃腸蠕動,預防習慣性便秘,還能壯陽補虛防腸癌,所以韭菜自古就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稱號,但需要注意的是,隔夜的熟韭菜不能食用.
2.韭黃.它是軟化栽培處理後的韭菜品種,是控製光照條件下的韭菜.雖然韭菜和韭黃是同一種植物,但這二者的營養成分、功效卻大不相同,韭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綠素,以及脂肪、蛋白質和辛香揮發物硫化丙烯;韭黃含有蛋白質、脂肪、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
3.大蒜.相傳古埃及時,那些提供給修金字塔的奴隸們的飲食中必有大蒜,以增加他們的體力,預防疾病.印度醫學的創始人查拉克也曾說:"大蒜除了它討厭的氣味之外,其實際價值比黃金還高."大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皮色不同可以分為紫皮蒜和白皮蒜.《名醫別錄》記載大蒜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此外,大蒜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大蒜性溫,可以補充人體陽氣.
4.大蔥.可分為普通大蔥、分蔥、胡蔥和樓蔥四個類型.它能夠解熱,祛痰,健脾開胃,增進食欲,抗菌和病毒,補陽散寒,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防癌抗癌.跟蔥有關的保健食譜有:蔥豉湯、蔥棗湯、蔥燉豬蹄、蔥燒海參、蔥白粥、大蔥紅棗湯等.
5.生薑.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就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語.傳說白娘子救許仙的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薑湯也叫"還魂湯".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開胃止嘔、溫肺止咳、解毒殺菌、防癌的功效;還能改善睡眠,對於常常失眠的人來說,將15克左右碎生薑用布包好放在枕邊,連續使用一段時間,睡眠質量將得到很大改善.
與以上溫補陽氣的食物相對的,是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這類則要少吃,以免防止體內陽氣的生發.
專家問答
問:我父親患慢性病(乙肝)8年,請問應該如何調理腸胃?
答:對於慢性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先調理脾胃,再具體問題具體處理.而調理脾胃最好的辦法就是喝山藥薏米粥,老年人也可以喝.
陽氣若足千年壽,
少要護陽老保陽
人到40歲之後,陽氣就會逐漸減少,人的髒腑功能就會隨之下降,各項生理活動也會減弱,疾病接踵而來.但如果我們從年輕時就注意護陽,衰老進程就會被延緩;在老年如果能很好地保陽,就能少生病、不生病,讓生命在健康快樂中自然地衰老.
如果要形容一個人從生到死的過程,我認為太極圖是最好的概括:生為陽,死為陰,從陽到陰,從生到死.人出生後,陽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陰氣則較弱;到中年以後,陽氣開始變弱,陰氣逐漸增加,人的生死的過程也就是陰陽消長的過程.
人在年少時,體內陽氣處在上升階段,神經、肌肉、骨骼等也都處於最佳狀態,這時應該以護陽為主.護陽就要摒棄當下種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否則隻會加速陽氣的消耗,使自己提前進入衰老期,如嗜食生冷寒涼.當下很多年輕人喜歡喝涼的飲料,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從戶外回來,直接從冰箱裏拿出飲料就喝,殊不知這樣做會為將來埋下病根.我曾經看過一個40歲左右的患者,他腸胃功能不好就跟年輕時經常吃冷飲、喝冰飲料有關.再比如女孩子愛美,夏天穿露臍、露背裝,冬天穿短裙子,這樣做會使陽氣受損,陰寒之邪直折陽氣,抑止陽氣的生發之機,帶來各種陽虛寒凝症狀,如痛經、手腳冰冷甚至不孕.另外,房事不宜過度,年輕人性欲旺盛,這無可非議,但應該有所節製,一般來說,以每周2~3次為宜,不能恣意放縱,以免耗精傷氣.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年輕時不注意護陽,身體陽氣已經很少,等上了年紀再想調理就很難了.
人到中年,體內陽氣下降,這時再單純的護陽顯然不行了,需要開始保陽.首先,保護陽氣應從保護腎氣開始.中醫認為,腎氣是人體陽氣的來源,陽氣之本在於腎.想要保護腎氣,就要做好腰部保暖,尤其是冬天,一定不能讓腰部受涼,另外保持足部的溫度也是很重要的.其次,注意生活細節.中年人的身體髒腑和各個組織器官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這時應該注意不做激烈的運動,不過度緊張、勞累,避免大量出汗,不吃過寒性的食物、藥物,保持平和心態,不大喜大悲.最後,驅逐陰毒,給陽氣足夠空間.根據太極圖顯示,人過中年後,陽氣就開始減弱,陰氣開始增加,這個陰氣也叫陰毒,是生命垃圾,這時我們就應該排毒祛陰,讓陽氣有足夠的空間.
人到了一定年齡,體內會有水毒、濕毒、痰毒、脂毒、瘀毒、氣毒六種毒素.驅水毒,多吃健脾利水的食物,比如絲瓜、冬瓜、核桃、薏苡仁等;驅濕毒,則要學會化濕,可以多吃各種豆類,還可以用黨參、白術燉肉,或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祛痰毒,可以吃蘿卜、冬瓜、無花果、紫菜、羅漢果、青菜;驅脂毒,就要降血脂,可以多吃燕麥、豆類、大蒜、洋蔥、蘋果;驅瘀毒,可以多吃綠豆、蘑菇、猴頭菇、木耳、金針菇、油菜等;驅氣毒,要常在清晨做深呼吸,吸入戶外清新的空氣,把肺裏邊的毒和濁氣呼出去.
陽氣的盛衰直接決定著生命的強弱.雖然生老病死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在生命的各個階段積極補陽、護陽,提高生命質量,延長有效壽命.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情緒變化、修複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如果隻出不進,身體終究有一天會垮掉.保持充足陽氣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曬太陽.中醫認為,養生要和天時相應.養陽也一樣,要和春夏秋冬四時陰陽相結合.春夏是陽長陰消階段,秋冬是陰長陽消時期,所以一年之中,最佳的養陽時間就是春天和夏天,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借助天之陽氣,長自身之陽氣.那,天之陽氣在哪裏呢?在太陽.太陽是最純粹的陽氣來源,所以想要借助天之陽氣,就要多曬太陽.
1.日出時.我們先麵向東方,伸長雙臂做深呼吸,讓陽氣通過口鼻和皮膚進入體內.然後把兩個手的勞宮穴(大概位置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即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麵向太陽,這樣做可以保養心和肺.(見圖2)
2.正午.太陽當頂時陽氣最濃.這時站在戶外,深呼吸,陽氣就會從頭頂的百會穴(大概位置在頭頂正中心)進入身體,然後低頭,讓陽氣通過風池穴(頂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進入身體.(見圖3)
3.傍晚、日落前.用手按揉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我們先天的陽氣就藏在命門穴中,傍晚按揉命門穴能將太陽的最後一點陽氣吸收進體內.(見圖4)
現在大多數人的作息時間都不規律,經常熬夜到很晚,須知太晚睡覺會損耗陽氣,陰精衰竭.正常來說,太陽下山了,人就應該讓體內的陽氣潛藏休息,所以22:30之前睡覺是最好的.
調整心態也是養陽的重要方麵.喜、怒、憂、思、悲、驚、恐,分別對應著心、肝、脾、肺、腎.喜是屬於陽,悲是屬於陰的,如果每天我們都能開心、快樂,那麼陽氣就充足;相反,如果每天我們都鬱鬱寡歡,陽氣就會受損,所以要保持快樂的心情,樂觀的心態.
專家問答
問:我今年54歲,這幾天膝蓋有些酸痛,晚上睡覺的時候,膝蓋會莫名其妙的一陣一陣不舒服,請問應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
答:治療膝蓋疼痛有一個很簡單的小妙招,那就是在軟硬適當的床上練習跪著走路,每次5分鍾,這個方法幫助很多患者擺脫了膝蓋疼痛的困擾,最快的隻用了3天的時間.
無意識的緊張也會
"偷走"陽氣
老子說:"摶氣至柔,能嬰兒乎",就是說要學習嬰兒的先天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是不會生病的.應該說,病都是後天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越來越理性,七情六欲也逐漸增強,潛意識會形成自我保護係統,時刻警惕外在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和安全隱患.時間長了,人就會陷入習慣性的緊張中,也就是無意識的緊張.在這種狀態下,人消耗的就不僅僅是體力了,還有陽氣.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什麼小牛不怕老虎呢?因為小牛剛剛出生,還沒有防護意識,不知道危險為何物,自然誰都不怕.人也是一樣,在嬰兒、幼兒時期,人的意識還處於混沌狀態,身心都是放鬆的,除非遇到外界的刺激時會有本能的緊張反應,外界刺激結束後,身體就會恢複放鬆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加、閱曆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累積,我們會漸漸地對生活中存在的隱患和危險產生警惕心理,潛意識會形成自我保護係統,久而久之,人就會進入無意識的緊張狀態.
很多患者在就診的時候,肩部一直聳著,這就是典型的無意識緊張.無意識緊張就好比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人若長期處在無意識緊張中,氣機上浮,鬱結在胸膈部分,虛火上升,耗費陽氣,將產生胸悶、心煩、易怒、頭暈等症狀,嚴重者還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高血壓等病變.
有一位病人在看病時告訴我,她總覺得自己身體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吃了不少藥,症狀都不見緩解,她甚至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非常緊張.我觀察到她一直聳著肩膀,經過細致的詢問,了解到原來她在家帶剛一歲半的外孫,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時期,一會兒去廚房摸摸刀叉,一會兒去冰箱摸摸插銷,老太太怕外孫受到傷害,整天提心吊膽地跟在後麵,一眼看不見都會精神緊張,感覺很累,但因為女兒工作很忙,隻能自己撐著,時間長了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對於她這種情況,我用了道家醫學中一個叫做"遍山尋賊"的手法,按壓她的三陰交穴.患者覺得十分酸痛,這說明她體內有氣機瘀阻.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聚合點,是能調節心情的穴位,適合所有經常處在無意識緊張狀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