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按揉陰陵泉等穴位最易
排除濕熱
按摩陰陵泉穴可以清熱利濕,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配合按摩三陰交穴,有溫中健脾的作用,主治腹寒腹痛;配合按摩水分穴,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對於女人而言,按摩陰陵泉、三陰交和水分這三個穴位,是排除濕熱、養顏美膚的最好"化妝品".
1.陰陵泉.健脾利濕的最佳穴位.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我們的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裏深入,刺激它可以起到健脾除濕的作用.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堅持每天用手指按揉,時間不拘,隻要你一有空閑,就可以按摩,但要保證一天累計按揉10分鍾以上的時間.如果在按摩時此處有明顯的疼痛感,再堅持按揉下去,你會發現疼痛感會逐漸減輕,這說明你的脾濕在逐步好轉.
其實比按摩更好的辦法是艾灸,打個比方來說吧,我們的衣服濕了,如果用火烤幹會更快,所以祛脾濕用艾灸效果來得會更好.如果堅持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陰陵泉,如果配上健脾養胃第一穴足三裏則效果更佳.另外,堅持按摩陰陵泉,對去除眼部皺紋也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2.三陰交.調理肝脾腎的不二選擇.它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女人最重要的是補水,水靈靈的女人才叫美女.所以中醫又稱三陰交為"女三裏".它位於內踝尖上方,也就是從內腳踝尖起,向上量四指,在小腿內側骨後緣的凹陷處.
有時你的嘴唇發幹脫皮,甚至幹裂出血,喉嚨也經常"發火",總是覺得口渴,這時你會發現喝水也不管用.這就好比大自然的晝夜交替,如果沒有黑夜了,太陽一天二十四小時掛在天上,地麵就會燥熱難當,先是發幹,然後起皮,最後龜裂.嘴唇脫皮的道理和這個類似.這時光靠不停地補水是不行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補陰.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按摩三陰交,用此穴補陰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要調理肝脾腎,去濕熱,最好的辦法是每天刺激背部兩側的肝俞、膈俞穴位各3~5分鍾,先重點點揉膈俞,然後沿著膀胱經向下按,到肝俞處再重點進行點揉.穴位按揉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腎虛、肝虛的輕重來進行.一般來說,睡前按兩側三陰交、肝俞和膈俞各3分鍾即可.如果以上操作都在睡覺前做,一氣嗬成,效果會更好.
3.水分穴.它是利水化濕第一穴.克水濕首先要健脾.健脾的穴位要先陰陵泉和足三裏,而要想從根本上利水除濕還得配合治水要穴--水分.水分是任脈上的穴位,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調理水分的代謝.它位於肚臍上一橫指,這兒最好用灸法.睡前直接用艾灸或者隔薑灸.艾灸,就是把艾條點燃,放在水分穴上方炙烤穴位,使其吸收熱量.隔薑灸,則是切一片硬幣大小的薑片,將艾條剪開弄碎,放在生薑片上點燃.這樣不僅吸取了艾灸的作用,還利用了生薑的藥性,因為生薑皮本身可以利水,對治療皮膚水腫有特殊的療效.
如果你平時經常熬夜,又愛喝水,導致皮膚鬆弛,"大拇指肚"一樣的眼袋就會毫不客氣地掛在你的臉上,同時臉也會顯得浮腫.這就說明你的體內有水濕了,就是你身體的水分代謝出了問題,水分不能完全被身體吸收利用,又不能夠及時排出,最後凝聚成痰濕停留在體內.由於我們眼瞼處皮膚很薄,再加上過度疲勞,水濕就會很容易在這兒駐紮.要想將水濕從眼部趕走,最好的辦法是每天晚上睡覺前艾灸足三裏和水分穴10分鍾,再按揉陰陵泉3~5分鍾,就會很快消除眼袋和浮腫,做一個水靈靚麗女人.此外,如果將一小杯茶在冰箱裏冷凍15分鍾後,用一小塊化妝棉浸濕,敷在眼皮上,可以促使眼睛周圍的血管收縮,從而達到減輕眼袋浮腫的目的.
專家問答
問:老師你好,每年立秋過後,天氣持續炎熱的那段時間,我就感覺很煩躁,整個人都覺得枯萎了,大便幹燥,沒精打采,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放在冰箱裏的瓜果、冷飲,也沒什麼胃口.朋友建議我喝點蜂蜜,緩解秋燥,要不然會傷脾於濕,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複發種下病根.是這樣的嗎?我該怎麼調理呢?
答:立秋後天氣仍熱,且雨水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黃帝內經》有"濕氣通於脾"之說.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展成水腫或腹瀉,加之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濕邪,損傷脾陽.因此,立秋時節保養脾胃,應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蜂蜜是可以喝的,另外還有茯苓、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立秋之際屬於四時中的長夏,應以淡補為主.選擇一些清淡食物,適當多吃,遠遠勝過補藥的作用,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可健脾.除內濕、防外濕,按摩拔罐
見奇效
通過拔罐刺激經絡和穴位,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作用.按摩也有同樣功效.
濕熱體質的人之所以感覺難受,是因為體內有多餘的水分排不出去.要想祛濕,就得先除熱,濕和熱經常是相伴而生,有些是因天熱濕重,濕與熱則容易一起侵入人體,有些則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存留時間過長轉化成熱.對於濕熱體質的人而言,濕熱停留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
在中醫上,有一種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養生方法,就是按摩合穀穴和太衝穴.兩穴如果能夠配合使用,每天兩次,每次按揉10分鍾左右,既能夠清大腸之熱,又能夠瀉肝火,祛濕祛熱的效果非常迅速,對女士美容養顏效果也很不錯.中醫上講台穀穴的取穴方法是用一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彎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穀穴.太衝穴的位置在腳拇趾與的食趾間靠後的位置,肝火旺者按揉時會有酸脹疼痛的感覺.
此外,還可以通過每天"捏積"來排除濕熱,更為方便.捏積就是"捏脊",簡單來講,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然後用力往上提,從尾椎一直捏到頸椎.如果遇到高血壓患者,則要方向相反,從上往下捏.脊背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部位,有濕熱壅滯或寒濕壅滯的人,可以通過捏積,把這些瘀滯在體內的邪氣捏散.脊背這個人體的大樞紐一旦氣血通暢,身體自然也就健康了.
拔罐也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具有非常好的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進行治療和調理.橡膠罐在普通家庭中用得較多,主要是因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不管你是否懂醫,都非常容易掌握,隻要明白哪裏痛就拔哪裏就行了.
當體內的濕熱之毒積聚過多時,通過大小便排不完,出汗也沒有用,濕毒熱毒就隻衝你的臉麵而來,所以要去除臉上的痘痘,就必須把體內多餘的毒和熱袪除.這時就可以選擇用平衡火罐法進行治療.我們可以用火罐在人體背上脊柱兩邊,從上到下依次進行拔罐,連拔7天為一療程.拔的過程要注意,如果病灶點深的,一拔就能出現黑紫印,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沒有發現痕跡,就要耐心在此處多拔幾天,每天十分鍾,直至出現黑印為止.
平衡火罐法是一種改善濕熱體質的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也是濕熱體質者養生美容的有效途徑.如果你是個忙碌的白領,沒有時間用拔罐的方法來調理自己的皮膚,那麼,你可以在舉手投足間來進行調理.這個方法很簡單,在辦公室或者家裏都可以做.先把肘部彎曲,然後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個骨頭,再找到彎曲合上的這個點,按壓它時會有一種酸痛感,這就是曲池穴,我們可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對它進行按揉,每次按揉3分鍾左右,每日堅持按揉一兩次.這樣做也能夠達到逐漸祛除臉上痘痘的目的,更有助於改善濕熱體質.
圖28
曲池穴可調理皮膚粗糙、緩解關節疼痛
專家問答
問:你好,我是一個朝八晚八的策劃人員,每天的晚飯都是在辦公室解決的,也沒什麼休息時間,像拔罐、捏脊等方法對我來說不太現實,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簡單一點的方法祛濕?
答:對於非常忙碌的人,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每天抽點時間照顧一下自己的身體,除了文章中說的按摩曲池穴外,這裏還推薦兩種比較容易實現的方法.一是用艾葉泡澡,取艾葉30~50克(最好是新鮮的),在澡盆中用沸水衝泡10分鍾,然後取出艾葉,加涼水調至適宜水溫時即可沐浴,對毛囊炎、濕疹等因濕導致的病症有一定療效.二是足浴,取幹薑、附子各20克,川椒、艾葉各30克,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桂枝、桑枝各10克.用紗布將藥物包好,放入搪瓷盆內,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後,去藥包,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每次30~40分鍾,每日1~2次.
如何選擇滋陰、清熱和
祛濕類食品
夏天要享受食療的好處,可以選擇一些祛濕清熱的食物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此時的飲食應逐漸轉為清淡的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魚類、瘦肉、豆製品、乳製品等;還可以選擇一些富有營養又能消暑益氣的蔬菜,如豆芽、蘑菇、木耳、海帶、茄子、番茄以及各種綠葉蔬菜.
許多女人一旦說到滋潤,談到保養,立馬就會聯想到護膚美容,常常不惜重金去購買一大堆名牌保養品、護膚品往臉上塗抹,卻常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女人如果想從根本上進行補水,最重要的就是要滋陰,也就是要注重養護五髒六腑,從而以內養外.
實際上,滋陰是一個中醫專用名詞,指的是滋養陰液的一種治療方法,又被稱為補陰、養陰、益陰,這是治療陰虛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那麼濕熱體質的人如何選擇滋陰、清熱和祛濕類食品呢?要遵循清熱除濕、燥濕醒脾、健脾滋陰的滋補原則.濕熱體質的人最適合的食物之一就是薏米.薏米有利於消水腫,在健脾去濕、舒筋除痹和清熱排膿等方麵也有非常好的功效,它既能夠當飯吃,還能夠當茶來喝,其味美而養人,好處多多.
如果你是一個濕熱體質者,而且感覺身體腫脹,臉上也總是油膩膩的淨出膿包,就可以試試煮點薏米紅豆粥來喝.方法很簡單,每天抓一把薏米、一把紅豆,淘洗幹淨後放在鍋中加水熬煮,就像我們煮普通的粥,經常喝一些就可以祛濕健脾.為什麼要放紅豆呢?那是因為它也是利水祛濕的一員大將.在中藥裏,紅豆也被稱為"赤小豆",它具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和健脾胃的功效,而且不傷陰.
當然,除了將薏米和紅豆搭配外,再添加一些其他的食物,又會有不同的功效.比如,我們在煮薏米紅豆粥中時加上一些桂圓(桂圓性甘溫),就能夠有開胃健脾、安神補血的功效,還能夠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煥發.桂圓與紅豆薏米搭配,是心氣虛和濕熱過剩者的最佳保健品.
如果你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又缺乏運動,臉上沒有血色,精神力也不是很旺盛,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心悸的毛病,平時又非常貪睡,時不時地感覺頭重如裹,心中又異常空虛,則可以在煮薏米紅豆粥中時加上百合或蓮子,或者兩種同時加.
如果你是個年輕的白領,晚上經常煩躁、失眠,而且臉上又經常起紅疹和痘痘,則可以在煮薏米紅豆粥時加入幾片生薑.
如果將薏米去掉,加點大棗來煮,則會成為很好的婦女產後保養品.因為大棗能溫中、健脾、養血,再與紅豆搭配,效果會更好.
黑豆的形狀跟腎十分相似,也是補腎的佳品之一.如果你腎虛的話,不妨試試將黑豆與紅豆薏米搭配著吃.
如果在薏米紅豆粥中加入黃豆,取其湯內服,再加上外用洗腳,內外一起使用,可達到治腳氣病的目的.從中醫上來講,腳氣病就是典型的濕熱下注,三者搭配一起食用,能夠達到袪除濕熱的目的.
還有,山藥和南瓜也可以跟薏米紅豆一起食用.我們都知道山藥好,那是因為山藥的補益作用很大,它可以說是補脾胃的聖品,能夠強腎固精、潤肺益氣;南瓜則能夠補中益氣,還能夠消炎、止痛、殺蟲、解毒,對保護胰髒和預防糖尿病而言,都是非常好的東西.
大米也能健脾除濕,但不要太過了.而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但其本身並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再熬也是清的,中醫就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內的還給除掉的.
專家問答
問:你好,我今年28歲,最近出現了頭暈耳鳴、虛煩失眠、潮熱盜汗、舌紅少苔等現象,有朋友說我需要滋陰補氣,我可以用枸杞泡水喝嗎?另外,我還準備懷孕,需要準備些什麼?
答:首先要把這個滋陰補氣分開來說.滋陰是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適用於陰虛潮熱、盜汗、或熱盛傷津而見舌紅.口燥等症.常用藥物如沙參、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補氣,又稱益氣,屬補法,有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藥物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用枸杞泡水喝,當然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是準備要懷孕的話,還需要多花些時間把身體調養好,因為陰虛的人懷孕後,生出的孩子會可能會出現陰虛.濕熱天氣茶飯不思的
調理之道
夏季空氣中濕氣較盛,容易侵入人體,同時人們飲水較多,人體自身濕氣也重,容易對脾胃功能造成影響,脾胃運化能力削弱,加重體內濕氣,進一步發展就會傷及人體的陽氣.可經常食用一些薑,因為薑屬溫熱性質,可以幫助振奮人體內較虛的陽氣.另外還要控製飲酒,少吃或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和甜食等,保持飲食的清淡,食用一些中性偏涼的食物,如綠豆、山藥、薏米、赤小豆等.
一般而言,盛夏時節因暑熱濕重,極易損傷人的身體,也容易誘發濕熱病,中醫稱之為"濕邪".所以在濕熱天氣裏,除了要注意飲食清淡外,還要有選擇地進食一些既可泄暑熱,又能化燥濕的食品,從而達到健脾利胃,恢複脾胃協調能力的目的.
對濕熱的感受,南方人體會議更為深刻.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節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毛病,還時常會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症狀.屬於濕熱體質的人,不僅在濕熱天氣裏感覺難過,而且一年四季裏都容易受到濕邪、熱邪的侵擾.這時隻要順應四季養生的總則,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飲食和作息時間就行.但是濕熱體質者尤其要注意夏季和雨季的養生,這是因為具有這種體質的,太容易受濕邪的侵擾了,一旦被濕邪纏上,茶飯不思就會如影隨形.
解決濕熱天氣茶飯不思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學會在夏季養生.因為夏季溫度較高,白天的氣溫已經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主要以出汗蒸發的方式為主,所以選擇"以熱除熱"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
第一,要學會用熱毛巾擦臉、擦身.這樣可以將人體臉麵和軀幹的汗水擦拭掉,使皮膚透氣,以適應人體降溫的節律.如果因為在外麵熱得厲害,回家就衝冷水澡,或者用冷毛巾洗臉、用冷水洗頭,則容易使毛孔收縮,不利於降溫.因此,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應該堅持用熱水洗澡,這樣有助於清潔身體,並且還會幫助機體排出多餘的汗水,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出多餘的熱量;反之,若是在夏天洗冷水澡,則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而覺得更熱.
第二,要學會用熱水洗腳.這是適合於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夏季當然也不例外.雖然在洗腳的過程中會感覺有點熱,但是熱水洗腳卻補養了身體,使得人體內髒得到滋養,有很好的安撫髒器的效用.
第三,要學會喝熱茶.喝熱茶可以刺激我們體內的毛細血管舒張,進而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
第四,要學會加強耐熱鍛煉.通過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增強耐熱能力,不但可以有效改善體質,還可以防止中暑和其他熱症的發生.
除了上述"以熱除熱"的養生方法外,濕熱體質者要想達到濕、熱雙除,合理飲食的目的,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藥膳來調理自己的身體.因為夏季氣候炎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這時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的藥膳來食用,比如沙參山藥粥、沙參老鴨湯等.如果是在南方的梅雨季節,氣候潮濕多雨,則可適當選用一些芳香祛濕的藥膳,比如袪濕消暑湯、綠豆薏苡仁粥、綠豆藕等.
1.沙參知母粥.可選用沙參、幹山藥、蓮子、薏苡仁、白茅根各20克,知母10克,粳米50克在家中熬製.具體方法為:先將粳米洗淨放入沙鍋中,再將準備好的幹山藥切成小片,與知母、白茅根、沙參一起入洗幹淨後用布所紮好,放入沙鍋中,最後加水,像平時一樣進行煮製,待粥熬成後可放適量冰糖進行調味.此粥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的功效.
2.綠豆薏苡仁粥.選取綠豆50克,薏苡仁50克,冰糖適量.將綠豆、薏苡仁洗淨,放入沙鍋如常法煮,待粥熟後再加入少許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該粥具有清熱,祛濕,解暑的作用.
3.祛濕消暑湯.選取相同分量的白扁豆、赤小豆、薏米、蘇葉、佛手、蓮子、白茅根.將所有材料倒入鍋內,加開水10碗慢火煲大概2小時左右,再加入適量的鹽進行調味,然後再食用.此湯具有祛暑、清熱、利濕的功效.
4.綠豆藕.選取那種看起來比較粗壯的肥藕1節,先去皮,然後衝洗幹淨備用.再取綠豆50克,用清水浸泡後取出,最後裝入藕孔內,再放入鍋中,加清水燉至熟透,再放入適量的食鹽即可進食.該藕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渴的功效.
專家問答
問:你好,每年一到夏天,碰上那種高溫、濕熱的天氣,我就很煩,感覺透不過氣一樣,而且吃什麼都沒有胃口.所以,一到夏天,我就會瘦下去10斤左右.請問,該怎麼改善這種情況?
答:沒胃口、腸胃不適、腹瀉、是濕熱天氣裏人們大部分會出現的現象.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緩解以上的症狀呢?一、少吃冷飲多喝水.夏季大量出汗,因此應及時補充水分,及時不口渴,也應定時補水.出汗較多的時候,還應適當喝一些淡鹽水,幫助身體調節電解質.盡量不要吃冷飲,吃太多冷飲相反會影響胃口.二、飲食清淡也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夏季腸胃本身負荷較大,因此就應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在保證魚、肉、蛋、奶和豆類攝入的同時,還應注意食物的新鮮程度,冰箱中的食物一定要徹底加熱後食用,海鮮等一定要選擇最新鮮的.三、懂得自我調適心情.天氣熱,本來就很煩躁,成熟的人應該懂得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做到"心靜自然涼".
寒濕質:
祛寒氣,有方法
體質特點:舌淡,苔白膩,麵色晦黃,畏寒,形體浮腫,食少訥呆,尿少,便溏.
易患疾病:腹瀉、關節炎等.
養生方法:溫熱散寒養生.
寒濕體質和
住地下室有關?
每年一到夏天,身邊好多人都會出現惡心、腹脹、關節酸痛、腳腫等病症.這些人也注重防暑降溫了,但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與他們自身的寒濕體質有很大關係,而與住不住地下室沒有直接關係.這些人往往每到夏天都會抱著大冰糕猛吃,要知道,貪吃冰涼生冷食物,長此以往,寒邪就會在體內安營紮寨.體內有寒濕就要給身體補足血,血液充足了,身體才會覺得溫暖,體內的寒濕也就無立足之地了.
關於寒濕體質,我記憶中最深刻的莫過於這樣一個場麵.
有一年夏天,來了一位二十多歲穿著長袖針織衫的姑娘,一坐下就說自己這疼那疼,就像七八十歲老太太那樣了,身體很差.
等她說完之後,我輕輕地在她的肩膀上拿捏兩下,還沒等我用勁,她就大聲喊疼.隨後,我又輕輕捏她的腰椎,她也喊疼,聲音比上一次還大.依次檢驗下來,所到之處,她都喊疼.經過問診和檢查,我判定她屬於寒濕體質.我剛說完,她反問道,怎麼可能,我又不住地下室,住的是南北通透的房子,怎麼會寒濕呢?我笑笑說,寒濕體質不是和你住不住地下室有關,而是和你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工作方式以及運動與否有關.隨後,我把寒濕體質的前因後果詳細地解釋給她聽.
一般人很容易簡單地從字麵上來將寒濕體質劃分為寒和濕,很容易和寒冷、潮濕、陰暗的地下室掛上鉤.其實,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髒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髒腑之陽氣.形象地說,外濕就像得了一場傷風感冒,身體直打寒戰,而內濕,就表現為多方麵了,比如肢冷、腹脹、大便清稀、身體酸重、浮腫、頭暈、沒精神等.
依據我多年的經驗,我將寒濕體質的明顯特征羅列如下,大家可以一一對照.
·流出的汗是涼汗
·咳嗽時痰是稀白的
·流清鼻涕
·舌苔發白
·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剛起來,遇風噴嚏不斷
·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
·經常腰酸背痛、腹痛、腹瀉
·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全身皮膚經常抓癢
·手、腳長年冰冷
·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眼袋大,隻有大拇指有一點半月形,其他手指都沒有
·有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像上麵那位姑娘,經常性腰酸背痛、頸肩酸痛,就是明顯的寒濕體質.可她自己以為是工作太勞累,天天坐在電腦前伏案工作造成的.不可否認,有疲勞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暢,就會感覺全身很冷,大夏天還穿著長袖針織衫,到冬天就更別說了.
因此,祛除寒濕最根本的辦法是疏通氣血.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溫暖舒適.寒濕在氣血充盈、經脈通暢的身體裏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這疼那也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所以,最經濟、最簡單的祛寒辦法就是經常運動.那些經常運動、進行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這裏的運動不是指劇烈運動,適當出汗即可.